名人推薦:
【穆 序】
我因受邀於台灣的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擔任教授的關係,識得林光明教授。他對學習語文很有興趣,也很有天份,大概學過十幾種外國語文。十多年前林光明來找我,要我教他梵文。第一次上課的 2 個小時很有趣,他從我的講解發現梵文的受格與與格,可以從德文四種格的觀念去了解;而位格、從格與具格等,可以從日文的後接助詞的觀念去了解;再加上動詞與形容詞的變化等,也很容易從德文類似的變化觀點來了解。梵、德、英、日文交雜,第一堂課很快就過去了。而他也很快地就對梵文有相當程度的認識。
後來他出版了以梵文為基礎的《大悲咒研究》與《往生咒研究》二本有關咒語的書,也在法鼓山的法鼓文集出 一本《認識咒語》,介紹了十幾個常用咒語,該書是法鼓文集裡的暢銷書之一。此外,他分別收錄了十二種《阿彌陀經》比對的《阿彌陀經譯本集成》;十五種《金剛經》比對的《金剛經譯本集成》;以及分段比對約二百種版本《心經》的《心經集成》;也出版了收有 10,402 個咒語的《新編 大藏全咒》,所有的書都有梵文等多國語文的比對。
這次的《梵藏心經自學》1 ,主要目的是讓讀者以自學的方式,能看懂梵文和藏文《心經》的字面意義。書中收有梵文、英文、日文的逐句比對與其相對應之漢譯文,以及印順導師的《般若經講記》註釋的內容。
書中將梵文逐字拆解分析,並收錄了幾本字典裡對各梵字的解釋,讓讀者可以清楚了解《心經》梵文原典的意思。這種編寫法,對完全不懂梵文、或只是初步學過梵文、乃至對梵文有相當了解的讀者來說都很有用,它可以幫助 讀者了解《心經》的內容,正確掌握經文的字面意義。
由於一般最常用的《心經》是玄奘漢譯本,據林光明的研究,此漢譯本與目前通行的梵文本至少有 20 點差異,因此了解梵文原典,有助於對《心經》經義的了解。
藏譯本也很有參考價值,對差異的分析與經義的釐清有相當的助益。因此,書中第四章收了藏文《心經》,並逐字詳細地做了藏文內容的意義解析,供讀者比較研究。
書中也收了幾篇林光明已發表的與《心經》有關的文章,其中二篇是失傳了數百年的兩個譯本,一是明代智光的譯本,一是清代雍正的譯本。文中他解釋了這兩本發現的經過,並附全文,也將重點差異作了介紹。
《心經》是所有佛教經典中,被譯成最多外國文字的經典。雖然本書基本上是以漢文書寫,不過對不懂漢文的英文讀者也可以使用,因為它不只逐句作了英文的翻譯,在梵文的逐字解釋中,每個字也都附上詳細的英文解釋。 對英文讀者來說,即使不懂漢文,也能在清楚的段落編輯裡,從英文與梵文的內容而看懂《心經》。
幾年前由我念誦梵文《心經》,嘉豐出版社製成錄音帶,當時沒有將《心經》分成 33 段,此次則增添了 33 段的分段法,同時也附了由林祺安小姐所讀誦以及西藏紅教寧瑪巴的德澤仁波切所唱誦的藏文《心經》,這對學習者來說,是很方便的。
英譯本方面,選錄穆勒和孔睿英譯本《心經》,與林光明自己的英譯文比對,並附上所有梵文的詳細英文與漢文解釋,使我感到當年的梵文教學有了豐富的成果。我很樂意為中英文讀者介紹這本新書,也期待將來此書能出版英譯本。
林光明教授的本業是石化電子的高科技技術引進工作,業餘為佛教文化盡力,我覺得非常佩服,期待他能繼續努力。目前他正在編寫《梵漢字典》,希望這個歷史創舉可以早日完成。
明年(2005年)印順導師將度百歲誕辰,按照中國人的習俗,在他 99 歲時,教界友人為他舉辦祝壽活動,出版祝壽文集。我已經回印度,沒有機會來參加為印順導師祝壽的活動,本書是為了祝賀印順導師百歲誕辰而作,林光明也傳真了印順導師的相片給我作紀念,我雖然不能前往參加任何祝壽活動,不過藉著為本書寫序的機會,衷心地祝福印順導師身體健康,指導後進。
印度國際大學梵文教授穆克紀博士(Prof. Dr. Biswadeb Mukherjee) 2004.3.20
【萬 序】——序林著《梵藏心經自學》
在許多奇妙因緣的輻輳之下,自己竟然不知不覺地步入了一個以往並不熟悉的學術領地,而開始著手敦煌石室《心經》音寫抄本的對勘與校釋。這一類奠基性的刻板工作其實並非個人所擅,而且也一向不是自己樂於從事的學術志業。記得是去年十一月左右,應某學誌之邀審查了一件由英文撰寫而以「奘師《心經》音寫本」為探究主題的學術論文。在這一件篇幅將近六十頁的論文裡,作者藉由
中村元等人的梵語校訂本而審視了《大正藏》所收錄的《心經》音寫本,並嘗試透過「漢、梵語音對勘分析」的立場而著手評估此一音寫本的成就與缺失。
與前揭論文若相彷彿的,1994 年左右在玄奘河南故里召開的一次學術研討會裡,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的葛維鈞教授也發表了一篇題名為〈論《心經》的奘譯〉的文章,不過該一論文則是以石室音寫抄本對勘 Conze 校本與其他漢譯傳本而著手評述奘師迻譯該一文本的成就與缺失(文見《南亞研究》,1994 年第 3 期,頁 2~9)。就個人日前所審查的這篇論文來講,該文作者的寫作態度固然是極其認真的,但不論是佛教學、敦煌學乃至漢語音韻學方面的相關知識,作者似乎又都顯得相當生疏。
在費時幾近一個月的審查過程裡,個人利用了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漢文佛典研究室」所藏《敦煌寶藏》以及其他相關資料,一方面仔細地對讀了石室抄本與《大正藏》的錄文,同時並著手查核前揭論文裡的各項論點,結果赫然發現該文的作者深受舛誤百出的《大正藏》錄文所害,其文中諸多不甚正確的觀察與論述,實乃拜《大正藏》充滿訛誤的錄文之賜。在個人長達七千餘字的審查報告裡,
則分別從佛教學、敦煌學與漢語音韻學三個方面扼要地評述了該篇以「奘師《心經》音寫本」為探究主題的論文。在審查報告的撰寫期間,個人基於該項工作之需也同時著手了五件石室抄本的若干對勘。然而,就在該一審查報告送出之後,自己竟意猶未盡地捨不得離開這些擺在案頭上的《心經》音寫抄本。
其實不論是敦煌學,或是漢語音韻學,這兩門學科對筆者個人來講,除了一些基本知識而外,它們並非自己特別喜愛或專擅的學術領域,自然也就更談不上曾經做過任何深入的鑽研了。由於近時在目前服務的單位開設了有關法雲《翻譯名義集》的研究課程,而該書各項條目裡充斥的大量音寫詞,頓時之間也成為了課堂上的研討主題,同時也激起了師生之間想要一探究竟的學術企圖。中外學者
們在隋唐音韻乃至西元七、八世紀以降西北方言上的相關研究,正是在這樣一個課程的脈絡下,進入了個人的閱讀世界裡。從今年年初開始,筆者一方面著手五件石室《心經》音寫抄本的對勘與校釋工作,同時也努力地蒐羅敦煌學與佛教學兩大領域裡學者之間有關《心經》音寫本的研究。福井文雅與方廣錩兩位學者的精心研究,以及昔日曾有師生之緣的陳燕珠女士遠赴北京房山雲居寺所做有關《房山石經》的田野報告,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成為了個人近幾個月以來書桌上擺放的案頭書。
《心經》這一部傳誦千古而家喻戶曉的佛典,其梵文原典與各式譯本之多,在浩如湮海的三藏之中,堪稱獨步。近時由林光明先生在「去蕪存菁」的編輯原則下所完成的百納本《心經集成》,其間包括古今梵、藏、漢各式文本,乃至當代各種語文的譯本,其總數便高達一百八十四種之多,由此或可窺見該一佛教文本在流通上的悠久與深廣!
雖然個人目前的對勘與校釋工作仍是以漢字轉寫的《心經》音寫本為中心,但是除了敦煌石室抄本與房山石經本之外,那些傳世的各種《心經》音寫抄本其實也都是個人極感興趣的本子。其間特別是榛葉元水於昭和七年纂編刊行的《心經異本全集》,據悉該書之中曾收有十七種包括法隆寺貝葉寫經,以及東寺觀智院所藏而署為奘師所譯的音寫抄本的照像寫真。榛葉元水的這部著作當然更是個人極力想要到手的重要文獻,但是卻始終苦於遍尋不著。
不意正擬放棄之際,經由昔日門生游芬芳小姐的引介而認識了《心經集成》一書的纂編者林光明先生,並承蒙先生抬愛,慷慨地連同福井文雅、白石真道與榛葉元水等人的著作都一併惠借給了素昧平生的筆者。雖然在林先生這一批寶貴資料到手的時候,個人對石室抄本的對勘與校釋工作其實業已進入尾聲,但無論如何仍對林先生的熱腸古道感激不已,同時也打算在翻閱這些新到手的資料之餘,著手整頓前此的一些對勘與校釋。
林先生繼百納本《心經集成》之後,筆耕不輟,新近又編著了《梵藏心經自學》一書,披覽之餘,深深感受到先生亟思普及梵藏等佛教經典語文的用心,他囑咐我為這本即將付梓的作品寫個小序。個人雖學值薄淺,但也略知梵藏等佛教經典語文的研習對厚植佛教學術研究的重要性,然而多數有志於斯學者卻往往視此類語文的研習為畏途,終而裹足不前,其因或肇端於良善的教材難覓,個人由衷期盼有更多的讀者能夠駕著林先生這條精心設計的自學小舟,進而逍遙於梵藏佛教文獻的義理大海,分享其間的法乳滋味。因而特將個人與林先生結緣的經過,述之如上,實不敢言序,但誌個人學術生涯裡的一段奇妙因緣而已矣。
佛光大學佛教學院教授 萬金川200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