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成公全書三十八卷,其首三卷為語錄,公存時,徐子曰仁輯;次二十八卷為「文錄」,為「別錄」,為「外集」,為「續編」,皆公甍後錢子洪甫輯;最後七卷為年譜,為世德紀,則近時洪甫與汝中王子輯而附焉者也。王陽明是我國明代中葉著名的哲學家,也是一位重要的教育家。他上承孟子,中承陸象山,發展了與程朱理學分庭抗禮的心學(又稱「陽明學、王學」),不僅在明代中後期風靡一時,而且對日本、朝鮮等國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作者簡介:
王陽明
名守仁,字伯安,自號陽明子、陽明山人,浙江餘姚人。生於明成化八年(1472年),卒於明嘉靖七年(1529年),諡「文成」。因為他曾築室於會稽陽明洞,又創辦過陽明書院,故世稱陽明先生。他二十八歲中進士,歷任知縣、荊部主事、兵部主事、吏部主事、左僉都御史、南京兵部尚書等職。
作者序
【序】
孔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此言苗必期於秀,秀必期於實也。孟子曰:「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此言荑稗之種,不若五穀之美也:而五穀不熟,則不如荑稗矣。故孔孟之言,其揆一也,豈非以實為可貴哉?
陽明先生蔚為儒宗,而事功彪炳,足以相侔,蓋吾儒之有實者也。其學以格物致知為主,而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歸;又於孟子「良知良能」之說,深有所發明,則又吾儒之醇而有實者也。
記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陽明先生皆有之矣。彼空談乎性心,聚訟乎章句者,豈所謂苗而不實者乎?又安在其為五穀之美也?則何足以與陽明先生抗哉?
今其學頗行於東鄰,而吾國反寂焉如無聞,墜緒茫茫,亦烏可以不思宣揚之而崇行之耶?是為序。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十月 沈卓然序於海上
【序】
孔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此言苗必期於秀,秀必期於實也。孟子曰:「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此言荑稗之種,不若五穀之美也:而五穀不熟,則不如荑稗矣。故孔孟之言,其揆一也,豈非以實為可貴哉?
陽明先生蔚為儒宗,而事功彪炳,足以相侔,蓋吾儒之有實者也。其學以格物致知為主,而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歸;又於孟子「良知良能」之說,深有所發明,則又吾儒之醇而有實者也。
記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陽明先生皆有之矣。彼空談乎性心,聚訟乎章句...
目錄
重編王陽明全集序(沈卓然)
王陽明全集原序(徐階)
重編例言
王陽明全集序說
王陽明本傳(明史)
王陽明年譜五卷(附世德記二卷 錢徳洪)
王陽明傳習錄三卷(附朱子晚年定論一卷)
王陽明文集九卷(附山東鄉試錄一卷)
王陽明詩集二卷
王陽明書牘五卷
王陽明奏議七卷(附公移五卷)
王陽明全集跋(呂何均)
重編王陽明全集序(沈卓然)
王陽明全集原序(徐階)
重編例言
王陽明全集序說
王陽明本傳(明史)
王陽明年譜五卷(附世德記二卷 錢徳洪)
王陽明傳習錄三卷(附朱子晚年定論一卷)
王陽明文集九卷(附山東鄉試錄一卷)
王陽明詩集二卷
王陽明書牘五卷
王陽明奏議七卷(附公移五卷)
王陽明全集跋(呂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