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推薦序/無人知曉的書店血汗
有河book店主 詹正德686
本世紀以來,全世界的出版業大都面臨嚴峻的挑戰及營業額的衰退危機,主要是來自網際網路所帶來的商業習慣改變以及社會變遷的威脅;一個共通的現象就是實體書店的經營愈來愈困難,與上個世紀末相比,不論大小、連鎖或獨立書店,整體數量減少已是不變的趨勢,還在開業的也多是苦苦撐持,其中仍有不少經營者懷抱著理想與希望,但是對未來抱持樂觀的恐怕少之又少。
在台灣,近十年來崩跌情況更甚,書業內外奔走疾呼者眾,引發社會不小關注,但也有許多頗具特色的獨立書店相繼成立,因之書市中也出現不少關於書店的書,一部分是介紹書店的,從空間內外設計到店主的經營理念及書店的文化價值,也有一部分觸及整個出版產業的體驗與觀察,甚至記錄書業歷史的書;《書店不屈宣言》即是屬於後者。
這本書是日本大型連鎖書店淳久堂池袋本店副店長田口久美子的最新著作,她是一位相當資深的書店店員,自1973年入行至今已四十多年,特別是在有「日本第一家個性化書店」稱號的LIBRO書店工作了二十年(田口女士著有《書店魂》一書專述LIBRO的種種情事,台灣有出繁中版,惜已絕版),及至LIBRO結束後又任職於淳久堂至今也超過二十年,從獨立書店到連鎖書店,她的書業經驗異常豐富,也見證了日本書業的歷史。
光從目錄看來,原本以為這是田口女士透過訪談從前的書店同事,回顧書業時光、總結自身書店經驗的一本追憶之書(仍有專章述及她如何參與打造LIBRO廿年的書店傳奇),但一看內文後發現不對,本書內容雖包含這些部分但卻不止於此!特別是述及美國網路書商巨擘亞馬遜於2000年「登陸」日本(田口女士多次以「黑船來航」喻之)之後,日本出版業逐步走向崩跌隳壞的情節,愈看愈覺得感同身受,甚至同感血脈賁張,因為她所提到的日本書業情狀,有許多部分與台灣的現況非常類似:由於網路書店具有便利與便宜這兩項商業優勢,愈來愈多消費者捨棄實體書店,轉向網路書店(先撇開日美不同國籍的因素),而網路書店為了擴大優勢,不斷與出版社要求直往、降低進貨折扣,更捨棄與經銷商往來,實體書店結束得愈多,經銷商的生意就縮減得愈快,運費還不見得能省(店與店之間的距離拉長,運送路線常常得重新規劃);網路書店被養大之後,原本的書業體系內各部門的協調運作與聯繫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讀者在書店看到書直接用手機在網路上購買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更恐怖的是,總有一天亞馬遜會通知出版社,所有的書籍都不透過經銷商了」,田口女士憂心忡忡地這麼說。)
同樣都是面對數位時代的網路衝擊,日本書業雖自1953年以來即受到所謂「再販制」的穩定保護(即「圖書統一定價制度」,文化部於2018年初定其名為「新書售價規範」,但至今仍未訂出草案),仍不免遭受亞馬遜的侵奪(以免運、點數回饋等方式變相降價)而大受影響;反觀我們台灣自己的書業則是變本加厲,一味地以折扣優惠的方式吸引讀者,不但讓讀者養成上網撿便宜的消費心態及習慣,更造成書業內部從業人員必須低薪過勞的「血汗付出」(只在意折扣的消費者們自是無人知曉這些過程了),對整體產業沒有一點好處,當消費者胃口被養大之後,折扣再無任何吸引力,彼時又將如何?單看書中描述日本的書業崩壞情形,如果覺得非常嚴重,那麼台灣書業的崩壞可能已達無可救藥的地步!
我想起2006年自己開了一間獨立書店之後,台灣書業差不多也是處在一個持續下滑崩落的時代,並且直到今日無有已時,儘管「獨立書店」在之後的這些年愈發受到重視,願意支持我們的讀者也愈來愈多,但整體的營業額佔比相對於網路書店及連鎖書店仍然是九牛一毛,不值一哂;業者為了搶佔市場,以網路的便利及價格優勢,誘引讀者棄絕實體,這也等同於棄絕了實體書店長久以來所建立的文化價值,而這是此消費過程中最無可計量的損失,即使書業中人多年來不停溝通呼籲,如今在意實體書店「存在價值」的讀者仍然是極稀有的少數。
書末田口女士也發出一些語重心長的呼籲並提出因應方案,期望日本書業從出版社、經銷商到書店甚至讀者、作者都能夠聯合起來,重新思考出版產業的本質及終極價值,對數位時代認真做出回應,難怪書名要叫做《書店不屈宣言》。
而其實我們台灣這些獨立書店的老闆們已經走在田口女士所希冀的這條自救之路上了(只是具體做法不同),2014年底由五十家獨立書店聯合成立的「台灣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就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一路走來四年多,目前已有將近一百六十家獨立書店加入,且還在繼續增加中,當時我們喊出了一句話叫:「自己的書店自己救」,那就是我們這些獨立書店的「書店不屈宣言」!當然只有這樣還是遠遠不足,但既然開始就不會停止。
在書業崩壞的年代,很高興看到日本有資深書店從業者能夠對自己業內提出這樣深刻的意見及看法,也期許台灣書業內外的有心人一起來思考,怎樣可以讓我們自己的出版產業及實體書店重新活絡起來,共同創出另一番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