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今的我們生活在一個萬事錯縱複雜的社會,人際關係、資訊、工作……皆是如此。
我的專長是研究「壅塞學」,我認為正是錯縱複雜的一切才造成各種壅塞問題。
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及思維方式愈來愈多元化,我們到底應該向誰提供什麼,買賣才會成立呢?
我們究竟應該活出什麼樣的人生才好呢?
我想,也許有許多人都在為此抱頭苦思。
這樣的苦思就像在一座沒有出口叫做「正確答案」的迷宮裡徘徊。
然而,隨著世界愈來愈複雜,有的人為此不安以至於停滯不前,有的人則對此興奮不已,認為自己應當把握機會,並懷著雀躍的心情享受挑戰的過程。
那你呢?你覺得自己是前者還是後者呢?
我曾致力解決各行各業的難題,包括:高速公路及機場的壅塞問題、前往沙烏地阿拉伯聖地的朝聖人流管理難題,也曾與因豐田式管理「改善法」聞名的山田日登志先生等人,一同改善工廠的作業效率等。
這些工作經歷讓我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只要不放棄地思考,不論再困難的事都能克服」。
「思考能力」正是生在任何時代都能活到最後的人最強大的優勢。
然而,並非人人都懂得善用「思考能力」,有的人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有的人卻完全不去使用。
懂得運用「思考能力」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自是不言而喻。
我一直到考上東京大學以後,才開始意識到「原來每個人運用思考能力的方式可以有這麼大的差異」。
東京大學擁有來自日本各地的頂尖高材生,聰明絕頂的人不在少數,而我每天都深刻感受到自己的不足。
「那個傢伙為什麼那麼聰明?」
「那些人總是在打牌,成績卻名列前茅,他們到底跟我有什麼不同?」
當時的我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
於是,我開始觀察那些頭腦特別聰明的大學生,仔細研究他們的一言一行。
我曾問他們:「你為什麼這麼厲害啊?」
「想一下就知道了啊。」
「就算沒唸書複習也沒關係,只要想一下就知道了啊。」
這是我最常聽到的回答。
那時的我心想:「騙人,我就是想破頭了還是不知道,所以才來問你啊……」
大部分的人應該都跟我一樣,搞不懂那些明明不怎麼用功,頭腦卻聰明絕頂的高材生的「思維模式」。
雖然搞不懂,但我並未因此放棄。我不甘心同樣身為人類卻有這麼大的差距,也不想就這樣認輸。
其實當初在考高中時,我並未考上任何一所國立高中或私立名校,落榜的現實讓我知道這世界多的是比我聰明的人,我也因此大受打擊,消沉不已。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遇到這麼大的挫折,大受打擊的我將自己關在家裡,整整三天足不出戶。
但我這個人特別不服輸,不甘放棄的我在當地縣立高中發憤向學,最後終於考上了東京大學。
然而,就在我進入東京大學後,我便驚覺這裡全是將來可能成為超級精英並大放異彩的天才及高材生!所以,我又再次大受衝擊……
從「零錄取」的低谷爬起並考上東京大學,好不容易才找回的自信在一瞬間灰飛煙滅。
從那時起,我便養成一個習慣,我會去觀察並分析那些聰明學生具備哪些我缺乏的能力。
考上研究所後,我必須打工才能繳學費以及應付生活開銷,生活過得極為拮据。
「今後的我必須拚盡全力,不然我就活不下去。」
「若要在社會上成功,我就必須變得更聰明。」
那時的窮困使我焦慮不已。
求學期間,我從東大生常掛在嘴邊的這句「想一想就知道」尋找他們的共同點,終於發現了一些事。
我發現,那些聰明的人不只會「思考」,更懂得「持續思考」。
持續思考就跟做重訓或練習馬拉松一樣,練得愈勤奮,力量就愈強大,可說是一種「思考體力」。
面對任何問題時,一旦放棄繼續思考,一切便會結束。
但是,只要持續思考,我們的思考就會愈廣博,也會愈有深度,並能接近最佳答案。而且,只要繼續思考的話,還能讓那個答案源源不絕地發展下去。
我將持續思考所需的7種思考能力比喻成身體的「體力」,並命名為「思考體力」。我自己也成功地鍛鍊起思考體力,並運用思考體力養成了持續思考的「思考習慣」。
多虧如此,我才能成為數理物理學者,開創「壅塞學」、「無用學」等理論,並在42歲時當上東大教授。
我在工作上遇到許多一流企業家以及活躍於各領域第一線的專業人士,他們果然也具備了「思考習慣」。
若說是否具備「思考習慣」是成功者與平庸之人或失敗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其實一點也不為過。
因此,我在這本書中會先介紹養成「思考習慣」所需的「7種思考能力(思考體力)」,並進一步以簡單明瞭的方式解說在什麼樣的情況之下應該結合哪幾種思考能力,才能充分發揮這些思考能力的效果。
若是正在考慮換工作或想經營副業的人,只要具備「思考習慣」,就能成為社會所需的人才。
若是正在對人生或工作感到迷惘、正在煩惱人際關係的人,只要具備「思考習慣」,便能找到解決線索。
就算遇到失敗或挫折也無妨,只要不放棄地持續思考並從中學習,一定會有成功的一天。
而且,培養「思考習慣」完全不必耗費任何一塊錢,不論何時何地都能做這件事。
就算忙到沒有空閒或嫌麻煩而暫時停下思考也沒關係,只要不放棄再繼續思考就沒問題了。
假如你發覺自己每天只是一直滑手機或玩電腦,並未習慣去持續思考的話,請你一定要先產生危機意識。
因為,在未來這個錯縱複雜且瞬息萬變的時代裡,懂得持續思考的人與不懂得思考的人之間,差距只會愈來愈大。
尤其是符合以下14個情況之中任一項的人,一定要格外注意。那事不宜遲,你也來檢查一下吧。
〈需注意的情況〉
①沒有想做的事情
②不知道該為自己的將來做哪些事才好
③看待任何事情的眼光都不長遠
④做任何事情總是做到一半就覺得挫折
⑤無法獲得準確的資訊
⑥常常粗心犯錯
⑦容易上當受騙
⑧做事的規劃不夠周全
⑨不夠機靈
⑩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反而吃了大虧
⑪做出錯誤的選擇
⑫遇到困難時想不到因應對策
⑬沮喪消沉時無法振作起來
⑭無法集中注意力
這些問題全是起因於個人未養成「思考習慣」。如今,這些問題不僅僅影響著個人層面,更成為了顯而易見的社會問題。
大至經濟衰退、少子高齡化社會、環境問題、教育問題,小至身旁的工作及人際關係的問題,皆是如此。
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在能解決這些問題的選項中,誰都不知道哪個方法才是最好的。
但如果因此便停止思考,那麼通往解決的道路就只會被封閉起來,使我們一步也不能向前。
就算現在還沒養成「思考習慣」也不要緊,「持續思考」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事,不問年齡、職業、經濟能力和環境。只要開始進行「持續思考」的訓練,現在起就能鍛鍊出「思考體力」,養成「思考習慣」。
只要養成「思考習慣」,你的未來必會更接近你所期望的生活。這本書若能助你一臂之力,那便是我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