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商,全媒體時代的必修課!
▶全媒體時代的挑戰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我們正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全媒體時代。在這個新時代裡,自媒體、社交媒體以及傳統媒體一起構成了資訊傳播的複雜網路,資訊傳遞的迅速與廣泛,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然而,這樣的變革也帶來了許多新的挑戰和問題:如何篩選資訊的真偽?怎樣在海量資訊中保持清晰自我?對於職場或個人而言,如何在這個資訊流動異常迅速的時代中保持有效且誠實的溝通,變得尤為關鍵。
▶掌握媒體智商的策略
媒體智商的核心在於全面提升德商、智商和情商,以具備全方位的應對能力和溝通技巧。從德商的角度,相信誠實和有原則的行為才是應對媒體的長久之道;智商則要求我們快速且精確地分析局勢,把握關鍵時機和資訊;而情商則更強調在溝通中表現出同理心,與媒體記者建立良好且有溫度的互動關係。
▶應對媒體的新常態:策略與實踐
在全媒體時代,只有掌握了多元且靈活的媒體應對策略,方能在人群中脫穎而出。書中深入介紹了如何在與媒體的互動中採取有效的策略。例如,5W方法——確保在與媒體溝通時,選擇合適的代表、把握最適時機、針對閱聽人進行風格調整以及選擇合適的傳達管道等,都將提升溝通效果。此外,透過例項分析,書中還揭示了常見的陷阱和失誤,幫助讀者更清晰地看到自己需要避免的問題。
▶具體情景下的實戰訓練
場景化訓練,在不同的模擬場景中,逐步教授如何應對各種突發情況。每個模擬場景,不僅有角色扮演的設定,還匯入了追問、邏輯建構、封閉式問題等常見情況,這樣讀者能在面對真實媒體訪談時,具備充分的準備和應對能力。例如,如何面對記者的多次追問,如何避免被過度總結和曲解,如何在短時間內抓住重點回覆,這些技巧的掌握,都將在真實應對中提升效率。
★本書特色:本書探討自媒體、社交媒體與傳統媒體交織的資訊網絡,分析其對生活和工作的深遠影響。書中從媒體智商角度剖析新聞價值、框架理論及議題設定,提供多種實用的媒體溝通技巧與危機應對策略。場景化訓練讓讀者在實際媒體互動中自信應對,全面提升媒體溝通的能力,在全媒體時代中脫穎而出。
作者簡介:
李穎,媒商實驗室MediaQLab首席專家,擁有新聞學與心理學雙碩士,專業心理諮詢師,擔任深度調查記者多年。常年專注危機公關、突發事件輿情處置等研究,同時參與政府、企業輿論應急處置機制建設工作,提供危機傳播建議。
章節試閱
第1章 全媒體時代來了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
著名傳播學家麥克魯漢說過「媒介即資訊」,在大數據時代,這句話特別有深意。除了媒介平台上的內容資訊,各種層出不窮的媒介形式正在深刻而廣泛的重建我們的生活。
一個細節足以說明問題:過去作自我介紹,往往要交換名片,而現在,我們只要留下一個既簡單又複雜的QR code名片圖案。
說簡單,是因為便捷;說複雜,是因為看不懂,這個細節體現了現在全媒體時代的最大特色:資訊快速傳播,但輿論又很複雜不明。每個人手上都有一台精巧的行動裝置──手機。手機可以幫我們做到很多事情,替代傳統的溝通手段,並且很深刻改變了資訊發布、採集和傳播的整體流程,其影響深入每個環節,直至最後影響到了個體與媒介的關係與相處方式。
現在是人人都是記者的時代,每個人都是媒體,人人都是記者,每個人手上都有一台隨時可以記錄、傳播的設備。傳統媒體的優勢已經瓦解,我們不需要扛著專業攝影機和照相機,就可以記錄畫面。人們只要拿起這個輕巧的設備,就可以將看到的人和事迅速傳播出去,被朋友、同事乃至更多的陌生人看到,並更廣泛的傳播,這是全媒體時代的特色。
擺在我們面前的,首先,是媒介形式更新迭代。
幾年前,我們要守在電視機前,才能與突發事件同步。我們依靠著數量眾多但有限的傳統媒體機構作為資訊供給方,看到同一件事的不同版本,看到同一個人的不同畫面。
而現在,多少人家裡的電視機已經蒙塵,報紙也已經退訂。每天早上拿起手機,打開熟悉的新聞app即可知天下大事;更厲害的是,那些我們不感興趣、不喜歡或者厭惡的新聞事件或新聞人物,我們有權力、有手段直接封鎖。資訊越來越多,只是有時候,世界卻越來越狹窄。
然而,輿論力量卻有增無減。過去,我們需要用兩三天或者更長的時間醞釀,才可以掀起一場全國針對某一件事的大討論;但是現在,我們只需要一兩個小時就可以做到。當然,過去一場討論,我們可以說上半個月;而現在,天大的事,兩三天後就會被新的焦點事件替換。
其次,新聞採集工作和傳播方式被強力扭轉,即使是新聞工作者,也面臨著巨大挑戰。二〇〇八年前後,一家報社的高階負責人說過,以前30%的新聞線索來自網路,但是現在已經漲到了80%不止。以前,一篇新聞稿件的優劣評價,我們要靠經驗判斷;現在透過點擊率、評論數量,這些數據便可一目了然,以至於很多人抱怨,社會上出現了「看標題就下結論的人」,也許他們以前就存在,但全媒體時代無疑強化和放大了「搏眼球」這一技能的作用。
有了FB跟IG後,記者又多了一項新的工作:追蹤名人。從前,只有少數人有和媒體打交道的機會,而他們往往是新聞事件中的重要人物,或者自己本身就是新聞人物,走到哪裡都被眾星捧月;但是現在,很多人要常常更新FB跟IG,吸引粉絲。哪天要是出事,連記者會都不用開,直接Po文搞定。
全媒體時代,帶來更多的曝光機會,同時也賦予了每個人公開發言的權利。
現在想在網路上走紅,比過去難上十倍甚至百倍;然而,不經意間出名的可能性卻大大增加。與焦點事件沾邊,意味著輿論場中的每個人都有可能受到關注,而這種極具壓力的關注,不再是社會名流的「特權」。
全媒體時代不只是媒介形式日益豐富,還意味著媒介的全方位、全角度、全階層覆蓋。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鏡頭包圍中,唯一不確定的是什麼時候成為主角,故如何能在鏡頭前和版面上塑造良好形象,是每個人都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媒介競爭的格局也發生變化。傳統媒體逐漸式微,新媒體異軍突起,媒體融合成為大趨勢,就連入口網站都逐漸被歸類為傳統媒體。媒介話語權從大型媒體機構轉移,分散至個人和靈活的小機構。有了行動裝置的幫助,「草根記者」崛起,資訊的採集以及傳播成為人人都能做到的事情。
這種對採集、編輯和傳播等傳統權力的瓦解,造就了一個嶄新的全媒體時代──資訊愈加豐富,採編愈加個性化,傳播愈加扁平化。
第1節 這個時代的特點
我們更快遺忘
快是第一個關鍵字,在過去我們很難想像,大量資訊會以如此快速的方式匯聚。
最初資訊的傳播,是以快馬加鞭的方式,經過驛站傳遞的邸報。那時資訊傳播以月計,「邸報」又叫「邸抄」,也有「朝報」、「雜報」之稱,是古代用於通報的一種公告性新聞。以明朝為例,在京城的官員們隔幾天就可以看到新一期的邸報,而其他地方的官員閱讀到新一期邸報的時間,則取決於與京城的距離,離得越遠,越晚看到新消息。如明代東將總督毛文龍曾說他「於元月初二日,海凍初開,接得去冬十月邸報」,拖延時間長達三個月之久;萬曆邸報上有一條來自四川的消息,發布於萬曆三十六年六月,而報導內容說的事情卻發生於當年三月。(1)
後來我們進入電子時代,技術手段更新給予了傳播更多的可能,依靠電話電報,就可以傳送稿件,那時資訊傳播以天計;再到後來,我們有了手機、郵箱以及採編平台軟體,進入了網路時代,資訊開始進入小時計數。
若幾年前,媒體記者在記者會上舉起iPad提問,可能會成為新鮮的話題;而今天,這已經成為記者採訪的標準配備,甚至還額外增加了自拍桿、穿戴式攝錄設備。現在,每個人只需要拿出手機,就可以即時把正在發生的事件傳到網路上,成為一個小型的媒體終端。
技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改變了新聞採編播的方式和速度,改變了我們所處的媒體世界。
變快的,還有我們給予媒體回應的速度。幾年前,突發事件輿情處置的黃金時間是四十八小時。意味著事件發生後,我們可以有兩天的時間搶救、調查,然後將階段性成果向社會民眾和媒體公開;然而,這樣的工作節奏已經無法容於這個時代。輿情回應的時間從四十八小時減到了二十四小時,十二小時,八小時,四小時,甚至半小時。這樣快速的傳播節奏有時也會引起人們的不解,特別是一些在災難現場搶救的工程師和醫生們。說服他們放下手頭工作,去面對數十個從未謀面的陌生記者,這是很難的一件事。搶救生命、事故救援,遠遠比跟媒體聊天更重要,這是再正確不過的觀點。只是,當民眾掌握的資訊來自各種可靠、不可靠的管道,對大量資訊難辨真假,進而可能引起一些危險的情緒或者行為時,與媒體溝通、與民眾溝通就需要我們特別注意。
假想一個地方發生地震,如果我們只顧忙於救人,但是對於餘震有關的種種傳言不予理會,忽略民眾可能的恐慌爆發,有可能引發更大的危機事件。更何況在過去幾年,一些機關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不說話很多時候是因為心虛。所以,當媒體與民眾提出問題時,一定要嚴肅對待,要說,還要快說。一旦被誤認為是心虛或迴避,任何表達都會被認為是一種辯解,而非告知。
快速回應輿論關切,是時代、是民眾提出的要求。
我們也比以前更快遺忘。一個事件能夠占據網路新聞頭條或者首頁的時間非常有限。過去,我們還習慣用幾天的時間集中討論一件事情;但是現在,一樁新聞事件的輿情快速形成、上升然後降落,直至從民眾視野中消失,只需要兩三天的時間。未來可能還會更短。閉上眼睛,你還記得前天都有哪些新聞嗎?或者昨天?或者今天早上起來,你看到的新聞?
資訊快速更新迭代,一方面讓很多人感到慶幸,難熬的時間變短,只要扛過去就萬事大吉了;但另一方面,明智的人們卻知道,這意味著回應、修復形象和聲譽的時間也變短了。某品牌試衣間拍攝的一段色情影片曾經在網路上流傳,而很多人紛紛認為這是某品牌的炒作和行銷,並予以斥責;而等到品牌出面回應時,這種判斷已經在很多人心中生根。
負面輿情沒有得到及時處置,往往會遺留下輿情負債。即使短時間輿情退去,但長期來說,這部分輿情負債依然存在,直到下一次事件爆發,累積起來,反噬的能量會以等比級數成長,摧毀一切努力與嘗試。
第1章 全媒體時代來了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
著名傳播學家麥克魯漢說過「媒介即資訊」,在大數據時代,這句話特別有深意。除了媒介平台上的內容資訊,各種層出不窮的媒介形式正在深刻而廣泛的重建我們的生活。
一個細節足以說明問題:過去作自我介紹,往往要交換名片,而現在,我們只要留下一個既簡單又複雜的QR code名片圖案。
說簡單,是因為便捷;說複雜,是因為看不懂,這個細節體現了現在全媒體時代的最大特色:資訊快速傳播,但輿論又很複雜不明。每個人手上都有一台精巧的行動裝置──手機。...
目錄
作者簡介
序
上篇 媒商,一個新概念
第1章 全媒體時代來了
第1節 這個時代的特點
第2節 新聞、媒體和記者
第3節 框架理論
第4節 議題設定
第2章 媒商是什麼?
第1節 德商:做一個有德行的人
第2節 智商:你需要很聰明
第3節 情商:你需要一顆同理心
第4節 風趣以及其他
第3章 與媒體溝通需要記住的十句話
中篇 操作手冊
第4章 溝通策略中的幾個基本問題
第1節 我們能而非我們好
第2節 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
第3節 機構: MICE 策略
第4節 5W方法
第5章 與媒體溝通的N 多種方法
第1節 高聲唱與低聲耳語
第2節 記者會:台上十分鐘 台下十分功
第3節 快速卻失敗的記者會
第6章 危機事件發生後的第一時間
第1節 陳述已知事實
第2節 表達誠懇態度
第3節 公開措施細節
第4節 謹慎拋出結論
下篇 話術
第7章 當記者要求採訪你本人
第1節 記者發問之前你需要搞清楚的事
第2節 有趣而精練的內容
第3節 一些形象上的建議
第4節 第一面情景還原
第8章 場景訓練
仿真場景一
仿真場景二
仿真場景三
仿真場景四
仿真場景五
仿真場景六
仿真場景七
仿真場景八
寫在後面的話
作者簡介
序
上篇 媒商,一個新概念
第1章 全媒體時代來了
第1節 這個時代的特點
第2節 新聞、媒體和記者
第3節 框架理論
第4節 議題設定
第2章 媒商是什麼?
第1節 德商:做一個有德行的人
第2節 智商:你需要很聰明
第3節 情商:你需要一顆同理心
第4節 風趣以及其他
第3章 與媒體溝通需要記住的十句話
中篇 操作手冊
第4章 溝通策略中的幾個基本問題
第1節 我們能而非我們好
第2節 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
第3節 機構: MICE 策略
第4節 5W方法
第5章 與媒體溝通的N 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