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即命運。
沒有背景、缺乏資源,你該如何逆襲?
→為何有人做事恰到好處,有人卻吃力不討好?
→為何有人總能做出正確選擇,有人卻總在後悔莫及?
→為什麼有些問題聰明人解決不了?
差別在於思考的深淺度!唯有扭轉淺度思維的弱點與侷限,抽絲剝繭找出事情本質與原由,就能突破困局、放大格局,少走冤枉路,你的努力才不會白費!平凡人的逆襲就是突破心智邊界,讓邏輯思維更強大!
深度思維=長度+廣度+高度
邏輯思維的「長度」不夠,就無法往前找出原因、往後導出結果;
具備邏輯思維的「廣度」,才能面對同時湧進的龐雜訊息,提昇思考水準與效率;
站上邏輯思維的「高度」,可以認知事物的規律,找到正確大方向。
在職場與人生獲得快速進展的人,他們都擁有「多樣的思維技術」和「宏觀的思維格局」,因此深層邏輯往往十分強大:
◤多元且實用的思維技術◢
↪︎六頂思考帽:讓你一個人變成一個智囊團
↪︎5Why思考法:找到問題根本原因,一勞永逸的解決
↪︎5So思考法:洞悉事物的未來發展趨勢,讓你步步都正確
↪︎矩陣分析法:多層次分析的利器
↪︎全流程優化:在平凡中創造奇蹟
↪︎工作儀表板:最複雜的任務也能有條理完成
……
◤宏觀的思維格局◢
↪︎森林模型:不是天才的一般人如何應對強大對手?
↪︎淘金模型:競爭再激烈也能贏的思維方式
↪︎兵法思維:致人而不致人,看透隱藏關鍵,掌握主動權
↪︎顛覆線性邏輯,打造良性循環:解決聰明人也解決不了的問題
↪︎大勢思維:綜合應用多種常用的思維方式
……
思維非天生,深度思維是可以透過學習和訓練掌握的工具。
快速獲得進步或成功的人,通常都懂得洞察底層邏輯,從而擁有深度思維。本書提供了最實用的邏輯思維方式,讓大腦有合適的武器來應對複雜的世界——
☑有效應付繁雜訊息與瑣碎事務
☑以更高層次、有系統的方式全面解決問題
☑快速切換思考問題的角度與深度
☑學會探索問題的根本原因及長遠發展。
深度思維永遠是人們最缺乏也最有價值的能力。掌握的思維工具數量多寡、層次高低以及如何運用,都決定了你是否能夠成為贏家:有什麼思維,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思維有多遠,就決定你能走多遠。
當人生的機會來臨,擁有成熟的深度思維,你將不再感到迷惑,即便面對命運的難局,
也能看清楚自己應該怎麼做,扭轉困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人生方向,給生活多一點的放鬆與優雅。
作者簡介:
葉修
思維方法專家、學習策略專家,自媒體人,「學習策略師」品牌創始人。
綜合研究各類思維方法,研究策略超過15年,知乎上回答有關思維方法與學習策略問題的文章,收藏量超過100萬。他開設的系列課程「深度學習的策略」、「進擊之心」、「生態思維」等多套原創課程,為超過10萬名學生和職場人士進行培訓,獲得廣泛好評。
章節試閱
第1章/思維邏輯鏈條——如何讓思維變得更加深刻?(節錄)
第二節 5 why思考法——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
「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常用的技能之一。但是找原因並不是那麼簡單的,面對同一個問題,有些人能夠找到深層原因,有些人只能找到淺層原因,甚至找了一些錯誤的、無關緊要的原因。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由深度思維能力的差別——也就是思維邏輯鏈條長短的差別所導致的。
在大部分情況下,我們的思維邏輯鏈條都太短了,思考問題時只看表面,找不到問題的根本原因。如何才能發現問題的根本呢?本書將向大家推薦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5why思考法。
一、什麼是5 why思考法?
那麼,什麼是5 why思考法呢?
5 why思考法,是指對同一個問題連續、多次地追問為什麼,直到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
這裡要注意,雖然它叫作5 why思考法,但它並不一定是要我們問5次「why」,我們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思考方式。
為了更直觀地介紹5 why思考法,我們可以參考一些案例。其實第一節中有關甲乙兩公司老闆的案例也表現出5 why思考法的應用,這裡再舉一個典型案例。
博物館東邊的外牆上產生了非常嚴重的腐蝕,需要經常刷新的油漆。這一天,博物館的主管發現牆面又腐蝕得很嚴重,現在他需要決定怎樣處理這件事情。
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是:那就再刷一次油漆吧。可是這個答案顯然有些淺顯,有一定思維能力的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東邊的外牆面腐蝕嚴重?
經過調查你發現,原來博物館的清潔人員在洗牆的時候,用了一種高腐蝕的清潔劑,這才導致牆面的腐蝕。正確的解決方法應該是:在噴刷修補這一次的牆面以後,要求清潔人員在下次清洗牆面時換用低腐蝕的清潔劑。
你看,透過深度思維,你做出了更明智的決定。
可是根據5 why思考法,事情並不能就這麼結束。你還要繼續追問:為什麼這個清潔工要用高腐蝕的清潔劑?
原來是因為東邊的牆上經常有很多鳥糞黏著,一般的清潔劑洗不乾淨。
現在你還要繼續追問:為什麼東邊的牆上有很多鳥糞?
原來是因為牆上有很多蜘蛛,這些鳥以蜘蛛為食,所以經常在牆的附近活動。
那麼,為什麼牆上有很多蜘蛛?
因為牆上有很多小蟲子,蜘蛛以這些小蟲子為食。
為什麼牆上有很多小蟲子?
因為東邊的牆上有幾扇窗戶,到了晚上,博物館裡的光會透出去,那些趨光性很強的小蟲子就會被光吸引過來。
所以,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應該是:在窗戶那裡安裝遮光性較好的厚窗簾,每天在太陽落山之前拉上窗簾,這樣就能長遠地解決問題。
二、5 why思考法的作用
5 why思考法有什麼作用呢?
如果我們只進行常規思考、淺度思考,那麼面對牆面腐蝕的問題,解決方案可能就是再次修補一遍,然後過不了多久,牆面再次受到腐蝕,如此周而復始,問題無限循環;或者我們會要求清潔工換成低腐蝕的清潔劑,然後牆面依然會髒,嚴重影響美觀,甚至影響博物館的遊客量。
在5 why思考法的引導下,我們一步步找到了問題的根本原因,進而改進處理方法,從僅僅再修補一遍牆面,變成了安裝厚窗簾。這個方法一勞永逸,省下無數人力、物力和費用。
從修補牆面到安裝厚窗簾,解決方案跨度很大,如果沒有5 why法的引導是很難思考到的。如何解決外牆的腐蝕問題?安裝窗簾。這一問一答看起來有些跳躍和奇怪,但是間接反映出5 why思考法的價值。
三、5 why思考法的應用要點
如何應用5 why思考法呢?也許你能輕鬆看懂上面的案例(以及第一節中的案例),但這並不代表你已經完全掌握了5 why思考法。在應用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到底要問幾個why
5 why思考法是由豐田汽車提出的,當時豐田很明確地要求,面對問題至少要問5個「why」,這便是5 why思考法名字的由來,它也體現了日本人的嚴謹和工匠精神。但是我們在尋找原因的時候,一定要卡在「5」這個數字上嗎?到底問幾個why才合適呢?
5 why思考法是由豐田汽車提出的,當時豐田很明確地要求,面對問題至少要問5個「why」,這便是5 why思考法名字的由來,它也顯示出日本人的嚴謹和工匠精神。但是我們在尋找原因的時候,一定要卡在「5」這個數字上嗎?到底問幾個why才合適呢?
當然,未必是5個,我們要根據情況靈活調整,也許是4個或者更少,也許是6個、8個或者更多,總之,應是一個合適的數字。追問少了,思維就不深刻;追問太過,浪費了時間,最後可能每個問題都要延伸到「物質的起源」、 「生命的意義」等終極問題。
那麼,如何確定一個合適的數字呢?
確定數字的原則是:不斷追問下去,直到問題變得沒有意義。
在博物館牆面腐蝕的案例中,最後一個問題和對應的答案是「為什麼牆上有很多小蟲子?」和「因為晚上東邊牆的窗戶會透出博物館裡的光,而小蟲子有趨光性。」
如果繼續追問下去,那麼只能提出以下問題了:「為什麼牆上要開那幾扇窗戶?」
這個答案就很簡單了,為了換氣、透光;接著問,為什麼要換氣呢?人們為什麼要呼吸呢?為什麼要有光,人的眼睛才能看見東西……你發現,這樣接著問下去就脫離初衷了。
又或者,針對昆蟲,你繼續問下去:「為什麼昆蟲有趨光性?」
這只能找生物學專家解釋了,可能又牽扯出一大堆和進化論、基因等有關的知識。可是這就和博物館解決牆面腐蝕問題完全沒有關係。顯然,這樣的問題對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而言也是沒有意義的,不過對生物學家、昆蟲學家來說倒是有一定意義。
綜上所述,如果面對一個答案,無論你怎樣繼續追問,提出的問題都是沒有意義的,此時你就可以停下來,這就是5 why思考法的追問原則。
要朝著有意義的方向提問
在連續追問的過程中,於某些環節經常有著多種提問方法。
還是博物館牆面腐蝕一例,中間一個問題的答案是東邊的牆上有很多蜘蛛,而鳥要吃蜘蛛。面對這一情況,有兩種提問方法:
1、為什麼東邊的牆上有很多蜘蛛?
2、為什麼鳥要吃蜘蛛?
哪種提問方式更好呢?顯然是第一種,案例中我們也確實採用了第一種問法。至於第二種問法,對於生物學家是有意義的,對於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是沒有意義的。
在連續追問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保證提問對於當時情況來說是有意義的,否則在連續追問後,思考內容會離題萬里、不知所云。
以下是5 why法連續追問的錯誤案例:
為什麼牆面腐蝕?因為有鳥糞,必須用腐蝕性清潔劑;
為什麼牆上有鳥糞?因為牆上有蜘蛛,而鳥要吃蜘蛛;
為什麼鳥要吃蜘蛛?因為鳥在食物鏈的上端,蜘蛛在下端;
為什麼鳥在食物鏈的上端?因為這是生物進化的結果;
為什麼生物要進化?因為大自然需要生物進化……
結論:牆面腐蝕是大自然的意志。
要疑問,不要質問
5 why思考法是一個「尋找問題根本原因」的方法。也就是說,當我們使用5 why思考法時,往往正在面臨某種問題。
出了問題後,人們很容易陷入某種情緒——憤怒、抱怨、逃避、指責等,其中最常見的是憤怒和指責。尤其對處於優勢地位的領導者、管理者來說,指責與訓斥下屬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在指責與訓斥的情境下,5 why思考法的追問很容易變成反問、審問和質問,帶有個體的較多情緒。而在面對提問者的壓迫時,對提問的回答也往往變形,變得無效。
小薇是市場部門的一名新人,她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將甲客戶合約中的部分資料給乙客戶看了。雖然甲客戶並不知情,但一旦發現將可能把公司告上法院,並要求賠償。
針對這個問題,市場部經理對小薇使用5 why思考法進行提問:
「為什麼會犯這種錯誤?」
「為什麼要研究保密條款?」
「為什麼保密這樣重要的工作沒有引起你的重視?」
……
……
這些連續的提問其實是審問和質問,把新人小薇嚇得打哆嗦,她聲淚俱下地承認了錯誤:「對不起,都是我的錯……我保證以後一定不會犯類似的錯誤了……」
這一連串的追問是無效的。看起來新員工小薇積極承認了錯誤,還保證一定不會再犯,但問題背後的原因根本就沒有被挖掘出來。小薇將甲客戶合約中的部分資料給了乙客戶看,可能僅僅是想向乙客戶說明自己公司的實力,證明之前有過成功的案例。如何透過過往成功案例展示自己的實力(並證明案例的真實性)?哪些資料是可以公開的,哪些是不可以的?公司在新人培訓流程中是否存在疏漏……。公司的諸多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僅僅是讓新人認了個錯而已,這次5 why思考法的應用因為經理的質問、審問,效果欠佳。
5 why思考法應用下的提問,應該是不帶任何情緒的,是疑問而不是審問,是為了尋找關鍵訊息而非責怪某個對象。在上司與下屬、家長與孩子、老師與學生等諸多溝通場合中,雙方應該注意類似的問題。
回答問題時的注意事項
想讓5 why思考法順利發揮作用,不僅提問者需要注意一些事項,回答者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也有相應技巧。
其中最核心的原則就是:要針對可控的事項回答,避免談論不可控的內容。
假設有家兒童玩具生產商發現公司上一季出現了較大的虧損,公司對此展開思考:
為什麼上一季發生虧損?因為新上市的兒童玩具銷量未達到公司預期。
為什麼新上市的玩具銷量不好?因為雖然銷售管道廣泛,但這些玩具並不受小朋友的喜愛。
為什麼新玩具不受小朋友的喜愛?因為他們就是不喜歡,小朋友們太善變了……
為什麼小朋友們這麼善變?因為……
解決方案:遠離兒童玩具市場……
此時這個5 why思考法就是無效的,因為回答的方向變得不可控:你無法控制小朋友們的喜好。正確的回答方向應當是以下這樣:
為什麼新玩具不受兒童喜愛?因為市場部沒有做充分的市場研究調查,在確定玩具設計和行銷方向的時候過於主觀。
解決方案:提高市場研究調查的頻率,採用更科學的市場調查方法。
顯然,重新制訂市場調查計畫是有可行性的,也是一個更好的解決問題方向。
總結一下,深度思維能夠給我們帶來各式各樣的好處,這種好處體現在學業、工作、管理、投資等方面,思維邏輯鏈的延長就是深度思維的重要表現。其中一種延長思維邏輯鏈的方法即5 why思考法,它能夠幫助我們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下一節中,我們還會介紹另一種延長思維邏輯鏈的方法,它在形態上與5 why思考法相互照應,同樣在現實生活中具有深刻且廣泛的應用。
第1章/思維邏輯鏈條——如何讓思維變得更加深刻?(節錄)
第二節 5 why思考法——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
「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常用的技能之一。但是找原因並不是那麼簡單的,面對同一個問題,有些人能夠找到深層原因,有些人只能找到淺層原因,甚至找了一些錯誤的、無關緊要的原因。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由深度思維能力的差別——也就是思維邏輯鏈條長短的差別所導致的。
在大部分情況下,我們的思維邏輯鏈條都太短了,思考問題時只看表面,找不到問題的根本原因。如何才能發現問題的根本呢?本書將向大家推薦...
作者序
思維即命運
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決定個體是否強大的關鍵因素一直在產生變化。
在原始社會,高大的身材、強健的肌肉和迅捷的反應讓原始人有更大的機率捕捉到獵物,逃避猛獸的追擊。進入農耕社會後,體力勞動依然是主流,人們需要健壯的身體去揮舞鋤頭、砍伐柴火,但也需要一點農耕知識。到了工業社會,機器承擔了人的一部分體力勞動,知識變成了最重要的東西。火藥、醫藥、工程等方面的稀缺知識,促使掌握它們的人成為社會精英,擁有個人核心競爭力。正應了英國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的那句經典名言:知識就是力量。
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後,知識已經不稀缺了,思維能力成為人們追捧的熱點。如今在學校、企業及其他各類嚴肅場合中,人們都在談論思維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廣泛談論並不代表著廣泛掌握,儘管在幾十年的熱烈探討和教育體制的持續完善下,一些簡單的思維能力已得到普及,但深度思維能力仍然是稀缺品。
現在我們需要清晰地了解,什麼是深度思維?
深度思維給人的第一印象,大約是一種更深刻、更接近問題本質的思維,一種更高級的、一般人不具備的思維,但這樣的描述似乎太抽象了。為了更清晰地理解「深度」的含義,我們不妨先來探討,怎樣的思維可以被稱為與之對應的「淺度」思維。
第一種淺,是邏輯鏈條的淺顯,即個體無法形成較長的因果鏈條。例如,下象棋的時候只能考慮一兩步,解數學題的時候也只能往後推導一兩步,又或者針對一件事只能分析出最表層的原因。
第二種淺,是在思考問題時只能從最熟悉的視角出發,缺乏切換視角的靈活度。像是我們在與人溝通、規劃方案、寫文案等時,往往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因為我們最熟悉的人就是自己),而無法切換到別人的視角,進行換位思考。
第三種淺,是對於訊息量較大、較複雜的問題束手無策。如果被要求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訊息,很多人的思維能力是跟不上的,他們的大腦常常處於超載狀態。心理學研究證明,這種訊息過載的狀態將導致思考效率低下,它也是造成拖延症的原因之一。遺憾的是,手頭同時進行七八件事情,還要遭受大量碎片訊息的轟炸,正是現代人的工作常態。
第四種淺,是只關注眼前的、近處的、近期的訊息,缺乏長遠規劃和掌控全局的意識。我們容易在日常的工作中精打細算,卻未能對長期趨勢進行研究,把握並據此規劃人生;我們常常只關注和研究個體,而對個體與環境的複雜關係缺乏了解;我們緊盯著手頭一個個零散的事項,而對整個任務的宏觀流程缺乏認知和掌控。
這四種淺就是一般人思考過程中的侷限性和弱點。相對地,在這四個方面取得突破的成果,則可以被稱為深度思維。
深度思維:擁有較長的思維邏輯鏈,能夠認知較長的因果鏈條;能夠突破以自我為中心的侷限,靈活切換看待問題的視角;能夠處理較大的訊息量,在雜亂的資訊流中保持思維能力;能夠從宏觀視角上分析問題,認知事物所處的生態特性及事物的長期趨勢等。
我們應當從上述四個方面進行突破以培養自己的深度思維能力。
在深度思維能力培養的過程中,一個重要問題是缺乏具體、可操作的訓練內容。思維能力是相對抽象的,不像學習知識點那樣任務明確——掌握幾個公式,或者背誦一篇文章。在社會和教育界極力推崇思維能力培養時,學生的思維能力依然沒有顯著提高,缺乏具體的思維訓練內容正是導致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訓練深度思維需要有像學習知識點一樣明確、可操作的內容,不能僅停留在某種理念描述上。對思維能力的掌握,很多時候是對具體的思維工具的內化。所以訓練深度思維,要有具體的模型、定律乃至公式,並配以具體的案例。就像投資家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在論述多元思維的概念時所做的那樣,他清晰地將對多元思維能力的訓練落實到不同學科的具體模型中,這為後人的學習提供了方便。一般人們在談論關於思維的名詞,如逆向思維、創造性思維等時,則常常停留在模糊的理念描述階段。
從深度思維的四個方面出發,以有具體的模型、定律和案例為標準,本書的內容依次產生了。
從擁有認知較長的因果鏈條這一角度出發,得到了第一章思維邏輯鏈條的內容;
從能夠突破以自我為中心、靈活切換看待問題的視角這一角度出發,得到了第二章換位思考的內容;
從在雜亂的資訊流中保持思維能力這一角度出發,得到了第三章視覺化思維的內容;
從在宏觀視角上分析問題這一角度出發,則衍生出第四章流程思維、第五章生態思維、第六章系統思維、第七章大勢思維、第八章兵法思維以及第九章慢即是快的內容。從宏觀角度出發衍生出的章節較多,而宏觀思維也的確是我們人生中難度更高、對我們的作用更大的思維方式。
對於這些深度思維方法,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劃分它們:思維的技術、思維的格局。
本書上篇名為「技術大師」,介紹了思維邏輯鏈、換位思考、視覺化思維、流程思維四種思維方法,我稱之為技術類思維方法。這些思維技術主要被用於處理日常工作的具體事務,它們就像一個個小工具,又像是一把把武器,能讓你披荊斬棘,對生活工作中的問題做出有效應對。
本書下篇名為「思維的格局」,介紹了生態思維、系統思維、大勢思維、兵法思維以及慢即是快五種思維方法,我稱它們為格局類思維方法。我們經常聽到這種說法: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格局比能力更重要。那麼怎樣在人生的重要關口,做出那些大格局的、結果價值超越努力程度的智慧選擇呢?這就需要我們用到格局類思維方法。它們能讓我們用更高、更廣的視角看待問題,以更深刻、更巧妙的方式解決問題,並且心態變得更加大氣而平和。
需要說明的是,儘管流程思維是根據「從宏觀視角上分析問題」衍生的一章,但我選擇將其放在技術大師中(而非放在思維的格局)。因為流程思維在具體應用方面依然屬於解決日常工作問題的範疇,它可以叫作宏觀中的微觀方法,或者微觀中的宏觀方法,它也可以說是從宏觀角度出發解決微觀問題的一種方法。
在具體的章節中我們將看到,這些深度思維方法具有極高的價值,能使我們獲得從解決問題到掌控格局的全方位提升,贏得跨越式發展。
老子說:「修之身,其德乃真。」如果你不曾實踐某個道理,那麼你對別人講述它時就是無力的。本書所講的思維方法都是我親身實踐過並感覺對自己有切實幫助的。因此,本書自然而然地有了另外一層特性:它特別適合那些沒有背景、缺乏資源、資歷平凡,正處於迷茫之中的普通人。
作為普通人中的一員,我深知「草根」的成長之路中有多少困難,我們在生活中常遇到因為缺乏資源而無法邁過的門檻,也常常面臨無法進場參與遊戲的困局。當資源、背景和資質都不足的時候,能夠幫助你破局的只有深度思維能力。在研究思維方法、思考人生策略時,我也特別關注那些普通人因為深度思維能力而獲得跨越式發展的案例。
我認識一名金融投資者,當他和我交流自己的投資心得時,說自己做的事情無非是對市場上的公開訊息進行深度思考而已。例如在某一政策發布後,他會進行深度推演,預判這個政策將帶來怎樣的短、中、長期變化——這正是對思維邏輯鏈的實踐與應用。
一位歷史老師受困於如何讓學生們學好世界歷史。世界歷史的知識範圍很廣,涉及許多國家、相關事件和邏輯,學生們常常將知識攪成一團,容易混淆或遺忘所學內容,這是這位老師教學十幾年來一直無法解決的問題。在參加我的視覺化思維培訓課程後,他畫了一幅宏大的世界歷史脈絡圖,對照圖片講課,學生們突然如同開了竅一樣,成績突飛猛進,困擾老師多年的教學問題也終於得到了解決。
這樣的案例在本書隨處可見,在這些精采的案例背後,我看到了深度思維能力對普通人的重大意義。
《深度思維》一書無法概括深度思維的全部內容(實際上也沒有人可以窮盡所有的思維方法),很多思維方法並沒有被收入本書。一方面,基於「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原則,那些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我本人並沒有實踐過的思維方法,我沒有加以介紹。本書選擇的,都是那些我在實踐中發現,能夠對普通人產生幫助的思維方法。
另一方面,有一部分思維方法由於早已廣為人知而沒有贅述的必要。例如,結構化思維是一種經典的、有巨大實用價值的思維技術,但對它的論述已汗牛充棟。又如,批判性思維也對我們有重大意義,而你可以在已有的經典批判性思維書中學到它們。所以儘管它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但沒有出現在本書中。
總的來說,深度思維是一種具有極大價值的思維方式,思維的技術與格局是每一個普通人都應該認真研究和學習的。我也堅定地認為,未來深度思維將是個體崛起的最可靠武器之一。
思維即命運
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決定個體是否強大的關鍵因素一直在產生變化。
在原始社會,高大的身材、強健的肌肉和迅捷的反應讓原始人有更大的機率捕捉到獵物,逃避猛獸的追擊。進入農耕社會後,體力勞動依然是主流,人們需要健壯的身體去揮舞鋤頭、砍伐柴火,但也需要一點農耕知識。到了工業社會,機器承擔了人的一部分體力勞動,知識變成了最重要的東西。火藥、醫藥、工程等方面的稀缺知識,促使掌握它們的人成為社會精英,擁有個人核心競爭力。正應了英國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的那句經典名言:知識就是力量。
進入網際網路...
目錄
【上篇/技術大師——高效解決問題,你需要這些思維技術】
第1章˙思維邏輯鏈條——如何讓思維變得更加深刻?
思維是一根鏈條,越長的鏈條代表著越深刻的思維。深刻的思維讓你能夠挖掘事物的本質,推斷事物的發展走向與趨勢。思維邏輯鏈,是一個強大的武器。
第一節 深度思維的意義——更強的思維能力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第二節 5 why思考法——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
第三節 5 so思考法——明確事物的發展趨勢
第四節 綜合使用多種方法——在複雜的世界裡,做一名進階的思考者
本章結語 前溯後追,邏輯鏈條代表思維的深度
第2章˙換位思考——如何知道別人在想什麼?
如果不懂別人是怎麼想的,你的努力或許是在白費力氣。你需要建立共同認知,克服自我中心,自如切換視角,換位思考,將深度思維的功效發揮得淋漓盡致。
第一節 為何你的努力別人不買帳——掌握換位思考,讓你不只是感動自己
第二節 帶入他人視角——如果我是他,會怎麼想
第三節 六頂思考帽——換位思考,讓一個人變成一個智囊團
本章結語 換位思考的練習,既是練腦也是練心
第3章˙視覺化思維——看得見的思維,才是好的思維
由於大腦「記憶體小」,我們需要用圖像輔助思考,才能發揮深度思維的作用。圖像的加入可以讓我們的思維視覺化,使得思考更加直觀、宏觀與快速,猶如低階電腦被加了一根新的記憶體。
第一節 不可不知的大腦原理——損害思考效率,大腦的最大弱點在哪裡?
第二節 矩陣分析法——多維度分析的利器
第三節 工作儀表板——梳理清楚複雜的任務
本章結語 以視覺化思維的高效,對抗龐雜的資訊流
第4章˙流程思維——怎樣成為真實世界裡的高手?
偉大的成就不是某種秘笈帶來的,它源於個體對流程的掌控和優化。你需要識別流程的結構、類型,並學會全流程優化的方法,這樣才會成為真實世界裡的高手。
第一節 秘笈型思維的謬誤——對於優秀,你是否存在誤解
第二節 全流程優化——在平凡中創造奇蹟
第三節 識別流程的類型與結構——做一個睿智的流程管家
本章結語 全流程優化理念,是讓普通人變得卓越的機遇之門
【下篇 思維的格局——格局升級,掌握宏觀規律,把控人生】
第5章˙生態思維——比個體力量更強大的生態力量
個體的變化趨勢不僅由自己的特性決定,更由其所處的生態所推動。在研究一個事物時,你不僅要分析個體,更要觀察整個生態,洞察複雜的規律。
第一節 生態思維的基礎原理——鑲嵌在生態中的個體將被生態所推動
第二節 衍生模型1:淘金模型——在激烈競爭中取勝的思維方式
第三節 衍生模型2:森林模型——普通人如何應對強大的對手?
第四節 衍生模型3:池塘模型——如何突破發展瓶頸期?
本章結語 在宏觀層面上做出更巧妙的策略選擇
第6章˙系統思維——站在更高的層面解決問題
在複雜的情境中,傳統的因果關係被顛覆,微觀層面的靜態分析也失效了。你需要站在更高的層面,以更宏觀、系統的高度去看待和解決問題。
第一節 線性邏輯的局限——為什麼有些問題聰明人解決不了?
第二節 重新認識因果——顛覆線性因果,重視系統結構
第三節 系統的非常規特性——系統視角下,世界有新的規律
第四節 在更高的層面上解決問題——根據系統智慧大膽創新
第五節 良性循環是怎樣構造出來的——設計系統結構,做一隻無形的大手
本章結語 顛覆線性因果,系統結構帶來超乎尋常的智慧
第7章˙大勢思維——與天地同力的思維方式
與宏大的趨勢相比,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我們可以借助趨勢的力量乘風破浪。如何識別趨勢並巧妙借勢,是每個想要成就自己的人都要學習的重要課題之一。
第一節 時來天地皆同力——借助趨勢,還是被趨勢吞沒
第二節 抓住趨勢的本質——掌握規律尤為重要
第三節 能夠創造趨勢的強大規律——這些規律,能改變無數人的命運
第四節 大勢訓練場——多種思維與大勢思維的結合應用
本章結語 強大的趨勢思維,常與其他思維方式綜合應用
第8章˙兵法思維——如何設計自己的人生逆轉勝?
兵法思維講述的是這樣一種思維模式:你該如何規避風險、捕捉機會,掌握主動權,以確保在漫長的人生之路中實現最優發展。
第一節 為什麼要懂兵法思維——人生,常常是一場「戰鬥」
第二節 先勝後戰——為自己設計一條成功之路
第三節 要主動不要被動——看透隱藏關鍵點,掌握人生主動權
第四節 勝可知,不可為——追求勝利的正確節奏
本章結語 在風險與機遇間,以兵法思維立於不敗之地
第9章˙慢即是快——沒有背景,缺乏資源,怎麼做?
在不少人推崇少年得志的時代裡,我更崇尚大器晚成。對於出身平凡、缺乏資源、沒有背景的人來說,專注做好一件事才是最重要的。慢即是快,是技術,也是心法。
第一節 你在羨慕別人的精彩人生嗎?——從跨界天才到「斜槓」青年
第二節 沒有背景、缺乏資源也能成功——專注是普通人的最好出路
第三節 我的故事——平凡人如何逆轉困局?
第四節 精神圖騰——在眾人推崇少年得志時,我更偏愛大器晚成
本章結語 專注努力與漫長命運旅程中的堅韌,是普通人破局的武器
【上篇/技術大師——高效解決問題,你需要這些思維技術】
第1章˙思維邏輯鏈條——如何讓思維變得更加深刻?
思維是一根鏈條,越長的鏈條代表著越深刻的思維。深刻的思維讓你能夠挖掘事物的本質,推斷事物的發展走向與趨勢。思維邏輯鏈,是一個強大的武器。
第一節 深度思維的意義——更強的思維能力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第二節 5 why思考法——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
第三節 5 so思考法——明確事物的發展趨勢
第四節 綜合使用多種方法——在複雜的世界裡,做一名進階的思考者
本章結語 前溯後追,邏輯鏈條代表思維的深度
第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