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詩集涵蓋自由詩、白話詩、五七言格律詩,融合古典韻味與現代語感。詩人以靈活筆法描繪四季流轉與人生感悟,展現獨特詩藝。
★ 張棠將生命的起伏、自然的美好、生活的深意化為動人的詩篇,勇敢突破傳統框架,自由書寫內心世界。她的詩句如羽翼,引領讀者感受純粹情感與無拘無束的心靈飛翔。
「詩者,心也」,詩人以清新自然的心觀看季節的變幻,花開的美麗,以簡樸的筆法書寫多元、多變的新世界。她讚美生命,歌頌自然,以真心寫景,以善心寫情。潮漲潮落,花開花謝,她看到的是一個純樸無華,充滿希望的世界。就在生活的低谷時期也要在黑暗中耐心等待,等候「生命的門扉」慢慢的啟開。
張棠老師的人生與詩歌相伴,她的每一首詩都蘊藏著對生命的深刻思索和對世界的溫柔注視。在她的詩集中,四季的輪迴、自然的美好、人情的深意無不以詩意的語言娓娓道來。她以文字將內心的溫暖傳遞給讀者,將平凡的生活昇華為富有哲理與藝術的畫卷。
──美國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會長/王偉
師姐張棠的這本詩集除了用自由大白話寫新詩、用文白夾雜的白話寫新詩以外,還用普通話(國語)寫五、七言等等的整齊詩。用普通話寫舊詩而寫出來的新舊詩,也是另外一種新詩,也未嘗不可以成為新詩的主流。
──詩人/張三
作者簡介:
▍張棠
祖籍浙江青田,臺灣大學商學系國際貿易組畢業,美國南加州大學工商管理(MBA)碩士。著有散文集《蝴蝶之歌》和詩集《海棠集》。2011 年,在《世界日報》之部落格被「臺灣本土網路文學」提選為首批「優秀臺灣本土網路散文作家」。2013 年,《蝴蝶之歌》獲臺灣僑聯總會華文著述散文佳作獎。
2017 年,〈母親的錢塘吳宅〉榮獲《浙江日報》海外版等四單位聯合舉辦的「美麗浙江——記住鄉愁」徵文一等獎;2018 年,〈西湖情緣〉獲杭州市宣傳部等五單位聯合舉辦之全球徵文優秀作品獎;2019 年,〈第三隻眼〉獲《情繫中華》三等獎。
詩歌作品被選入三本美國德州達拉斯詩社會員集、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 2019 年洛城詩刊《心像》精品集。由關德松博士翻譯的《驪歌》中英文雙語詩,入選加拿大 2015 年多元文化創意作品集。
現任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洛城文苑》與《洛城小說》顧問。
部落格網址 http://blog.udn.com/UnaKuan
章節試閱
▍詩話
[前言:這是我2001年出版《海棠集》寫的序,這段特殊經歷仍然存在,所以我把它再借用一次。]
一個人的一生就是一首詩。我們用一生來寫這一首美麗的詩歌。
我愛寫詩應當是天生的。我的外公吳崇瀚是清朝最後一屆舉人,因為吟詩作文而不善營生,可憐我母親小小年紀,就要為全家的生計辛勞奔走,也就因此,我母親對於子女的鍾情詩歌文學一直嫌厭不已。
我小時候喜歡寫白話打油詩,隨手鴉塗的東西,日後偶爾見到,覺得很有趣。從這些早期留下來的殘片看來,我絕不是天才詩人,相信這一事實,一定使我母親暗暗的高興不已。
然而我卻開始寫詩了。我寫詩,可以說是由一連串的巧合開始的。
我家姐弟三人,都生在四川海棠溪,爸媽以地取名,因此我叫張棠,大弟叫張海,小弟就叫張溪,這就是我為這本詩集取名「海棠集」的原因。
我比小弟張溪大四歲,我出國時他才高中畢業,在我眼中,他是永遠的青澀少年。
一九七五年,我在紐約的羅徹斯特工作,忽然收到他的第一本詩集:《我知道你是愛水的人》。我出國前從未見他寫過詩,他的詩使我吃驚,天下真有姐弟同心的奇事,我們姐弟年齡不同,個性迥異,寫出的詩風居然十分相似,連題目、用詞都大同小異。我把「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詩寄去給他看,他也為我們的相似而驚異,他說我的詩是蓬門淑女,麗質天生,卻妝扮無術,寫詩的技巧只有零分。就是因為受了弟弟麗質天生說的鼓勵,我對寫詩有點認真起來。
我弟對詩文的愛好也應當是天生的,他特別喜歡理論,老一輩的去世,子女們都把古書送給他研究,他博學強記,口才一流,但為人孤僻,懶得與「俗人」交往,在他眼中,我吃喝玩樂,俗不可耐,但我是他唯一的姐姐,詩風相近,又不恥下問,他不得不擔下教導的職責。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我們用的主要教科書就唐詩三百首。朱光潛是我弟最服膺的美學家,朱光潛的書也因此是我的必修。
一九七七年的五月,我住在紐約上州的羅徹斯特,一天下班回家,開車經過我家院後的愛麗森公園,一時藍天白雲,鳥語花香,我心忽有所動,就以羅城的春天寫了一首「五月新娘」,經弟弟評判潤飾後,投寄台灣中央日報,不久登了出來,以後我還拿到了一筆豐厚的稿費。我的「雪後」和「人生」兩首詩後來也被中央日報採用。這一段時期可以算是我詩歌的第一豐收期。
可惜因為工作與生活的忙碌,我和弟弟詩歌的函授往來,一直斷斷續續。一般是我寫了詩寄到台灣由他批評潤飾,從他的批評潤飾中,我逐漸的學音韻、學意境、學品味,他的長篇大論我常常看不懂,有時他的理論我一時看不懂,幾年後又會忽然茅塞洞開。
人到中年,為了生活而忙碌,學詩寫詩的事不得不退居二線,因為搬家換工作等的不安定因素,我的寫詩有過一段長達十年的蟄伏。
一九九五年我在工作上進入了低潮,寫詩的衝動油然而生,我就一口氣寫了紅豆、歸家、夜在九月等首詩,我弟弟稱讚我的進步,我才發現自己的寫法,在長期的空白後有了很大的轉變。可惜工作的低潮很快的就過去了,職權的加重使我比以前還要繁忙,剛剛燃燒起來的一點寫詩熱情,馬上就被繁忙給沖淡了。
二千年年底,朋友徐湘汶英年去世,得知這不幸消息的那天晚上,風雨交加,我想到她生前一再鼓勵我寫作,傷感不已,就為她寫了一首「輓歌」。因為這首詩,徐湘汶的先生劉成龍,邀我在第二天的追思禮拜上講幾句話,劉成龍是愛詩的人,我就決定去朗誦這首「輓歌」,就當我在神聖的殿堂上朗誦「輓歌」的時候,我忽然領悟到詩歌的音樂性,這個奇妙的經驗使我走上了一條新路。
我弟弟看了我的「輓歌」,說我的詩開始有了詞的風格,建議我去閱讀宋詞,在美國買宋詞不容易,我本想回台灣時再買,誰知幾天以後,我去中文學校聯合會當詩歌朗誦的裁判,在休息時經過一個書攤,一眼就看到我所要的「宋詞三百首」(朱祖謀編選,沙靈娜譯註),天下事就這麼巧,這似乎意味著在冥冥之中,我詳讀宋詞的時候到了。
寫詩的路走到這裡,我覺得海闊天空,十分自如,因為我為自己寫詩,沒有患得患失之心,寫到那裡就是那裡,我的詩文白交雜,詩詞並用,連流行歌曲都寫進詩裡。現在是一個中國詩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每一個流派都是很好的流派,以我自由自在的個性,硬要我學別人的詩風也難,不如在自己的世界裡自得其樂。世界之大,我相信和我志同道合的人一定不少,如能借這本詩集而相互唱和,就更加樂趣無窮了。
寫詩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稟賦,每一個人都會寫詩,只是際遇不同罷了。我幸運的有了開始,以後還要繼續。這本「海棠集」就是在這種心情下完成的,我要給我自己六十年的人生留下一個紀念,也為我和我弟弟張溪(張三)長達三十年的學詩談詩,留下一段雅話。(現在這是一生的佳話雅事了)
二千零一年八月三日於加州千橡西湖村
二零二零年補充於千橡西湖村
▍詩話
[前言:這是我2001年出版《海棠集》寫的序,這段特殊經歷仍然存在,所以我把它再借用一次。]
一個人的一生就是一首詩。我們用一生來寫這一首美麗的詩歌。
我愛寫詩應當是天生的。我的外公吳崇瀚是清朝最後一屆舉人,因為吟詩作文而不善營生,可憐我母親小小年紀,就要為全家的生計辛勞奔走,也就因此,我母親對於子女的鍾情詩歌文學一直嫌厭不已。
我小時候喜歡寫白話打油詩,隨手鴉塗的東西,日後偶爾見到,覺得很有趣。從這些早期留下來的殘片看來,我絕不是天才詩人,相信這一事實,一定使我母親暗暗的高興不已。
然而我...
作者序
▍自序
我有一個願望,想把我一生的詩稿合成一本詩集。尤其當我在編家譜時,獲悉我是詩人家族「錢塘吳氏」的第十四代外孫女。
也許就是詩人家族延綿太久了,寫詩的家風就隨著清朝而衰敗下去了。在清朝滅亡後,吳氏子孫大多不作文寫詩,而改行學理工了。首先我想清朝亡了,沒了科舉作官的誘惑了。其次,讀書寫詩是辛苦的工作,花了一生的時間,也不過作個縣官之類的父母官,整天奔波,還不一定得到上級欣賞。後來我更聽說,中共輕文重理,不鼓勵學文。寫文章不容易,得有天份的;考進士更難,得有運氣的;例如吳家遷杭第七代,秋漁公(吳昇),一生考了七次進士都沒考中。幸虧自第八代起,出了三代四進士,其中還出了一位總督。後人中還有一位得了全國第二名的榜眼(吳仕鑑)官拜南書房行走,是光緒皇帝的的侍讀。
從家譜的收集中,我發現我不只父輩終生以寫詩為志,祖母也多是詩人後輩,例如我第九代外祖母的父親是《清詩鐸》的編者張應昌。第十世外祖母是章太炎的姑母。血統中有這許多寫詩的基因,難怪在我母親百般阻撓之後,還是看到詩歌就躍躍欲試了。
在我一生中,我寫詩經過三個時期:
「順手拈來」期:我的第一階段始於六十歲。那時,中文電腦崛起,為了練習中文打字,我就四處尋找我自己的短詩來練打字,所以這就是我的「順手拈來」期。我之所以起步如此之晚,是此時我母親已老,對子女的要求有如繩索鬆梆。當然我之所以到六十歲才有了自己的主張,也是我多年來對母親「言聽計從」的惡習所致。所以我常想:成也我母,敗也我母。
這時的作品有些青澀,但我珍惜那段時光,反而覺得青澀有青澀的可愛,所以我有意的保留了許多篇那個時期的一些作品。
弟弟指導期:我弟弟的介入是在我出第一本詩集的前後,弟弟理論多,所以我就從我母親的的束縛跳進了弟弟的指導。我弟弟博學強記,他最喜說我:「你讀書太少」。幸虧後來有了電腦,我在網路搜索下,書讀得太少的垢病,就勉強被電腦彌補了。我六十歲生日時,就把第一和第二時期的作品出了一本《海棠集》,在海棠集的序《詩話》中對我走上寫詩的路有過詳盡的記載。現在附在本詩集中,作為參考。
第三階段是吳公子詩社期:在弟弟指導期之後,我參加的作家協會來一位認真的前輩,他很不客氣的指出我寫作不認真,尤其寫詩。因為他的評論,我回去化了心思寫了篇《月》,雖然最後結尾還是不滿意,但有了進步。
更想不到,我在德州達拉斯的文友成立了一個詩社,他們的社長吳迪(吳公子)看了我的這篇《月》,很喜歡,就邀我入詩社。達拉斯詩社是一個寫「清新可懂新詩」的詩社,風格很合我的口味,我就開始了我的正式寫詩生涯。
在詩社中,一般是老師先想出一個詩的寫法,並舉一些例子,然後我們模仿。開始還好,寫了幾篇後就覺得壓力太大,就拜託老師放鬆,由我自由發揮。到這個時候才知道詩是自由的產物,是靈感的閃過。對我而言,硬性指定一個題目,一種格式,居然一個字也想不起來了。
老師的特准,就造成了我這個學生的懶惰。這麼大的一個班,學生形形色色,維持了長達三年寫詩的興趣,也真不容易了。
在三年中,每年老師收集學生的成績,出一本合集,以春夏秋冬為名:四年來,詩社一共出了四本合集:在春雨綿綿中寫詩;在夏日炎炎中寫詩;在秋風瑟瑟時寫詩;在冬雪紛紛時寫詩。因我參加得晚,錯過「春」那一集,我就由「夏」參加,一共參加了夏秋冬三集。每人每集約選12首詩。
我曾想和老公合作寫詩,這個念頭醞釀了很久,經不起我的嘮叼,老公翻了幾首我的短詩後,他不得不承認翻譯的困難,尤其詩的翻譯。最後,他保留了一首《驪歌》,他英文學校的同學去世,他就以此詩相贈他(她)的家人,結果受到了一些好評。2015年,「加拿大多元文化創意」(Multicultural Creative Writing Collection)徵稿,我就以此詩應徵,結果入選,這首詩也就成為我唯一正式發表的雙語詩歌。
驪歌
我這一生
沒有怨 也沒有恨
喜我之所喜 愛我之所愛
一步一腳印
每一次的相聚都是永恆
春去秋來 花開花謝 生生不息
如今 天已明 雞已啼
我就要從容離去
請不要為我悲泣
把悲傷還給悲傷
把塵土歸還大地
明天 我是陽光 是清風 是細雨
青山依舊 人去樓空
紅塵我留愛
願君多珍重
Sojourn Through Life
Poem by Kuan, Una Tang
Translation by Kuan, Teh-Soong
In this Life
Regrets, remorse I have none
Love what I love
Rejoice in what I rejoice
Every step, every footprint, every encounter
It’s everlasting
Seasons come and go, flowers bloom and fade
Life is eternal
Morning has broken, the roaster has awaken
I’ll depart in grace
Weep not for me, for tomorrow
I’ll be the gentle breeze, the light drizzle
Let sadness be
Let ashes return to mother earth
Mountains and rivers are still the same
Only the house is now empty
Love and tenderness have I left behind
For you to cherish
就在此時,我看到網上徵詩稿的消息,我就爭取發表,一般是主辦單位出題目,應徵者自由發揮。突然間,我又「江郎才盡」了,我一旦想到一種寫法,就塞在中間走不出來了。所以每一首詩我都是掙扎,從不是涓涓水流的自然流露。這是天生詩人的樣子嗎?我開始對自己的天賦有了懷疑。
但有些陌生的題目,刺激了我的靈感,有時走在路上,忽然有了想法;有時在煮飯時,也會靈光一閃,總之,我的每一首詩都在苦苦追尋的結果,我開始寫「外太空」的詩,想不到就是這幾首外太空的詩,在我的部落格上得到上萬的點擊率。排第一的《歸宿》到2024年底已有一萬三千人閱讀了,也就因此此時成為我寫詩最重要的時光了。
歸宿
我是瘦小黯淡的一顆星
在天空遊移不定
一個個龐然巨物
擦肩而過 呼嘯不停
茫茫滄海滿天星雲
竟無一人 明白我的心
我不愛粗獷
只渴望溫柔的愛情
我和他偶爾相遇
在太陽星系
他 生氣蓬勃 氣宇非凡
我 癡迷於他的蔚藍
我們撞出愛的火燄
祥雲齊集 碧海青天
我步上了紅地毯
慢慢 慢慢地 繞著他轉
長空千里萬里
星升日沉 銀河浩瀚
我成了他的唯一
他成了我的另一半
可惜,不知何故,這個網站受到莫名的批評,年輕的主辦人就決定不辦了。
我作詩的興趣,也就戞然而止了。
到了這個時候,我也漸漸步入老年。
我常想,曾經有那麼一堆蓮子,等了三千年,等著合適的環境,等著發芽。
在等了十三代以後,這個十四代的詩人家族的中弱小的一粒,終於在長期忍耐之後,決定冒出一片小芽,發表她的詩集《會飛的恐龍》。此時,她已不是那隻笨拙的恐龍,而是在空中自由飛行的小鳥。
她甩掉包袱的過程是緩慢而冗長的,但是快樂而輕鬆的!當我發現我的基因不只是父系的,也是母系的時候,我才知道,天賦是不能糟蹋的寶貝,我一定要努力,就是小有成就,也要對得起天意。就在我江郎才盡之前,我也要拼命一搏,把祖先傳給我的基因,留個紀念。這也算是對十四代詩人之家留下的一點墨痕!
▍自序
我有一個願望,想把我一生的詩稿合成一本詩集。尤其當我在編家譜時,獲悉我是詩人家族「錢塘吳氏」的第十四代外孫女。
也許就是詩人家族延綿太久了,寫詩的家風就隨著清朝而衰敗下去了。在清朝滅亡後,吳氏子孫大多不作文寫詩,而改行學理工了。首先我想清朝亡了,沒了科舉作官的誘惑了。其次,讀書寫詩是辛苦的工作,花了一生的時間,也不過作個縣官之類的父母官,整天奔波,還不一定得到上級欣賞。後來我更聽說,中共輕文重理,不鼓勵學文。寫文章不容易,得有天份的;考進士更難,得有運氣的;例如吳家遷杭第七代,秋漁公(...
目錄
自序
詩意人生的書寫者──致敬張棠老師/王偉
勗勉詩姐張棠/張三
會飛的恐龍
寫在「會飛的恐龍」之後
詩話
▍一、思親
1.老橡樹
2.秋夜
3.秋思(懷念父親)
4.愛的禮物
5.往生
6.甌江船夫(祖父的足跡)
7.鮭魚的密碼
▍二、春去秋來
1.春的奇蹟
2.春在二月
3.春雨
4.夏日時光(Summertime)
5.夏末
6.初秋
7.秋舞
8.秋日記事
9.白鳥
10.楓葉
11.冬天的祝褔
12.冬天的太陽照進來
13.早雪
14.冬雨
15.雪後
16.雨
17.聽雨
18.小睡醒來
▍三、閒情
1.風輕輕的吹
2.流浪者之歌
3.星光下的音樂會
4.我在塔裡寫詩
▍四、花開花謝
1.曇花之約
2.花開花謝
3.紐奧爾良的桂花樹
4.紫藤花開
5.天堂之鳥
6.六月櫻桃
7.梨花淚
8.藍花楹(Jacaranda)
9.夜在九月
10.令箭荷花
11.贈友
12.種花
13.等你
▍五、愛情的神話
1.五月新娘
2.愛情的童話
3.愛情三部曲(遊台灣南投清境農場)
4.子夜歌
5.前世今生(Past Life and Present)
5a.前世今生
5b. Past Life and Present
6.蟬戀(2004年美國十七年蟬出土)
7.千橡之晨(織女)
8.樹的情話
9.我的戴麗拉(Delilah)
▍六、外太空
1.遠來的問候
2.歸宿
3.月
4.太空狂想曲
▍七、靈感
1.寫詩的夜
2.靈感
▍八、遠航
1.遠航
2.輓歌(懷念湘汶)
3.驪歌
4.道別
▍九、旅遊
1.春到江南
2.弗冷湖畔
3.小島記憶
4.馬丘比丘的雲
5.過萊因河
6.羅萊之悲歌
7.丹麥小美人魚
8.清曉
9.過客
10.六月之行
11.大海狂想曲
12.歸
13.蓬車奔呀奔
▍十、繪畫
1.畫嘉陵江畔
2.畫廬山憶往
3.痴人畫貓
▍十一、感悟
1.生命的門扉
2.蠶悟
3.莎士比亞的悲劇
4.母與女
5.紅豆
6.受傷的心
7.菜園的邂逅
8.路過
9.我是怎樣變老的
10.只有你最瞭解我 ─寫給我的照相機
11.生日
12.流浪女
13.雲端之歌
14.回憶日遐想(Memorial Day)
15.家
16.候診室
17.思
18.食之誘惑
19.小鳥
20.清曉上班
21.人生
22.路
23.游牧民族
24.驀然回首
25.回到從前(回臺北參加1963年台大商學系同學會)
26.重逢
27.詩人的饗宴
▍附錄一
杭州詩人吳曼雲
▍附錄二
寫在〈張三談聲韻〉的前面
1.多少風流韻事
2.松下問童子,言詩不須韻
3.用韻曲調還是不用韻的爭議
4.密韻到疏韻,有韻到無韻
5.余光中的兩首押韻詩(上)
5.余光中的兩首押韻詩(下)
6.沒用韻還是用了韻?余光中的另外兩首詩
7.轉韻
8.意韻相尋還是韻意相尋
9.再談用韻與否的利弊和矛盾
10.破句分行而顯韻
11.拉腔聽韻,聽出韻轍
12.普通話新韻跟古漢語舊韻
13.從沈文推演出沈詩 ─「邊城詩隱」14首
14.普通話新韻的過渡時期
跋
自序
詩意人生的書寫者──致敬張棠老師/王偉
勗勉詩姐張棠/張三
會飛的恐龍
寫在「會飛的恐龍」之後
詩話
▍一、思親
1.老橡樹
2.秋夜
3.秋思(懷念父親)
4.愛的禮物
5.往生
6.甌江船夫(祖父的足跡)
7.鮭魚的密碼
▍二、春去秋來
1.春的奇蹟
2.春在二月
3.春雨
4.夏日時光(Summertime)
5.夏末
6.初秋
7.秋舞
8.秋日記事
9.白鳥
10.楓葉
11.冬天的祝褔
12.冬天的太陽照進來
13.早雪
14.冬雨
15.雪後
16.雨
17.聽雨
18.小睡醒來
▍三、閒情
1.風輕輕的吹
2.流浪者之歌
3.星光下的音樂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