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後存在的是什麼?」
少年納奇克塔向死神提出了這個問題。
死神的回答又是什麼呢?
《卡塔奧義書》以這個故事揭開序幕,
道出了生死的奧祕,
同時闡述業力法則以及所有生靈的歸途,
並且指出了終極掙脫苦厄之道。
這個故事所教給我們的是,
願意為了自我證悟捨棄一切,
而且能深切發心之人,
一定能獲致瑜伽最高的成果。
少年納奇克塔向死神提出了這個問題。
死神的回答又是什麼呢?
《卡塔奧義書》以這個故事揭開序幕,
道出了生死的奧祕,
同時闡述業力法則以及所有生靈的歸途,
並且指出了終極掙脫苦厄之道。
這個故事所教給我們的是,
願意為了自我證悟捨棄一切,
而且能深切發心之人,
一定能獲致瑜伽最高的成果。
本書是由斯瓦米.拉瑪巡迴世界各地講課的內容匯集而成,保留了演講的精華,並以經過爬梳整理和緊湊編排的方式表現出來。這些演講是針對《奧義書》,其中一部是《卡塔奧義書》,描述一個大多數人所害怕面對的千古之謎:死亡之祕,該書由死神閻摩和探究死亡奧祕的少年納奇克塔之間的對談構成。而本書所肩負的挑戰任務,正是化解死亡以及對死亡之恐懼。
◎認識《卡塔奧義書》
《卡塔奧義書》以詩歌形式來闡述最高的哲學真理;後世《薄伽梵歌》一書中的哲理來源,主要就是借自《卡塔奧義書》。該書有兩個最突出的題目,一個是「以馬車比作身體」的妙喻,另一個是以死亡和夢境的手法,來闡述「什麼是真實」這個難題。整本書都是在對靈魂不朽進行形而上的玄思,以及對如何證得「阿特曼」的實修建議。
《卡塔奧義書》揭櫫了生死的奧祕,闡述業力的法則以及所有生靈的歸途,也指出終極掙脫苦厄之道。書中那位年輕的求道者納奇克塔,代表了所有的發問者,而死神閻摩親自給予他非常獨特的解答。納奇克塔以及死神,可以分別比擬為每個人低階次的心識以及最高階次的明辨智慧,這也是一般對《薄伽梵歌》中的主角阿周那和奎師那之角色的解讀。
◎死神閻摩的金句
「這世上的事分兩類,一類是善的,另一類是樂的。這兩類事能在許多方面改變人的靈性。智者選擇善,而無知之人會趨向於樂。」
「那些處於無明黑暗中,被財富和物資所迷惑的人,就像是孩童在玩著玩具。如此愚蠢的孩童會墮入死亡的陷阱,會一再、一再為我所擺布。他們會繼續被死亡的陷阱所困,無法越過黑暗境界的限制。他們只是來回不停地在移動。」
「一個(絕對者)像是自發光的太陽,另一個(我執)像是它的影像或是倒影,其間的關係如同光和影。一個像是名見證者,而另一個吃的是自己思想和行為的後果。」
「根據各自的業行和知識,有些靈魂會進入子宮,以便成為具有肉身的有機生命體,有些則是成為無機物。」
「能證悟到是宇宙之氣在掌管宇宙萬物,就能得自在,由死亡的虎口中解脫出來。」
「能在此生的身體之我散滅以前,證悟到絕對的『梵』,此人即得不死,而沒有能夠證悟最高真理,那真實本我,就會再度回到這個世間。」
「感官無法覺知到真實本我,因為感官無法展示它。真實本我無法用眼睛面對面見到;感官、心識和智性去不到那裡。它無法以任何感官來覺知,只有淨化了的心識和情識,才能證悟它。」
「當所有的欲望、激情都清乾淨了,當絕對的靜止壓倒一切,就可以得到永生不死。」
「若是所有無明的結縛都能在此生除盡,人就可進入永生的極樂國土。」
「對於還不能去到瑜伽最高境地之人,可以由逐漸修練及從事善行下手,當他們能意識到自己那不朽的本質,就終於能得到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