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的故事》(桃園:中央大學,2020年12月)封底文案有這樣兩句:「命名是一個人文的活動,人間與天上對話」。
前句有關命名之事,簡單說有三個階段:先是發現且確定軌道,通報取得一個臨時編號;再來是軌道被精準認定,獲得永久編號,有了命名權;最後才是依規定申請命名而被批准。主其事者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
至於「人間與天上對話」,「人間」是地面上的人類社會,指個人,或者群體。「天上」呢?當是肉眼所見,但所見者非全貌,看的也不透徹,有時也不真實,所以這就需要靠科技,或靠想像,前者因此發展出宇宙天體知識,和大氣、太空等地球科學;後者因此產生諸多傳說和神話,日月星辰、風雨雷電都有,並出現天庭、天帝、天神,乃至人間有天子,人有天命等。因此,祈天成為常民文化,如原住民族賽夏族有「祈天祭」,臺南十鼓擊樂團大型演出《祈天鼓動》,臺北松山奉天宮每年於農曆六月六日備辦「開天門祈天補運吉祥祀典」等。
祈天也是人間和天上的對話,背後有人之敬天、畏天。稱小行星之命名是人間與天上對話,亦含敬畏之誠,也有祈天之旨意。當人們仰望天際,呼天、問天,常是因人境有難、人心受創,有怨有恨,有不得解之疑慮等。
當太陽系天體的九大行星(冥王星已被降級為矮行星,現稱八大行星),可對應於全世界的九大洲(有五大洲、七大洲、九大洲之說,佛教另有四大洲)、古中國的九州(《尚書‧禹貢》稱大禹治水定九州,南宋佚名歌詩有〈月兒彎彎照九州〉);無數的小行星,可視為運行於天體中不計其數的行動個體,正可相應人間的芸芸眾生,有一些人,奉獻心力,創造了新價值,形成一種典範;有一些群體,用集體的力量,有效服務大眾,利益眾生;有一些地方,是親切的鄉土,斯土斯民,有道不盡的愛與恩情。
我在「天上」和「人間」中間加一個「‧」,有並存、共榮、對等、尊重的意思。天上的星星不說話,一顆小行星的命名,有說不完的人間美好故事。
作者簡介:
編者
李瑞騰,中央大學文學院學士班研究員、人文藝術中心主任。
1952年出生於臺灣南投,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德明商專、淡江大學、中央大學,兼課於文化大學、政治大學,前後40年。
在中央大學31年,曾任中文系系主任、圖書館館長、文學院院長、人文研究中心主任等;2010年2月1日曾借調台灣文學館館長4年。
學術專長為六朝文學、晚清文學、臺灣現當代文學、東南亞華文文學、文藝行政學等,出版有詩集、散文集、文學論述二十餘種,主編圖書七十餘種。
作者序
序 /周景揚
今年9月30日,在花蓮的慈濟精舍,我和蔣偉寧前部長共同將「證嚴小行星」銘版敬贈予證嚴法師。
那是一個非常莊嚴的時刻。證嚴法師以慈悲和智慧帶領的慈濟功德會,在全世界濟世賑災,聞聲救苦。中央大學不忘初心,從人文關懷出發,以「臺灣價值」為小行星命名,在天上星群間,證嚴上人合當是最閃亮的那顆星。
中大的天文研究所擁有鹿林天文台,長期參與國際大型天文計畫,小行星的發現,只是科研的成果之一,但因有國際認證以及命名,且有隨之而來的銘版贈予活動,故廣為人知。2020年12月,本校人文研究中心出版精心策畫的《小行星的故事》,經過編寫,40顆小行星合體,更加深加廣命名的人文意涵了。
再四年,人文研究中心已和藝文中心、崑曲博物館合組成人文藝術中心,為持續深耕校園人文,《小行星的故事》將出版第二集,書名「天上‧人間」,內含並存、對應、共好之意,傳統哲學中的天人關係,人天和諧共生,和我們今天努力追求的永續發展,其內在有其相通之處,頗值得我們深思。
從這兩本書看來,我們的小行星命名已具結構性意涵,它由個人、群體和土地組成:是個人,乃述其典範性;是群體,必是其建制及運作能利益眾生;至於土地,則敘寫其地理空間,彰明其區域特性。
我樂於看到這本書的出版,對於盡心盡力的編寫團隊,謹致上誠摯的謝意。
序 /周景揚
今年9月30日,在花蓮的慈濟精舍,我和蔣偉寧前部長共同將「證嚴小行星」銘版敬贈予證嚴法師。
那是一個非常莊嚴的時刻。證嚴法師以慈悲和智慧帶領的慈濟功德會,在全世界濟世賑災,聞聲救苦。中央大學不忘初心,從人文關懷出發,以「臺灣價值」為小行星命名,在天上星群間,證嚴上人合當是最閃亮的那顆星。
中大的天文研究所擁有鹿林天文台,長期參與國際大型天文計畫,小行星的發現,只是科研的成果之一,但因有國際認證以及命名,且有隨之而來的銘版贈予活動,故廣為人知。2020年12月,本校人文研究中心出版精心策畫的《小...
目錄
目
3 序 ∕周景揚
4 編例
5 「小行星」釋名
輯一
11 許瑞榮小行星
15 鄒志剛小行星
19 林啟生小行星
23 蘇漢宗小行星
27 戴運軌小行星
31 鍾銘山小行星
35 李太楓小行星
39 朱有花小行星
43 傅學海小行星
47 錢煦小行星
輯二
53 余紀忠小行星
57 證嚴小行星
61 胡金銓小行星
65 李行小行星
69 賴和小行星
73 甄珍小行星
77 彭蒙惠小行星
81 鍾肇政小行星
85 林孝信小行星
輯三
91 澎湖小行星
95 新竹小行星
99 臺南小行星
103 日月潭小行星
107 新北小行星
111 花蓮小行星
115 臺中小行星
119 基隆小行星
123 雲林小行星
127 阿里山小行星
131 彰化小行星
135 高雄小行星
139 墾丁小行星
輯四
145 臺灣農耕隊小行星
149 成功高中小行星
153 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小行星
157 蘭潭小行星
161 中原大學小行星
165 成大小行星
169 中研院天文所小行星
173 臺大實驗林小行星
177 參考資料
185 附錄一:《小行星的故事》(第一輯)目次
188 附錄二:《小行星的故事》出版以後 ∕鄧曉婷
190 編後記 ∕李瑞騰
目
3 序 ∕周景揚
4 編例
5 「小行星」釋名
輯一
11 許瑞榮小行星
15 鄒志剛小行星
19 林啟生小行星
23 蘇漢宗小行星
27 戴運軌小行星
31 鍾銘山小行星
35 李太楓小行星
39 朱有花小行星
43 傅學海小行星
47 錢煦小行星
輯二
53 余紀忠小行星
57 證嚴小行星
61 胡金銓小行星
65 李行小行星
69 賴和小行星
73 甄珍小行星
77 彭蒙惠小行星
81 鍾肇政小行星
85 林孝信小行星
輯三
91 澎湖小行星
95 新竹小行星
99 臺南小行星
103 日月潭小行星
107 新北小行星
111 花蓮小行星
115 臺中小行星
119 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