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東線戰爭的序幕
不僅是一部戰爭史,更是一則警示
深入剖析影響歐洲格局的關鍵事件
還原那段被忽視但應受重視的歷史
記錄這場「不為人知的戰爭」背後全貌
邱吉爾筆下俄國、德國與奧匈帝國之間的戰爭
【三大帝國的崩壞】
在東線,三個歐洲帝國──羅曼諾夫王朝、哈布斯堡王朝與霍亨索倫王朝,都因這場戰爭走向滅亡。書中生動描繪了帝國從輝煌到衰落的全過程,闡述了戰爭如何摧毀了世代傳承的統治機制。無數士兵與平民在戰場上付出血汗甚至生命,但最終的結果卻是無盡的悲劇……
【從坦能堡到華沙】
邱吉爾透過描寫多場關鍵戰役,如坦能堡之戰與倫貝格之役,深入分析戰術的成敗以及領袖的決策。他描繪了軍隊在極端條件下的奮戰,以及因補給線問題和戰略失誤導致的敗局。戰爭並非純粹的英雄史詩,而是充滿人性矛盾和戰爭機器的掙扎。
【東線的國際影響】
本書亦闡明東線戰爭如何牽動全球大局,影響法國、西線戰場甚至達達尼爾海峽的局勢。透過寬廣的敘事範圍,邱吉爾敘述了東線戰爭如何不僅摧毀參戰國的內政穩定,也間接促成了二十世紀的地緣政治重組。
【歷史反思與悲劇意義】
邱吉爾以沉思的筆調反思這場戰爭的悲劇性。書中多次強調,東線戰爭是一場失敗者的遊戲,無論勝敗,所有參與者都為此付出沉重代價。他警告後人,不應重蹈戰爭所帶來的災難與浩劫。
◎流暢而簡潔的再現
經過整理的文本摒棄了艱澀的軍事術語,以簡潔、易讀的風格重新詮釋歷史。讀者無需深入了解軍事背景即可掌握戰爭的脈絡與影響。
本書特色:本書為邱吉爾《第一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東線戰爭》精簡版,重新詮釋後以更清晰的歷史視角呈現。全書以東線戰場為核心,講述俄國、奧匈帝國和德國這三大帝國在東線的戰爭歷程,並反思這場悲劇的歷史意義。經過重新整理的文字流暢易讀,簡化了專業術語,融合豐富史料,讓讀者能清晰掌握這段關鍵歷史的複雜脈絡與深遠影響。
作者簡介:
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西元1874~1965年),20世紀初期至中期的英國保守黨籍政治人物、演說家、外交家、軍事家、史學家、作家和畫家,英國前首相。邱吉爾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其仕途涉足多個領域並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對英國、歐洲乃至於世界均影響深遠。2002年,在BBC舉行的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中,邱吉爾位列榜首。此外,他在文學上也有較高成就,曾於195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然而,他的帝國主義觀點和種族主義言論飽受爭議。
伊莉莎,專職譯者。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第一章 哈布斯堡王朝的黃昏
假如我們暫時從──我們的──記憶中抹去發生在法國和弗蘭德斯的戰爭,那麼在東線的戰爭就是歷史上無可比擬的最大戰役。就其規模大小、屠殺人數、士兵的投入、軍事上的變幻莫測來說,它的重要性和激烈程度都遠遠超過歷史上所有相似的人類戰爭。
它也是有文字記載當中最令人沮喪的戰爭。參與其中的三個帝國,敵我雙方,勝者和敗者,都毀了。所有的皇帝或其繼承人全都被殺或被廢黜了。羅曼諾夫王朝(俄羅斯沙皇國)、哈布斯堡王朝(奧地利王國)和霍亨索倫王朝(德意志帝國)被粉碎和剷除,它們數世紀以來名聲顯赫,交織成歐洲的特有結構。這三大體系的結構是由若干代人的忍耐與英勇所建立起來的。代表歐洲大家庭貴族支脈的傳統群集,如今卻已變得不能辨認了。本卷的篇章再次敘述了實實在在的、理所應得的、令人目眩神迷的勝利和失敗。它們記錄下了數百萬人的苦難、艱險。他們的汗水、他們的淚水、他們的鮮血沾染了無垠的平原。千家萬戶都在翹首等待將士戰勝後歸來。成百上千座城市的居民準備歡呼迎接他們的勝利。但所有人都失敗了,每個人都受到了打擊,他們的一切都付諸東流。他們蒙受了駭人聽聞的傷害,他們忍受了物質與生活的匱乏,他們以典型的忠誠獻身國家,但一切的犧牲最後都化為烏有。任何人一無倖免。他們在泥濘中掙扎,他們在雪堆上凍死,他們在嚴寒裡餓死。那些僥倖生存者,那些經歷過無數日夜戰鬥的老兵最終回來了,無論是帶著勝利的榮譽抑或是戰敗的恥辱,都已回到了早被戰火肆虐、災禍吞沒的家鄉。
我們可以透過比較拿破崙戰爭來想像這次的戰線。艱難與陰沉的天候;冬季的戰爭;荒涼貧瘠的地區;背負重物前進或撤退的長途行軍;戰馬套著纜繩倒下;傷者被自己的血凍傷;死者不清數、不掩埋;生者再次被迫忍受煎熬。埃勞、阿斯珀恩、瓦格拉姆、博羅季諾、別列津納河──所有有關這些戰役的邪惡印象再現於眼前,所有穿著壯麗的、熠熠閃光的外衣被剝掉了,露出醜惡可怖的原形。在這裡,整個中歐將自己撕成碎片,在痛苦中毀滅,然後又再次面目全非地站起來。
我曾追溯了這些對抗的無情發展,這些對抗在19世紀的最後25年內把歐洲變成一個兵營,分成兩大聯盟體系,世界和平就如危樓般地建立在這兩大體系的均勢上。但這個漫長的過程主要是依據西方強國的觀點予以研究和描寫的,是以法國和德國之間的持久爭執以及英國對此一狀態的態度為中心。
現在我們逆著歷史的長河追溯中歐、東歐和南歐之所以發生世界戰爭的根源。即使德國和法國從未成為對手和敵人,或者,即使英國也從未被德國排斥,奧匈帝國和巴爾幹諸國相互之間憤怒的對峙也遲早要氾濫成戰爭的洪水。如果沒有這些東部的混亂根源,那麼西歐大國或許早就處在和平與進步的陽光之下了。這兩組自成一體的不定時炸彈,本身就有可能釀成最深重的災難,致命的時刻也確是由東方事態的發展過程決定的。
名人推薦:第一章 哈布斯堡王朝的黃昏
假如我們暫時從──我們的──記憶中抹去發生在法國和弗蘭德斯的戰爭,那麼在東線的戰爭就是歷史上無可比擬的最大戰役。就其規模大小、屠殺人數、士兵的投入、軍事上的變幻莫測來說,它的重要性和激烈程度都遠遠超過歷史上所有相似的人類戰爭。
它也是有文字記載當中最令人沮喪的戰爭。參與其中的三個帝國,敵我雙方,勝者和敗者,都毀了。所有的皇帝或其繼承人全都被殺或被廢黜了。羅曼諾夫王朝(俄羅斯沙皇國)、哈布斯堡王朝(奧地利王國)和霍亨索倫王朝(德意志帝國)被粉碎和剷除,...
推薦序
前言
在本書中,我按英國的觀點,尤其是依據我當時擔任的職務所持的立場,講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情況。導致大戰的事件和大戰各次戰役的內容講的都是發生在東線戰場的故事,英國和法國的事情則只是簡略地、在不可或缺之處才提到。我試圖全面敘述發生在東線的整個戰況,法國的遙遠炮擊聲只是偶然傳到耳際。主題發生在維也納,包含中歐的苦惱。發生在西線的熟悉的事件只有在談它們對東線的影響時才會提到。
整個戰爭歲月中,雖然我是在視野開闊和能夠獲得最佳資訊的職位上生活並緊張地工作,我還是驚奇地感到,俄國和兩個日耳曼帝國之間的衝突,留給我的印象是那麼朦朧,而且常常又是那樣地不完整。實際上,我曾想將本書稱為「不知道的戰爭」。我是直到從這個新的角度研究了這些問題之後才開始完整地了解這場悲劇的。我相信,英國和美國的讀者也會認同,要了解真相,講述這些故事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史料來源非常豐富。可供利用的有卷帙浩繁的歷史著作、回憶錄、答辯、辯白錄、無罪證明和官方紀錄,其中有的還是近期才公諸於世的。很多尚未譯成法文。極少譯成英語。另外一些則是技術性的,主要是研究軍事問題學者感興趣的資料。另有一個完整的書庫,但說英語的世界幾乎還沒有人大膽進入。我們自己現在的命運還處於東線所發生的一切重大事件之影響之下,因此,我們必須到那裡去尋找我們命運中很多奇怪而悲慘的轉捩點。
前言
在本書中,我按英國的觀點,尤其是依據我當時擔任的職務所持的立場,講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情況。導致大戰的事件和大戰各次戰役的內容講的都是發生在東線戰場的故事,英國和法國的事情則只是簡略地、在不可或缺之處才提到。我試圖全面敘述發生在東線的整個戰況,法國的遙遠炮擊聲只是偶然傳到耳際。主題發生在維也納,包含中歐的苦惱。發生在西線的熟悉的事件只有在談它們對東線的影響時才會提到。
整個戰爭歲月中,雖然我是在視野開闊和能夠獲得最佳資訊的職位上生活並緊張地工作,我還是驚奇地感到,俄國和兩個日耳曼帝...
目錄
哈布斯堡王朝的暮色
併吞波士尼亞
邁向危機深淵
皇儲遇刺事件
奧地利的最後警告
戰線與戰士
宣戰
動員與備戰的間隙
東線戰力的部署
奧地利與俄國的戰爭
倫貝格之役
入侵東普魯士
坦能堡戰役
首戰馬祖爾湖之役
第二輪對決
羅茲攻防戰
東進或西擊?
嚴冬中的會戰
跨越達達尼爾海峽
華沙陷落
清算塞爾維亞
法金漢重返西線
布魯西洛夫的進攻
俄羅斯帝國的瓦解
哈布斯堡王朝的暮色
併吞波士尼亞
邁向危機深淵
皇儲遇刺事件
奧地利的最後警告
戰線與戰士
宣戰
動員與備戰的間隙
東線戰力的部署
奧地利與俄國的戰爭
倫貝格之役
入侵東普魯士
坦能堡戰役
首戰馬祖爾湖之役
第二輪對決
羅茲攻防戰
東進或西擊?
嚴冬中的會戰
跨越達達尼爾海峽
華沙陷落
清算塞爾維亞
法金漢重返西線
布魯西洛夫的進攻
俄羅斯帝國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