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杯茶在不同季節裡,氣韻和滋味亦不盡相同。
每一次難得的茶聚,都是一期一會,理當且飲且珍惜。
四時之茶各有千秋、萬象各異,盼讀者隨此書細細品味。
春:到處皆詩境,隨處有物華
[立春] 茶碗中看柳翠依依、觀桃之夭夭
[雨水] 海棠花下品茉莉,寒氣驅散迎春來
[驚蟄] 茶熟香溫,盞影梨花
[春分] 細品昔歸,入口細膩得像讀柳永的慢詞
[清明] 明前茶葉是個寶,芽葉細嫩多白毫
[穀雨] 用唐代的古井水,瀹泡大唐最知名的貢茶
夏:好茶不獨屬於春天
[立夏] 翻山越嶺尋野香,攀木援枝採韭春
[小滿] 清蘅茶質醇厚,湯色橙紅,香濃氣足,可謂小滿
[芒種] 以橘香盈口的碧螺春紅,為退位的花神餞行
[夏至] 暢飲一杯翠綠春深,足以抵禦似火的驕陽煎熬
[小暑] 佛茶便在白荷的花瓣裡,做一場冰雪清夢
[大暑] 這盞名副其實的「冰紅茶」,是暑熱裡難得的一劑清涼
秋:一窗秋意裡,有了茶,才能泡出春色蕩漾
[立秋] 素秋時節,茶煙戲聚,苦茗內深探茶事
[處暑] 花下布席,銀壺煮泉,花影蕩漾入盞
[白露] 七夕月下恩施玉露,邀牛郎織女共飲
[秋分] 白毫顯露,甘甜芬芳,泛著清秋露白的清涼
[寒露] 寒露後,應養「收」之道,飲茶不可過於寒涼
[霜降] 紅泥爐起炭煮水,瀹泡許久未飲的東方美人
冬:冬季養藏,書卷養氣,老茶養心,沉香養性
[立冬] 流香澗品茗花蜜,花韻勝茶韻,無茶勝有茶
[小雪] 將如黃蠟剔透的花蕾,丟進即將出湯的蓋碗內,蕾破黃金分外香
[大雪] 沉香香煙氤氳中,用中午收的雪水,泡一壺陳年鐵觀音
[冬至] 冬至時節宜靜養,讀書探微、鑑器盞
[小寒] 天寒物衰,一庭霜葉一窗風。茶室溫暖,老熟散喝腳丫暖
[大寒] 過年了,給父母泡壺經年老茶,珊瑚紅湯色裡含著茶壽的祝福。
本書特色:本書以四季節氣為線索,結合茶事、花事及古典意境,描繪茶在不同時節的品飲之道。書中以詩意文字記述茶香的轉變、花影的交織、季節的流轉,呈現茶文化的悠然自得和深邃美感,讓讀者在每個節氣裡,都能透過茶湯感受自然的魅力與生活的雅趣。
作者簡介:
靜清和,原名張茂林,出身於中醫世家,當代著名茶人,知名茶學者。著名的茶席、茶道空間設計師,茶道與茶席美學的推廣者、踐行者。多年來,秉持「靜為茶性,清為茶韻,和乃茶魂」的製茶、做茶理念,長期遊學茶山,從源頭問茶,對茶類、茶史、茶性、茶器等,均有深刻的研究和論述。以傳統中醫理論為基礎,以現代科學理念為表達,深入淺出,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視角與觀點,深刻影響著海內外健康飲茶、茶席設計、茶道美學及其對茶的認知。
章節試閱
立春
迎春正啟流霞席
俗話說:「春打六九頭。」今天是六九的第一天,也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首個節氣——立春。春天到了,便覺眼前生意滿。從此後,薰梅染柳,永珍更新。
立春後的寒氣依然刺骨,茶室內卻溫暖如春。黝黑的梅瓶裡,清供一枝潔白的山茶花,嬌姿綽約,香清似煮茶。花香裡氤氳著淡淡的茶意,清幽的香氣勾出了我的茶癮。於是,便從茶櫃裡找出一紅一綠兩款象徵江南春早的茶,依序瀹泡,以迎接這個春天的姍姍來遲,也算是「咬春」了。
我模仿著宋人的風雅,爐煎渭水。用斗笠型的油滴老盞,碗泡去年清明的西湖龍井。綠茶歷經一年的沉寂,殺青、乾燥的火味浮氣,已蹤影全消。水經三沸,懸壺低沖,婉轉浮沉在水中的茶芽,娉娉婷婷,肥茁綠黃。茶香入口,低沉細幽。相比往昔,茶湯更加的溫潤甜滑。的確如清代陸次雲所記:龍井真者,甘香如蘭,幽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後,覺有一種太和之氣,瀰瀹乎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
好茶,經得起回味。在口齒噙香中,我對很多人困惑的「無味之味」,當下便豁然開朗。陸次雲看似無味的「味」,是指嗅覺能捕捉到的,在殺青乾燥過程中產生的燥氣、浮香及火味。而無味之味的「味」,則是指茶的真香、真味沉蘊入水,與水相融。我們依靠口腔能感覺到,隱含在茶湯裡、纏綿芬芳的豆花香或蘭花香。那種敏銳觸動著味蕾而產生的愉悅舒暢,以及含蓄內斂的清雅氣韻,就是「此無味之味」,方為至味了。
健康的飲茶方式,一定要注意自身的陰陽平衡、寒溫相宜,用茶去發散人生中的不平之氣,平衡飲食帶給身體的過多熱量。寒則熱之,幾盞清寒的綠茶飲盡,如欲再飲,就要選擇稍偏溫和的茶類,以保持身體的陰平陽祕。食飲有節,法於陰陽,調於四時,病從安來?喝茶利於健康,也要學會健康喝茶。
我用龍泉梅子青蓋碗,沖泡同樣產於西湖之畔的九曲紅梅,以紅茶的甘醇,去緩和綠茶飲過的清寒。緩慢注水,溫潤慢泡。影青的玉蘭花口杯裡盛著茶湯,愈顯出九曲紅梅的紅湯金圈、燦若霞蔚。
如果碗中的西湖龍井,像蘇堤的柳翠依依,那麼,盞裡的九曲紅梅,一定是白堤的桃之夭夭。兩茶一體而同源,皆為春物榮。二者於此相依相望,卻都是西湖煙雨中的最深最濃春色。
紅茶味甘葉瘦,綠茶清寒芽肥。綠肥紅瘦相遇在當下,便有了倚紅偎翠的詩意,清美得令人遐想不已。飲過九曲紅梅的心曠神怡,與啜西湖龍井後的清爽快意,其茶意茶境,猶如《紅樓夢》中大觀園的「怡紅快綠」。嬌紅的海棠、新綠的芭蕉,都是茶席上不可或缺的清雅。「綠蠟春猶捲,紅妝夜未眠。」「對立東風裡,主人應解憐。」飲罷讀畢,茶韻詩意,活色生香,妙不可言。
立春之日,「瓦銚煮春雪,淡香生古瓷。」瀹紅飲綠,茶已喝透,氣機通達,腹背暖暖。席間山茶的冷豔,遮不住「碗轉曲塵花」的春意翩然。瓦銚煮沸了春雪,爐火正旺。裊裊茶煙中,我流連顧盼古瓷盞裡茶湯的溫軟馨香掛杯持久不散。
九曲紅畔梅花開
茶本苦寒,其性精清,其味浩潔。它與高雅逸韻的梅花,都是有品格者,可互為知音。二者共同的清香淡潔、韻高致靜,都是在歷經霜雪苦寒後,孕育而成的。
在諸多茶中,沖泡時芽葉舒展似梅花朵朵,又能散發出梅花清香的,當屬西子湖畔的九曲紅梅了。梅占茶,是因茗花盛開時,花瓣似臘梅而得名,巧占了「梅占百花魁」的雅號。梅占的茶青,在不同的工藝條件下,可製成白茶、岩茶、白琳工夫紅茶及白毛猴綠茶,基本上都偏蘭香,冠梅之名卻乏梅香,名難副實。除了武夷岩茶中的水金龜茶香似梅花之外,近年我做的一款老白茶,竟也奇蹟般地泡出了難得的梅花滋味。因梅花香氣清泠得近乎苦杏仁的味道,故又名「杏仁香」。
九曲紅梅,簡稱「九曲紅」。色紅香清如梅,產於杭州市郊的湖埠、仁橋、大塢山周邊,尤以湖埠大湖山的品質最佳。九曲之名,源於武夷山的九曲溪。相傳在太平天國時期,九曲溪附近的部分農民為避戰亂,北遷至杭州靈山一帶,為謀生計,便把閩北的紅茶工藝帶到了浙北,始有九曲紅的香滿天下。這符合紅茶技術的對外傳播路線。
立春後的天氣,雨晴不定,乍暖還寒。找了個清閒的日子,與清如諸友雅聚。清如琴撫〈梅花〉,我用老鐵壺煮水,紫砂壺瀹泡陳年的九曲紅梅。
清供的蠟梅嬌黃,恰恰半開。花可香我,勝過焚沉香。〈梅花〉清越,茶煙輕揚。九曲紅梅味厚,如蜜糖甜。兩水後,湯中隱現蘋果花香。四水伊始,湯香近似幽蘭。八水過後,味盡淡然。我低斟淺啜,仔細辨別,始終沒有品出茶湯裡應有的梅花香氣。到底是蠟梅花開的清冽,干擾了味蕾,還是琴弦的清婉,影響了判斷?一時說不清楚。難道此情此景,也巧合了古人的詩意?「懊恨幽蘭強主張,開花不與我商量。鼻端觸著成消受,著意尋香又不香。」
有求莫若無求好,人到無求品自高。曾子云:「求於人者畏於人。」順其自然,心無增減。無所求,並非不思進取;不求者,是與自身生命品質無關的東西。有也不多,無也不少。少點欲求,便少了許多糾結與焦慮。人生中刻意攀緣,往往會事與願違。
九曲紅梅,是西子湖畔的百年紅茶。曾經客居西泠的柳如是喜歡岕茶,品過龍井,這是毫無疑問的。她在寒食節裡,寫下「桃花得氣美人中」時,是否也飲過此茶?
一壺九曲紅梅,茶芽在水中潤開。棗紅的葉張舒展,形若孤山的梅花綻放。四溢的茶香,又恍如梅花的芬芳縈繞。令人惋惜的是,在宋代還沒有紅茶,否則,隱於孤山、葬於孤山、梅妻鶴子的林和靖,會是多麼摯愛這一盞!
春寒料峭裡,動人的春色不多,滿眼裡還是枯索靜寂的蕭瑟。在一盞九曲紅梅的淡淡茶香裡,我嗅出了錢塘水光山色中的春深春淺。春到人間草木知。不知蘇堤的柳煙、白堤的碧桃、滿覺隴的桂樹、獅峰山的御茶,是否已經萌發?
不在梅邊在茶邊
《紅樓夢》洋洋灑灑,筆墨萬千,書頁中滿滿透著茶香。氣質美如蘭的妙玉,演繹著「櫳翠庵茶品梅花雪」的清絕茶夢。櫳翠庵中,又是妙玉十數株如胭脂一般的紅梅,映著雪色,寒香拂鼻,惹得寶玉踏雪尋梅,「尋春問臘到蓬萊」,「衣上猶沾佛院苔」。琉璃世界裡,白雪、紅梅、香茶、佳人的機緣巧合,讓我尋章摘句,也不能寫盡其中的冷豔孤高,唯留滿口餘香。
能把茶香、禪味、白雪和蠟梅,慧心妙手烹在一處的茶還真有,名字叫做素梅。今年寒露,我在陸羽著《茶經》的浙江長興有幸品過。素梅茶是在下雪天裡,採摘壽聖寺的素心臘梅,把頭春的安吉白茶與吐著幽香的半開蠟梅,隔層疊放在一起,經多道手工精心窨製,等安吉白茶吸足了素心蠟梅的馨香,烘乾後始成。錢群英老師贈我的素梅,而今尚餘一泡。靜待好天氣,與有緣人分享這一抹清香。
雪晴的午後,玉壺春瓶裡清供著梅花。我沐手焚香,讀南懷瑾注的《金剛經》偈頌:「默然無語是真聞,情到無心意已薰。撒手大千無一物,莫憑世味論功勛。」好書好文亦如好茶,能安撫平靜人的內心。
在室內坐久了,背涼腳寒。起炭煎水,爐火自紅,瀹泡五十年代的臺灣烏龍。老茶惜飲,選用80ml的朱泥梨形小壺。甫一出湯,茶煙繚繞,參香迴盪,陳韻悅人。
會喝茶,有好茶喝,是一種清福。喜歡茶,能遇到老茶,是修來的福報。過去我獨飲此茶時,恰逢茶友來訪,便會多分一盞,飲畢茶友連聲道謝。知己難求。
茶本是清飲之物,要與懂它的人分享,才能物盡其用。碰到好茶的就是緣,有緣的,來得總是不早也不晚。不同季節裡的同一杯茶,氣韻和滋味不盡相同。每一次難得的茶聚,都是一期一會,理當且飲且珍惜。
啜茶回味間,鼻端梅香浮動,清涼悠然。老茶喉韻深長,口齒間老茶特有的沉香、參香、木香,濃淡忽見。茶室內,老山檀的絲絲青煙,瀰散漸遠。清時獨坐繞滋味,一杯茶中,能夠忙裡偷閒,香中纏綿。由此可見,只要素淡心簡,幸福距離我們並不遙遠。
早春的時光,我最掛念南京梅花山的一樹樹花開。只要能夠脫身,每年我都會去山中賞梅。明孝陵的周邊,到處皆詩境,隨處有物華。不單單是梅花,金陵翠綠的雨花茶,同樣能讓人樂不思蜀。
幽人心似梅花清,梅花亦作如是說。我常常在遐想,如能在梅花含苞的曉日輕煙、黃昏雪夜,膝上橫琴,林間吹笛,掃林間竹葉,煎綠萼梅上新落的雪水,沾其幽微冷韻,清閒地泡上一盞與它相應契合的茶,且有一二知己共品,該是何等的意趣盎然!
立春
迎春正啟流霞席
俗話說:「春打六九頭。」今天是六九的第一天,也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首個節氣——立春。春天到了,便覺眼前生意滿。從此後,薰梅染柳,永珍更新。
立春後的寒氣依然刺骨,茶室內卻溫暖如春。黝黑的梅瓶裡,清供一枝潔白的山茶花,嬌姿綽約,香清似煮茶。花香裡氤氳著淡淡的茶意,清幽的香氣勾出了我的茶癮。於是,便從茶櫃裡找出一紅一綠兩款象徵江南春早的茶,依序瀹泡,以迎接這個春天的姍姍來遲,也算是「咬春」了。
我模仿著宋人的風雅,爐煎渭水。用斗笠型的油滴老盞,碗泡去年清明的西湖龍井。綠茶歷經...
目錄
總序
再版序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主要參考書目
總序
再版序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主要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