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格局×地緣政治×石油經濟
從安全到定價,七大要素建構石油權力格局
解讀「三角關係」,剖析全球能源賽局背後的真相
【石油權力的本質與變遷】
本書以「石油權力」為核心主題,運用已故知名國際政治經濟學學者蘇珊.史翠菊(Susan Strange)的「結構性權力理論」為框架,分析美國、沙烏地阿拉伯及沙烏地阿美石油公司之間的「三角關係」及其演變歷程。書中指出石油作為全球最重要的不可再生資源,具有不可忽視的戰略性,影響國際政治、經濟乃至安全格局。作者透過對「安全、生產、金融、知識、市場、運輸、定價」七大石油權力要素的量化研究,揭示了不同行為體如何在石油體系中形成權力競爭與合作的關鍵邏輯。
【理論與實證結合的分析】
全書基於國際政治經濟學(IPE)的視角,聚焦二戰以來的全球石油體系,特別是中東地區的石油政治。作者以大量歷史事件為案例,分析不同行為體在不同行權階段的角色和影響,並透過理論驗證與數據資料,提煉出石油權力變遷的核心規律。作者細緻地劃分了四個主要時期和九個子階段,並透過專家評分與量化模型,構建了「結構性權力指數」,從而使理論分析更加清晰直觀。
【美沙阿三角關係的演變】
書中深入剖析了美國、沙烏地阿拉伯和沙烏地阿美之間的特殊關係,從二戰以後「石油換安全」的聯盟建立,到沙烏地阿美的國有化,再到全球油氣市場的劇烈波動。三者關係被劃分為「產油國與消費國」、「消費國與石油公司」以及「產油國與石油公司」三組主要互動模式,並分析其各自的矛盾與合作。書中對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如何逐步掌控沙烏地阿美、並詳盡闡釋其轉變為全球最大的國有石油公司的過程,突顯了沙烏地阿拉伯在石油權力演進中的主導作用。
【全球石油政治的現實意義】
本書並不僅限於歷史回顧和理論建構,還深入探討了當前全球石油政治的實際問題。作者指出儘管新能源技術的發展與能源多元化的推進,石油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仍將是全球經濟與政治的重要基石。
➔通俗與學術的完美結合
儘管本書是一部具有高度學術價值的研究著作,但其表達風格卻通俗易懂。作者以易懂的說法剖析複雜的國際關係與能源經濟問題,使非專業讀者也能迅速掌握其要義。此外,書中穿插了豐富的案例故事和圖表分析,提升了閱讀的趣味性和說服力。
本書特色:本書以「結構性權力理論」為核心,分析了美國、沙烏地阿拉伯和沙烏地阿美石油公司之間的「三角關係」及其演變,並量化分析石油權力的七個要素。書中分階段描繪了結構性權力的變遷規律,結合案例檢驗理論,提出改進建議。本書同時兼具學術價值和通俗性,文字深入淺出,讀來易於理解。
作者簡介:
陸如泉,教授級經濟分析師、國際能源策略學者,《財經》、《財新週刊》專欄作者,目前任某大型石油央企國際部副總經理。曾任某大型海外勘探開發公司策略發展部主任,曾分別在伊拉克石油專案和蘇丹石油專案工作多年。2006年至今主要從事策略管理、政策研究、管理變革等方面的工作。已出版《感悟石油》、《策略十年》等著作,已發表關於海外油氣投資與跨國經營策略等各類文章超過200篇。
章節試閱
第一章 世界石油體系與石油權力
石油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種具有全球性、策略性的大宗商品,也是一種充滿矛盾的資源。石油的儲存和消費在空間上的錯位,石油的供應和需求在數量上的失衡,石油的開發和利用在資金和技術上的不對等,石油對國家安全、軍事實力、經濟實力的特殊作用,導致石油工業成為天然的、既能體現國家性又能體現世界性的產業。21世紀以來,儘管各種新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消費量及其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例在上升,但石油依然是全球第一大能源。
石油的「流動性」使其成為一種極為重要的全球性產業,受到幾乎所有主權國家和權力機構的重視和干涉,這使得石油具備了「政治」和「國際政治」屬性。世界石油體系的形成正是石油這種商品的國際政治經濟特點的展現。石油權力則是世界石油體系的重心。
第一節 世界石油體系:結構與運行特徵
一、國際體系與世界石油體系
於經典的國際關係學而言,國際體系是由諸多相互作用的國際行為體組合而成的整體,或者說,國際體系是由互動的國家行為體和非國家行為體,按照一定的原則或規則構成的整體。肯尼思.華爾茲(Kenneth Waltz)將國際體系界定為「一組互動的單位,由結構和互動的單位構成」,其中包含了體系和體系單位兩個要素。也就是說,一個完整的國際體系包括國際體系的單位(行為體)、規則(國際秩序)、功能、結構等。自1648年在西歐建立基於民族國家的「西發里亞體系」後的近四百年來,民族國家(主權國家)是國際體系的主要行為體,曾經是唯一的行為體,也叫「國家行為體」。截至目前,尚沒有超越主權國家的權力行為體存在。二戰以後,特別是隨著人類進入全球化時代,跨國公司(如GE、通用汽車、埃克森美孚等)、國際組織(如世界銀行、WTO等)、非政府組織(如綠色和平組織等)因對國際政治經濟和人類社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也逐步成為國際體系中的「非國家行為體」。國家行為體、非國家行為體共同構成了當今國際體系。
按照學者研究的界定,世界石油體系是指在特定環境下,圍繞石油(天然氣)勘探、生產、分配和消費,國家行為體和非國家體以某種方式互動所構成的整體。其基本要素包括行為體成員、組織原則(規則)、體系的結構和外部環境。由於石油產業的國際化程度較高,世界石油體系本身就是一個小型的「國際體系」,或者可以說,世界石油體系是國際體系的子體系。
第一章 世界石油體系與石油權力
石油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種具有全球性、策略性的大宗商品,也是一種充滿矛盾的資源。石油的儲存和消費在空間上的錯位,石油的供應和需求在數量上的失衡,石油的開發和利用在資金和技術上的不對等,石油對國家安全、軍事實力、經濟實力的特殊作用,導致石油工業成為天然的、既能體現國家性又能體現世界性的產業。21世紀以來,儘管各種新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消費量及其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例在上升,但石油依然是全球第一大能源。
石油的「流動性」使其成為一種極為重要的全球性產業,受到幾乎所有...
目錄
推薦序 產油國、消費國和跨國公司—誰是最脆弱的一環?
自序
第一章 世界石油體系與石油權力
第二章 沙烏地阿拉伯與中東石油政治
第三章 美國、沙烏地阿拉伯與沙烏地阿美的「三角關係」
第四章 結構性權力理論的實踐與「三角關係」解析
第五章 「三角關係」中結構性權力評估及量化分析
第六章 結構性權力指數分析及其應用價值
附錄
參考文獻
推薦序 產油國、消費國和跨國公司—誰是最脆弱的一環?
自序
第一章 世界石油體系與石油權力
第二章 沙烏地阿拉伯與中東石油政治
第三章 美國、沙烏地阿拉伯與沙烏地阿美的「三角關係」
第四章 結構性權力理論的實踐與「三角關係」解析
第五章 「三角關係」中結構性權力評估及量化分析
第六章 結構性權力指數分析及其應用價值
附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