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幼兒吃飯龜速、洗澡也抗拒,不妨提供「選擇題」
►不要對著缺點大驚小怪,一味數落只會加強叛逆心理
►尊重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切忌提早給「標準答案」
平衡愛與規範之道,化解教養常見難題;
改變兒童負面行為,先從導正家長迷思做起!
▎父母的愛,該如何正確傳遞?
愛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天性,但你的方式是否有讓孩子真正感受到呢?本書揭示了父母在日常教育中常犯的九大錯誤,從缺乏耐心到忽視尊重,這些問題可能正是親子衝突的根源。透過心理學分析和案例解讀,作者帶領讀者重新審視自己的教養方式,幫助父母將愛轉化為孩子成長的正能量,打造健康而和諧的家庭關係。
▎好規矩才是孩子一生的底氣
規矩並非僅僅是限制,而是讓孩子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的基石。本書不僅告訴父母如何立下有效的家庭規矩,更提供了有趣且易操作的具體方法,從引導孩子懂禮貌到化解脾氣壞的問題,每一個策略都經過實踐驗證。透過代幣法、對比誘導法等工具,父母可以更輕鬆地引導孩子內化規矩,進而培養他們的自律能力和社會適應力。
▎激發孩子的潛能,學會主動成長
孩子的學習能力與行為表現密切相關,然而許多父母常因誤解而採用錯誤的方式,導致學習效率低下甚至反感學習。本書針對這些問題提供了專業建議,包括如何激發孩子的思考能力、提升專注力以及創造力。從設計合理的作業順序到提供合適的學習環境,這些方法幫助孩子找到讀書的樂趣,並學會用自己的節奏穩步成長。
▎生活細節中孕育健全人格
孩子的生活習慣與自我價值觀塑造息息相關。針對挑食、懶惰、叛逆等問題,本書以生動的案例和實用的方法,幫助父母發掘問題背後的心理需求,讓孩子學會愛自己與他人。此外,針對青春期的特殊挑戰,書中也提供了如何正面看待和應對的具體建議,讓父母不再懼怕孩子成長中的困難,反而能從中看到孩子內心的豐富世界。
▎批評與讚美的藝術,為教養增添智慧
在教養中,讚美和批評的方式往往比內容更為重要。本書告訴父母如何用恰當的方式激勵孩子進步,避免讚美過度或說教過頭帶來的負面影響。透過具體示例和創新手法,如「戴高帽法」或「紙條溝通法」,父母可以更有效地與孩子溝通,讓每一次讚美都能激發孩子的自信,每一次批評都能真正促進改變。
〔本書特色〕
本書以實用角度探討家庭教育中的常見迷思,幫助父母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原因,並提供切實可行的教養策略。從改善日常生活中的小問題到建立長期的好習慣,內容涵蓋情緒管理、學習方法、人格塑造等多個方面,重點在於如何在規矩與愛之間找到平衡,讓孩子既能遵守規範、尊重他人,又能健康成長。
作者簡介:
金文,教育專家,長期致力於兒童教育心理的研究,針對孩子叛逆、厭學、拖延症等典型的家庭教育問題,為許多父母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幫助家長從心理學的角度了解孩子成長的規律,破解孩子內心的祕密。著有《躺平式父母,25個心理學奇招「放養」優秀孩子》。
章節試閱
錯誤5:「綁」著孩子成長
臺灣詩人非馬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打開鳥籠的門,讓鳥飛走,把自由還給鳥籠。」
打開籠門,飛走的鳥兒獲得了自由,然而全詩的點睛之處在於,鳥兒獲得自由的同時,鳥籠也獲得了自由。
隨著社會發展速度的加快和社會競爭的加劇,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比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與之相對應的是父母對孩子將來的規劃越來越多,甚至日常生活都要嚴加管理,時時刻刻地看管、監視和提防,這使得父母自己耗盡時間、心機和精力,就像一隻鳥籠牢牢地把小鳥拘在那一方小天地,還滿心歡喜地以為孩子會感念自己的付出。
然而,結果卻與願望不相符。籠子裡的鳥兒——孩子感嘆:好沒自由!父母這個鳥籠也慨嘆:管教孩子真累!
每個孩子都需要嘗試的自由,無論是事物還是人生,父母與其把孩子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還不如讓他自己去體驗,因為這樣更有震撼力,也更容易讓他自己記住。
莉莎的兒子是一個好奇心重、調皮可愛的孩子。最近,兒子覺得所有的東西都是好吃的,因此,無論看到什麼東西,總是想放到嘴巴裡嘗一嘗它是什麼滋味。
莉莎越嚴厲禁止他動的東西,他反而興趣越大。莉莎不讓他動的東西他偏要動動看,莉莎不讓做的事情他偏要做一做,莉莎不讓他吃的東西呢,他就偏要品嘗一下才過癮。
莉莎跟兒子說,辣椒是辣的,小孩子不能吃。但兒子對辣椒的辣百思不得其解,一直無法想像那是一種什麼滋味。
這天午飯時間,莉莎把新買的辣椒醬放到桌子上,轉身拿碗筷的工夫,兒子已經用手挖了辣椒醬放進嘴裡。
莉莎一回頭就看見兒子哇的一口把辣醬吐了出來,舌頭伸得老長,臉也在瞬間漲得通紅,雙手還在本能地抓撓舌頭。
辣椒殘留在口腔裡的感覺似乎是讓整個喉嚨燃燒起來了!兒子拚命地喝水,連話都說不出來。
從此,辣椒的辣徹底扎根在了兒子的腦海裡。每次看見莉莎端出的辣椒醬,兒子總是本能地伸出長舌頭,笑笑卻怎麼也不肯再吃。
兒子喜歡洗澡,因為每次洗完澡,莉莎都要幫他抹上香香的痱子粉。那些白白的細膩粉末塗在身上的滑爽感覺讓他很受用。於是,兒子自然就對痱子粉的味道產生了好奇。
趁著莉莎替他抹粉的空檔,他把整隻手伸進了粉盒裡,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手整個塞進了嘴巴裡!
等莉莎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已經開始吐舌頭了。
又是一瓶子水安撫下去,才消除了兒子嘴裡的苦澀味。
髒兮兮、黑乎乎的泥巴陪兒子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快樂的日子。兒子對它們情有獨鍾,經常一整天都在玩弄那一小撮土。他曾試著把泥巴塞到嘴巴裡,想嘗嘗這麼好玩的東西到底好不好吃。遭到媽媽的堅決反對後,兒子居然學會了聲東擊西。他指著旁邊說:「媽媽,看那邊!」在媽媽轉頭的剎那,一團泥巴已經被他塞進了嘴裡。
莉莎已經沒有一驚一乍的感覺了,她壞笑著問兒子:「泥巴好吃嗎?」「不好吃!」兒子大張著泥巴糊住的嘴,給了莉莎一個世界上最後悔莫及的表情。
每個孩子天生都擁有最徹底的好奇心和最真實的反抗心理。如果你執意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阻止,結果很可能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會出現反抗」。
生活也是這樣,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我們不可能手把手教會他如何成長,路要靠他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地走,我們不必怕他跌倒而在一邊小心守候,更不可能背著他走一輩子,或是急著站出來替他剷除一路上的荊棘。
生活的酸甜苦辣總要靠孩子的嘴親口品嘗,方能明白個中真味,沒有切身體會絕對不行。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明知那是不可為、不可吃的,但是,如果無傷大雅,如果不對身體造成極大危害,如果能滿足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如果能增加他體驗百味的經驗,何樂而不為呢?我們有義務讓孩子體驗人生的自由。
不過,這裡所說的給孩子自由,並不意味著父母放手不管。
孩子由於生活經驗、社會經驗不足,年齡太小等,往往不能很好地處理事情,父母如果撒手不管,給予孩子過度自由,效果並不一定很好。這時就又用到了「野生動物保護區」的政策——「有保護地放養」,既讓他們在自然的環境裡自由成長,又進行必要的追蹤保護;既不是放任自流,又不是管得面面俱到。
父母應該去除多餘的擔心,盡可能讓孩子接觸到各類東西,體驗各式各樣的生活。家長不要過於強行壓制孩子,強制打壓帶來的只有孩子的牴觸與反抗。
「有保護地放養」就是父母不斷地觀察和了解孩子的心態,在關鍵時刻及時伸出援手,向孩子們提供解決問題的原則和思路,同時把最後的決定權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承擔結果。
把孩子「放養」,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從小就具備一定的獨立自主的能力,養成一個為自己生存負責的觀念。要讓孩子知道:他要靠自己努力,才能達到他的目標。每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人都要為自己負責,應該盡力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努力達到自己的目標。
繫鞋帶、鋪床摺被就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在教孩子繫鞋帶的時候,父母要傳導給孩子這樣一個觀念:這是你的事,你要學會自己做自己的事。你必須做好你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如果你做不好,你就得自己負責任。
給孩子自由並不是說孩子可以不遵守社會規則,隨心所欲做任何事。事實上要想在現代社會生存,每個人都有必要遵守一些基本規則。
如果孩子從小能將某些規則內化成習慣,他就不會覺得那些規則是難忍的束縛,才能最大限度地享受自由。而那些沒有任何規則意識的孩子長大以後,在一個秩序化的社會將感受到更多的壓抑,甚至無法融入社會。此外,社會通用的基本規則也能夠幫助孩子適當地克制他們的任性,使他們有計畫地、有條理地去完成他們要做的事,而不用父母事事督促,時時檢查。
比如在讓孩子自由安排自己生活的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他們應該準時睡覺和起床,否則第二天上學將受到影響。這樣的規則延伸到課業上,孩子就會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作業,什麼時候該玩,用不著父母去催促。
如果孩子沒寫完作業就去玩,對他來說,就是帶著壓力去玩,玩不痛快,只有做完了,他才能輕輕鬆鬆地玩。而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去玩,他讀書的時候專心致志,盡力提高效率。這一好習慣如果養成了,不但孩子能夠獲得尊重和自由,家長也獲得了很多自由,不用再為這類事情操心。
事實證明,沒有高壓管理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讀書從來不需要父母督促,自己的生活也管理得不錯,算得上井然有序;能專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比較有主見,較少受外界的影響。
錯誤5:「綁」著孩子成長
臺灣詩人非馬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打開鳥籠的門,讓鳥飛走,把自由還給鳥籠。」
打開籠門,飛走的鳥兒獲得了自由,然而全詩的點睛之處在於,鳥兒獲得自由的同時,鳥籠也獲得了自由。
隨著社會發展速度的加快和社會競爭的加劇,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比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與之相對應的是父母對孩子將來的規劃越來越多,甚至日常生活都要嚴加管理,時時刻刻地看管、監視和提防,這使得父母自己耗盡時間、心機和精力,就像一隻鳥籠牢牢地把小鳥拘在那一方小天地,還滿心歡喜...
目錄
第一章 牴觸的根源:找到問題的起點
第二章 規矩的力量:教養的無形支柱
第三章 從「壞」到「好」:逃學生的蛻變之路
第四章 自愛的起點:規矩中的自由與安全感
第五章 人格養成:規矩下的責任與成長
第六章 讚美與批評:父母的正確態度
第一章 牴觸的根源:找到問題的起點
第二章 規矩的力量:教養的無形支柱
第三章 從「壞」到「好」:逃學生的蛻變之路
第四章 自愛的起點:規矩中的自由與安全感
第五章 人格養成:規矩下的責任與成長
第六章 讚美與批評:父母的正確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