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不寵溺,有規矩更自由
拒絕包辦,用尊重塑造孩子的責任感
不僅教會孩子,也成就自己,共同成長是最深的愛
⚑ 從容教養的智慧之道
本書是一部融合科學理論與實用技巧的教養指南,旨在幫助母親找到在愛與規矩之間的平衡。書中強調教養不是無條件地寵溺或放任,而是透過尊重、引導和規範,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律能力,讓他們在充滿愛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 愛與規矩的平衡
本書的核心思想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母親要既保持深深的愛,又設立明確的界線。過度的溺愛容易讓孩子依賴、任性,而一味的嚴厲則可能造成距離感與對立。書中提倡「既不打不罵,也不嬌不慣」,以智慧的方式管理孩子的行為,從小引導孩子建立責任感和規矩意識。
⚑ 日常教養的具體指引
書中透過大量日常生活中的真實案例,生動地展示了母親如何以科學方法解決孩子的行為問題。例如,「哭泣免疫法」用來應對孩子的無理哭鬧,幫助他們學會情緒管理;「戴高帽法」則透過鼓勵與讚美激發孩子的自信與主動性。這些方法貼近生活,使母親在實踐中更有方向。
⚑ 孩子的獨立與責任感
孩子不是母親的附屬品,而是獨立的個體,需要學會自己解決問題並承擔後果。透過設立家庭規矩和給予適度的挑戰,母親能幫助孩子從小學會自我管理,形成健康的心理與人格,避免過度依賴父母或逃避責任。
⚑ 自我成長與榜樣
作者還強調,母親自身的成長與情緒管理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好母親懂得控制情緒,能以身作則,成為孩子學習情商和抗壓能力的榜樣。書中不僅教導母親如何教育孩子,也提醒母親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與孩子共同成長。
⚑ 母愛的智慧之光
本書是一部實用的育兒寶典,適合每一位希望以智慧之愛陪伴孩子成長的母親。它不僅為日常教養提供了具體方法,還深刻探討了母子關係中情感和界限的藝術,為家庭教育提供了全新視角與思路。
本書特色:本書結合理論與實用方法,倡導母親在教養中保持愛的溫度並設立界線。書中透過案例引導孩子建立獨立人格、契約精神與責任感,避免溺愛或放任,強調尊重與規範的重要性,助力孩子健康成長,啟發孩子自律與提升情商,並提醒母親自我成長的價值。文字通俗易懂,洞見深刻,是實用的親子教育指南。
作者簡介:
喆媽,一位以育兒理念和親子教育為主題的創作者,專注分享科學教養經驗與案例,倡導陪伴與理解,用幽默的方式解讀養育中的挑戰,深受眾多父母的喜愛與信賴,於社群網站有兩百萬粉絲。出版過《父職進化論!踏上爸爸的肩膀,讓孩子觸碰到他想要的天空》一書。
章節試閱
孩子亂花錢,不妨讓他先「賺錢」
隨著社會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孩子已經成為整個家庭的寶貝,媽媽對孩子的要求經常是有求必應,從來捨不得拒絕孩子。孩子想要什麼,媽媽總是迫不及待地準備,這樣一來,孩子便很容易養成花錢大手大腳、不懂節約的習慣。孩子從來不去考慮錢是如何賺來的,也不去想父母賺錢多麼的不易。為了讓孩子不亂花錢,媽媽究竟要如何做呢?
要想讓孩子不亂花錢,控制自己花錢的欲望,不妨讓孩子先學會賺錢。有的媽媽可能會認為,現在讓孩子學著賺錢,是否為時過早了?其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讓孩子學會賺錢非常重要。第一,能夠讓孩子了解到父母賺錢的辛苦,讓孩子從內心深處知道珍惜錢;第二,當孩子學著自己去賺錢時,他們會更願意付出腦力進行思考,也能鍛鍊孩子的溝通交際能力;第三,在孩子內心播種「有勞有得」的種子,讓孩子明白只有經過勞動,才能夠有所收穫。
媽媽帶小孩案例
暑假來了,張曉敏的兒子天天在家玩遊戲。一天,兒子對張曉敏說:「媽媽,給我點錢,我要買裝備。」
張曉敏知道,兒子要錢是為了買網路遊戲中的虛擬裝備,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張曉敏對兒子說道:「你可以用自己的零用錢。」
「我的零用錢早已經用完了。」兒子邊玩邊說。
張曉敏每個月都會給兒子500元零用錢,她沒想到兒子已經將這些錢全部花完了。張曉敏覺得孩子玩遊戲也是一種放鬆的方式,再加上兒子的學習成績也不錯,所以她沒有過多的干涉,但是現在看來,她覺得是時候讓孩子懂得錢的重要性了。
「媽媽已經一個月沒工作了,家裡除了吃喝和日常開銷,已經拿不出來給你玩遊戲的錢了,你要想花錢買遊戲裝備,不妨自己想辦法去賺錢吧。」
兒子不耐煩地看著媽媽,問道:「我做什麼能賺錢?」
媽媽看著家門口菜園子裡的菜,然後對兒子說道:「我們家能賣的也就菜園子裡的菜了,這樣吧,你把菜園子裡的茄子、番茄、黃瓜拿出去賣,你賣多少錢是你的事,賺的錢媽媽一分也不要。」
聽了媽媽的建議,兒子覺得很不錯,心想,賺了錢就可以玩遊戲了。就這樣,兒子去菜園摘光了所有的菜,他不會騎摩托車,只好騎腳踏車,將菜用兩個菜簍裝好,之後便去各個街道叫賣。
天氣炎熱,沒過半個小時,兒子滿身都是汗。開始的時候,兒子不知道賣菜要喊,半天過去了,幾乎沒人買他的菜。後來遇到一個賣豆腐的爺爺,爺爺告訴他要叫賣,不然沒人知道他在賣什麼。兒子學會了叫賣,聽到有人賣菜,一位老奶奶走過來看了看他的番茄,問多少錢一斤,但是他不知道一斤番茄要賣多少錢,隨便說道:「三十塊錢一斤。」老奶奶抱怨太貴了,菜店才二十塊錢一斤。兒子知道了番茄的價格,為了能盡快賣出去,他將番茄定價為十五元一斤。就這樣,一天過去了,他賣了一半的菜,還剩下一半沒有賣出去,手裡只有賺來的十八塊錢。
晚上到家,張曉敏叫他吃飯,兒子又累又餓,看到桌子上的饅頭和稀飯,兒子生氣地質問張曉敏:「我累了一天了,怎麼沒有菜和肉?」
張曉敏邊喝粥邊說道:「你把菜園的菜都摘了,所以沒有菜吃了。家裡沒有肉,買肉需要錢,我已經告訴你了,家裡的錢不多了,不能天天買肉吃。」
兒子只好啃起了饅頭,這個時候兒子似乎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便對媽媽說: 「媽媽,對不起,我知道錯了,以後我不再亂花錢了。」
透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張曉敏讓兒子去賣菜,是為了讓他知道錢來之不易,從另一方面來講,她是為了讓兒子明白亂花錢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在現實生活中,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會賺錢,而不是只懂得如何花錢,這不僅是為了孩子能形成良好的金錢觀,更是為孩子的以後考慮。
媽媽帶小孩妙招
在生活中,媽媽與其創造豐富的物質生活,不如培養孩子的財商;給孩子足夠的金錢,不如教會孩子如何賺錢。那麼,媽媽該如何教孩子賺錢呢?
1.誠實地和孩子討論錢
在生活中,孩子有時會問媽媽家裡是否有錢,這個時候媽媽該如何回答呢?有的媽媽會對孩子進行苦情教育,告訴孩子家裡「很窮」,而有些媽媽卻選擇不正面回答孩子的問題。其實,面對孩子的提問,媽媽只需要誠實地回答孩子,並讓孩子知道他們的消費底線和家裡的支出底線就可以了。在孩子了解家庭經濟狀況之後,如果他們打算去賺錢,那麼媽媽要告訴他們家庭可以提供給孩子怎樣的支持和保障。
2.讓孩子學會「照顧」自己的錢
很多媽媽會給孩子一些零用錢,孩子自然是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於是,孩子會在上半個月隨意亂買,下半個月無錢可花。媽媽不妨幫助孩子學會平衡開支,幫孩子養成記帳的習慣,讓孩子將每筆錢是如何花的、如何賺的都記清楚。這樣做方便孩子有金錢的概念,同時,方便孩子管理自己的金錢。
3.鼓勵孩子進行投資
如果孩子亂花錢,媽媽不妨告訴孩子,讓孩子學會簡單的投資,也就是讓孩子學著將一塊錢變成兩塊錢,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暫時停止不合理的消費欲望。當孩子真的賺錢了,他們自然明白其中的辛苦,也會主動改掉自己亂花錢的習慣。
媽媽帶小孩解讀
讓孩子賺錢,媽媽注重的是孩子在賺錢過程中都做了什麼,要知道讓孩子賺錢不是目的,目的是透過賺錢的過程讓孩子明白錢來之不易,不可隨意揮霍。透過賺錢的經歷,孩子能夠控制自己的欲望,懂得節儉的意義。
孩子亂花錢,不妨讓他先「賺錢」
隨著社會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孩子已經成為整個家庭的寶貝,媽媽對孩子的要求經常是有求必應,從來捨不得拒絕孩子。孩子想要什麼,媽媽總是迫不及待地準備,這樣一來,孩子便很容易養成花錢大手大腳、不懂節約的習慣。孩子從來不去考慮錢是如何賺來的,也不去想父母賺錢多麼的不易。為了讓孩子不亂花錢,媽媽究竟要如何做呢?
要想讓孩子不亂花錢,控制自己花錢的欲望,不妨讓孩子先學會賺錢。有的媽媽可能會認為,現在讓孩子學著賺錢,是否為時過早了?其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讓孩子學會賺錢...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媽媽放手,小孩才能獨立
第二章 非規矩不能定方圓
第三章 孩子不能永遠在妳的傘下
第四章 別當孩子的提款機
第五章 愛孩子,要學會拒絕
第六章 引導孩子主動探索與學習
第七章 壞習不能慣
第八章 改錯要及時,他不只是個孩子
第九章 慈母也要會管教
第十章 情緒管理,媽媽是榜樣
後記
前言
第一章 媽媽放手,小孩才能獨立
第二章 非規矩不能定方圓
第三章 孩子不能永遠在妳的傘下
第四章 別當孩子的提款機
第五章 愛孩子,要學會拒絕
第六章 引導孩子主動探索與學習
第七章 壞習不能慣
第八章 改錯要及時,他不只是個孩子
第九章 慈母也要會管教
第十章 情緒管理,媽媽是榜樣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