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布般點綴在水田畸零地的菜園、山坡邊動物頻繁出沒的斜坡菜園、家旁邊儼然成為小森林的菜園......本書記錄花蓮卓溪鄉卓清村的布農族女性,在自家家庭菜園(Pisanglavan)中,透顯的布農傳統農耕智慧、與自然共生的種種生活經驗;也紀錄眾人為了保存延續這些生活風景所發起的接傳人課程,呈現部落裡充滿生命力的互動動態。豐富輕鬆的圖文記錄,讓長輩們各自現身說法,帶領讀者以最平易近人的方式,走進這些菜園,看見所謂民族文化和地方知識,其實就在生活之中。
作者簡介:
田文社:田文社是駐點在農村的報導社, 以田為文,報導農業的風、農業的水(還有八卦)。
詹于諄: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教育博士班畢。現擔任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的專案經理,於卓清村深耕十年,在專案中,組織在地里山社會-生態-生產地景各方權益關係人連結合作,推動當地農業轉型與自然和諧共生。
目錄
序
06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分署長
08慈心基金會執行長
10慈心駐地團隊
12豆豆班一年級
布農接傳人
16保種田配置圖
18承接與傳承者
20跟迪娜一起工作
21邊走路邊掉種子
布農豆豆
24擁有布農名字的豆豆
26迪娜的豆豆湯
28黑黑的湯
30花生南瓜心南瓜湯
布農的菜園
34潘竹菊迪娜的天然藤架
38水田區的花布菜園
40胡玉英迪娜的斜坡菜園
42石頭、微氣候、水土保持
44疊石課
46菜園的土
48接傳人很忙
講究的灰
52油芒篇
54洗頭篇
58木灰保種
62立石板屋的柱子
布農的植物
66村長的植物課
68青草茶
70竹管接水
72取水的方法
76菖蒲項錬
80甘蔗花生糖
布農的時間
86以前
88吃當季
90測量時間
92作物暦
序
06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分署長
08慈心基金會執行長
10慈心駐地團隊
12豆豆班一年級
布農接傳人
16保種田配置圖
18承接與傳承者
20跟迪娜一起工作
21邊走路邊掉種子
布農豆豆
24擁有布農名字的豆豆
26迪娜的豆豆湯
28黑黑的湯
30花生南瓜心南瓜湯
布農的菜園
34潘竹菊迪娜的天然藤架
38水田區的花布菜園
40胡玉英迪娜的斜坡菜園
42石頭、微氣候、水土保持
44疊石課
46菜園的土
48接傳人很忙
講究的灰
52油芒篇
54洗頭篇
58木灰保種
62立石板屋的柱子
布農的植物
66村長的植物課
68青草茶
70竹管接水
72取水的方法
76菖蒲項錬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