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善行、每一句溫暖話語、每一個正向念頭,
像火種一樣,點燃改變自己、他人和世界的力量。
一彈指,32 億百千念,亦即320兆個念頭。念頭一起,宇宙虛空即起波動,與人們的能量層級產生震動。
宇宙萬法緣生緣滅,時常「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由心念帶引正向頻率,「善的種子」將在每個人的心中開花結果……。
❏人間修行的美好目標──
三好淨化三業,達到身、口、意的清淨與和諧。❏
本書從星雲大師「三好精神」的啟發開始,延續──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推廣,透過慈悲與智慧的交融,貫徹生命教育的修行,並且於校園中落實,從根本開始化解高等教育少子化的危機,鼓舞年輕學子,創造未來領袖特質。
三好生命教育,不僅是一種行為的指引,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帶著慈悲與智慧,滋養著每一顆心靈。當我們能夠將這三好貫徹於日常生活,便是實踐佛法的最佳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為自己打開了一扇通往內心的窗,也為他人點亮了一盞希望的燈。
本書包含以下四大重點:與大師對話、身心靈生養力行、校務翻轉、環境保育──
➤與大師對話:九字箴言的智慧之光
2013年,應星雲大師之邀,來到大師創辦的南華大學服務,並有幸向大師請益,蒙受慈悲加持與諄諄教導,「三好運動」正是人間佛教的具體實踐。
➤身心靈生養力行:行持三好,淨化三業
三好的實踐,是在日常積極播下善的種子,身行善事、口出善言、心存善念,將佛法融入生活,讓內心保持清明,發現生命中的每一份美好與可能。
➤校務翻轉,從三好生命教育實踐
自擔任校長職位開始,建立三好校園,涵養優良品德,並結合現代科技,開啟智慧創新,使學生們善用當前科技新知,與世界接軌。
➤環境保育:慈悲大地,獻給未來的深情許諾
減碳、減少塑膠製品的使用,不僅是對大自然的慈悲,也是對我們未來後代的深情承諾,以行動守護地球的未來,避免暖化加劇。
••••✦••••閃動智慧光芒的生命教育,實踐三好,改變自己、他人和世界••••✦•••
▎關於改變自己,可以這麼做______
● 生活中,無論是與人交流還是互相鼓勵,一句真誠的讚美、一句輕聲的安慰,都是修行。
● 當我們不期然地回望,總會發現某些瞬間,成為了改變自己或他人的關鍵。對我而言,與星雲大師的相遇,就是那樣一個不期而遇的奇緣。它深深影響了我的人生,使我對教育、對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
● 每一樁小善,都是改變命運的契機,善念一旦萌芽,便能以溫柔而堅韌的力量化育生活。每天哪怕只做一件小事──幫人一個忙、拾起一片垃圾、送人一句問候,這些善行便如露珠悄悄地滲入心田,不斷豐富著我們的命運。
● 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語、每一個念頭,都在不斷塑造我們的心性。當我們的身心淨化,三業和諧,內外合一,便能徹底超脫種種煩憂,達到心靈的究竟自由。
● 世間萬象,皆共業而生。透過身行善事、口出善言、心存善念,我們不僅能減少外界的動盪與傷害,更能在這喧囂的世界中,創造一片屬於自己的寧靜海洋。
● 當我們以正念看待生命中的挑戰,內心的力量便會引導我們向好的方向發展。這不僅僅是身心的治癒,更是一種內在的力量,能夠驅使我們活得更加健康與幸福。
命運或許會將挑戰擺在我們面前,但是選擇用什麼心態面對,決定了我們的未來。
●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曾告誡過,修行的根本,在於讓內心的無明轉化,從「我執」到「智慧」。當我們能將第七識轉化為「平等性智」,第六識轉化為「妙觀察智」,並且讓第八識轉化為「大圓鏡智」,前五識轉化為「成所作智」,我們便能超越生命的束縛,達到一種圓滿的智慧與清明。
這是一條回歸自我的道路,讓我們每一天都能在平凡的生活中,細微地呵護自己的內心,修煉智慧與慈悲,最終達到與宇宙的和諧共鳴。
● 透過「感恩日記」記錄生活是一種修行,讓人學會觀照內心,也幫助人梳理世界的紛繁。日記不僅練習了文筆,更在無形中訓練了他的記憶與思維。對我們而言,書寫不僅是表達,更是覺察,是對生命之河的溫柔凝視。
▎關於造福他人,可以一起做______
● 漫漫求學路,對於我這個來自雲林縣台西鄉海口村的貧困子弟而言,別有一番感觸。讓我深知,許多家庭的孩子面臨著與我當年相同的困境。因此,在接任校長之後,時常思考如何減輕學生的經濟壓力,讓他們安心學習。
● 教育者應該教導學生如何以慈悲心對待他人,如何用正向的語言來影響他人,並且幫助學生理解,社會的和諧與美好,源自每一個人內心的善意與行動。
● 當布施者的心無所求,只是為了他人的需要而自發付出,完全不計較回報與得失,那便是「無相布施」,不取於物,而取於心,因為源自於一顆與萬象不爭、不執、不求的心而功德無量。
● 擁抱正念,學會觀功念恩與懺悔,是我們改善內在狀態的重要途徑。這不僅僅是對自己的一種解脫,也會對周圍的人與環境產生積極的影響。若能透過日常中的小改變,以願力扭轉業力,進而解開那些束縛心靈的鎖鏈,釋放出內心的無限潛能。
● 學佛,不是捨棄生活,而是讓生活回歸真實與和諧。當我們的心如清水般透明、安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會變得溫暖、和諧,所有的爭執與偏見都會在這股慈悲的力量面前消融。無論在家修行還是出家禪修,最重要的,始終是那份深藏心底的平靜與清明。
● 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對心靈的細心栽培。在這個快速變遷、人心浮躁的時代,三好能讓我們找到內心的平靜。當學生們學會了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他們不僅能更好地與自己和他人相處,也能更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 推行三好校園的過程,教師的每一個行動、每一個言語、每一個想法,無形中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激勵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學生們則在無數日常,透過實踐去體會「三好」的深意,將這份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在這樣的氛圍中,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僅變得更加和諧,也孕育出了一種共同成長的力量。
▎關於影響世界,可以共同做______
● 秉持「三好」精神,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我們不僅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也能為這個世界注入更多的光與愛。
● 心存善意,便如種子深埋土壤,隨著時間,會在心中生出堅定的善意,讓我們無懼無畏。世間的福氣與安寧,其實皆來自一顆寬厚慈悲的心。
● 生命教育,如一場關於人與天地、心與宇宙的深刻對話,串聯起人與自我、他者、環境乃至整個生命網絡的交響樂章。它不僅是教育的課程,更是一種生存的智慧,是人類對生命本質的探究與啟發。
● 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在影響著周遭的世界,改變著我們身處的環境。「愛語離眾怖」不僅是一種外在善行,還能淨化內在心靈,讓自己更加接近清淨無染的境界。
●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我們每個人都是集體意識的一部分。或許,我們無法立即改變整個世界,但可以從自己做起,從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行動開始,並將這種正向的能量傳遞給周圍的人。
當越來越多的人這樣做正念感恩時,集體意識便會逐漸轉化,變得更加和諧、更加正向。
● 在佛法的悠長歷程中,時光如流水般無聲流淌,五百年的輪迴又一度過去,成為無數修行者心中的警示。願每一位在這亂世中修行的人,都能夠心如明鏡,無所畏懼,直面這一切的挑戰與考驗。
● 生命,從初生的第一聲啼哭,到最後一口呼吸的釋放,每一個階段都值得被認真凝視、深深理解。走進臺灣生命教育意象館,就像走進自己的人生劇場。從生命的光澤開始,一路經歷蛻變、選擇、平靜、療癒,直到最後一刻的放下與重生。每一個展區,都在靜靜告訴我們:「生命,是一場值得用心活過的旅程。」
● 愛因斯坦曾經深刻地提到,人的意念對世界有著無比強大的影響。當一個人的心念純淨、意圖正直時,他便能將科學的發明轉化為造福大眾的力量;然而,若是心懷不正,同樣的發明也可能成為破壞人類和諧的工具。
因此,無論是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這些看似簡單的行為,卻是我們應對現代科技發展中最基本的指引,尤其在面對前所未有的科學尖端成果時。
● 「慈悲大地」不僅僅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它應該是我們對自然、對生命的深刻承諾。或許,我們無法立刻改變世界,但每一個微小的善行,都可能是扭轉未來的關鍵。
● 一棵樹苗的栽種、一度電的節約、一天蔬食的堅持,每一個細小的行為,都是對地球的溫柔守護,也是我們承擔責任的具體行動。
● 節能減碳,不僅是科技的革新,更是心靈環保的修行。當我們願意減少對塑膠的依賴,當我們學會欣賞簡樸的生活之美,當我們靜靜站在校園的綠樹下,感受風的低吟與樹葉的沙沙聲,便開始重新認識地球的恩賜,也重新找到與它共生的節奏。
✢本書特色✢
☉三好精神的積極意義,創造幸福共好
懷抱正念,行持三好,不只帶來內心的豐足,也能重建人我連結,帶來社會的和諧氛圍。
☉浮躁世代的修身之道,成為更好的自己
培養善念,保持內在安穩平和,透過三好將佛法融入生活,幫助我們自我覺察反省與蛻變。
☉環境永續的行動對策,守護我們的地球
將環境保育與慈悲精神深度融合,從個人行為到集體行動,人人都是地球的守護者。
☉校園轉型的全新視野,啟迪未來領袖
在少子化與教育變革挑戰下,通過實踐三好校園,啟迪並培養具有品格與智慧的未來領袖。
無論是教育者、家長,還是關心未來發展的讀者,本書將帶來深刻洞察,啟發引領自身和孩子走向更光明的未來。
這不僅是一本教育書,它是一份對未來的承諾,一場思想與行動的行動指南。
✢本書特色✢
☉三好精神的積極意義,創造幸福共好
懷抱正念,行持三好,不只帶來內心的豐足,也能重建人我連結,帶來社會的和諧氛圍。
☉浮躁世代的修身之道,成為更好的自己
培養善念,保持內在安穩平和,透過三好將佛法融入生活,幫助我們自我覺察反省與蛻變。
☉環境永續的行動對策,守護我們的地球
將環境保育與慈悲精神深度融合,從個人行為到集體行動,人人都是地球的守護者。
☉校園轉型的全新視野,啟迪未來領袖
在少子化與教育變革挑戰下,通過實踐三好校園,啟迪並培養具有品格與智慧的未來領袖。
作者簡介:
林聰明 校長
出生於雲林縣台西鄉海口村,別名明益,法名普清。
擔任南華大學校長任內,積極推動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理念,以善心、善行、善念深耕於生命教育、環境永續、智慧創新與三好校園,更身體力行,將善良價值觀貫徹於整個校園文化,並從校園推廣到社會,同時持續改善,使得南華大學躋進全球百大綠色學校。
早年曾獲選為「中華民國十大優秀青年工程師」及獲頒教育部「一等教育文化專業獎章」,且因長期關注地球暖化、推動身心靈環保、蔬食愛地球及永續發展等議題,獲得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會員國頒發「全球永續發展英雄獎」,並榮獲環境部「環境保護專業奬章榮譽獎章」、教育部「生命教育特殊貢獻獎」、「生命教育終身奉獻獎」等殊榮,並帶領南華大學獲得國家環保獎3屆金質獎、2屆巨擘獎。
◎現任
南華大學名譽校長
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副總校長
◎作品與發表
•《源.緣.圓:一位校長的生命與永續印記》(2025)
•《喜繪生命的彩虹》(2009)
•《人間福報》專欄文章
•發表國內外重要期刊及研討會論文等計150餘篇論著
◎書法題字
蕭素惠
法名普淨,退休教師
◎插畫
林松蔚
台北市萬福國小三年級生,魔術方塊選手,愛思考也喜歡和大家做好朋友。
章節試閱
1-1 因緣俱足,與大師的法緣相遇
2013 年,應星雲大師之邀,來到這所由百萬人護持所建立的學府,結下深厚緣分。對我來說,能夠近距離跟隨大師的腳步,聆聽他慈悲的教誨,無疑是生命中的一大幸事,因此對生命的理解逐漸有了深刻轉變,對教育的意義也有了全新體悟。
透過茹素、靜坐、禪修等方式,不只讓身心感到輕鬆、安定,而且不容易發脾氣,還能保持頭腦的冷靜,順利應對日常的種種挑戰。我們也將「正念靜坐」透過三級課程委員會納入「大學涵養」通識課程,從調身、調心、調息一步步帶領學生們練習,進而調整散漫的心性,重新找回學習的專注力。
生命,彷彿一條綿延不絕的河流,也將應緣而至的人匯聚在一起。
當我們不期然地回望,總會發現某些瞬間,成為了改變自己或他人的關鍵。對我而言,與星雲大師的相遇,就是那樣一個不期而遇的奇緣。它深深影響了我的人生,使我對教育、對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
▲命運召喚,締結深刻的法緣
過去,我與一般信眾一樣,聽過佛光山,覺得相當不錯,也與一般民眾一樣,聽說過星雲大師,也覺得他很了不起,是一位宗教界的領袖。
2009年那個夜晚,電話響起,傳來大師那熟悉的聲音:「次長大德,我想邀請您來擔任佛光大學校長。」這句話在耳邊迴響,內心湧上一股莫名的震撼與榮幸,能夠被賦予如此重大的責任,感到這是一份無上的榮耀。然而,由於當時尚有其他要務在身,委婉地拒絕了大師的提議,心中難免有些愧疚……。
時間之河不斷地向前,轉眼來到2012年,星雲大師再次來電:「次長大德啊,這次您就別再拒絕我了!」此時,心中明白,這是命運的召喚。每一次的相遇,都讓我感受到那份深刻的法緣,於是慨然應允,並在2013年1月,辭卸教育部次長職務,正式擔任南華大學校長,接下教育傳承的火炬,也開啟了與佛光山更加深刻的緣分。
進入佛光山這個大家庭後,我有幸走訪世界各地的道場,親身參與大師所主持的各種活動,並從中獲得無盡的智慧與無數的啟發。
▲一切我今皆懺悔,佛光法緣的開端
在追隨星雲大師的過程中,親眼見證了許多友邦國家元首或領導人員虔誠向他請益的場景,更親身體會到大師對種種疑難問題的圓融化解之道。這些經歷,不僅拓展了我的視野,也使我對大師的智慧與慈悲心深感敬佩。
在我擔任教育部常務次長及政務次長期間,與許多宗教團體都有所接觸,但最深厚的法緣,最終還是與佛光山結下。追溯這段緣起,竟是在30餘年前的遙遠澳洲,那時,與星雲大師及佛光山的法緣,便已在不經意間悄然展開,注定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是我第一次率領參訪團前往澳洲,特地抽空到佛光山道場參拜。在那片清淨之地,耳邊正好傳來懺悔文的佛曲:「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這段旋律如涓涓細流,滌蕩我心,心中波動難以言喻,當下淚如泉湧,久久不能自已。
2002年,佛光山恭迎佛指舍利來台,在台大體育館舉行法會。當時我與內人正好在校園內散步,出於好奇,我們在一旁靜靜地聆聽法音與讚誦,沒想到觸動心弦,眼淚直流。一段時間後,心血來潮,決定前往佛光山參訪,竟再度巧遇佛指舍利子的恭送法會。這一連串看似偶然的相遇,讓我與佛光山結下了深厚的法緣。
光陰荏苒,終於在2013年,應星雲大師之邀,來到南華大學服務,並有幸向大師請益,蒙受大師的慈悲加持與諄諄教導。在此指引之下,我的心靈得到了滋養,對教育理念的領悟也愈加深刻。
▲走過艱辛求學路,鼓勵學子安心向學
漫漫求學路,對於我這個來自雲林縣台西鄉海口村的貧困子弟而言,別有一番感觸。當年,因無法繳納學費,不得不中斷在虎尾高中一年級的學業,轉而報考有學費減免且半工半讀的明志工專。即便後來有幸成績優異得以申請碩士班,仍選擇了美國最便宜的大學。這樣的經歷讓我深知,許多家庭的孩子面臨著與我當年相同的困境。
因此,在接任校長之後,時常思考如何減輕學生的經濟壓力,提出將學費調整至與公立大學相當,讓更多來自弱勢家庭的他們能夠安心學習。
星雲大師出生於揚州一個貧寒的農村家庭,他的童年無緣學堂,但命運的缺憾反而成為他勇敢追求智慧的起點,剃度於棲霞山後,也才正式接觸書籍。在那裡,他以管理圖書館為契機,讓書本成為生命的養分,從字裡行間汲取力。因此,大師對此提議深表贊同,並全力支持這一創舉、善舉。
此外,學校還設立了清寒獎助學金,幫助那些連公立學費也難以負擔的青年學子,確保他們不因經濟困境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教育使命,在困境中堅守品德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核心,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在於品德的塑造。當我們回望歷史,會發現偉大的領袖、先賢,正是因為堅守道德規範,才能夠成就一番事業。
當下社會中,年輕一代的「躺平」現象逐漸顯現,我對此深感憂慮。這不僅是社會結構變化的反映,更是品德與生命教育缺失的結果。其次,少子化的問題更加深了這一現象的蔓延。隨著學生人數的減少,教師若過於嚴格,便可能面臨學生流失的風險,這樣的惡性循環使得年輕人對挑戰和困難的承受力逐漸下降。
個人深信,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重拾、發揚傳統美德,加強對年輕一代的道德教育,讓他們懂得如何承擔責任,勇敢面對挑戰。
今天,我們需要重視並強化年輕人的品德教育,讓他們在未來的道路上,能夠走得更穩、更遠。
誠如與星雲大師的法緣相遇,讓我深刻體會到生命的意義不僅在於物質的追求,更在於心靈的提升與智慧的傳承。教育不僅是傳遞知識,更是對生命的滋養與塑造。未來的道路,依然漫長,但個人會繼續承擔起這份使命,將大師的智慧與慈悲,像火炬一樣傳遞下去,照亮更多人的心靈,幫助更多的年輕人在成長的道路上,找到光明前行的方向。
1-1 因緣俱足,與大師的法緣相遇
2013 年,應星雲大師之邀,來到這所由百萬人護持所建立的學府,結下深厚緣分。對我來說,能夠近距離跟隨大師的腳步,聆聽他慈悲的教誨,無疑是生命中的一大幸事,因此對生命的理解逐漸有了深刻轉變,對教育的意義也有了全新體悟。
透過茹素、靜坐、禪修等方式,不只讓身心感到輕鬆、安定,而且不容易發脾氣,還能保持頭腦的冷靜,順利應對日常的種種挑戰。我們也將「正念靜坐」透過三級課程委員會納入「大學涵養」通識課程,從調身、調心、調息一步步帶領學生們練習,進而調整散漫的心性,重新找回學習的...
目錄
推薦序|
自 序|
Chapter 1|與大師對話:九字箴言的智慧之光
宇宙萬法緣生緣滅,若能時常「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由心念帶引正向的頻率,「善的種子」將在每個人的心中開花結果……。
1-1|因緣俱足,與大師的法緣相遇
──命運召喚,締結深刻的法緣
──一切我今皆懺悔,佛光法緣的開端
──走過艱辛求學路,鼓勵學子安心向學
──教育使命,在困境中堅守品德
1-2|大師的智慧,三好運動與人間佛教的實踐之道
──人間佛教,將慈悲與智慧播撒在人間
──慈悲與愛語,轉化人心的力量
──三好運動,種下善的種子
1-3|三好生命教育,日常行善的修行
──做好事:點滴善行,如露珠滲入心田
──無相布施,不爭不執不求
──說好話:口出蓮花,讓心意如花開
──好好傾聽與好好說話,同樣重要
──存好心:心如明鏡,意如清泉
──外不著境,內不動心
──以善行、良言和純淨心態,改變世界
1-4|靜觀教育,在浮沉中尋找本心的光
──在少子化的亂象中,守護初心
──三好,生命教育的啟示
1-5|生命如樹,根深葉茂方能抵禦風雨
──活出特色,把學生帶向更廣闊的未來搖籃
──特色化、差異化、整合化,讓生命力帶動生命力
──為學子創造一條適性發展、意義非凡的道路
Chapter 2|身心靈生養力行:行持三好,淨化三業
在日常生活中行持三好──身行善事,口出善言,心存善念,用以淨化三業──身業、口業、意業,消彌三毒──貪、瞋、痴衍生的根本煩惱,達臻戒定慧三學的實踐綱領。
2-1|三好淨化三業,實踐戒定慧三學
──戒律的真義,心中的修行
──從戒中生定,從定中啟智慧
──世間萬象,皆由共業所生
──以人為本,行持三好精神
2-2|身行善事,「清靜心」的日常修煉
──清靜心如明鏡,映照內心與外在
──好好打掃,也是一種善行
──把每一件事都視為自我修煉的一部分
──清靜心的根基:感恩、慈悲、包容、博愛
2-3|口出善言,讚美如花處處香
──好話散發正向頻率,改變水的型體
──慈悲愛語,如潤物細雨帶來生命轉機
──造口業誤導大眾,自受果報
──語言的修持,通向心靈的淨化
──慈悲心,通過語言與行為傳遞正面能量
2-4|善語的修持,寧靜的力量
──轉化選舉過程中的語言暴力?
──回歸理性,尋回言語的真諦
──善意的回響,締結和諧的力量
──以一顆清淨心,接納每一個當下感受
2-5|心存善念,改變命運的起點
──善念無雜,命運自轉
──一顆慈悲心,讓心靈淡定如止水
──從心出發,向善而行
──種下和諧種子,開出人間最美花朵
2-6|心念如籽,種下善念,自能收穫美好
──心懷正念,做一個內核穩定的人
──小沙彌為螞蟻架橋,護生續命
──貧可富,以善念創造內心的富有
2-7|正念力量,靈性教育的階梯
──靈性,從不孤立於生活之外
──六字真言,佛法中的智慧結晶
──心念自癒力,健康操之在己
──心識萬象由此生,以願力扭轉業力
──靜心與正念,存好心的實踐
2-8|心能轉物,即同如來:波蘭集中營的深刻啟示
──當時為何沒人阻止希特勒?
──正念靜坐,轉化個人與群體的意識
──集體意識,人類心靈的鏡子
──末法時代,日日行三好
──正念,改變世界的力量
2-9|覺察內在,感受當下平靜
──靜坐力量,個人與集體的頻率共振
──專注內在修為,培養正念
──定課與持咒,無住而生心
──靜下心來,世界也會隨之寧靜
2-10|靜心養氣體察生命之源
──靜心養氣六字訣──與身心靈和諧共振
──六字真言脈輪靜心法──用聲音喚醒內在的光
──走一趟生命的旅程──臺灣生命教育意象館的誕生
──生命旅程之源、緣、圓──在平凡生活中修煉智慧與慈悲
──臨終關懷──在紛亂中找到那一份平靜
Chapter 3|校務翻轉,從三好生命教育實踐
三好生命教育不僅是知識的灌輸,更是心靈的滋養,讓每一位孩子都種下善的種子,創造一個更溫暖、更和諧的社會。
3-1|三好校園,從心創建和諧社會
──手機,成了當代鴉片?
──三好,重建人我連結
──落實三好,在校園中全面實踐
──行三好,淨三業,擁抱生命教育
3-2|捨棄浮躁,落實三好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核心,與自己、他人和環境對話
──搶救行動,落實生命教育課程
──生命教育,是一種生活態度
──以生命力帶動生命力,打造全方位生命教育
3-3|三好運動,改變世界的力量
──三好精神,師生共行
──三好日常,證實三好運動成效
3-4|心懷感恩,所遇皆良善
──三好校園,遍地開花
──生命教育,傳遞善念火炬
──感恩日記,與自己的對話
──生命教育,強調全人均衡發展
3-5|智慧創新,與AI同行
──當AI 進入生活,是否成了雙刃劍?
──勇敢擁抱變革,與ChatGPT逗陣行
──善加利用,讓AI成為人類的助手
──AI不是威脅,而是契機
Chapter 4|環境保育:慈悲大地,獻給未來的深情許諾
以心的力量,為地球寫下最美的禮讚,讓未來的孩子,依然能在這片土地上感受到雨的溫柔、海的深情,以及大地的無盡恩澤。
4-1|從一棵樹倒下談起,敲響地球暖化警鐘
──極端氣候,大自然的悲憫警示
──地球暖化──隱形之手,毀滅之源
──改變行動,從餐桌開始
──蔬食的力量,共創綠色未來
4-2|永續行動,守護地球的未來
──綠色革命,從餐桌到永續
──力行三好,為地球存一份慈悲
──以教育為根基,奠定永續行動表率
──節能減碳,心靈環保的修行
4-3|塑膠微粒的啟示,一碗濃湯的警示
──龐大隱形威脅,席捲人類世界
──減塑行動,拯救人類與地球
4-4|與地球共舞,實踐減碳之道
──當地球在不斷地發著高燒
──因應島國危機,全民力行減碳
──行動守護,為地球寫下最美的禮讚
附錄
附 錄 一|林聰明校長──作者簡歷
附 錄 二|林聰明校長──生平大事記
推薦序|
自 序|
Chapter 1|與大師對話:九字箴言的智慧之光
宇宙萬法緣生緣滅,若能時常「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由心念帶引正向的頻率,「善的種子」將在每個人的心中開花結果……。
1-1|因緣俱足,與大師的法緣相遇
──命運召喚,締結深刻的法緣
──一切我今皆懺悔,佛光法緣的開端
──走過艱辛求學路,鼓勵學子安心向學
──教育使命,在困境中堅守品德
1-2|大師的智慧,三好運動與人間佛教的實踐之道
──人間佛教,將慈悲與智慧播撒在人間
──慈悲與愛語,轉化人心的力量
──三好運動,種下善的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