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從權力巔峰跌落九霄的明末巨擘
▎一步步攀至巔峰,奏響輝煌與衰亡的挽歌
從權盛至毀滅,以跋扈葬送了九千歲的榮耀
陰謀叢生成敗轉瞬,何人主宰權力浮沉
▎遭受迫害
楊漣被魏忠賢所嫉恨,主要在於他是反對魏忠賢最厲害的一個,因此對楊漣的下手最為狠重。每一次都被打得渾身是血、骨皮脫落。有幾次就直接昏了過去,但是許顯純一夥並沒有因為他昏死過去就停手,反而命人拉起來直接打臉,楊漣的牙齒也直接被打落了好幾顆。
楊漣是一個硬骨頭,雖然被打得傷痕累累,卻沒有半點低聲下氣,對許顯純的追問,關於熊廷弼的受賄一事,楊漣用盡力氣駁斥。
▎黨派定性
東林黨重要骨幹被殲滅之後,魏忠賢的閹黨就基本把持了朝廷的內外,沒有對手的日子變得很無趣,自從和東林黨交手之後,魏忠賢等人發現這種戰勝對方的感覺居然如此過癮,特別是和權力裹挾在一起的鬥爭,有著強悍的爆炸力。
手上掌權,就是我的天下。
天啟六年,閹黨的老大魏忠賢又開始謀劃用計,先後將東林黨人周起元、周順昌、高攀龍、宗建、李應升、黃尊素、繆昌期等七人抓捕到牢獄中。
▎路在何方
魏忠賢的生祠修得富麗堂皇,各地的官員在修好之後迫不及待的對其進行跪拜。諸如薊州生祠建立之後,首先就舉行了儀式,把魏忠賢的人像迎接進來,巡撫大人率領諸位官員五拜三叩頭,這種儀式感覺像是迎接皇帝一樣隆重。
……
這樣的形式之下,風氣愈演愈烈。當時有人評價說:五拜三叩頭,乘馬前導,如迎詔儀。這樣的額崇拜簡直堪比祭祀帝王。
▎驛站自盡
此時的魏忠賢就是孤家寡人一個了,從權力的頂峰到現在的落魄,就在皇帝的喜歡與討厭間變換。走在路上,沒有一個朋友送行,正的是那句,得勢的時候很多朋友認識了你,失勢的時候你認清了朋友。
他有些明白了,沒有任何身分,雖然稍顯落寞,可自己也輕鬆不少,沒有任何權力的糟老頭,對新皇帝沒有任何威脅了,崇禎可以放心了。他就可以回去好好過自己的日子吧。
但是他想錯了。
本書特色:本書為《九千歲──魏忠賢權謀史》下冊,以歷史小說的視角續寫這位明朝大太監的權力頂峰與最終衰亡。書中聚焦魏忠賢如何在明末亂局中操縱朝政、迫害東林黨人,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九千歲。同時,本書深刻描繪了他從輝煌走向失勢的關鍵瞬間,透過權力鬥爭、反撲風波及生死抉擇,呈現其權謀術與人性複雜的最後篇章。
作者簡介:
李航,男,發表文學作品五百餘篇,獲得文學獎項三十餘項,出版作品《紫羅蘭,我的情感日記》、《星光不問趕路人》、《洞見詐騙》等。現為高中國文老師。
章節試閱
承宗進諫
明朝內外積貧積弱,風雨飄搖,朝政被閹黨控制,一些有識之士察覺到明朝危如累卵,有人看不下去了,拿出實際行動予以勸阻。這個人就是武將孫承宗。
魏忠賢正在府邸裡閉目養神,這個時候他的乾兒子魏廣微急匆匆地跑進來向他稟報,說正在遼東督師的孫承宗正統領邊防軍隊趕往京城,誓言要清君側,清理魏忠賢等人。
「孫將軍如果真的到了京城,那我們可就凶多吉少了。」
魏忠賢一聽,趕緊起身參與商議。
孫承宗,字稚繩,號愷陽,北直隸保定高陽(今河北人),為明末的文壇領袖,曾擔任兵部尚書、遼東督師、東閣大學士等官職。其在年少時期就足智多謀,喜歡和人討論軍事,自幼飽讀詩書,富有一腔愛國熱情。
西元1604年中了進士,擔任翰林院的編修,西元1621年,因為自己才華橫溢、做事認真,還擔任了天啟皇帝的老師,其為人正直。
西元1618年,後金與明朝在撫順發生首次交鋒,戰火逐漸擴大,明熹宗即位(西元1621年)不久,瀋陽和遼陽因為戰敗相繼失守,遼東形式危急,孫承宗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擔任兵部尚書。上任以後,積極整備軍隊,西元1622年孫承宗在山海關視察,積極支援明朝將領袁崇煥的邊防工作,構築從寧遠到錦州一道堅固的防線,這道防線有效地抵禦了後金(即入關的清朝)的入侵,保障了明朝天啟年間的和平安全。
天啟二年(西元1622年),孫承宗出任遼東經略,修築城池,統領明朝邊防軍隊。作為一位富有謀略的軍事全才,孫承宗為明朝的邊防事業可以說是竭盡全力,當時聞名天下的袁崇煥還只是孫手下的一名愛將,因為有了孫將軍的扎實工作,所以明朝邊防秩序井然,逃亡的百姓逐漸趨於安定。魏忠賢很早之前就聽說過他的大名,知道他有本事,也頗為敬佩這樣的人,想把他納入自己的麾下,但孫承宗將軍本身對魏忠賢殘害忠良的做法就很不滿。因為文武俱佳,朝中大臣對他都是刮目相看,東林黨人和魏忠賢的閹黨都想拉他進來壯大自己的勢力,他長期在外面整頓邊防,也就避開了朝廷內部腥風血雨的政治鬥爭。
孫承宗對政治鬥爭有深刻認知,他認為東林黨人所採取的上疏策略無疑於是自取滅亡,在朝中為官,對一些工作要有自己的認知和判斷。上疏為什麼不可靠,主要在於上疏的流程,朝中正直的大臣只要一上疏,必須經過司禮監呈送,作為秉筆太監首先就能獲得消息,然後採取手段打擊。一旦閹黨看見你說他們的壞話,自然不能倖免。
單說這上疏能不能完全傳達到皇上那裡還不可知,就算可以傳達,也有極大的操作空間可以故意曲解,分分鐘就把給你收拾了。
如果非要上疏,也要講究一定的技巧,可以找個時間見皇上,當面說給他聽也是可以的,這樣效果再差,都要比規規矩矩走流程好得多。孫承宗就想自己找個時間向皇帝說說,他覺得明朝再被奸佞小人禍害下去,肯定命不久矣,自己身為大明官員,實在是看不下去一幫禍國殃民的人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
想來想去,他決定勸諫一次,時間定在皇上過生日的那天,那樣的話,皇帝心情好,說些稍微中肯的話也不會生氣,可操作性強。為了能夠實現自己的目的,他在十一月初的時候就到薊鎮住了下來。薊鎮,又名薊州鎮,今名薊州區,為明九邊重鎮之一。當初設立這個鎮的目的在於能夠抵禦蒙古入侵的預備防線,與首都京師很近,軍事上可以遙相呼應,保護首都的安全。
承宗進諫
明朝內外積貧積弱,風雨飄搖,朝政被閹黨控制,一些有識之士察覺到明朝危如累卵,有人看不下去了,拿出實際行動予以勸阻。這個人就是武將孫承宗。
魏忠賢正在府邸裡閉目養神,這個時候他的乾兒子魏廣微急匆匆地跑進來向他稟報,說正在遼東督師的孫承宗正統領邊防軍隊趕往京城,誓言要清君側,清理魏忠賢等人。
「孫將軍如果真的到了京城,那我們可就凶多吉少了。」
魏忠賢一聽,趕緊起身參與商議。
孫承宗,字稚繩,號愷陽,北直隸保定高陽(今河北人),為明末的文壇領袖,曾擔任兵部尚書、遼東督師、東閣大...
目錄
承宗進諫
抓捕行動
逮捕六君子
嫁禍熊廷弼
自投羅網
遭受迫害
下手害人
黨派定性
七君子被抓
激起民變
王恭廠大爆炸
寧遠大捷
魏閹晉升
黃山大獄案
路在何方
關鍵時刻
信王登基
相互試探
窮途末路
驛站自盡
清算閹黨
承宗進諫
抓捕行動
逮捕六君子
嫁禍熊廷弼
自投羅網
遭受迫害
下手害人
黨派定性
七君子被抓
激起民變
王恭廠大爆炸
寧遠大捷
魏閹晉升
黃山大獄案
路在何方
關鍵時刻
信王登基
相互試探
窮途末路
驛站自盡
清算閹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