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5 項符合

正向人脈提升守則:內向i人或外向e人都能提升好感度的13個社交科學

的圖書
正向人脈提升守則:內向i人或外向e人都能提升好感度的13個社交科學 正向人脈提升守則:內向i人或外向e人都能提升好感度的13個社交科學

作者:大衛.羅布森(David Robson) / 譯者:何玉方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5-03-20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普通級/ 初版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正向人脈提升守則:內向i人或外向e人都能提升好感度的13個社交科學

內容簡介

一本克服社交恐懼、改善人際關係的科學指南
不尷尬、不做作,用科學方法讓人自然而然喜歡你!
結合科學實證╳心理學╳真實故事╳關鍵筆記╳行動方針
 
得獎科普作家大衛‧羅布森
繼《心念的力量》《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又一力作!
★《泰晤士報》2024年最佳自我成長類書籍
★ 英國WATERSTONES書榜2024年最佳科普書
★《華爾街日報》《泰晤士報》《出版人週刊》齊聲推薦
 
  你害怕社交嗎?不擅長建立人脈嗎?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是個「社交咖」,但在職場上又不得不與人互動,
  本書將為你帶來全新的視角與科學實證策略。
 
  得獎作家大衛‧羅布森以「科學、實用、輕鬆」為基礎,透過心理學、大腦科學、神經學的最新研究,解析讓人對你產生好感的機制,並提供「不需刻意逢迎或假裝外向」的技巧,讓你在職場中無痛提升人脈好感度。從開始簡單對話到建立長期關係,讓原本害怕社交的你驚呼:「原來社交可以這麼簡單!」
 
  這本書適合誰來讀?
  •職場社交困難者——特別是業務、行銷、創業者等「不得不社交」的工作者。
  •希望提升人脈、增加好感度的人——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都能受益。
 
  社交不必靠天賦,好感度自動上升的 13 個科學法則
  •破解性格迷思:內向i人、外向e人都能擁抱成長心態,社交咖就是你!(見第3章)
  •富蘭克林效應:如何讓原本不喜歡你的人,主動願意幫助你?(見第9章)
  •展現脆弱的力量:為什麼職場中適度的自我揭露,反而能讓你更受歡迎?(見第7章)
  •有效道謝的技巧:用對方法感謝他人,讓同事、客戶搶著幫你!(見第6章)
  •抱怨也有技巧:如何將負面情緒轉化為有建設性的對話,而不是增加壓力?(見第10章)
  •賢才不招忌:如何分享個人成就,卻不會讓人覺得你在炫耀?(見第8章)
  •打造團隊:透過「腦波同步」,營造強大的團隊歸屬感(見第2章)
 
  這些科學守則不僅來自嚴謹的實驗研究,也能立即應用於現實生活,幫助你自然提升社交吸引力,建立真正有價值的人際關係,打造健康和諧的快樂人生。
 
本書特色
 
  1.強調 「科學方法」:舉出最新科學實驗研究數據,並涵蓋心理學、大腦科學、神經學、行為經濟學研究結果,提供有科學理論可循的社交技巧來提升人際吸引力。
 
  2.生活應用實踐指南:每一章末均備有「你應該知道的關鍵筆記╳行動方針」,提供立即可做的實踐方法,讓讀者快速演練本書關鍵觀念。
 
  3.作者為科普獲獎記者:英國知名科普記者,化艱澀的科學名詞於簡單易懂的生活常識,並引用NASA太空梭、海倫凱勒、荒野探險求生、大法官金斯伯格等真實故事,讓本書更具可讀性。
 
正向推薦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吳家德  NU PASTA總經理、職場作家
  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什麼時候是好時候》(When)作者
  《泰晤士報》(The Times)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各界好評
 
  「《正向人脈提升守則》這本書,就是要帶領你破除內心對於建立人際互動的心魔。最終,你會領悟到,不論你的性格如何,你都有資格,並具備能力,與他人建立深度與有品質的關係,獲得因為深度連結而帶來的幸福。」──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這十三條正向人脈提升守則,以走過半百,喜歡與人交流的我讀來,真心覺得是一本如何好好經營人際關係的聖經。衷心推薦,也樂於推廣。」──吳家德,NU PASTA總經理、職場作家
 
  「大衛·羅布森在這本引人入勝的書中清楚地指出,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會深刻影響我們如何面對生活。《正向人脈提升守則》以科學為基礎,充滿聰明實用的建議,不僅能開闊你的思維,甚至可能讓你活得更久。以科學為基礎。」──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什麼時候是好時候》(When)作者
 
  「這本書結合了嚴謹的研究和實用的小技巧,寫得清楚易懂。大衛‧羅布森告訴我們,社交不只是生活中的加分項,而是我們生存的必要條件。對於那些覺得自己不是『社交咖』的人,這本書絕對能帶來安慰……裡面滿滿的智慧和實用建議,還有很多我從來沒聽過的新觀念。」──《泰晤士報》(The Times)
 
  「科學作家大衛‧羅布森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即使你覺得自己不擅長跟人交朋友,也完全不用擔心。這本書的語氣非常正面,裡面的內容也全都來自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最新研究。」──《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這是一項很有說服力的研究。羅布森很厲害地把社交連結的好處追溯到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根源。」──《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在這個到處都是教你如何提升生活效率的文章的世界裡,《正向人脈提升守則》特別不一樣,裡面全是科學支持的建議,而且真的很實用、做得到,幫你改善人際關係。」──《iNews》
 
  「羅布森打破了『不是社交咖』的迷思。我們害怕跟人接觸,多半是因為怕被討厭。所以,這週末去那場派對吧,這搞不好還能拯救你的生命。」——入選《泰晤士報》「2024年最佳自我成長書籍」
 
  「這是一本把最新的社交科學濃縮得非常精采的書。羅布森提供了很多實用、科學支持的技巧,幫你建立和維持健康的人際關係,這些方法不僅能延長你的壽命,甚至可能救你一命。這本書像是專為克服社交恐懼和改善人際關係設計的科學指南。」──賈斯汀‧葛雷格(Justin Gregg),《如果尼采是獨角獸》(If Nietzsche Were a Narwhal)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大衛‧羅布森David Robson 
 
  知名獲獎科學作家。第一本著作《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The Intelligence Trap)已發行了15種語言,第二本著作《心念的力量》(The Expectation Effect)榮獲英國心理學會圖書獎,並入選為BBC第四頻道一週好書。羅布森曾任《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特約編輯,BBC未來網(BBC Future)資深記者,現為自由專欄作家,文章經常刊載於《衛報》(The Guardian)、《觀察家報》(The Observer)、《泰晤士報》(The Times)、《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等媒體。 
 
譯者簡介
 
何玉方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應用語言學博士,專研文體風格學,現居英國從事教學研究,兼職翻譯,譯著有《統計數字:是事實,還是謊言?》、《男孩A》、《動物農莊求生計》、《人性公式大接管》、《不管你願不願意,現在已是AIQ比IQ、EQ更重要的時代》、《懂顧客心思的話術最好賣》、《用生理時鐘,養出好健康》等書。 
 
 

目錄

推薦序  修正直覺偏見,享受人際連結的美好  陳志恆
推薦序  沒事的,只是單純問候  吳家德
導論  寧在黑暗中與友同行
 
第一部分 與人建立連結
第一章 社交具有療癒力
第二章 如何打造正向人脈?
第三章 你不是內向,你只是練習不夠
第四章 如何擺脫自我中心的思維?
第五章 如何在聊天時更加分?
第六章 如何有效表達讚賞、感激?
       
第二部分 維持人際連結
第七章 謊言與祕密對人際關係有害
第八章 拋開嫉妒心,共享喜悅
第九章 如何有效地尋求幫助?
第十章 如何處理負面情緒?
第十一章 即使意見不同也能成為好友
第十二章 如何尋求寬恕?
 
結論 第十三條正向人脈提升守則
延伸閱讀
詞彙表
致謝
資料來源
註解
 

推薦序
 
修正直覺偏見,享受人際連結的美好
陳志恆
 
  最近幾年,我有時會在演講中提醒大家,不只要關注兒童青少年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問題,也要關注家中的長輩。為什麼?
 
  許多老人過著獨居生活,過去是守著電視打發時間;進入到數位時代,長輩也是人手一機。小螢幕中的短影音,一則接著一則,長時間目不轉睛(對,老人也可能手機成癮),當盯著螢幕的時間越長,就越少起身走動;除了缺乏活動讓身體機能退化得更快外,最大的隱憂是減少社交。
 
  而孤獨與疏離感是危害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隱形殺手,對獨居或移動不易的老人家,更是如此。然而,身旁有緊密互動的親人或朋友,就能避免孤獨,擁有幸福嗎?
 
  《正向人脈提升守則》的作者大衛‧羅布森(David Robson)提到:「對大多數人來說,讓我們感到隔離和孤立的並不僅僅是社交機會不足,而是與周圍的人缺乏密切的情感聯繫。」
 
  所以,你不只需要社交互動,更要與他人建立健康有品質的連結。而這種深度的連結感,就是書中不斷提到的「共感體驗」(shared reality)。也就是,你與他人能共享某種感受、觀點或願景,此刻你們彼此感到心意相通、互有共鳴。
 
  依照我的理解,當我們能被他人深刻同理(empathy)時,「共感體驗」的狀態就發生了。此刻,我會更願意對對方敞開自己,揭露更深層的自己;同時,也會更信任對方,而對方也會因為被信任而感到更有價值。
 
  這是一種雙贏的互動。
 
  你會說,要能碰到與自己建構「共同現實」的人,實在可遇不可求。也有人質疑:「我生性害羞,連踏出交朋友的第一步都有困難,有可能與他人建立深度關係嗎?」
 
  事實上,那些阻礙你與他人創造「共同現實」的,大多數是你腦中的直覺偏見。像是,與人初次見面時,我們常低估了對方對我們的好感,稱為「好感差距」(Liking gap),因而錯失了進一步的後續互動。
 
  又像是,我們常以為在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或缺陷,會減低他人對我們的好感;事實上,真誠地承認自己的失敗,卻能促進更深的社交連結,稱為「美麗的困境效應」(Beautiful mess effect)。
 
  幾年前,當我從一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轉為自由工作者之後,我的社交生活極為貧乏。在演講場合或許與人大量互動,但結束後,真正密切交流的只剩家人,難免也會感到有些孤獨或疏離。
 
  為了挽救我的社交生活,這幾年來,我會刻意找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是些在網路上彼此關注已久,但沒機會實質接觸的夥伴,一起吃頓飯、聊聊天,分享各自的近況。
 
  我驚訝地發現,許多人與我一樣,都有這種社交貧乏的困境,也都很珍惜這樣的刻意聚會。而在聚會中坦率地分享自己,能引發共鳴,獲得支持,內心被充分滋養了。
 
  然而,要跨出這一步,刻意創造人際連結,我也得面對我內心那些關於人際互動的直覺偏見。而
 
  回到數位時代,作者提到,智慧型載具對於社交互動與關係連結究竟是好是壞,取決於我們如何使用它。你應該讀《正向人脈提升守則》這本書,就是要帶領你破除內心對於建立人際互動的心魔。最終,你會領悟到,不論你的性格如何,你都有資格,並具備能力,與他人建立深度與有品質的關係,獲得因為深度連結而帶來的幸福。免在社群媒體上過度比較,同時,透過這些載具與他人即時互動,表達關心與理解。數位工具反而更能打破時空藩籬,創造更多連結與歸屬。
 
  下次,當你看到長輩們一早就在群組裡互發貼圖,而感到可笑且嗤之以鼻時;別忘了,那是老人家在有限的社交機會中,互道關懷的方式之一,確實能增加人際連結,促進心理健康。
 
  (本文作者為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現任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
 
推薦序
 
沒事的,只是單純問候
吳家德
 
  我自己寫了一本關於「人脈」的書,銷量破萬,讀者算是很買單。書中金句「對人感興趣,生活很有趣」,告訴大家,只要敞開心扉,與人接觸,生活必定精彩好玩。又說「走出去,大數據;關起門,大悲劇」,鼓勵大家,一定要多多與人交流,對於洞悉人性法則,會有經驗累積,也才不會受騙上當,懊悔不已。
 
  當我讀到《正向人脈提升守則》這本好書時,我大為驚豔,欲罷不能,我從書中找到許多人際關係經營的觀點和我提出來的看法相似的論證。差別在於,我的認知是我的經驗法則,而作者的內容,幾乎都有科學的基礎與實驗之後的結果。意思就是,我大為讚嘆作者寫這一本書所花的時間與考據,這也是我非常推崇這一本書的關鍵。
 
  我列舉書中幾句深得我心的觀念。「事實上,人們通常都很樂意與陌生人交談」;「請求別人幫忙反而是與人建立融洽關係的最佳方式之一」;「選擇深入的對話而非簡單的閒聊應該會提升你長期生活的滿意度」;「從純科學角度來看,讚賞和感激無疑是最寶貴的激勵工具」;「口頭稱讚可能比金錢獎勵更有價值」;「一個人的行為表現越是慷慨,心臟就越健康」。
 
  聯絡更方便,卻越來越遠
 
  現今社會,因為社群媒體發達,社交軟體多元運用,讓許多人都說,這是造成人際關係疏離的主因。我與作者都認為「這是錯的」。我覺得人際關係的疏離,關鍵不在於科技的先進,而是來自人性的懶惰。因為科技的便利,讓很多人便宜行事,覺得要與人聯繫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就是因為「簡單」的心理因素,讓許多人遲遲沒有行動,導致人與人之間的「心」距離,明明可以藉由社交軟體拉近關係,卻變成漸行漸遠的謬論。
 
  很多年前,我寫過一篇小文章。到現在我仍然記得這份感動。我的好朋友蔡詩萍大哥,有一回,他從台北搭高鐵要到高雄,行經台南站時,他發了一個訊息給我:「家德老弟,我要去高雄出差,目前到台南,發個訊息給你,沒事的,只是單純問候。」當我收到一位遠方老友捎來的祝福,我是非常開心的。
 
  所以,我常常在演講場合告訴聽眾,每天用你的手機打開Line,查詢久未聯繫的朋友,可能是已經離職的同事,可能是因為旅行認識的朋友,可能是你的遠方親戚,只要一天三通,可以直接撥打電話,告訴對方,純粹思念,聽聽他的聲音也好。也可以傳文字訊息給他,讓他知道,你想起他,給予祝福。這兩種方式,都能讓你的人際關係存摺越來越豐盛。
 
  我的這個建議和作者的最後一條守則「主動聯繫納些你生活中失去聯繫的人,讓對方知道你依然念他們。」不謀而合。
 
  這十三條正向人脈提升守則,以走過半百,喜歡與人交流的我讀來,真心覺得是一本如何好好經營人際關係的聖經。衷心推薦,也樂於推廣。
 
  (本文作者為NU PASTA總經理、職場作家)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678084
  • 叢書系列:藍學堂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7 x 22 x 1.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大膽行動:哈佛心理學教授破解負能量,改變人生三步驟
作者:盧安娜.馬奇斯
出版社: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3-01
66折: $ 284 
金石堂 - 今日66折
神要團聚。氣要寧靜:馬尼尼為2025月曆書
作者:馬尼尼為
出版社:斑馬線文庫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9-24
66折: $ 297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劇本的多重宇宙:馮勃棣導航,39部電影的故事力與生命啟示
作者:馮勃棣
出版社:如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02-01
66折: $ 218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手工餅乾的基礎:忍不住就想烤來吃!從口感、口味、夾餡到造型,簡單做出專賣店般的美味曲奇
作者:金多恩
出版社:台灣廣廈有聲圖書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4-13
66折: $ 317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愛我,直達深處 Ⅳ (首刷限定版)
出版日期:2025-03-19
$ 342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養心2:泥魔妖的誘惑(首批附贈作者印簽金句扉頁及五悔角色卡)
作者:陳郁如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25-03-27
$ 331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Money錢 4月號/2025 第211期
出版社:創新書報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3-27
$ 115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ZERO‧清零計畫
作者:阿天
出版社:長鴻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18
$ 316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美麗的他(04)
作者:北野仁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17
$ 111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想談戀愛的話不能選我嗎?(全)
作者:黄色乃ねこ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10
$ 111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加拿大
作者:蔣育荏
出版社:墨刻
出版日期:2025-04-03
$ 349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格外性感的深見(01)
作者:松本あやか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17
$ 111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