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越渡:馬華文學論集》收入在臺和在馬不同世代馬華學者論文十一篇,分成「風土與跨界」,「冷戰、差異與跨域」,「翻譯與越渡」,「論述與踐行」四輯,論述課題涵蓋文學建制、文學場域、竹枝詞、粵謳、地誌散文、現實主義、文學刊物、文化冷戰、翻譯馬華等面向,探討對象包括白垚、方北方、杜運燮、烏斯曼.阿旺、莊華興等人,內容多元繁富,可讀性高。
作者簡介:
編者簡介:
◆張錦忠|國立臺灣大學外國文學博士。曾任國立山大學外文系教授,退休後擔任該系約聘研究員迄今。近作為評論集《查爾斯河畔的雁聲:隨筆馬華文學二集》。
◆許德發|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博士。現為馬來西亞蘇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學中文學程高級講師暨主任。著有《在承認與平等之間:思想視角下的「馬華問題」》。
作者序
緒論:跨域與越渡脈絡下的馬華文學
◎許德發
有關文學的「跨界」研究興起已久,不管在跨學科、跨文化、跨地域、跨語際和跨文本各方面,這一研究視角希望立足於自己所熟悉的領域,打破壁壘、拓寬視野,實已為文學研究開拓了更大的空間。當代馬華文學研究者的「跨界」研究亦不少,但不得不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在當代學術語境當中,作為華文文學範疇內的馬華文學是否形成了某種「跨越」的特殊論述?或者說,其獨特的發展特質是否可提供某種研究案例,以啟示於「跨界」研究?這都值得馬華文學研究者思索。
而實際上,馬華社會自身就是跨域與越渡的產物,它的形成、存在與發展都離不開跨界,因此其文化、文學也都不能忽略這一跨界的因素。外在而言,從馬華文學的形成開始,它即命定地徘徊於南洋/馬來亞與中國之間、或者經由同為英國殖民地香港作為中介,與之產生了文學聯繫,或乃至於冷戰之後與臺灣築構了所謂的民國文學連接。內在而言,社會多元的場域則使得它亦命定的需要面對與中文異質的本土性,而這一馬來西亞本土性本身又是一個混雜的存在,有馬來人的、回教的、殖民者的、印度人的,他們之間難免有某種融攝的關係,甚至還存有華人自身因南來的時差或因教育源流的不同而出現的次文化差異(如峇峇文化或華裔英文源流書寫。易言之,前者可謂為「跨域」,它以空間地理為核心,本書卷壹「風土與跨界」與卷貳「冷戰、差異與跨域」實即涵蓋了這一馬華文學跨域之探討。後者則涉及異質文化之間的「越渡」,它以跨語際為基礎,本書卷參「翻譯與越渡」以及卷肆「論述與踐行」諸論文就是相關課題的討論。此二關鍵詞可說就是理解馬華社會及其文學的必要脈絡,這也就是本書的中心意旨。
本書《跨域越渡:馬華文學與文化論集》的出版,緣起於二○二三年六月十七日在依大舉辦的「跨界與跨際文學工作坊」。在臺灣文化光點計畫的支持下,依大中文學程於當日凝聚了超過 160 位學者、朋友與同學,為「跨界與跨際」議題羣聚於戰前曾被稱為「山城」的小鎮丹絨馬林、曾很「馬來民族主義」的依大。恰逢我們的老朋友莊華興副教授榮休不久,而他的華馬文學研究、馬來文學作品翻譯與創作,正是「跨界與跨際」的具體展現,工作坊也藉此謹申對莊華興學術貢獻的肯定與致謝,同時嘗試與他的研究進行對話。故此,本書多篇論文亦有與華興對話之意,尤其本書卷肆「論述與踐行」即是一篇致敬之作。誠如惠思在會議後說的,「這樣的小工作坊因兼具為莊華興學長榮休的任務,瀰漫出一種別樣的送別感之外,也為一眾埋頭翻資料兩眼昏花亦不休的學友們突顯了時間明晃晃的刻度」,此書之出版亦為大家當日聚敘留痕刻跡。(節錄;全文見《跨域越渡:馬華文學與文化論集》)
緒論:跨域與越渡脈絡下的馬華文學
◎許德發
有關文學的「跨界」研究興起已久,不管在跨學科、跨文化、跨地域、跨語際和跨文本各方面,這一研究視角希望立足於自己所熟悉的領域,打破壁壘、拓寬視野,實已為文學研究開拓了更大的空間。當代馬華文學研究者的「跨界」研究亦不少,但不得不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在當代學術語境當中,作為華文文學範疇內的馬華文學是否形成了某種「跨越」的特殊論述?或者說,其獨特的發展特質是否可提供某種研究案例,以啟示於「跨界」研究?這都值得馬華文學研究者思索。
而實際上,馬華社會自身就是跨...
目錄
001|許德發|緒論:跨域與越渡脈絡下的馬華文學
◎卷壹:風土與跨界
011|莊華興|吊詭的跨界:南洋「大後方文藝」及其遺留的「歷史問題」
027 |張惠思|文學場建構:白垚的離散經歷與跨界書寫
057 |高嘉謙|風景與風土的共振:新馬華人的竹枝詞、粵謳與粵語政治
097|許德發|南洋風土、博物書寫與文學景觀:論杜運燮《熱帶風光》的馬來亞人文地誌散文構築與成因
◎卷貳:冷戰、差異與跨域
127|黃錦樹|倖存的文學與馬華現實主義〔莫須有〕的史詩之夢:論方北方與馬華革命文學
151|魏月萍|馬華文學雜誌的「第三世界」文學感知:以一九五○、六○年代的 《蕉風》、《浪花》為例
173|黃其亮|文化冷戰禁書令與婆羅洲文化局
◎卷參:翻譯與越渡
205|黃麗麗|馬華文學的「跨界」:二十世紀五○年代至二十一世紀初的華馬文學翻譯
229|吳小保|馬華文化中烏斯曼阿旺現象的演變(一九五五至二○二一年)
271|張錦忠|「翻譯馬華」作為馬華文學的跨系際介入場地:以《蕉風》的馬來文學作品譯介為例
◎卷肆:論述與踐行
291|蘇穎欣、吳小保|實踐跨界主體:試論莊華興的馬華文學論述與翻譯
◆
323|黃錦樹|跋:去年六月
325 |張錦忠|編後記:丹絨馬林那棵樹
329|莊華興 (Chong Fah Hing) 著作年表
331 |作者簡介
333 |索引
001|許德發|緒論:跨域與越渡脈絡下的馬華文學
◎卷壹:風土與跨界
011|莊華興|吊詭的跨界:南洋「大後方文藝」及其遺留的「歷史問題」
027 |張惠思|文學場建構:白垚的離散經歷與跨界書寫
057 |高嘉謙|風景與風土的共振:新馬華人的竹枝詞、粵謳與粵語政治
097|許德發|南洋風土、博物書寫與文學景觀:論杜運燮《熱帶風光》的馬來亞人文地誌散文構築與成因
◎卷貳:冷戰、差異與跨域
127|黃錦樹|倖存的文學與馬華現實主義〔莫須有〕的史詩之夢:論方北方與馬華革命文學
151|魏月萍|馬華文學雜誌的「第三世界」文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