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職場,少有人手把手教,但你能學的更多!
沒有固定的學習路徑,主動探索收效最大。
聰明吸收一流前輩的經驗,每次卡關就是你變強的機會!
JP摩根NextList推薦選書
亞馬遜讀者 ★★★★★ 好評熱推
《今日美國報》《出版人週刊》暢銷書
《哈佛商業評論》《巴倫周刊》評選全球最佳執行長
肯德基、必勝客母公司百勝餐飲集團共同創辦人、前董事長暨執行長 大衛.諾瓦克 重磅新作
業務推不動、專案卡關、好機會擺在眼前卻遲遲無法跨出那一步
──這些瓶頸與掙扎,我們都懂!
當我們想突破、變更好、卻不知怎麼開始,都會經歷這樣的時刻。
這不是教你怎麼當CEO的書,而是和你分享,如何從生活中各種大小事、周圍的人身上,找到學習機會,讓工作與人生越走越順!
《執行長學習手記》想告訴你:
學習,從來不是等準備好才開始,而是願意相信「我可以變得更好」的那一刻。
本書作者諾瓦克是百勝餐飲集團共同創辦人暨前董事長及執行長,他把自己一路走來的領導經驗,以及與歐普拉、巴菲特、達利歐等105位世界級領導者的深度對話,精煉成三大法則,和27個實戰紀律,陪你找回內在的行動力與企圖心。
1向每個人學習,讓日常成為進步的起點
從成長經歷、周圍環境、危機與成功中汲取力量,補強弱項。
2保持開放好奇心態,看見不同的可能性
培養傾聽、提問、判斷與洞察力,拓展多元視野。
3邊做邊學,讓每一步都走得更踏實
勇於挑戰、充分準備、化繁為簡、真誠關懷,在實踐中持續完善自己。
你不是沒辦法做好,只是還沒找到適合的學習方式做好事情
這本書寫給每一位對自己還有期許的你,無論你是正在摸索方向的職場新人或老手,還是想打破現狀的生涯轉型者。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只是填補更多的知識或經驗缺口,而是換個角度看事情,找到新的學習路徑。
當你開始這樣做,就會發現,原來學習不只是為了工作,也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更開心,更有成就感,生活過得更充實,活出更多你想像不到的可能性。
台灣必勝客總經理 梁家俊
WAVE中小企業CEO 品牌∕領導學創辦人 黃麗燕
郝聲音Podcast主持人 郝旭烈
IBM前董事長、總裁兼執行長 羅睿蘭 Ginni Rometty
AME雲端創投創始合夥人、前Yahoo!執行長 楊致遠
傳奇美式足球四分衛、7座超級盃冠軍得主 布雷迪 Tom Brady
公園酒店渡假村董事長暨執行長 小巴爾帝摩 Thomas J. Baltimore Jr.
一致好學推薦
各界佳評
在帶領組織轉型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持續學習」的重要。《執行長學習手記》以實例說明領導者如何透過學習驅動成長,是一本極具啟發性的實戰工具書。
——梁家俊,台灣必勝客總經理
本書是「領導者的一千零一夜」。在商業的大草原上,每一個例子既是學習,亦是開路,直接點燃你的「好奇心」,讓你在好奇探索世界的同時,也領導自己與團隊打破局限,創造無限,成為一個更大的可能。
——黃麗燕(Margaret瑪格麗特),前李奧貝納集團執行長暨大中華區總裁,WAVE中小企業CEO 品牌∕領導學創辦人
本書是一本關於領導力和人生成功的指南。諾瓦克的洞察力如同我週日下午的傳球一樣敏銳,甚至比我想像的更敏銳。如果學習領導力是一項運動,毫無疑問,諾瓦克會是我首輪選秀!
——湯姆.布雷迪(Tom Brady),傳奇美式足球四分衛、7座超級盃冠軍得主
當今世界,成功的最關鍵技能傾向是學習。沒有人能教你好奇心,但你可以從諾瓦克收集的多樣豐富意見和智慧中,成為一個更好的學習者。《執行長學習手記》對於任何想要打造有意義職業生涯的人來說,都是一本絕佳的工具書。
——羅睿蘭(Ginni Rometty),IBM前董事長、總裁兼執行長
諾瓦克不僅傳授讀者立即用得上的學習智慧,更以極具感染力的熱情,讓閱讀此書成為一種享受。本書充滿追求成功的人必須具備的智慧。
——楊致遠(Jerry Yang),AME雲端創投創始合夥人、前Yahoo!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
諾瓦克親撰的《執行長學習手記》不容錯過!他帶領讀者踏上一段個人反思之旅,回顧傳奇的人生和職業生涯,同時融合商界、政界和體育界等最有成就領導者的真知灼見和實踐智慧。諾瓦克的熱情和渴望幫助每個人成為更優秀的主動學習者。
——小托馬斯.J.巴爾帝摩(Thomas J. Baltimore Jr.),公園酒店渡假村(Park Hotels & Resorts)董事長暨執行長
作者簡介:
大衛.諾瓦克 David Novak
百勝餐飲集團(YUM! Brands)共同創辦人、前董事長暨執行長,百勝是全球最大的餐飲公司之一,在135個國家地區以上擁有超過150萬名團隊成員。隸屬百勝集團的肯德基(KFC)炸雞、必勝客(Pizza Hut)比薩與塔可鐘(Taco Bell)墨西哥速食等三家餐飲連鎖店都是全球速食界的龍頭。諾瓦克在領導百勝之前,曾任肯德基與必勝客總裁,並擔任百事公司(PepsiCo)的高階主管,帶領企業度過重大歷史轉折。
在諾瓦克17年的領導下,百勝的組織規模成長一倍,奠定其全球巨頭的地位,擁有超過45,000家餐廳,市值增加八倍,從40億美元成長到320億美元,並分拆百勝中國為一家獨立的上市公司。
他也是領導力發展組織和平台「大衛.諾瓦克領導力」(David Novak Leadership)的創辦人,這是四個非營利組織的母公司,致力於培養人生各階段的領導者——從學前班到最高管理層之間的各階段都含括在內。此外,他還是頂級商業Podcast「領導者如何領導」的主持人。諾瓦克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帶誰都能帶到心坎裡》等多本領導力和個人發展書籍。
美國商業雜誌《執行長》(Chief Executive)曾評選諾瓦克為「年度最佳執行長」,並登上《巴倫周刊》全球「30名最佳執行長」、《財星》雜誌「商界頂尖人物」,以及《哈佛商業評論》「全球100位表現最佳執行長」榜單。
更多資訊詳見作者官網:davidnovakleadership.com
拉里.畢夏普 Lari Bishop
一位作家和編輯,合作出版有30多本書,其中包括《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的暢銷書。
譯者簡介:
王怡棻
旅居美國愛達荷州,擁有十餘年主流媒體經驗,採訪足跡遍及歐美甚至中東。負責美國地區採訪, 譯作甚豐,近期譯作包括《非線性創新思維》《執行力的修練(增訂更新版)》《巨頭的詛咒》,合著《成為引領前進的力量》《我獨特,我珍貴》等。定期為台達電「低碳部落格」撰稿,曾獲吳舜文新聞獎、曾虛白新聞獎。
章節試閱
第1章
從成長經歷累積實力(節錄)
我家是美國海岸與大地測量隊十五個成員之一。我父親的工作是為國家地圖繪圖員標記經緯度。在任何需要繪製新地圖的地方,測量隊都需要他。所以每隔幾個月,我們就會收拾行李,把拖車掛在政府的大卡車後,搬到一個新的城鎮,讓父親標記新的經度與緯度。這就像一個沒有大象的馬戲團車隊,但同樣讓人興奮期待——我們可以探索新的地域,在沒去過的湖泊或溪流中游泳。
當有人問我來自哪裡,我總回答,「嗯,這說來話長」——因為我在全國各地的拖車公園長大,不論父親去哪裡,我們就要跟著搬遷。到七年級時,我已經在二十三州居住過。
對大部分人來說,這聽起來是段艱辛的成長過程。我並不總是介意。這個生活方式永遠存在冒險的感覺,因為是十五個家庭一起搬家,就像帶著鄰居們一起走,即使不斷搬遷,我們仍有自己的社群。不斷搬家對我們孩子而言,代表離開朋友,也很少能見到親戚,但這也代表我們幾個家庭團結一心,建立一個強大的支援系統。例如,當我打棒球時,大約二十個「類親友成員」會到現場觀賽。隊裡其他人都很幸運,父母皆出席,但我有一整區的親友團為我加油。
我花了數十年時間,才發現這些經歷與我人生和事業走向的關係,尤其在做為領導者上,更是如此。例如,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不明白測量團隊家庭支持對我的影響,因為那是我的「常態」。但這讓我感到被關心、欣賞與看重,我了解到,讓別人有同樣感覺是我此生能做最重要的事之一。展現我對別人傑出成果與想法的支持與認可,成為我的奉行圭臬。
歐里希(Tasha Eurich)在她的名著《深度洞察力》(Insight)中談到自我覺察這項關鍵能力,以及如何培養這種能力。她表示,有自覺的人了解自己的價值觀、抱負、熱情、最喜歡的環境、自己的行為模式、遇到事情的反應,以及對其他人的影響。我將在本書回顧其中一些元素,因為我們從人生中學到最重要的一項課題,就是了解自己。成長過程是這項資訊的金礦,所以何不從這裡開始?
成長過程塑造了我們:包括好的經驗、壞的經驗與日常生活中的尋常經歷。當你從自己的成長經歷中學習,會了解你是誰、你的強項與弱點、你的獨特觀點,以及你的盲點。
成為主動學習者意味著成為自己人生的歷史學家,所以從回顧自己的過去開始,像是最早的經歷與影響。尋找關於你所看重的事物、你的思考方式,以及你可能懷抱的偏見。你或許會發現為什麼自己對某些人或某些想法感到親切。所有這些自我認知都會拓展你現在的學習能力。
這種歷史回顧可以用許多方法進行。我喜歡的一個方法來自心理學家麥克亞當斯(Dan McAdams),他大部分的研究與工作都集中在「人生故事可以呈現我們真正的自己」。他協助開發了一項名為「引導性自傳」(Guided Autobiography)的技巧,這項技巧讓人指出自己人生中的重要事件,然後對這些事件提出發人深省的問題。最具啟發性的問題是:
•「為什麼你認為這是你人生中的重要事件?」
•「這件事是如何呈現你是誰、你曾經是誰、你可能是誰,以及你是如何隨時間成長的?」
我在領導生涯裡一直在做類似的練習,記錄我的生命線,包括重要的經歷、高峰與低谷。在每個重要經歷旁,我會記下它對我的影響以及我學到的東西。這個過程告訴我,遊牧的生活經歷造就了我人生的成功,但沒有避免我的失敗。出生在美國、擁有充滿愛與支持的雙親查理與珍(Charles and Jean Novak),是我人生最大的機遇。我在「由父母撫養長大」這句話旁寫上「導師與教練」。父親是我的第一個教練,母親則是我的第一個導師。
測量隊社群親友團在比賽幫我加油很重要,但父母在培養我對人的關注上發揮最大的作用。他們是最佳教練與導師的示範,時常強調盡早並經常建立人際關係有多重要。即使我已經年紀不小,每次我在CNBC《財經論壇》(Squawk Box)節目上擔任客座評論員時,他們都會準時收看,然後打電話告訴我,我表現得多棒。
我記得,每次我們抵達一個新城鎮,母親都會帶我到當地的學校對我說:「聽著大衛,你必須主動交朋友。不要畏縮不前,等著其他孩子來找你。我們只在這裡待幾個月,所以要珍惜時光。」因為母親的建議與我們的遊牧生活經歷,我明白人離快樂只有一個朋友之遙。我在職業生涯裡,把這個想法帶進了每個新的工作環境中。
第1章
從成長經歷累積實力(節錄)
我家是美國海岸與大地測量隊十五個成員之一。我父親的工作是為國家地圖繪圖員標記經緯度。在任何需要繪製新地圖的地方,測量隊都需要他。所以每隔幾個月,我們就會收拾行李,把拖車掛在政府的大卡車後,搬到一個新的城鎮,讓父親標記新的經度與緯度。這就像一個沒有大象的馬戲團車隊,但同樣讓人興奮期待——我們可以探索新的地域,在沒去過的湖泊或溪流中游泳。
當有人問我來自哪裡,我總回答,「嗯,這說來話長」——因為我在全國各地的拖車公園長大,不論父親去哪裡,我們就要跟著搬遷。到七年級時,...
作者序
前 言 從學習發現各種可能性(節錄)
將想法轉為行動
當我開始著手寫這本書時,意識到我在建議成為「勤學者」上缺少了一些要素,這些建議屢屢出現在我的書與領導力發展課程中,因為它十分重要。「勤學者」或許對電玩世界中的蘿拉適用,但我發現在現實世界裡,它將學習本身當做目標。這聽起來像是我建議你成為一個活生生、會呼吸的維基百科或Siri。但這並非我的本意。美式足球四分衛布雷迪(Tom Brady)是我見過最求知若渴的人之一。想像一下,假若他習得在運動場上傳球給隊友的所有技巧,但從未投入全副身心加以施展,結果也是徒勞。學習本身並不足夠,還要盡可能聚焦在學習產生的行動上。所以我改變了自己的措詞。我想幫助你成為一位主動學習者(active learner)。
主動學習者會尋求想法與見解,然後與行動及執行相結合。他們有目的的學習,結果是為自己與周圍的人帶來更多可能性。
主動學習的習慣並非我所創,但我投注許多心力去了解如何建立與運用這項習慣,特別是藉由研究我生命中遇到的許多主動學習者。現在我在Podcast節目《領導者如何領導》(How Leaders Lead)中與他們交流,來賓包括百事可樂前執行長盧英德(Indra Nooyi)、高爾夫球運動員尼可勞斯(Jack Nicklaus)、職業籃球員布里奇曼(Junior Bridgeman)、美妝企業家布朗(Bobbi Brown)、創業家萊文(Uri Levine)、IBM前執行長羅睿蘭(Ginni Rometty)等許多人。他們展現了對持續學習並採取行動的堅定信念。本書詳述了他們的經驗與見解,我從中發現三個關鍵基石與行為準則:
•他們向任何人學習,也向任何新鮮、有趣,或有價值的事物學習。
•他們保持開放、好奇的心態與積極正面的人際關係(因為我們從別人身上學到最多,也和別人一起學到最多)。
•他們藉由從事那些需要身體力行,或能產生最大影響力的活動來學習。
這個模式強大無比,因此我整本書架構於此。主動學習者利用它來維持成功,享受充實的生活,並加深與他人的聯繫。懂得如何學習,以及如何應用所學,是他們從一個領域轉換到另一領域過程中掌握的技能。你會看到他們自信地承認自己並非無所不知。
你可以看到他們將學習技能內化,用他們在內心發現的洞見指導自己成長。你可以從人們應對全新挑戰與重大問題的意願,來判斷他究竟是否是主動學習者。
這就是為什麼我能在過去幾年轉換跑道並快速晉升,在不同職位、部門與產業間移動而沒有遇到太多挫折或災難。我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地方廣告代理商擔任文案撰寫專員,後來跳到一家全國性廣告代理商領導服務菲多利(Frito-Lay)的大型團隊。之後在別人的鼓勵下,我在1986年成為必勝客的行銷執行副總裁。當時我只有34歲,也沒有很多公司副總裁所擁有的學位;與此同時百事公司(PepsiCo)是必勝客的母公司,我的主動學習能力讓我從公司的一個機會跳到下一個機會,我成為百事可樂(百事公司的飲料部門)的行銷執行副總裁,然後擔任營運長。在我42歲的時候,我被點名成為肯德基的總裁。公司隨後將必勝客加入我的領導範圍。我將這些公司成功轉型的學習經驗,最終讓我在1997年成為百勝餐飲集團的共同創辦人與總裁(最後成為執行長)。
在這職位上工作二十年後,我在2016年卸任,深知自己想幫助更多人成為偉大的領導者,所以我創立了大衛諾瓦克領導力組織(David Novak Leadership),對改善生活諾瓦克家族基金會(Lift a Life Novak Family Foundation)投入更多資金,並推出我的Podcast。我想做的是幫助人們學會如何發現重要想法,並將想法轉為行動,讓團隊、公司,乃至於世界變得更美好。
一路走來,我對想法從不藏私,總是大方分享。我想幫助人們、團隊與組織邁向成功。我所遇到的每個主動學習者,無不熱切地想要分享所學。這也是我撰寫本書的初衷。我遇過許多從未被教導成為主動學習者的人,他們不知道為什麼主動學習很重要,以及如何做到。這使他們止步不前,無法發揮自己的潛力。我想做的是,激勵你成為一位主動學習者,磨練能幫助你成長與成功的技能。
本書架構
我根據之前提到的「將學習轉為行動的三大關鍵法則」來組織這本書:向每個人學習、保持開放好奇心態、邊做邊學。第一篇「向每個人學習」談的是我們如何從就近的人、環境與經驗中學習。主動學習者不會坐等啟示與想法出現在他眼前。他們無論身處何方、與誰共處,都會尋找學習的機會,因為這樣一來,他們現在就可以做出積極改變,不用等到未來。
我是我一生中遇到所有學習機會的產物,這些學習機會來自於我的成長、教育、訓練、職業轉換、朋友、家庭等。我從別人身上吸收的智慧經驗遠大於份內應得,我每天為此心懷感激。但這並非偶然,而是一種選擇。這個我每天都在做的決定,驅使我採取行動。
在我剛晉升到領導職位的職業生涯早期,每當身邊的人談論起自己在哪裡獲得商管學位,我總會找藉口去上廁所。我從來都不覺得自己是其中一員。(我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所以刻意留起尷尬的小鬍子,不過沒有太大幫助。)但最終我體認到,來自特定名校血統的過度自信,也會妨礙人們接受不同的想法與可能性,無論這些想法與可能性來自何方。
我從「向每個人學習」開始,而非從其他基本學習技巧或習慣開始,是因為如果你無法洞察周遭的機會或見解,那麼懂得學習方法對你沒有太大好處。你將讀到前美國國務卿萊斯(Condoleezza Rice)如何在種族隔離的伯明翰長大,以及作家藍奇歐尼(Patrick Lencioni)如何發現自己的不足。我將分享網紅「完美酷哥」(Dude Perfect)團隊成員如何藉由說真話來改進點子,以及前聯合航空執行長穆尼奧斯(Oscar Munoz)從聯航3411航班危機中學到什麼。這些故事將清楚揭示,想法就在我們周遭,等著我們把它轉為解決方案、修正措施、發展事業的方法、協助部門與公司之道、幫助社區的方案,以及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做法。
在第二篇「保持開放好奇心態」中,我將探討培養開放心態與批判性思維的重要習慣,據此你可以增加生活中的絕妙想法,並提高分析想法的能力。我將以學習最關鍵的技能:傾聽,作為開場。當人們對我們說話,我們究竟花多少時間真正專注傾聽?我們有多少次在傾聽時懷抱成見,同時處理其他事務,或只在想午餐要吃什麼?人們每天都在分享一些偉大的想法,但這些想法毫無進展,因為沒有人用心傾聽。如果你能成為認真的傾聽者,就會擁有產生積極影響的驚人潛力。
大多數人在成為主動學習者的過程中,面臨最大的障礙就是自己的大腦,因為大腦總會給新想法設路障。我們懷抱著自己並未時時意識到的固有偏見。比起錯誤,我們更喜歡正確,而且大腦很擅長讓我們相信自己沒錯。我們傾向於關注壞處,因為這麼做能幫助我們生存,但也使我們錯失機會。然而,我們可以藉由提出更好的問題、檢視自己的判斷、發展思維模式與其他擴大影響範圍的行為,來克服這些限制。閱讀本書,你會知曉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培養更準確直覺的習慣,美國運通前執行長切諾特(Ken Chenault)如何克服「切諾特專注區」(Ken Zone),迪克體育用品公司執行長霍巴特(Lauren Hobart)如何向第一線客服人員尋求最佳想法。
這本書才開始幾頁,我已經多次提到「人」。你可能已然猜到我樂於社交,我也相信培養人際交往能力與成為主動學習者息息相關。對想法保持好奇、接納與欣賞,意味著對人保持好奇、接納與欣賞。這也代表分享功勞,並相信對方的善意。我將在本書第二部分探討這些要點。
在第三篇「邊做邊學」中,我們將透過追求快樂、簡化、解決問題、以人為本、刻意表揚他人等,探索學習的細微差別。當我們邊做邊學,就會在行動中發現洞見。這些見解有些是關於自己,有些是關於他人,還有一些是關於我們周圍的世界。
邊做邊學也給了我們最大的成長機會。我們在尋求新挑戰、完成困難工作、或在傳授所學時,拓展了自己的能力。我們不是漸進式成長,而是在所知領域、所能完成事項、與對新環境的不舒適容忍度上,取得巨大的飛躍——就如我在幾乎沒有營運經驗下,毛遂自薦擔任百事可樂營運長一樣。
在我早期的職業道路,我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商管或行銷教育,因此不得不邊做邊學,這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雖然我有一些了不起的老師(例如,幾乎我遇到的每個老闆都經營一家大公司),但我很多東西都是自學的。有時候,這是唯一的學習方法。有時候,沒有人可以問,沒有YouTube影片可以看,沒有說明書可以讀。例如,當埃里森(Marvin Ellison)是勞式(Lowe’s)總部唯一的黑人、擁有與眾不同的經驗見解時,他必須學會展現真實的自己。你還會讀到為什麼獲獎的體育評論員南茲(Jim Nantz)從不把研究與準備工作外包出去,以及為什麼Workday公司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布斯里(Aneel Bhusri)會親自面試公司聘用的前五百位員工。
對成功的發明者與創新人士而言,邊做邊學尤其重要,他們無一例外都是主動學習者。
前 言 從學習發現各種可能性(節錄)
將想法轉為行動
當我開始著手寫這本書時,意識到我在建議成為「勤學者」上缺少了一些要素,這些建議屢屢出現在我的書與領導力發展課程中,因為它十分重要。「勤學者」或許對電玩世界中的蘿拉適用,但我發現在現實世界裡,它將學習本身當做目標。這聽起來像是我建議你成為一個活生生、會呼吸的維基百科或Siri。但這並非我的本意。美式足球四分衛布雷迪(Tom Brady)是我見過最求知若渴的人之一。想像一下,假若他習得在運動場上傳球給隊友的所有技巧,但從未投入全副身心加以施展,結果也是徒勞。學...
目錄
前 言 從學習發現各種可能性
Part One 向每個人學習
第1 章 從成長經歷累積實力
第2 章 擺脫束縛你的東西
第3 章 填補自我不足
第4 章 聽得進真話
第5 章 從危機中學習
第6 章 關注亮點
第7 章 失敗也能有收穫
Part Two 保持開放好奇心態
第8 章 每個賞鳥者都知道的事
第9 章 提出更好的問題
第10 章 做出判斷與查核
第11 章 看見世界的真面目
第12 章 讓1 加1 等於3
第13 章 在忙碌中留白
第14 章 不自我膨脹,也不自我貶抑
第15 章 掃除敝帚自珍的成見
第16 章 把人聚在一起
Part Three 邊做邊學
第17 章 選擇做快樂的事
第18 章 不要試圖成為他人
第19 章 尋求新挑戰
第20 章 讓大腦做好準備
第21 章 選擇做困難的事
第22 章 用登上頭版新聞做測試
第23 章 把麻煩問題變成機會
第24 章 從簡單的做起
第25 章 不要藏私
第26 章 真正的關心需要付諸行動
第27 章 刻意表揚的魔力
後 記 正在完成的傑作
前 言 從學習發現各種可能性
Part One 向每個人學習
第1 章 從成長經歷累積實力
第2 章 擺脫束縛你的東西
第3 章 填補自我不足
第4 章 聽得進真話
第5 章 從危機中學習
第6 章 關注亮點
第7 章 失敗也能有收穫
Part Two 保持開放好奇心態
第8 章 每個賞鳥者都知道的事
第9 章 提出更好的問題
第10 章 做出判斷與查核
第11 章 看見世界的真面目
第12 章 讓1 加1 等於3
第13 章 在忙碌中留白
第14 章 不自我膨脹,也不自我貶抑
第15 章 掃除敝帚自珍的成見
第16 章 把人聚在一起
Part Three 邊做邊學
第17 章 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