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近代佛教發展的十位大師,
若要了解他們的生平、他們帶來的影響、他們如何重振佛教,
必不能錯過的經典文選!
弘一──天才橫溢,出格奇才,終而安於平淡,興復律宗,民國以來最偉大的律宗大師
弘一俗名李叔同,一八八〇年生於天津。他的前半生風花雪月,造成出家後對自己修行的要求也異於一般。出家之後他「不收徒眾,不作住持,不登高座」,並且總是芒鞋破衲,飲食、起居上也是極其刻苦。中文「嚴以律己」,用在弘一身上是最好的例子。
本來出家後他準備拋棄一切文藝舊業,但接受了書寫佛語來為求字人種下淨因的建議,重新提筆,也因而有了自己弘法的無上利器。今天中文世界裡的人,無論是否學佛,總難免接觸、看過弘一留下或者與佛法直接相關,或者間接有關的偈語、對聯。
弘一是近代佛教大師中奇特的典範,亦是當代最出色的藝術天才;然而在他人生最輝煌的時候,他聞持了佛法,產生身心的體會,而希望能超克這一切,所以斷然出家修行。他的藝術才華在出家後轉化為清淨無染的覺性藝術,幫助世人趣悟入道。他臨終前所寫下的墨寶「悲欣交集」四個字,可說是他一生藝術最極至的境界,那是安住在最深刻悲心中的生命體悟。
本書除介紹弘一大師的生平之外,亦收錄其開示之文、重要論述文章,以及與夏丏尊、豐子愷的來往書信,希冀可以從中體會他的意境與修持。
【套書特色】
《現代佛法十人》套書:楊仁山、太虛、歐陽竟無、虛雲、弘一、印光、圓瑛、呂澂、法尊、慈航
․了解漢傳佛教如何從清末的衰頹至民國後的中興,再到現今的發揚光大,必不可錯過認識這十位佛學大師
․無論隸屬何種教派、任何修行程度,本書皆為理解漢傳佛學橫切面的經典鉅著
․民初四大師:虛雲、弘一、印光與太虛法師的精華文選皆收錄此中
․聖嚴法師、星雲法師、證嚴法師、惟覺法師等影響臺灣佛學的重要宗教家,皆與十位大師有所師承或因緣
․提供理解禪宗、臨濟宗、淨土宗、律宗在近代教義發展演變的途徑
․漢傳佛教如何進入西藏、且藏傳佛教在近代的漢譯路線為何,也在本套書中可覓得解答
作者簡介:
主編
洪啟嵩
國際知名禪學大師。年幼深感生死無常,十歲起參學各派禪法,尋求生命昇華超越之道。二十歲開始教授禪定,海內外從學者無數。
其一生修持、講學、著述不輟,足跡遍佈全球。除應邀於臺灣政府機關及大學、企業講學,並應邀至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俄亥俄大學,中國北京、人民、清華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復旦大學等世界知名學府演講。並於印度菩提伽耶、美國佛教會、麻州佛教會、大同雲岡石窟、廣東南華寺、嵩山少林寺等地,講學及主持禪七。創辦南玥覺性藝術文化基金會、印度菩提伽耶全佛公益信託,現任中國佛教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大學講座教授、臺灣不丹文化經濟協會榮譽會長。
畢生致力以禪推展人類普遍之覺性運動,開啟覺性地球,二〇〇九與二〇一〇年分別獲舊金山市政府、不丹王國頒發榮譽狀,二〇一八年完成「世紀大佛」巨畫,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世界最大畫作」,面積超過一萬兩千平方公尺,二〇二〇年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歷年來在大小乘禪法、顯密教禪法、南傳北傳禪法、教下與宗門禪法、漢藏佛學禪法等均有深入與系統講授。著有《放鬆禪法》、《睡夢禪法》、《坐禪之道》、《禪觀秘要》、《如何修持心經》、《前未來》、《天天都成功》、《愛情的22個關鍵辭》、《送你一首渡河的歌》、《送你一首財富的歌》、《送你一首智慧的歌》及《飲一杯心茶》、觀音傳十萬史詩系列首部曲《楊枝淨水》、《佛經地圖:百經卷》等近三百部。
黃啟霖
臺大哲學系及國家發展研究所畢,一九八三年與洪啟嵩成立文殊佛教文化中心、文殊出版社,一九八九年擔任中央電台編譯至今。譯書有《圓滿之愛──達賴喇嘛訪美演講集》(時報文化)、《開創時代的政治巨人》系列之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達賴喇嘛(鹿橋文化)。
章節試閱
半生文藝圓戒僧——弘一法師
天才橫溢,出格奇才,終而安於平淡,興復律宗,民國以來最偉大的律宗大師
弘一法師俗家姓李,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叔同);出家後法名演音,字號弘一,又號晚晴老人。
一八八〇年,李叔同生於天津,祖籍山西洪洞,其母浙江平湖農家女,為紀念先母故,也曾自言浙江平湖人。
李叔同五歲時父病逝,其父臨終日,延請高僧持誦《金剛經》,是其初見僧人之因緣,是年從母王氏習誦名讀格言。六歲從仲兄文熙學啟蒙教育。八歲至常雲莊家館受業,讀《毛詩》、《唐詩》等。
十三歲學習各朝書法,以魏碑為主,初聞名於鄉。之後中西之學都涉獵,除了學詩詞、辭賦、八股、篆書及治印之外,還有英文、算術等科目。
十八歲,與大他兩歲的俞氏完婚。次年,傳李叔同刻有「南海康君是吾師」印章,表示對康有為、梁啟超等推動維新變法的支持。當年暮秋時,他因戊戌變法失敗被傳為康梁黨羽,故奉母命攜眷遷移至上海生活。加入上海城南文社,以《擬宋玉小言賦》,名列文社月會第一,後來與袁希濂、許幻園、蔡小香、張小樓結為金蘭,號稱「天涯五友」。
在上海的生活更是多采多姿,他與畫家任伯年等設立「上海書畫公會」,每星期出書畫報一紙。二十二歲時,進入南洋公學就讀經濟特科班,與黃炎培、邵力子、謝無量等同從學於蔡元培。後因發生學生罷課風潮,蔡元培辭職,李叔同也繼而退學。退學後以李廣平之名在開明書店譯書之外,並與歌郎、名妓等藝事交往,粉墨登場,演出京劇《蟲八蠟廟》、《白水灘》、《黃天霸》等戲劇。
一九〇五年,因生母王氏病逝,攜眷護靈柩回天津安葬。出版《國學唱歌集》,後東渡日本留學。行前作有《金縷曲.留別祖國並呈同學諸子》歌曲。在東京時為《醒獅》雜志撰寫《圖畫修得法》與《水彩畫法說略》。編輯《音樂小雜誌》,以「李哀」之名,首次參與日本名士組織「隨鷗吟社」之雅集。又以「李岸」之名註冊,考入東京美術學校油畫科。與同學曾延年(孝谷)等組織「春柳社」,為中國第一個話劇團體,跟從日本老師川上音二郎和藻澤棧二朗研究新劇演技,取藝名為息霜。
二十八歲時,李叔同在「春柳社」首演《茶花女》話劇中茶花女角色,為中國話劇實踐踏出第一步。接著演《黑奴籲天錄》,飾演美洲紳士解爾培的夫人愛密柳,同時客串男跛醉客。次年退出春柳社,專心致力於繪畫和音樂工作。三年後,李叔同從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和日本妻子回國,之後住上海、浙江、南京等地,在多所學校担任圖畫教員、教授文學和音樂課,還擔任過《太平洋報》主筆,並編輯廣告及文藝副刊,還曾與金石書畫大家吳昌碩時有往來,研究金石與創作。
李叔同三十七歲的時候,他看到日本雜誌介紹斷食修養身心之方法,生起入山斷食之念,於是冬天到杭州虎跑定慧寺,試驗斷食十七日並寫《斷食日志》。入山前,作詞曰:「一花一葉,孤芳致潔。昏波不染,成就慧業。」斷食後返校開始素食。以居士身分到虎跑定慧寺習靜,後皈依了悟和尚成為在家弟子,取名演音,號弘一。教書課餘則禮佛、閱經。因與馬一浮居士交往深切,在佛教法義上受馬啟導熏陶而漸有所悟。
兩年後,一九一八年,李叔同決定出家,將平生的藝術作品書物分別贈與好友或學生,和好友夏丏尊辭別後,到虎跑定慧寺禮了悟和尚為師,剃度出家,至此一代藝術家李叔同成為佛門沙彌釋演音。十月到江南名剎靈隱寺,請大和尚慧明法師為其開堂受具足戒。他的日本妻子欲見一面不得,含悲返回日本終老於沖繩。
出家後不久,有一次弘一應嘉興佛學會范古農會長的邀請,至精嚴寺掛單。嘉興人士慕其名前來求賜墨寶,弘一以出家已拋棄一切文藝舊業,故不想重新提筆寫字為由推辭。范古農聞訊勸說:「如果以佛語書寫,為求字人種下淨因,也是弘法之事。有何不可?」弘一覺得有理,開始了以筆墨文字接引,廣結善緣之始。
集藝術與修持今世第一
在家的弘一是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之全才型藝術家,又其引西方話劇於漢人中是第一人,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也是先驅者,創作的《送別》一歌,幾十年來傳唱不衰,為經典名曲。其書法藝術成就亦別樹一格。也是中國第一個在學校開創裸體寫生課程的教師。培養豐子愷成為名畫家,劉質平成音樂家等。
出家的弘一則是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並以書法音樂普渡眾生,故有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之美譽。因此太虛讚嘆他持律持教之行,而贈偈言:「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淨,菩提之因。」
弘一出家以來,二十餘年中不收徒眾,不作住持,不登高座,一領破衲,芒鞋破衲,獨往獨來,自由自在;其弘化海內以閩南為最。為導俗化眾,弘一透過書法結緣,現代佛教音樂,護生畫集,與著作,顯多方善巧。從修持言其生平克己復禮,以德勝威,處世誠實不苟,儉樸惜福,毛巾用到極為破敗而不捨棄,於研律行戒之精嚴刻苦,可說是現代的頭陀苦行僧。而其利生教化無微不至,每與學者談及佛法式微,僧格墮落,悲憫至痛哭流涕而不自己,常抱殉教之志,發願再來度化眾生,大悲心切,令人動容。
一九四二年弘一六十三歲,赴靈瑞山講經時,提出:一不迎,二不送,三不請齋等三約,摒除世務,專志法行。七月,在朱子「過化亭」教演出家剃度儀式。八月在開元寺講《八大人覺經》。十月二日身體發熱,漸示微疾,十月十日下午寫「悲欣交集」成最後遺字,世壽六十三歲。
重要著作
弘一感慨佛教的衰微,是因為律學不張,所以誓願弘揚律學,其著作中,以《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最廣為人知。此書經五年撰寫完成,文稿都是弘一親筆所書,一絲不苟。而《四分表解》,均是古德警語,每一語皆是持律要言,實為律學之要籍,僧眾之瑰寶也。
此外《清涼歌集》是以音樂作佛事;《華嚴聯集》是以書法文字作佛事;《寒笳集》為集錄藕益祖師警語,是弘一平日修行的指導;《格言略選》是以世間德育作為學律初階也。其他著述,有《四分含注戒本講義》、《戒本羯磨隨講別錄》、《南山道祖略譜》、《在家律學》、《地持論菩薩戒羯磨義記》,及《九華垂跡圖讚辭》、《編佛學叢刊》、《彌陀義疏擷錄》、《地藏菩薩講稿》等等多達十數種著作,後人編輯成《弘一大師全集》共十冊,以求全存真為則,搜集弘一出家前後的詩、文、書、畫,與佛學典籍點校,並信札、遺墨等,期望顯示弘一著述全貌。全集分為佛學、傳記、序跋、文藝、書法、書信、雜著和附錄等八大卷,約一千三百多萬字,為弘一文集中規模最大、篇幅最多、蒐羅最全書。
佛法的貢獻與成就
中國佛教從清末到民初,歷經多次的教難危機,在風雨飄搖的時代,正是菩薩行者行大悲救度之時。弘一大師是近代的中國佛教大師中奇特的典範。是當代最出色的藝術天才,他的才華絶頂。然而在他人生最輝煌的時候,他聞持了佛法,產生身心的體會,而希望能超克這一切,所以斷然出家修行。
弘一大師的藝術才華,在出家後轉化為清淨無染的覺性藝術,幫助世人趣悟入道。他臨終前所寫下的墨寶「悲欣交集」四個字,可說是他一生藝術最極至的境界,那是安住在最深刻悲心中的生命體悟。
出家後,他從絢爛浪漫的藝術人生徹底大翻轉,投入了佛門嚴律身行的律宗。
戒、定、慧三學是佛法的根本,其中「戒」又稱為「學處」,是學習如理如法、遠離煩惱的生活。因此,戒律的行持更是佛法的根本基礎,與僧團革新密不可分。弘一大師弘揚律宗,希望透過嚴持戒律、整頓僧綱來復興佛教。他從一個不世出的文藝天才,斷然出家,選擇了最嚴謹自持的律宗,續佛慧命,成為民國以來中興律宗第一人。
__________
律學要略
我出家以來,在江浙一帶並不敢隨便講經或講律,更不敢赴什麼傳戒的道場,其緣故是因個人感覺著學力不足。三年來在閩南雖曾講過些東西,自心總覺非常愧慚的。這次本寺諸位長者再三地喚我來參加戒期勝會,情不可卻,故今天來與諸位談談,但因時間匆促,未能預備,參考書又缺少,兼以個人精神衰弱,擬在此共講三天。今天先專為求授比丘戒者講些律宗歷史,他人旁聽,雖不能解,亦是種植善根之事。
為比丘者應先了知戒律傳入此土之因緣,及此土古今律宗盛衰之大概。由東漢至曹魏之初,僧人無皈戒之舉,唯剃髮而已。魏嘉平年口,天竺僧人法時到中土,乃立羯磨受法,是為戒律之始。當是時可算是真實傳授比丘戒的開始,漸漸達至繁盛時期。
大部之廣律,最初傳來的是《十誦律》,翻譯斯部律者,係姚秦時的鳩摩羅什法師,廬山淨宗初祖遠公法師亦竭力勸請贊揚。六朝時此律最盛於南方。其次翻譯的是《四分律》,時期和《十誦律》相去不遠,遲至隋朝乃有人弘揚提倡,至唐初乃大盛。第三部是《僧祇律》,東晉時翻譯的,六朝時北方稍有弘揚者。劉宋時繼《僧祇律》後,有《五分律》,翻譯斯律之人,即是譯六十卷《華嚴經》者,文精而簡,道宣律師甚贊,可惜罕有人弘揚。至其後有《有部律》,乃唐武則天時義淨法師的譯著,即是西藏一帶最通行的律。當初義淨法師在印度有二十餘年的歷史,博學強記,貫通律學精微,非至印度之其他僧人所能及,實空前絕後的中國大律師。義淨回國翻譯終畢,他年亦老了,不久即圓寂以後無有人弘揚,可惜!可惜!此外諸部律論甚多,不遑枚舉。
關於《有部律》,我個人起初見之甚喜,研究多年,以後因朋友勸告即改研《南山律》,其原因是《南山律》依《四分律》而成,又稍有變化,能適合吾國僧眾之根器故。現在我即專就《四分律》之歷史大略說些。
唐代是《四分律》最盛時期,以前所弘揚的是《十誦律》,《四分律》少人弘揚;至唐初《四分律》學者乃盛,共有三大派:一相部律,依法礪律師為主;二《南山律》,以道宣律師為主;三東塔律,依懷素律師為主。法礪律師在道宣之前,道宣曾就學於他。懷素律師在道宣之後,亦曾親近法礪道宣二律師。斯律雖有三大派之分,最盛行於世的可算《南山律》了。《南山律》師著作浩如淵海,其中《行事鈔》最負盛名,是時任何宗派之學者皆須研《行事鈔》;自唐至宋,解者六十餘家,唯靈芝元照律師最勝,元照律師尚有許多其他經律的註譯。元照後,律學漸漸趨於消沈,罕有人發心弘揚。
南宋禪宗益盛,律學更無人過問,所有唐宋諸家的律學撰述數千卷悉皆散失;迨至清初,唯存南山《隨機羯磨》一卷,如是觀之,大足令人興嘆不已!明末清初有蕅益見月諸大師等欲重興律宗,但最可憾者,是唐宋古書不得見。當時蕅益大師著述有《毗尼事業集要》,初講時人數已不多,以後更少;結果成績頹然。見月律師弘律頗有成績,撰述甚多,有解《隨機羯磨》者,毗尼作持,與南山頗有不同之處,因不得見南山著作故!此外尚有最負盛名的《傳戒正範》一部,從明末至今,傳戒之書獨此一部,傳戒尚存之一線曙光,唯賴此書;雖與南山之作未能盡合,然其功甚大,不可輕視;但近代受戒儀軌,又依此稍有增減,亦不是見月律師《傳戒正範》之本來面目了。
南宋至清七百餘年,關於唐宋諸家律學撰述,已謂無存;清光緒末年乃自日本請還唐宋諸家律書之一部份,近十餘年間,在天津已刊者數百卷。此外《續藏經》中所收尚未另刊者猶有數百卷。
今後倘有人發心專力研習弘揚,可以恢復唐代之古風,凡蕅益見月等所欲求見者今悉俱在;我們生此時候,實比蕩益見月諸大師幸福多多。
但學律非是容易的事情,我雖然學律近二十年,僅可謂為學律之預備,窺見了少許之門徑;再預備數年,乃可著手研究,以後至少須研究二十年,乃可稍有成績。奈我現在老了,恐不能久住世間,很盼望你們有人能發心專學戒律,繼我所未竟之志,則至善矣。
我們應知道,現在所流通之《傳戒正範》,非是完美之書,何況更隨便增減,所以必須今後恢復古法乃可;此皆你們的責任,我甚希望大家共同勉勵進行!
今天續講三皈、五戒乃至菩薩戒之要略。
三皈、五戒、八戒、沙彌沙彌尼戒、式叉摩那戒、比丘比丘尼戒、菩薩戒等,就普通說,菩薩戒為大乘,餘皆小乘,但亦未必盡然,應依受者發心如何而定。我近來研究《南山律》,內中有云:「無論受何戒法,皆要先發大乘心,」由此看來,那有一種戒法專名為小乘的呢!再就受戒方法論,如:三皈、五戒、沙彌沙彌尼戒,皆用三皈依受;至於比丘比丘尼戒、菩薩戒,則須依羯磨文受;又如式叉摩那則是作羯磨與學戒法,不是另外得戒,與上不同。再依在家出家分之:就普通說,在家如三皈、五戒、八戒等,出家如沙彌比丘等,實而言之,三皈、五戒、八戒,皆通在家出家。諸位聽著這話,或當懷疑,今我以例證之,如:明靈峰蕅益大師,他初亦受比丘戒,後但退作三皈人,如是言之,只有三皈亦可算出家人。
又若單五戒亦可算出家人,因剃髮以後,必先受五戒,後再受沙彌戒,未受沙彌戒前,止是五戒之出家人。故五戒通於在家出家,有在家優婆塞,出家優婆塞之別;例如:明蕅益大師之大弟子成時性旦二師,皆自稱為出家優婆塞。成時大師為編輯《淨土十要》及《靈峰宗論》者,性旦大師為紀錄《彌陀要解》者,皆是明末的高僧。
八戒何為亦通在家出家?《藥師經》中說:比丘亦可受八戒,比丘再受八戒為欲增上功德故。這樣看起來,八戒亦通於僧俗。
以上略判竟,以下一一分別說之。
三皈:不屬於戒,僅名三皈。三皈者: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未受以前必須要了解三皈道理,並非糊裡糊塗地盲從瞎說,如這樣子皆不得三皈。
所謂三寶有四種之別,一、理體三寶,二、化相三寶,三、住持三寶,四、一體三寶。盡講起來很深奧複雜,現在且專就住持三寶來說。三寶意義是什麼?佛,法,僧。所謂佛即形像,如:釋迦佛像、藥師佛像、彌陀佛像等;法即佛所說之經,如:《法華經》《楞嚴經》等,皆佛金口所流露出來之法;僧即出家剃髮受戒有威儀之人。以上所說佛、法、僧道理,可謂最淺近,諸位諒皆能明瞭吧。
皈依即迴轉的意義,因前背捨三寶,而今轉向三寶,故謂之皈依。但無論出家在家之人,若受三皈時,最重要點有二:第一要注意皈依三寶是何意義?第二當受三皈時,師父所說應當十分明白,或師父所講的話,全是文言不能了解,如是決不能得三皈;或隔離太遠,聽不明白,亦不得三皈;或雖能聽到大致了解,其中尚有一二懷疑處,亦不得三皈。又正授之時,即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說,此最要緊,應十分注意;以後之「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是名三結,無關緊要;所以諸位發心受戒,應先瞭知三皈意義,又當正授時,要在先「皈依佛」等三語注意,乃可得三皈。
以上三皈說已,下說五戒。
五戒:就五戒言,亦要請師先為說明。五戒者:殺,盜,淫,妄,酒。當師父說明五戒意義時,切要用白話,淺近明瞭,使人易懂。受戒者聽畢,應先目思量如是諸戒能持否,若不能全持,或一,或二,或三,或四,皆可隨意;寧可不受,萬不可受而不持!且就殺生而論,未受戒者,犯之本應有罪;若已受不殺戒者犯之,則罪更加重一倍,可怕不可怕呢!你們試想一想,如果不能受持,勉強敷衍,實是自尋煩惱!據我思之:五戒中最容易持的,是:不邪淫,不飲酒;諸位可先受這兩條最為穩當;至於殺與妄語,有大小之分,大者雖不易犯,小者實為難持;又五戒中最為難持的莫如盜戒,非於盜戒戒相研究十分明了之後,萬不可率爾而受。所以我盼望諸位對於盜戒一條緩緩再說,坙要!至要!但以現在傳戒情形看起來,在這許多人眾集合場中,實際上是不能如上一一別受;我想現在受五戒時,不妨合眾總受五戒,俟受戒後,再自己斟酌取捨,亦未為不可;於自己所不能奉持的數條,可以在引禮師前或俗人前捨去,這樣辦法,實在十分妥當,在授者減麻續,諸位亦可免除煩惱。另外還有一句要緊的話,倘有人懷疑於此大眾混雜擾亂之時,心中不能專一注想,或恐猶未得戒者,不妨請性願老法師或其他善知識,再為重授一次,他們當即慈悲允許。諸位!你們萬不可輕視三皈五戒!我有句老實話對諸位說:菩薩戒不是容易得的,沙彌戒及比丘戒是不能得的,無論出家或在家人所希望者,唯有三皈五戒,我們倘能得三皈五戒,那就是很好的了。因受持五戒,來生定可為人;既能持五戒,再說念阿彌陀佛名號,求生西方,臨終時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豈不甚好。就我自己而論,對於菩薩戒是有名無實,沙彌戒及比丘戒決定未得;即以五戒而言,亦不敢說完全,止可謂為出家多分優婆塞而已,這是實話。所以我盼望諸位要注意三皈五戒;當受五戒,應知於前說三皈正得戒體,最宜注意;後說五戒戒相為附屬之文,不是在此時得戒。又須請師先為說明五戒之廣狹;例如:飲酒一戒不唯不飲泉州酒店之酒,凡盡法界虛空界之戒緣境酒,皆不可飲。殺,盜,淫,妄,亦復如是。所以受戒功德普徧法界,實非人力所能思議。
寶華山見月律師所編《三皈五戒正範》,所有開示多用駢體文,聞者萬不能了解,等於虛文而已;最好請師譯成白話。此外我更附帶言之:近有為人授五戒者於不飲酒後加不吸煙一句,但這不吸煙可不必加入;應另外勸告,不應加入五戒文中。
以上說五戒畢,以下講八戒。
八戒:具云八關齋戒。「關」者禁閉非逸,關閉所有一切非善事。「齋」是清的意思,絕緒一切雜想事。八關齋本有九條,因其中第七條包含兩條,故合計為八條。前五與五戒同,後三條是另加的。後加三者,即:第六,華香瓔珞香油塗身,這是印度美麗裝飾之風俗,我國只有花香,並無瓔珞等;但所謂香如吾國香粉、香水、香牙粉、香牙膏及香皂等,皆不可用。
第七, 高勝牀上坐,作倡伎樂故往觀聽。這就是兩條合為一條的;現略為分析:「高」是依佛制度,坐臥之牀腳,最高不能超過一尺六寸;「勝」是指金銀牙角等之裝飾,此皆不可。但在他處不得已的時候,暫坐可開:佛制是專為自製的,須結正罪,如別人已作成功的不是自製的,罪稍輕。作倡伎樂故往聽,音樂影戲等皆屬此條;所謂故往觀德之「故」字要注意,於無意中偶然聽到或看見的不 。以上高勝牀上坐,作倡伎樂故往觀聽,共合為一條。受八關齋戒的人,皆不可為。
第八,非時食。佛制受八關齋戒後,自黎明至正午可食,倘越時而食,即叫做非時食──即平常所說的「過午不食」。但正午後,不單是飯等不可食,如牛奶水果等均不用可。如病重者,於不得已中,可在大家看不到地方開食粥等。
受八關齋戒,普通於六齋日受;六齋日者,即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及月底最後二日;倘能發心日日受,那是最好不過了。受時要在每天晨起時,期限以一日一夜,──天亮時至夜,夜至明早。──受八關齋戒後,過午不食一條,應從今天正午後至明日黎明時皆不可食。又八戒與菩薩戒比較別的戒有區別;因為八戒與菩薩戒,是頓立之戒。(但上說的菩薩戒,是局就「梵網瓔珞」等而說的;若依「瑜伽戒本」,則屬於漸次之戒。)這是什麼緣故呢?未受五戒、沙彌戒、比丘戒,皆可即受菩薩戒或八戒,故曰頓立;若漸次之戒,必依必第次,如先五戒,次沙彌戒,次比丘戒,層層上去的。以上所說八關齋戒,外江居士受的非常之多;我想閩南一帶,將來亦應當提倡提倡!若嫌每月六日太多,可減至一日或兩日亦無不可;因僅受一日,如有極大功德,何況六日全受呢!
沙彌戒:沙彌戒諸位已知道了吧?此乃正戒,共十條。其中九條同八戒,另加手不捉錢寶一條,合而為十。但手不捉錢寶一條,平常人不明白,聽了皆怕;不知此不捉錢寶是易持之戒,律中有力便辦法,叫做「說淨」,經過說淨的儀式後,亦可照常自己捉持;最後繁難者,是正戒十條外於比丘戒亦應學習雨犯者結罪。我初出家時不曉得,後來學律才知道。這樣看起來,持沙彌戒亦是不容易的一回事。
沙彌尼戒:即女眾,法戒與沙彌同。
式叉摩那戒──梵語式叉摩那,此云學法女外江各叢林,皆謂在家貞女為式叉摩那,這是錯誤的。閩南這邊,那年開元寺傳戒時,對於貞女不稱式叉摩那,只用貞女之名,這是很通;平常人多不解何者為式叉摩那,我現在略為解釋一下:
那一種人可以受式叉摩那戒呢?要已受沙彌尼式的人於十八歲時,受式叉摩那法,學習二年,然後再受比丘尼戒;因為佛制二十歲乃可受戒,於十八歲時,再學二年正當二十歲。於二年學習時,僧作羯磨,與學戒法;二年學畢乃可受比丘尼戒;但式叉摩那要學三法:一學根本法,──即四重戒。二學六法,──染心相觸,盜減五錢,斷畜命,小妄語,非時食,飲酒。三學行法,──大尼諸戒及威儀。
此僅是受學戒法,非另外得戒,做與他戒不同。以下講比丘戒。
比丘戒:因時間很短,現在不能詳細說明,唯有幾句要緊話先略說之:
我們生此末法時代,沙彌戒與比丘戒皆是不能得的,原因甚多甚多!今且舉出一種來說,就是沒有能授沙彌戒比丘戒的人;若受沙彌戒,須二比丘授,七丘戒至少要五比丘授;倘若找不到比丘的話,不單比丘戒受不成,沙彌戒亦受不成。我有一句很傷心的話要對諸位講:從南宋迄今六七百年來,或可謂僧種斷絕了!以平常人眼光看起來,以為中國僧眾很多,大有達至幾百萬之概;據實而論,這幾百萬中,要找出一個真比丘,怕也是不容易的事!如此怎樣能受沙彌比丘戒呢?既沒有能授戒的人,如何會得戒呢?我想諸位聽到這話,心中一定十分掃興;或以為既不得戒,我們白喫辛苦,不如早些回去好,何必在此辛辛苦苦做這種極無意味的事情呢?但如此懷疑是大不對的,我勸諸位應好好地、鎮靜地在此受沙彌戒比丘戒才是!雖不得戒,亦能種植善根,兼學種種威儀,豈不是好;又若想將來學律,必先挂名受沙彌比丘戒,否則以白衣學律,必受他人譏評,所以你們在這兒發心受沙彌比丕戒是很好的!
這次本寺諸位長老喚我來講律學大意,我感著有種種困難之點:這是什麼緣故?比方我在這兒,不依據佛所說的道理講,一味地隨順他人顧惜情面敷衍了事,豈不是我害了你們嗎?若依實在的話與你們講,又恐怕因此引起你們的懷疑;所以我覺得十分困難。因此不得已,對於諸位分作兩種說法:一、老實不客氣地,必須要說明受戒真相,恐怕諸位出戒堂後,妄自稱為沙彌或比丘,致招重罪,那是不得了的事情!我有種比方,譬如:泉州這地方有司令官等,不識相的老百姓亦自稱我是司令官,如司令官等聽到,定遭不良結果,說不定有槍斃之危險!未得沙彌比丘戒者,妄自稱為沙彌或比丘,必定遭惡報,亦就是這個道理。我為著良心的驅使,所以要對諸位說老實話。二、以現在人情習慣看起來,我總勸諸位受戒,挂個虛名,受後俾可學律;不然,定招他人誹謗之虞;這樣的說,諸位定必明瞭吧。
更進一層說,諸位中若有人真欲紹隆僧種,必須求得沙彌比丘戒者,亦有一種特別的方法;即是如蕅益大師禮《占察懺儀》,求得清淨輪相,即可得沙彌比丘戒;除此以外,無有辦法。故蕅益大師云:「末世欲得淨戒,捨此占察輪相之法,更無別途。」因為得清淨輪相之後,即可自誓總受菩薩戒而沙彌比丘戒皆包括在內,以後即可稱為菩薩比丘。禮《占察懺》得清淨輪相,雖是極不容易的事,倘諸位中有真發大心者,亦可奮力進行,這是我最希望你們的。以下說比丘尼戒:
比丘尼戒:現在不能詳說。依據佛制,比丘尼戒要重複受兩次;先依尼僧授本法,後請大僧正授,但正得戒時,是在大僧正授時;此法南宋以後已不能實行了。最後說菩薩戒。
菩薩戒:為著時間關係,亦不能詳說。現在略舉三事:一、要有菩薩種性,又能發菩提心,然後可受菩薩戒。什麼是種性呢?就簡單來說,就是多生以來所成就的資格。所以當受戒時,戒師問:「汝是菩薩否?」應答曰:「我是菩薩!」這就是菩薩種性。戒師又問:「既是菩薩,已發菩提心否?」應答曰:「已發菩提心。」這就是發菩提心。如這樣子才能受菩薩戒。二、平常人受菩薩戒者皆是全受;但依《瓔珞本業經》,可以隨身分受,或一或多;與前所說的受五戒法相同。三、犯相輕重,依舊疏新疏有種種差別,應隨個人力量而行;現以例說,如:妄語戒,舊疏說大妄語乃犯波羅夷罪,新疏說,小妄語即犯波羅夷罪;至於起殺盜淫妄之心,即犯波羅夷,乃是為地上菩薩所制。我等凡夫是做不到的。
所謂菩薩戒雖不易得,但如有真誠之心,亦非難事;且可自誓受,不比沙彌比丘戒必須要請他人授;因為菩薩戒、五戒、八戒皆可自誓受,所以我們頗有得菩薩戒之希望!
今天律學要略講完,我想在其中有不妥當處或錯誤處,要請諸位原諒。最後我尚有幾句話:諸位在此受戒很好。在近代說,如外江最有名望的地方,雖有傳戒,實不及此地完備,這是這裡辦事很有熱心,很有精神,很有秩序,誠使我佩服,使我讚美。就以講律來說,此地戒期中講《沙彌律》、《比丘戒本》、《梵網經》,他方是難有的。幾年前泉州大開元寺於戒期中提倡講律,大家皆說是破天荒的舉動。本寺此次傳戒之美備,實與數年前大開元寺相同;並有露天演講,使外人亦有種植善根之機緣,誠辦事週到之處。本年天災頻仍,泉州亦不在例外,在人心慘痛、境遇蕭條的狀況中,本寺居然以極大規模,很圓滿的開戒,這無非是諸位長老及大護法的道德感化所及;我這次到此地,心實無限歡喜,此是實話,並非捧場;此次能碰著金大機緣與諸位相聚,甚慰衷懷,最後還要與諸位恭喜。
半生文藝圓戒僧——弘一法師
天才橫溢,出格奇才,終而安於平淡,興復律宗,民國以來最偉大的律宗大師
弘一法師俗家姓李,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叔同);出家後法名演音,字號弘一,又號晚晴老人。
一八八〇年,李叔同生於天津,祖籍山西洪洞,其母浙江平湖農家女,為紀念先母故,也曾自言浙江平湖人。
李叔同五歲時父病逝,其父臨終日,延請高僧持誦《金剛經》,是其初見僧人之因緣,是年從母王氏習誦名讀格言。六歲從仲兄文熙學啟蒙教育。八歲至常雲莊家館受業,讀《毛詩》、《唐詩》等。
十三歲學習各朝書...
目錄
出版者序──一個讀者的觀點 郝明義
《現代佛法十人》編者新序 洪啟嵩
半生文藝圓戒僧──弘一法師
律學
余弘律之因緣
弘律願文
南山律苑住眾學律發願文
在家律要之開示
問答十章
徵辨學律義八則
新集受三皈五戒八戒法式凡例
《佛說無常經》敘
律學要略
修持
佛教之簡易修持法
淨土法門大意
淨宗問辨
勸念佛菩薩求生西方
勸人聽鐘念佛文
普勸淨宗道侶兼持誦《地藏經》
為性常法師掩關筆示法則
藥師如來法門略錄
藥師法門修持課儀略錄
藥師如來法門一斑
法義
人生之最後
佛法十疑略釋
佛法宗派大概
佛法學習初步
佛法大意
常隨佛學
開示
改過實驗談
青年佛徒應注意的四項
南閩十年之夢影
最後之□□
授三皈依大意
敬三寶
萬壽巖念佛堂開堂演辭
泉州開元慈兒院講錄
改習慣
放生與殺生之果報
書簡
與豐子愷居士
與夏丏尊居士
出版者序──一個讀者的觀點 郝明義
《現代佛法十人》編者新序 洪啟嵩
半生文藝圓戒僧──弘一法師
律學
余弘律之因緣
弘律願文
南山律苑住眾學律發願文
在家律要之開示
問答十章
徵辨學律義八則
新集受三皈五戒八戒法式凡例
《佛說無常經》敘
律學要略
修持
佛教之簡易修持法
淨土法門大意
淨宗問辨
勸念佛菩薩求生西方
勸人聽鐘念佛文
普勸淨宗道侶兼持誦《地藏經》
為性常法師掩關筆示法則
藥師如來法門略錄
藥師法門修持課儀略錄
藥師如來法門一斑
法義
人生之最後
佛法十疑略釋
佛法宗派大概
佛法學習初步
佛法大意
常隨佛學
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