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愛情元素
作者:韓牧
出版社:獵海人
出版日期:2022-01-19
|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愛情元素 內容簡介
詩人韓牧停筆十年後,在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創作豐收,編成孿生詩集《愛情元素》和《梅嫁給楓》。
此集《愛情元素》卷首有瘂弦〈代序〉和作者〈自序〉。第一輯名〈情緣〉,寫的是與配偶的愛情、青年時期愛情的追憶、親情和友情。有〈愛情元素〉〈我倆的第五睛〉〈不可方物的美少女〉〈母親的名字〉〈亡友的筆名〉等。第二輯名〈宇外〉,是試圖超越國族、社會、時間,探向宇外的足跡,有〈四季融合〉〈楓樹鳥巢〉〈哥倫比亞冰原〉等。第三輯名〈藝感〉,記錄欣賞藝術品時的感受,有〈艾米莉。卡的原始林〉〈莎翁唇上的果蠅〉等。第四輯名〈浮游〉,是紀遊詩,有〈花鳥的始祖〉〈非武裝地帶〉等。第五輯名〈貓悼〉,是對家貓 Scott的悼念,有〈家貓之葬〉〈邂逅之處〉等。
本書特色
▌《創世紀》詩社創始人瘂弦作序推薦。
▌淺白的詩句間,映照出拂過內心的意境,篆刻著年月洗鍊後的純粹。
各界推薦
瘂弦/《創世紀》詩社創始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韓牧
本名何思撝。
1938年花朝節生於澳門。澳門大學文學碩士,「澳門新詩月會」創辦人,1957年夏移居香港。曾任港、澳兒童文學獎、工人文學獎、青年文學獎評判,青年雜誌主編。1984年春,率先提出「澳門文學」名詞及概念。1989年末移居加拿大。國際詩人協會會員。著有《韓牧評論選》《剪虹集:韓牧藝評小品》《韓牧散文選》,詩集《韓牧詩選》《愛情元素》《梅嫁給楓》《新土與前塵》《回魂夜》等十多種。
在香港、台灣、中國、美國屢獲詩獎。寓言詩獲日本選入「中國語」課本中;詩作《一朵罌粟花的聯想》為加拿大國殤紀念日唯一中文朗誦詩。韓牧亦是書法家,擅長甲骨文、隸書、楷書、行草各體。曾個展於加、美、中、台、港、澳。2001年應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之邀作書法個展。書作屢獲博物館、美術館收藏。
目錄
▌兩封信 — 孿生詩集《愛情元素》、 《梅嫁給楓》代序/瘂弦
▌十年詩 — 孿生詩集《愛情元素》、 《梅嫁給楓》自序
▌第一輯 情緣
愛情元素
我倆的第五睛
雙渦的梨
母親的名字
千羽鶴
短袖圓領黑底碎花的短衣
那一條金頭髮
這一片葉脈
亡友的筆名
紅月流星之願
無形的交流
初戀永恆
不可方物的美少女
自由自在的心
"Carefree Heart"
同台之緣
一群詩友的名字
▌第二輯 宇外
蜂巢
河灘寂靜
秋到至深處
極目那一灘浮閃的陽光水
蜻蜓之上煙花之後的遠星
靜觀二首
楓樹鳥巢
哥倫比亞冰原
大峽谷
當下的木香
簾間的星
河岸的絨球花
走進沉思
一滴孤獨的雨
夜天的月‧晝的人間
▌第三輯 藝感
劉娜獨舞
廣東音樂與戲曲
五翅蝶依然
時間迷離
卡城博物館中
早餐與早餐
看牡丹記
鋒利而沉默的永恆
艾米莉‧卡的原始林
靜默
莎翁唇上的果蠅
永恆的背面是青春的祈禱
后羿射日
綠釉陶罐
石化之城
長亭怨慢
無目之誘鳥
青銅與宣紙
碎鈔紙鎮
狼圖騰
歐洲的古典的故事
怒濤的靈魂
▌第四輯 浮游
低陸平原觸景
花鳥的始祖
暴烈之水
三角龍
記夢:彩蝶與舞者
非武裝地帶
濟州島的草屋群
飄揚的旗與呆立的幡
澳門的世界文化遺產
▌第五輯 貓悼
家貓之葬
淡綠的珊瑚路
野薊花三株
邂逅之處
紫薊花的思念
念舊的藍白色小蟲
序
自序
十年詩
韓牧
1989年末自香港移居加拿大至今,逾二十年了。前十年,我把精力、時間投放在書法、尤其是甲骨文書法的研究、創作和展覽上,停了寫新詩;直到2001年才重執詩筆。到今年2011年,又整整十個年頭了,發覺詩稿已經積存不少,許多還不曾發表,於是立意整理,出版詩集,以免湮沒。
自青年時期至今,幾十年來,我學習的重心從書法轉到新詩、又從新詩轉回書法、再從書法轉回新詩的過程,在我詩集《新土與前塵》的長跋〈新土高瞻遠,前塵舊夢濃〉中已詳予述說。
記得1978年秋,我曾將過去五年內(1974-1978)所寫詩作, 編成兩本詩集:《分流角》和《急水門》。這一對孿生姐妹,後來分別在香港和新加坡出生。現在,相似的,我將過去十年內(2001-2011)所寫詩作,編成《愛情元素》和《梅嫁給楓》,希望這對孿生姐妹,分別在台灣和加拿大出生。
姐姐《愛情元素》這個書名,是瘂弦先生建議的。我在2001年秋寫了長詩〈愛情元素〉,先後投寄給香港、澳門和新加坡的詩刊,都沒有回音。許多年來,它們一直歡迎我的詩。相信並非由於篇幅過長,而是內容破格。在與瘂弦先生的一次通信中,我偶然提到了這首詩,並附上請他指正。他讀後寫信大加讚許,又介紹給台灣的《乾坤》詩刊發表。
這讓我回憶起一件相似的往事:「1972年末,突然崛起了一本不定期但水平高的《海洋文藝》,漸漸變成季刊、雙月刊、月刊。
1973年末,我把遭兩個報紙文藝版退回的一組詩寄去,竟然得到主編吳其敏老先生的重視,還請我每月供詩稿,一直寫到1980年停刊。」(《新土與前塵》自跋,2003年12月)
這本《愛情元素》我按內容分成五輯,每輯之中,詩作依寫作先後為序。
第一輯名「情緣」,共十六首。〈愛情元素〉、〈我倆的第五睛〉、〈雙渦的梨〉、〈紅月流星之願)四首,寫的是與配偶的愛情。〈千羽鶴〉、〈短袖圓領黑底碎花的短衣〉、〈那一條金頭髮〉、〈初戀永恆〉四首,是青年時期愛情的追憶。〈這一片葉脈〉、〈無形的交流〉、〈不可方物的少女〉也是寫愛情的。〈母親的名字〉寫親情,〈同台之緣〉寫師生之緣,〈亡友的筆名〉、〈一群詩友的名字〉寫的是友情。〈自由自在的心〉是我得意之作,寫的是與加拿大的情緣。
第二輯名「宇外」,是相對於「宇內」而言的。《新土與前塵》自跋中,有一節〈我未來的詩〉說:「能夠清靜才能夠沉思。抽身出來,從一個新觀點回視紅塵,同時又靜觀自然,甚至可以進入哲學的、靈性的境界。如果我一直在香港,我寫不出像〈四季融合〉、〈極目那一灘浮閃的陽光水〉、〈愛情元素〉、〈蜻蜓之上煙花之後的遠星〉這些似乎與時間、天地融和的詩。」此輯共二十首,是我試圖超越國族、社會,探向宇外的足跡。〈四季融合〉說:「不必留住╱任何一段特定的時光╱春夏秋冬╱不能融合在一株黃玫瑰╱卻能融合在你一念之間」。〈楓樹鳥巢〉說:「忽生忽死忽死忽生的輪變╱我全程目擊╱原來生與死是毋需分辨的」。
第三輯名「藝感」。藝術是我至愛,這些詩記錄了欣賞藝術品時的感受。有歌曲、琴曲、交響樂、戲曲、舞蹈、木雕、牙雕、石雕、銅塑、陶塑、油畫、中國畫、數碼繪畫、裝置藝術等。三十多首,大部份寫加拿大藝術家的作品。
第四輯名「浮游」,這十幾首主要是外遊時所見所感:本國、外國、香港、澳門,以至於夢境。十多年來,我踏足美國起碼有十次,現在才發覺,紀遊詩只寫出過一首,就是已編入「宇外」輯中的〈大峽谷〉。為甚麼到了美國靈感就不來、詩興就不發呢?還是主題太大、內容龐雜以至於難產呢?
第五輯名「貓悼」,這幾首是對家貓Scott的悼念。
妹妹《梅嫁給楓》分上、下兩篇,每篇之中,詩作也是依寫作先後為序。
上篇名「嫁接」。植物學上的「嫁接」,在人事上就是「出嫁」。我覺得,我們這些移民,相當於從娘家中國出嫁到夫家加拿大。一旦宣誓入籍,就成了「華裔加拿大人」。民族變不了;國籍卻改變了,身份特殊,心態也是特殊的。既然自願出嫁,不是「搶婚」,就應一心一意以夫家為家,忠於加拿大。當然不應做「臥底」了。
華裔帶來原有的、特有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因其深厚,多糟粕,我們必須努力廢棄;中華文化因其深厚,也多精粹,我們必須盡量發揚,使之融入加拿大,成為年輕的「加拿大文化」的一部份。好在,加拿大是以多元文化為國策的國家;迄今,獨步於世界上。
我曾說:「許多華裔同胞擁護多元文化政策,目的只在於使自己的中華文化得以生存和延續。這種被動的、作客的立場,與中國『娘家』的同胞沒有兩樣。我以為,既然身為加拿大公民,身居此地,就應該反客為主,站到『夫家』加拿大的立場來。除了吸收其它文化的精粹外,應盡力使我們所來自的、熟悉的中華文化的精粹,融入整個加拿大,成為加拿大文化的一個組成部份。從而使年輕的、成型中的加拿大文化,更加豐厚和優美。」(摘自〈何思撝甲骨文書法展前言〉,1997年3月)由於身份特殊,我們這些「華裔加拿大人」的思想感情也是複雜的、多樣的。上篇「嫁接」的內容也特別豐富,共一百二十多首,主調是「嫁給楓的梅」的眼所見、耳所聞、心所感、腦所思。有對先僑的緬懷、風土人情的描繪、歷史回顧、南鄰的侵略、對華裔帶來的糟粕的批評、歌頌國鳥、為運動員打氣、歡呼其勝利、欣賞其體育精神、反省中華文化、對比經歷與現況、對所在地的熱愛、自發的愛國感情、嫁接的感受、對第一民族(原住民、印第安人)的同情和友誼,等等。
此篇中有兩首值得一提:寫於2009年春的〈自由自在的心〉, 比較清晰地自述作為一個華裔加拿大人的心境:「臨老 我從新獲得╱童年時誰都有過的╱自由自在的心」。另一首是朗誦詩〈一朵罌粟花的聯想〉,2010年秋應加拿大華裔退伍軍人協會之請、蒙李錦濤先生推薦而寫,以供國殤日紀念會上朗誦。每年國殤日,全國無數大大小小的城鎮的紀念會上,有詩朗誦的傳統,一向都是英文詩。2010年溫哥華開始朗誦這首中文詩,是破天荒之舉,我感到榮幸。寫這首詩,我遇到從未遇到過的限制和困難,總算及時完成, 還自覺寫得不壞。
下篇名「最痛」,共三十六首。我在《新土與前塵》的〈自序〉中曾說:「國族、愛情、藝術,是最痛我心、最傷我心、最苦我心的事。」可知所謂「最痛」,寫的是「國族」。我又在該詩集的〈自跋〉中說:「國族、愛情和藝術,仍是終生纏身的三隻冤鬼,不請自來,揮之不去。其中『國族』更為複雜,重心由娘家的中國、華族,轉到夫家的加拿大、各族裔來了。」
加拿大早已是個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國家,縱有令我痛心的事,也不至於「最痛」。我以「外嫁女」的角度回看娘家,與出嫁前大不相同,在主觀感情之上,加上客觀的理智。往往不自覺的採取普世的宏觀視野,而不會是狹隘的「國家至上、民族至上」,更不會是愚昧的「政府至上,政黨至上」了。表現在詩作上,有愛之深責之切的激動,也有恨鐵不成鋼的悲憤。到底自己原本就是出生、成長在那裏,五十一年恩義,有無法割斷、也不應割斷的千絲萬縷。即使是諷刺,中國傳統詩學就分「美」「刺」兩種。自問每一首都出自真心和善意。如何證明是真心善意呢?一言難盡?一言可盡。就因為「最痛」。打在娘身,痛在兒心。
要感謝下列書刊的編者,讓我的詩有發表機會,憑記憶,大致依發表先後為序:
加拿大:加華作家季刊。白雪紅楓詩文集。星島日報.加華文學。星島日報.新天地。松鶴天地月刊。星島日報.剪虹集。筆薈。世界日報。環球華報.加華文學。環球華報.楓林筆薈。加拿大國殤日紀念場刊。
香港:詩網絡詩刊。香港文學月刊。呼吸詩刊。文學世紀月刊。城市文藝月刊。「創造未來」世界巡迴展。牧人看世界。
牧人聲聲惜。圓桌詩刊。
澳門:湖畔季刊。中西詩歌季刊。
新加坡:五月詩刊。新華文學季刊。
馬來西亞:爝火文學季刊。
菲律賓:世界日報.文藝。
中國大陸:詩林詩刊。
台灣:乾坤詩刊。
還要感謝漢學家王健教授和黃聖暉女士,為我的三首詩作英譯。
我以往的書,序文都是自己寫,從來沒有麻煩別人。這次我提議把瘂弦先生寄我的兩封有關的信合併,名之為〈兩封信〉,置諸自序〈十年詩〉之前,作為代序,蒙俯允,感到榮寵。
這兩本詩集,可視為我在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詩創作的成績。與上個世紀所作相比,除了內容相異,自覺風格也有不同,自己也不知是進步了還是退了步,還望高明指點,能在下一個十年寫得好些。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9513086
- 規格:平裝 / 204頁 / 14.8 x 21 x 1.0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
|
| 作者:謝頓.帕金 出版社:橡實 出版日期:2022-07-27 66折: $ 1175 | | 作者:許添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6-06-14 66折: $ 660 | | 作者:許添盛主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5-10-12 66折: $ 660 | | 作者:理查.葛登 出版社:橡實 出版日期:2024-09-11 66折: $ 845 | |
|
| 作者:ざらめ鮫 出版社:長鴻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2-07 $ 150 | | 作者:原味太太 出版社:台灣廣廈 出版日期:2022-12-15 $ 374 | | 作者:宋曉東 出版社: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出版日期:2021-03-17 $ 260 | | 作者:ちふゆ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1-22 $ 119 | |
|
| 作者:克雷.勞特雷奇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2-04 $ 266 | | 作者:希行 出版社:藍海製作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2-12 $ 269 | | $ 331 | | $ 699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