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雙行,志願遠赴偏鄉與海外行醫
成長於台南新營安逸舒適的小城,員郭醫院神經外科方鵬翔主任的成長經驗和受教育過程,與人們印象中培養出一位醫生的方式不太一樣。「我的父親從我和妹妹還小的時候,就會帶我們到新營四周的山裡露營、認識植物和草藥;幼稚園和小學時期,每當我在上課時,被窗外一些新奇有趣的事情吸引而分心,甚至跑出教室追飛過的蝴蝶,我的父母也跟老師說允許我這樣做;他們不僅對我的在校成績沒有任何要求,更鼓勵我可以擁有很多想法,不需要一板一眼地唸書及考試。」
方主任坦言自己的父母親真的很特別,也非常感謝他們的成全和包容,接納且允許他當一個比較特別的孩子,因此促使他在進入醫學院後,除了能靈活地吸收課本知識外,還有強大的動手能力,以及更容易激發出開創性的想法和思維。
作為第一屆可同時修讀中醫和西醫的學生,當年方主任除了面對龐大繁雜的課程之外,思維靈活、執行力強的他,也利用休息時間自費學習針灸和氣功,更同時擁有中醫專科執照、中醫營業執照和西醫執照,造就了他與今日許多單純學習西醫的神經外科醫師之間的差異性,方主任深深相信這是上帝對他的奇妙引領。
不僅成長經驗和受教育過程和別人不一樣,出社會後方主任也選擇了一條不同於一般醫生的職涯道路,他提到:「離開學校後,我在醫學中心當小菜鳥醫師,隨著身心和醫術都更成熟後,就開始我的偏鄉服務,在屏東東港服務三年;相較於城市,偏鄉的醫療資源普遍缺乏,在我到任前,當地患者經常需到高雄或其它城市開刀,我到任後的三年內, 許多需要開刀的病患都能在就近的治療下逐漸康復。此外,我也曾經擔任無國界醫生,當時很年輕、很敢闖,背包背著就前往貧脊甚至是戰爭國家,例如:兩伊戰爭期間,我便接觸到許多外傷病患,也曾經帶隊到巴布亞紐幾內亞,該國老百姓平均年齡只有50多歲,外傷病患非常多,但是醫療資源十分貧瘠,因此,當我們提前三個月公告會有醫生過來義診,很多人是提前好幾天甚至是三個月開始走山路過來等待。」
種種特別的經歷,為身為神經外科醫生的方主任訓練出扎實的基本功,累積的開刀次數也比一般外科醫師超出許多。「這些醫療貧瘠的地方,讓我有與眾不同的開刀經驗,大大刺激了我的想法和治療策略,我看病是出名的慢,因為我認為治療方式應該循序漸進,讓病患以適合他們的方式恢復健康,更主張『除非必要,否則不開刀』。 」
醫學世家與創業精神之生命傳承
談到創業,方主任鄭重地說:「創業是我這輩子最值得的冒險。」由於家族在早期便經營醫療相關行業,祖父經營藥廠和藥局,父親是一名藥師及中醫師,或許方主任天生帶有的冒險基因,就傳承自祖父和父親,他們過去從零開始打拚,建立起自己的事業,方主任在耳濡目染之下也習得了長輩們的創業精神,特別喜歡挑戰自我。
回顧過去三十多年的醫生職涯,方主任任職於醫學中心十多年,也前往偏鄉醫院服務群眾,在貧脊地區擔任無國界醫生;擁有堅定信仰、樂於助人的他,不同於其他同行紛紛到大城市的大型醫院發展,方主任看重「基督教醫院不以盈利為目的」之特點,選擇在2016年來到彰化員林剛創立不久的「員林基督教醫院」任職,開啟了他在員林這座城市的深耕。
2022年,員郭醫院郭鐘添院長的一句話,喚醒了方主任的創業夢想。「郭鐘添院長邀請我在員郭醫院以類似內部創業的形式來開展神經外科,問我『會不會想要打造一個自己想要的環境?』」經過慎重的思考,方主任認為以該形式建構起神經外科更能發揮自己的想法,例如:以醫學中心的設備等級來打造醫院神經外科,並且擁有相比醫學中心和一般醫院都更為彈性、更加自主的選擇權。
因此,該年9月方主任加入員郭醫院,開始自己在神經外科的第一天門診;或許壓力和工作量都增加,需承擔更加重大的責任,但能以「帶給病患更好的醫療」為核心,促使自己各種想法落實,擁有更強健的執行力,方主任感謝當時的自己做出這個決定。他真切地說:「我總是想開創點什麼不一樣的,這讓我的生命旅程寬廣,並且充滿意義。」
化挑戰為經驗,擁有七張專科執照的現代華佗
或許是先前累積下來的豐富經驗,方主任表示,從零開始設立員郭醫院神經外科,並未遇見特別困難或解決不了之事,這亦讓他提醒自己身為一位醫生,持續學習和進步的重要性。行醫多年,方主任對於精進自己的醫術絲毫未曾懈怠,他不放棄任何能夠學習的機會,只為能夠提供病患更好的醫療服務,也因此他不僅取得博士學位,還擁有神經外科、神經重症科、疼痛科、抗老化及再生醫學科、一般外科、中醫科、家醫科等七張專科執照,並且學習各種醫學新知、新儀器、新技術和新方法。
「除此之外,關於用藥的心得、超音波導引再生療法、針灸、乾針、浮針、小針刀手法、水冷式低溫高頻療法、脊椎內視鏡手術、微創手術、經顱磁核共振治療等,我也會投入時間,一步一步看書、上課,甚至是跟診累積經驗。 」宛如華佗再世,方主任持續精進醫術之外,亦相當重視面對患者時保有同理心,為病患解決其問題及疼痛。對方主任來說,醫生不僅是一位純粹的專業角色,也是能夠關心他人的個體,而同理心則可幫助看診的過程產生更多的傾聽、理解與回應。
打造神經脊椎專科醫院:完整治療、先進設備、複合式手術室
肩負建立神經外科的使命加入員郭醫院,方主任夢想著打造一間神經脊椎專科醫院,讓所有與神經脊椎相關的問題,包括:頸椎、腰椎、肩、頸、膝蓋等關節退化,疼痛、⻣質疏鬆、四肢⻣折、⻣贅瘤、水腦症、腦神經中風、顱⻣缺損、脊椎神經損傷,皆可在員郭醫院得到合適的治療。為了提供完整的治療,例如:從藥物、打針、高頻熱凝、神經阻斷等保守治療到再生醫學,以及最後必要時才做的開刀治療,方主任採取使用醫學中心的標準引入所需的先進設備儀器。
他談到:「雖然員郭醫院是區域型醫院,但引入的醫學中心等級設備先進而多元,包括:AI導航系統、追蹤式顯微鏡、高頻電磁波、腦部磁刺激等,即使評估引入這些儀器會在財務方面有所虧損,我仍決定為病人的健康帶來好處而投入。」方主任期盼為台灣打造出神經脊椎專科醫院,並且讓台灣站上國際舞台發光發熱,正如同聖經中所提及的「作光作鹽」。
除了投資先進儀器設備,員郭醫院神經外科亦採用與醫學中心同等的「複合式手術室」,以患者不動、儀器動的形式,降低手術風險,同時還可即時傳輸影像,立即得知開刀癒後情況。「我在開刀前先為病患做3D X光,運用AI精準定位、追蹤式脊椎導航系統,讓患部以 3D立體的方式呈現,促使我判斷出最有利的診療方式;這些先進醫療設備的輔助,都是為了讓神經外科手術更為精準,讓病患有機會恢復健康,甚至恢復得更好。 」
一年多以來,方主任和團隊帶來許多重大突破,包括過去傷口仍約有一公分大小的脊椎內視鏡和微創手術,在方主任的帶領下僅以两個針孔就處理好一位媽媽長達十年的腕隧道症候群,以及一位病患⻑達二十年的五十肩沾黏;更在員郭醫院解鎖了金鋼狼手術、人工鈦腦手術、膝關節電燒、羊膜再生注射、內視鏡椎間盤摘除等多項讓病患有感的治療。
運用完整而精準的治療為醫學帶來嶄新一頁,方主任理想中的醫療服務不僅止於此,他更積極建立病友交流平台,成立臉書社團、LINE社群作為病友之間的交流討論區,讓病友之間成為彼此的支持者;看重衛教資訊的他,更嘗試成立自己的網站、社群媒體平台,投入時間錄製衛教影片和分享衛教內容。
從小到大的成長、學習經驗都和其他同齡者不一樣的方主任,身為一位神經外科主任也展現了他與眾不同的一面,他笑談:「我的臉書帳號、LINE ID、手機號碼都是公開資訊,有病人打電話來,他們原本都以為應該是辦公室專員或助理接聽,每當我接起電話後,病人都會驚訝地說:『方醫師,沒想到真的是你哩!』」展現出方主任十足的個人特色與風範。
尊重生命作為治療起點,祈願帶來光亮和希望
醫者總是對生命有著比平常人更多的感悟,尤其是目睹過各大天災人禍的方主任。西元2009年8月,颱風莫拉克侵襲台灣,降下破紀錄之降雨量,引發從中部、南部至東南部地區的嚴重水災,造成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多達474人慘遭活埋;當年方主任受命搭乘直升機前往重災區救治,但由於災情嚴重無人生還,當地陷入一片死寂,被派往救災的方主任,使命因此由救災轉為驗屍,並且在署立旗山醫院當地駐紮一星期。他回憶:「那時驗屍百具,味道之重,屍體之多,宛如地獄;這個特別的經歷,讓我學習到,面對生命的無常,我們真的需要謙卑,也讓我更看重眼前每個活生生的生命。 」
直到現在,方主任依然經常想起自己的老師的教導,那句「永遠要感謝你的病患,因為他們把生命交給了你」成為了他數十年醫療生涯的方向指南。方主任深切體會到,每位病患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體,並提醒自己:注意安全,勿驟下定論,一步步從點、線、面細細推敲,寧願慢卻不要錯。
為了持續進步,為病患帶來光芒與希望,方主任積極與國際接軌,和歐美知名的神經外科專家保持聯繫;此外,他也鼓勵醫療團隊參與國際交流,了解嶄新的醫療設備和技術,這些都是他對醫療事業和高品質醫療服務的承諾。「只有當我們全力以赴,才能帶給病患更好的治療。」方主任說。
最後,方主任引用聖經《馬太福音》5:14-16提到的一段話語:「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他真切知曉自己身為醫師的天職,並希望長年投入和自我要求,能持續為神經脊椎病患帶來一絲光亮和希望,因為對方鵬翔主任而言,走在這條充滿挑戰和責任的道路上,就是他此生最大的幸運及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