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情緒無時無刻,如影隨形。等候我們隨時認識它,理解它。這系列作品讓孩子適切表達情緒,好好因應與調適壓力。——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身為職能治療師,我的例行工作就是提供友善環境和活動,讓孩子們主動參與並樂在其中,獲得肯定與成就感,並找到自我定位和重視自己,迎向充滿自信的人生。——陳宜男 星願樹職能治療所 院長
▲【親子情緒管理小學堂】系列包含孩子常見的幾個情況:生氣、嫉妒、自信、約定、父母離異與霸凌等問題,相當適合親子共讀、一同陪伴孩子,並發展出合適面對情緒的方式。——蔡百祥 臨床心理師
▲透過逗趣的筆觸與寫實的情節,引領大小讀者們覺察並處理各種情緒,不只是孩童限定,更是所有人的情緒指南!——蔡思怡 109全國閱讀推手.我的思房筆記粉專主持人
【各界專家贊同推薦】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林靜如 (律師娘)
▲邱馨儀 (諮商心理師)
▲陳之華 (教育界名作家)
▲陳宜男 (星願樹職能治療所 院長)
▲黃乙白 (High媽心理師)
▲黃彥鈞 (職能治療師)
▲楊俐容 (情緒教育專家)
▲蔡百祥 (臨床心理師)
▲蔡思怡 (109全國閱讀推手‧臉書粉專我的思房筆記主持人)
*以上依姓名筆畫排序
●非常適合孩子和父母!很好的一本書,裡面有解決孩子嫉妒的好主意。法國讀者/拉克魯斯‧托馬斯
●我和孩子們都接受本書的建議和做法!我們依照書中的建議進行實作,相當有效。法國讀者/杰拉爾丁‧赫克
媒體推薦:
透過故事認識情緒,加強親子溝通連結
文/伊莎貝爾.費歐沙 本書總策劃、法國正向教養首席專家
【親子情緒管理小學堂】系列透過短篇故事,探索一種情緒或觀念的不同面向,例如《我再也不鬧脾氣》這本書,說的是關於生氣的故事。我們常常只能以「生氣」這個詞彙來通稱這個狀況,但事實上有各式各樣、很不一樣的情境,能引發我們心中各種關於「生氣」的情緒反應。作者莉姆桑和我都認為這點很有趣,想更深入剖析,藉此幫助孩子和家長,透過情境感知到這些情緒。
在書中收錄的三則短篇故事中,孩子能辨認自己的經驗,並且理解:「對!這就是生氣!這樣的話我可以怎麼做……」同時也能指引爸媽,如何陪伴孩子。
每則故事後面,附上一段適合親子共讀的小短文,希望能幫助爸媽們在引導孩子理解情緒的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
兩歲開始,就要學習認識情緒
孩子對於和自己相關的事物有很強的感受力。對他們來說,生氣是一種令人非常混亂的情緒——對於內心在短時間內突然產生的感覺、發生的變化,他們會感到十分驚訝。加上孩子會觀察大人的反應,發現有時候大人並不喜歡像憤怒這樣高強度的情緒,所以他們可能會感到混亂。
因此,從十八個月到兩歲開始,小小孩就需要對自己的情緒開始有所認識。書中的這些小故事是針對年紀小的孩子,讓他們能在故事中辨認自己,理解到:「啊!原來這就是在我身上發生的事。」這是自然的、正常的,並不是什麼「壞的」、「不好的」事情。
至於自信,是人際社交的動力。一個有自信的孩子,在某些情況下,有可能會屈服於他人、被他人所控制,因此失去信心。我們若能越早認識到:什麼是自信?什麼時候會失去信心?什麼事可能會讓我們失去信心?我們就能越早認知到:「現在有哪個人意圖控制我!」接著問自己:「我的感覺是什麼?」,並告訴自己:「我現在正在變得沒信心,該怎麼做……」這些都是我們從很小的時候就需要的概念。
以生動故事,探討情緒的多種面向
【親子情緒管理小學堂】系列這套書最棒的地方,就是在一本書裡收錄三個故事,討論了同一種情緒反應的三種不同面向,讓讀者能更靈活的從本質去認識情緒,而不流於制式、說教的內容。每個小故事,都是加強爸媽跟孩子連結的小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