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多樣性與美麗總是令人嘆為觀止,我們把這意想不到的創造力背後的機制稱為「BI生物智慧(Biological Intelligence)」。設計與建造一座建築與創造一個新的生命有著極高的相似性,我們可以藉由對生物智慧的理解來學習創造永續的建築。
由生物智慧所啟發的四個面向「起源」、「型態」、「界面」、「循環」各自包含數個模組,如同設計者的工具箱,助益建築創造與設計的流程。本書以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案例,示範BI生物智慧如何引導我們創作豐富多樣的建築。
「《BI生物智慧—建築創意的源頭》(英文書名BI:the Origin of Architecture Creativity),是受達爾文“On the Origin of Species”(《物種起源》)的啟發,大自然自我創造,沒有意圖,也沒有藍圖,卻成就如此令人驚豔的生態系,而且生生不息,這其中的奧秘其實很簡單,也正是我們創造建築時最該師法的。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顛覆了人類對自己來自何處的了解,我們希望以他為師,顛覆人們對建築創意的了解。」—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共同創辦人 郭英釗
作者簡介: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由張清華及郭英釗建築師于1999年成立,結合數位國內外學有專長的建築師、室內設計師、創意設計菁英及相關工程專家共同合作,以永續創新的品牌精神驅動從接受委託任務至專業演出 ,以整合式的設計實驗提出解決需求的方法,以低碳美學作為創作的實踐。
章節試閱
BI: BIOLOGICAL INTELLIGENCE
BI: 生物的智慧
大自然表面上呈現了各式各樣的現象,如白天黑夜、春夏秋冬、陰晴旱澇、風雨雷電。各種現象交替作用下形成一個龐大複雜的系統,但複雜系統之下其實隱藏了一些簡單的模式,如此系統才得以穩定運作,才得以持久,這也是為什麼大自然的所有現象都會有某些模式和規則,所以我們才有辦法預測天氣或潮汐;因為有這些模式,生物才得以在相對穩定的條件下發軔及演化。生命於 20 多億年前在海洋發生,而生物由單細胞發展至今日複雜的結構及豐富的形態,則是來自於不斷地適應環境變化所產生的成果,但在這個生態圈變化得愈發多樣繁盛的過程中,大自然的模式和規則從來不曾改變過。
生物師法大自然的運作,也發展出愈形複雜的系統來回應外部環境變化多端的挑戰,同樣的,這套複雜的系統也是透過一些簡單模式和規則才得以穩定地運作,維持生物的日常,最明顯的例子是所有生物的遺傳訊息都是由 ATCG 四個核苷酸排列組合而成,另一個例子是儘管生命體有成億上兆的細胞各司不同功能,它們都是由單一個受精卵分裂而來。
人類是當今生態圈最成功的生物形態(物種)。因為人類除了能適應環境,還能夠探索及辨識出大自然隱晦的模式並善加利用以創造科技(例如:飛行、登月或潛入最深的海溝),在某種程度上擺脫了演化的限制。人類在為生存而掙扎的過程中展現的許多創意,也為自己建立在生態金字塔頂端無可動搖的地位,但也因為人類對資源無盡的索求,讓這些金字塔瀕臨被壓垮的邊緣,人類利用科技合成了許多大自然原本不存在的材料,也製造了許多物品、用具來滿足各式各樣的慾望。但是人類並沒有像大自然一樣,同時發展出能將人造物質還原的科技,因此造成資源耗竭、環境污染的危機。其中規模最大、數量最多、潛在危險最高的就是建築物。
生物的主要建材是碳、氫和氧,而現代人類建構建築物主要的建材是水泥、鋼、鋁、玻璃等非有機材料,以及 竹、木等少數有機材料。為了整個生態金字塔的穩固和永續發展,設計建築物時必須學習大自然自我創造和再生的智慧,建築物完成後必須如生物一般的運作,才能在 50 年以上的使用時間內滿足各種不斷變化的需求,並可以在特定時間點被還原成建材甚至是原料,進入另一棟建築物的生命週期。所以設計和建造一棟建築,如同建構一種生物。BI 的意義在於理解生物如何建構、解構,以及依循演化過程中的法則,讓建築的設計、建造、使用及拆解再造,成為一個可以連續、循環、不斷自我修正的迴圈。如同生物在簡單的規則下並未指向任何必然的外在形態,而是朝向四面八方發展,建築中的 BI 也不會產生特定的建築形式,而是在環境變因的引導下自由地表現。
在探討建築和生物的相似性的過程中,6 個生態圈的集體智慧逐漸浮現,生命從分子層次、個體層次、群體層 次,甚至到生態系層次,都會重複不斷的出現 6 個主題:ICE、IPA,像是貫穿全曲的主旋律,這 6 個主題,是引領我們去發現建築的模式與生物的模式之間的關聯性的踏腳石。
BI: BIOLOGICAL INTELLIGENCE
BI: 生物的智慧
大自然表面上呈現了各式各樣的現象,如白天黑夜、春夏秋冬、陰晴旱澇、風雨雷電。各種現象交替作用下形成一個龐大複雜的系統,但複雜系統之下其實隱藏了一些簡單的模式,如此系統才得以穩定運作,才得以持久,這也是為什麼大自然的所有現象都會有某些模式和規則,所以我們才有辦法預測天氣或潮汐;因為有這些模式,生物才得以在相對穩定的條件下發軔及演化。生命於 20 多億年前在海洋發生,而生物由單細胞發展至今日複雜的結構及豐富的形態,則是來自於不斷地適應環境變化所產生的成果,但...
作者序
序
文/Tiago Costa,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專案助理教授
過去 20 年來,九典在台灣創造了一系列令人驚喜的建築,它從一個 2-3 人的小事務所發展成概念與技術都走在前端,並於國際上有能見度的建築師事務所。九典是由張清華和郭英釗在 1999 年創立的,在他們的職涯中對教學和執業同樣重視,一直與學校保持密切的互動。
環境永續是九典對建築最大的願景,也就是在這種熱情的驅動下,九典創造了像北投圖書館、台北花博新生三館、台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等一系列的經典作品。
這本書講述如何藉由生物智慧所帶來的啟發,為建築帶來一個新的觀點,透過生物在生態系中運作的模式,試圖建構出一個可以激發創意、導向永續循環設計的流程。
九典由生物智慧所啟發的創意設計流程是以三個基本模組為基礎:起源、形態、界面,每個基本模組又各包含了三個次模組,九個模組構成一個簡單、直覺、高效率的設計方法。這個設計方法的架構並非線型的,而是在操作過程中反覆回饋資訊的代迭式流程,提高設計成果的品質。
符合高品質、國際水準的環境永續建築設計是九典執業的核心目標,而九典的作品也因此讓人感到親切與舒適,九典持續不斷地在傳播這樣的價值觀,也把它當座右銘般不斷地自我要求。
(導讀)
大自然的創造力
文/郭英釗、張清華,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創辦人
大自然沒有意圖,亦沒有藍圖,但它無窮的創意卻令我們瞠目結舌,它不但創造了多樣絢麗的生命形態, 整個生態網路運作之精巧更讓人不禁好奇,這背後有一個什麼樣偉大的創造力成就了這一切?這個”創造力”我 們且稱之為”生物智慧”( Biological Intelligence , BI )。
九典之所以對生物智慧有高度的興趣,是因為建築和生物有許多相似之處,除了兩者都有表皮、骨架和維生系 統,更進一步的相似處在於兩者的發展模式都是由自身主動的能量和外部的壓力交互驅動而成。生命起源於單細胞生物,發展至今有成千上萬的物種,乃是透過生物體自身基因的突變(主動的能量)和環境的天擇(外部壓力)交互作用形塑而成;建築從最初僅供庇護,由自然材料簡陋組合,發展到今天可以集合成容納千萬人,提供多樣化機能的大都會,也是因為建築師以自身的好奇心和智慧(主動的能量)回應因人類文明發展不斷變動的需求(外部壓力)所致。
儘管和生物有這樣的相似性,才存在幾千年的建築卻快速地在耗竭地球有限的資源,反觀生物卻能運用地球有限的資源建構出循環不息的生態系,在地球上存在超過20億年。這個系統運作充滿了智慧,九典的英文名稱 Bio-architecture即是著眼於此。因此我們應該透過對BI的探討,擴大建築思考範疇,借鏡大自然自我創造的機制,找出建築技術發展的方向,引導建築創新,回應當前環境對建築專業的挑戰。
序
文/Tiago Costa,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專案助理教授
過去 20 年來,九典在台灣創造了一系列令人驚喜的建築,它從一個 2-3 人的小事務所發展成概念與技術都走在前端,並於國際上有能見度的建築師事務所。九典是由張清華和郭英釗在 1999 年創立的,在他們的職涯中對教學和執業同樣重視,一直與學校保持密切的互動。
環境永續是九典對建築最大的願景,也就是在這種熱情的驅動下,九典創造了像北投圖書館、台北花博新生三館、台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等一系列的經典作品。
這本書講述如何藉由生物智慧所帶來的啟發,為建築帶來一個新...
目錄
序
大自然的創造力
從生物智慧通往建築創意的路徑圖
BI: 生物的智慧
生命的6個智慧
生命和建築的16種模式
由BI啟發的創新設計流程
起源
基地條件
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新生三館
滬尾藝文休閒園區
使用需求
台東縣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聚落-創作研習區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暨遊客中心
自然力
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
綠能科技示範場域
型態
動線
經濟部中台灣創新園區
MOXA 桃園八德廠
結構系統
那瑪夏民權國小
台東縣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聚落-商品展售區
建築材料
李長榮集團研發大樓
豐泰文教基金會綠園區
界面
硬界面
台北市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
沙崙智慧綠能科技聯合研究中心
軟界面
工業技術研究院六甲二期宿舍
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新生三館
公眾界面
台鐵苗栗車站
精銳建設企業總部
循環
臨時建築
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新生園區
循環建築
淡水藝術工坊
大明高中潭子應用藝術分部
amba意舍國際商務旅館中山館
台糖沙崙智慧綠能循環住宅園區
北海岸環境教育中心
循環室內
台北101 35樓生活服務區
九典台北辦公室
獎項
作品參與人員
序
大自然的創造力
從生物智慧通往建築創意的路徑圖
BI: 生物的智慧
生命的6個智慧
生命和建築的16種模式
由BI啟發的創新設計流程
起源
基地條件
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新生三館
滬尾藝文休閒園區
使用需求
台東縣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聚落-創作研習區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暨遊客中心
自然力
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
綠能科技示範場域
型態
動線
經濟部中台灣創新園區
MOXA 桃園八德廠
結構系統
那瑪夏民權國小
台東縣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聚落-商品展售區
建築材料
李長榮集團研發大樓
豐泰文教基金會綠園區
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