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算一算,從打工時期一直到現在,我大概有近四十年的時間,都花在和植物的相處上,是我對植物特別喜愛嗎?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但真要認真回想起來,似乎和我不愛唸書的個性有著絕對的關係吧。
◎「大自然」和「園藝書」,放牛班學生的兩個最愛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如果說有什麼是不曾改變過的,那就是我對書和對大自然的愛,當然,這裡指的「書」,自然不是指教科書,而是課外書籍,尤其是和植物有關的書。
國中的時候讀的是放牛班,不但不愛唸書,作業也都是抄同學的,每天放學以後就在住家附近的河堤邊玩,玩累了回家倒頭就睡,在那個以升學為主的年代裡,我是老師眼中不折不扣的皮小孩。
或許是年紀還小吧,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未來想做些什麼?也沒有想過自己的興趣究竟是什麼?國中畢業後,在補習班補了半年,考上了松山工農園藝系,至於為什麼會選擇園藝呢?理由很簡單,因為學費便宜,再加上我喜歡自然,園藝系就成了我的最佳選擇。
沒想到這一個選擇也給我的人生,選擇出一條最明確的道路。在就讀松山工農的三年裡,我不但認識了與我志同道合的妻子,同時也為我在植物的領域裡,扎下了很深的根。
◎對植物知識的渴望,沒人能阻檔
進入了松山工農,我對植物的興趣也漸漸的鮮明了起來,雖然仍然對課堂上所傳授的通識課程提不起興趣,但對與植物相關的知識卻愈來愈渴求,甚至到了沒有止境和邊際的地步。
為了要得到更多的知識,我曾經背著松山工農的書包,跑到台大的圖書館裡看論文;上英文課的時候,偷偷的在課堂上背花卉的拉丁文學名;為了要能吸收更大量的相關知識,我甚至強迫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看懂日文……
現在,除了日文、英文外,我還大量吸收來自中國方面的知識,因為他們在文史方面的研究十分的強,想知道植物的一些歷史文化,大陸方面的書籍是不可或缺的主要來源。
當然,這一切的努力,都只是為了要讓自己能夠在植物的領域裡,得到更多、更深、更廣的學習,因為我明白,光是靠課堂上老師所教的知識是絕對不夠的,後來也證明我當初的想法並沒有錯。
◎從花市工讀生做起,瞭解愛花人的需要
嚴格說起來,我可以算是在花市長大的。從在松山工農讀書的那個時期開始,我就在大台北花市打工了,還記得那時一天的工資是三百元,而我為了要買一本定價是三百四十二元日文版的園藝百科,也顧不得錢夠不夠,靠著常在那裡訂書的交情,先訂了書,然後再每個星期去打工來還錢。
對我來說,「做」和「看」是我學習的主要精神,「做」當然是指親自操作;「看」則是包含了看別人做,以及看書兩種。在花市打工一轉眼就是四年,一直到畢業後都還又做了半年左右,如果不是因為自己經常睡過頭,誤了上班時間,或許會一直待下去吧。
離開花市後,剛巧知道有一間傳播公司想製作一個和植物有關的節目,抱著一試的心情去應徵,沒想到竟錄取了,成了這個節目的執行製作,就這樣邊學邊做,在當兵前,順利的完成了十三集的節目,也就是後來由公共電視播出的「花的禮讚」。
退伍後到濱江花市工作賣花材,賣了一年半以後,跑去和人一起合作開花店,花店開了一年多,又因為理念不合告吹。自此,我又恢復無業遊民的身分,直到遇到我在花市打工時認識的吳昭祥先生,當時他的太太王銘琪小姐任職剛成立的台北市錫瑠環境綠化基金會,正好需要製作文宣、手冊之類的人手,由於我有經驗,便推薦我去應徵,這一待就待到現在,前後算算已經服務有三十年之久了。
想想,不管是賣花、切花、盆花、庭園造景什麼的,我幾乎都碰過,也都有相當深入的了解,這些寶貴經驗的累積,都成為我日後工作的根基,而透過每一個環節的充分參與,也在在都再加深我對植物的了解,對我來說,「參與」無疑是最好的學習與成長。
◎只要有人願意聽,我就樂意分享
進了綠化基金會以後,教學、推廣和訓練就成了我最主要的業務。
因為之前在花市累積下來的經驗,我習慣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來看事情,同時,我也清楚的知道,想要把花推廣到生活裡的每個角落,就必須先克服消費者對花的陌生與誤解,而教學是最直接的方法,在彼此互動的過程中,將經驗與正確的觀念,以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傳達給更多人,讓大家都能夠培養出栽種美麗盆花的信心。
然而,推廣教學並不是件容易的工作,記得剛開始在社區做推廣教學的時候,有時一個班只有兩個人,有時卻有一、兩百個人那麼多,年齡層也分布得十分廣,從幼稚園到歐吉桑、歐巴桑都有,面對不同的年齡,表達的方式就不同,尤其是在替大家解決問題的時候,更是挑戰性十足。但對我來說,只要有人願意聽,我就樂意分享,不論年齡、不論背景,只希望藉由上課的互動,讓大家都能夠學習到正確照顧植物的方法,去除大家對照顧植物的陌生與誤解。
於是,綠化基金會與台北市政府公園處合作,在士林官邸成立了「生活園藝教室」,由我擔任計畫主辦人。並擔任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中心環境綠美化專題課程講師、台北市建設局、民政局、公園處等局處及各區公所綠美化課程講師、「台北市綠化聯盟」課程講師、板橋社區大學「生活園藝課程」講師,希望藉由開辦這樣的課程,能夠讓綠化的概念,深植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給它需要的,是照顧植物的不二法門
和植物一起生活了這麼多年,我不但自己喜歡種些花花草草,工作也離不開植物,常會有人問我,植物真的很難種嗎?其實真的並不難,只要你能把握以下幾個原則,我相信想要種出一盆自己喜歡的植物應該不是一件難事──
第一,不亂澆水。我遇到最多的問題就是澆水,很多人會以為只要不斷的給植物水分,就不會讓植物枯死,卻沒想過,過度給水,一樣會造成植物的根部腐爛。
第二,不放錯位置。明明是室內的植物,卻搬到室外去曬太陽;極需日照的植物,卻只給它室內的光線,這樣當然也是注定失敗。
如果做到以上這兩點,然後再多吸收一點植物方面的相關知識,比如說,哪些植物是一年生的,哪些植物才是多年生的;哪些植物適合哪種天氣和溫度,如果弄清楚這些,相信一定會降低失敗率的。
◎用對方法,你家就是花園
或許是時代的趨勢吧,很明顯的自然意識在抬頭,不管是從人文角度或是學術角度來介紹大自然的書籍愈來愈多,相關的課程也陸陸續續在開辦, 參與的人也有快速增加的趨勢,這對我們來說,確實是個值得高興的事情,這也表示,有愈來愈多人在關注我們的環境,為綠化盡心力。
至於這本書之所以會以「盆花」做主角,主要就是因為在教學的過程中,有太多的人反應過,從花市買回來的花幾乎都無法順利存活到第二年,甚至買回家沒多久就死了,因此,這本書特別以花市裡的盆花為主要的對象,教大家以最正確的方式,將花市買回來的花,做最佳的處理,如此一來,不但可以延長它的花期,還可以讓它開得更美、更有生命力。
◎擁有小花園,一點都不難
用綠色美化生活,是許多人的夢想,也是許多致力於綠化工作者的美好憧憬,生活中如果有花、有植物相伴,不但可以讓心情變好,也可以讓生活更有質感,不管你的環境裡是只有一小方陽台、窗台也好,或是幸運的擁有一個大庭院,只要你照著書中的步驟,正確的操作,相信不久的將來,你也會擁有一片小小的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