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足堪回味是平常 序鄭國雄的《時空滋味》
/ 陳敬介(靜宜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讀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總編輯)
飲食之於人生,猶如文章之逗點與驚嘆號;閱讀國雄兄的飲食散文,也是如此,在親切日常的筆觸中,讓人很自然的,帶著期盼與訝異地一路「品嘗」下去。
飲食性質的書籍,不分中外均為重要的寫作出版類型,其細分又有學術性、環保性、知識性、技術性、文學性等,多元紛呈,尤其飲食文學已成顯學,餐旅飲宴,地方美食更是早已成為國家吸引觀光客群的重要指標,許多著名的飲食作家,大多善烹調、懂食材,不然便是吃遍大江南北、品味異國風情,走跳特色餐館,說得一口好菜,寫得一「桌」美文(書桌),各擅勝場,引領風騷。
而國雄兄的《時空滋味》,書寫的是個人生命、地方特色、日常飲食,很有些孤獨的美食家井之頭五郎的況味,而其最大的不同是,篇篇有作者的生命故事與人物互動,有時溯及童稚,如寫地瓜:
若不是在地瓜生產的季節,飯鍋裡出現的是一鍋黑漆麻烏的乾地瓜籤飯, 稀疏的白米點綴在上頭,偶而會有幾隻白白的蛀蟲屍體夾雜在地瓜籤飯中, 為我們這一群缺少蛋白質的黃口小兒補充營養。
將童年時貧困的滋味細膩寫出,又如採番茄的故事,都能情景交融的將記憶中的場景活現於讀者眼前。我想這並非完全是文采斐然所得,而是導因於親歷的經驗感受,以及本質上的永保赤子純樸。又如他側寫住在蚵村的同事,吃蠔吃到怕的〈難忘的「蠔」滋味〉,讀來趣味盎然,令人莞爾一笑,誠然啊,再美味的食物,讓你照三餐吃一個禮拜都會膩,更何況是從小吃到大,不禁令人想重新定義何謂「美食」?
源於工作的連結,在國雄的美食地圖上,苗栗是一個獨特深刻的區域,此點我也有類似的經歷,我開始在大學任教即始於苗栗縣造橋鄉的育達科技大學應用中文系,歷時八年半才離開苗栗,轉至靜宜大學中文系服務,本書中的斗煥坪水餃館、獅潭南邊的汶水老街、南庄「桂花巷」、公館棗莊等,均為我熟悉的滋味與景色,我們在不同時間,卻有著相同的旅跡,令我邊讀文稿一邊嘆然不已;也藉由國雄的筆端誘使我勾起許多回憶,如斗煥坪水餃館的「雜不囉嗦」,這道有著怪奇名稱的美食,即曾多次與同仁一起前往,讓「雜不囉嗦」與啤酒與笑聲與豪言狂語下肚,那才是一個「爽啦!」
至於斗煥坪這個地名由來,根據國家記憶庫有兩種說法:一是嘉慶十五(一八〇五)年,粵人黃祈英率先進入原住民地區交易,深入斗換坪一帶與當地賽夏族往來,並邀漢人入墾,開田成業。因黃祈英迎娶原住民,依原住民習俗改名「黃斗乃」,黃斗乃和原住民交易物品的平地,即為斗換坪;二「斗換」的客家話,是倒換、對換之意,因此漢人和原住民以物易物的地方即稱「斗換坪」。過去漢人與原住民雙方交易,會找一處四面有山的盆地,雙方各自在山頭監視。原住民首先放置一堆欲交換的物品,漢人再放一堆等值的物件,直到雙方增減至滿意,隔天才會各自把東西取走。前者,我在水餃館吃喝時便聽聞於一位博學多聞的同事,我笑說會不會是紀念韓國大統領全斗煥的啊,像台北市的羅斯福路---結果當場被罰喝三大杯。
至於直寫美食,國雄的筆力亦頗深厚,如寫海味羹:
海味羹口味則濃郁鮮甜,以魚酥搭配魚丸,幾片九層塔放在羹湯上提味,魚酥的脆、魚丸的嫩、九層塔的香、羹湯的鮮,讓味覺與嗅覺一次在唇齒之間相互纏綿。
寫得一幅渾然忘我的神態。寫吳郭魚的記憶,文末卻說難逃娘娘的法嘴,可見吳郭魚在怎樣易名為台灣鯛,它的口感滋味還是無法完全改易;我是吳郭魚痴,糖醋、乾煎、蔥段紅燒、薑絲清蒸我來者不拒,國小時,兩天飯桌上沒吳郭魚就會跟老媽翻臉,臭臉拒吃,尤其偏好乾煎,國雄兄:下一回我來乾煎一尾與你分享吧!
最後來談一談趣味十足的油雞飯,此文記錄他在靜宜中文研究所就讀時,嗜吃學校餐廳油雞飯一事,他在補修我大學部中國文學史學分及多次與我討論論文進度時,都會買、每次買油雞飯來「收買」老師,我吃了覺得算不錯啦,想說……但見國雄一再推薦且吃得一臉滿足的表情,我就不好意思多說了,其實我想吃雞腿飯啦,哈哈,就如同他寫烏魚米粉、白河綠色隧道的青芒果記憶,樸實無華又有其雋永之處,單純的民間飲食如意麵,是意難忘的意麵,也是充滿謝意與情意的「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