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暢銷書
「一本鼓舞人心的書,關於學習如何原諒。」
——《美國今日報》(USA Today)
每個人身上都有傷,有些痛很深很深,
傷口也許結痂了,苦楚卻從未痊癒過。
今年,送自己一份禮物,放手、好好往前走。
本書作者凱薩琳・史瓦辛格・普瑞特訪談22位人士,談論他們如何原諒、寬恕的故事,包括:家暴、外遇、自殺、友誼決裂、戒癮、童年性侵害、重大死亡車禍造成家庭破碎⋯⋯。
有些事件似乎永遠都不可能獲得原諒,例如:強暴、蓄意謀殺、種族滅絕、無差別槍殺、恐怖主義暴行⋯⋯,其中幾則故事為全美家喻戶曉真實人生故事,包括:聯合公園(Linkin Park)主唱查斯特・班寧頓(Chester Bennington)自殺事件、「世紀審判」辛普森案等。
然而,不知如何寬恕他人,甚至寬恕那些你曾經深愛、依然深愛的人,尤其是不知如何寬恕自己,很難熬過這一生。
我們都是人,人都會犯錯,在人生中的某些時刻,我們都會面臨請求寬恕或給予寬恕的情況。所幸,請求寬恕或給予寬恕,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力量。
面對重大創傷有五個和解階段:先是震驚,接著是憤怒,再來是悲傷,然後是接受,最後是寬恕和療癒。你得脫離這個循環,要脫離這個循環,唯一的方法就是寬恕。每個人寬恕的途徑和步調不盡相同,有些人可能永遠不會寬恕,那也是他們的應對方式。
將你的故事更換角色是掙脫過去的關鍵,我們必須放棄被害者的敘事,成為故事的主人翁。想要過真正自由的人生,需要鋸斷那條把我們和那個人、那件事緊緊拴在一起的鎖鏈。當結局無法逆轉,原諒和寬恕是為了放過自己,用新的腳步好好往前邁進。
▍ 一本激發朋友、家人、同事熱議的書 ▍
《美國今日報》、美國《大觀》雜誌、《出版者周刊》、美國前第一千金珍娜・布希・海格(Jenna Bush Hager)、知名好萊塢女演員潔美・李・寇蒂斯(Jamie Lee Curtis)、知名影視男演員羅伯・勞(Rob Lowe)推薦
***關於寬恕***
要了解真相,必須承受痛苦,但我們不必為了讓真相鮮明,而繼續痛苦下去。
作者簡介:
凱薩琳‧史瓦辛格‧普瑞特 Katherine Schwarzenegger Pratt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動物權益倡導者,也是一個女兒、姊姊、妻子和繼母。身為充滿熱情的動物權益倡導者,凱薩琳是全美流浪動物保護團體「好朋友動物協會」(Best Friends Animal Society)和美國愛護動物協會的代言大使,提倡動物保護意識和浪浪救援照護不遺餘力。身為作者,凱薩琳技巧卓越地將個人經驗轉化為四本書,與當代讀者溝通。現與家人住在洛杉磯。
譯者簡介:
洪世民
六年級生,外文系畢,現為專職翻譯,曾獲吳大猷科普著作翻譯獎,譯作涵蓋各領域,包括《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如何獨處》、《在一起孤獨》、《西元一千年》、《開放水域》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誠摯推薦
「一本鼓舞人心的書,關於學習如何原諒。」——《美國今日報》(USA Today)
「凱薩琳・史瓦辛格・普瑞特以同情和同理巧妙地處理『寬恕』這個棘手的議題⋯⋯引導我們如何參與寬恕的過程。」——美國《大觀》雜誌(Parade)
「十分感人⋯⋯尋求放手協助、想要往前走的人會喜愛這本書。」——《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
「讀完這本書有個清楚的結論:如果我們都能更加實踐普瑞特書中人物做到的事,這個世界將成為一個遠遠更為美好的所在。」
——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
「值得細細品味的一本書⋯⋯每一篇故事都提供新的啟發,引人深思。」——《書單》雜誌(Booklist)
「凱薩琳比同齡者早慧、成熟,每個人都可以從這本書學習『寬恕』的二三事,這件事在今天這個時代尤其重要。」
——–珍娜・布希・海格(Jenna Bush Hager),美國前第一千金、新聞主播、《姐妹第一》(Sisters First)合著作者
「不管你的年齡與信仰,本書都能為你帶來啟發。請抽空為自己閱讀這本書,你將會受到鼓舞,進而餽贈寬恕的禮物。」
——唐・米蓋爾・魯伊茲(Don Miguel Ruiz),《紐約時報》暢銷書《打破人生幻鏡的四個約定》作者
「我相信,這本書將幫助許多人開始並最終實踐寬恕。」
——潔美・李・寇蒂斯(Jamie Lee Curtis),知名好萊塢女演員
「凱薩琳這本書教我們人生最重要的課題之一:透過寬恕,我們找到自己的力量。」
——格雷琴・卡爾森(Gretchen Carlson),《紐約時報》暢銷書《勇敢反抗》(Be Fierce)作者
「凱薩琳寫了一本睿智、勇敢、個人層面的書,探討的主題我們的社會將更加需要:寬恕的勇氣與雅量。每個人都應該閱讀這本書。」
——羅伯・勞(Rob Lowe),知名美國影視男演員
「我想不出比『寬恕』這件事更能改變人生的主題了,這本書便要帶領我們探索這個深刻的主題。」
——凱莉・柯利根(Kelly Corrigan),《紐約時報》暢銷書《當時應該說出口的話》作者
「十分動人、啟發人心,給人滿滿的力量。這本書將讓你的破碎之處變得強大。」
——瑪莎・貝克(Martha Beck),全美知名講者、生涯教練、《紐約時報》暢銷書《尋找你的北極星》作者
「這是一本深具力量的書,故事真實、貼近你我,具有普世價值。對於『道歉』的定義,這本書打破了世俗既定的觀點。」
——羅瑪・唐尼(Roma Downey),知名美國女演員、製作人、《紐約時報》暢銷書《蝴蝶寶盒》(Box of Butterflies)作者
「這是一本很棒的書,幫助你展開對話、開始療癒的過程。書中的故事啟迪人心、激發靈感,充滿勇氣。」
——鮑伯・戈夫(Bob Goff),《紐約時報》暢銷書《活得優雅,用愛處世》(Live in Grace, Walk in Love)作者
「凱薩琳的這本書將會啟發你、激勵你、敦促你開啟你自己的寬恕之旅。」
——猶達・史密斯(Judah Smith),美國知名主任牧師、布道家、《紐約時報》暢銷書《耶穌憑什麼》作者
「對每個在生命中掙扎是否該原諒、寬恕的人來說,這本書是一本必讀佳作,也提醒我們每個人,內在平靜始於自愛。」
——瑪莉卡・喬布拉(Mallika Chopra),《設定目標,活出精彩人生》作者
名人推薦:誠摯推薦
「一本鼓舞人心的書,關於學習如何原諒。」——《美國今日報》(USA Today)
「凱薩琳・史瓦辛格・普瑞特以同情和同理巧妙地處理『寬恕』這個棘手的議題⋯⋯引導我們如何參與寬恕的過程。」——美國《大觀》雜誌(Parade)
「十分感人⋯⋯尋求放手協助、想要往前走的人會喜愛這本書。」——《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
「讀完這本書有個清楚的結論:如果我們都能更加實踐普瑞特書中人物做到的事,這個世界將成為一個遠遠更為美好的所在。」
——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
「值得細細品味的一本書⋯⋯每一篇故...
章節試閱
2
克里斯‧威廉斯
Chris Williams
兩個世界對撞
「無法原諒別人的人,會毀掉自己非過不可的那座橋,因為每個人都需要得到原諒。」
──愛德華‧赫伯特(Edward Herbert),
第一任徹爾布里的赫伯特男爵(Baron Herbert of Cherbury)
2007年2月9日晚上,克里斯‧威廉斯和妻子及三個最小的孩子出門買甜點。一小時後,他的人生將永遠改變。克里斯回想,在他和家人開車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一部汽車快速開下山丘,直直向他們衝過來。克里斯試圖偏離方向,但來車衝力太大,還是撞上了。
他記得聽到震耳欲聾的撞擊聲。當車子終於停下,四周一片死寂。他回頭望著副駕駛座上一動不動的妻子,知道她已經斷氣。他使勁轉身,看看後座的孩子們是否安好。兒子和女兒毫無動靜,他馬上知道,他們也走了。雖然看不到另一個兒子,但他直覺他沒事。他把身子轉回前座,看著他毫無生命氣息、肚裡懷著寶寶的妻子。他呆若木雞,沒辦法思考剛剛發生的事。他閉上眼睛,覺得無助而絕望;他痛不欲生,恨不得自己也死掉。然後,他睜開雙眼,看到剛剛撞到他的那輛車。一股奇妙的平靜感油然而生。雖然那一刻如此戰慄,但他已經知道,自己會原諒那名駕駛。
我們很多人都覺得不可能原諒從我們身上奪走那麼多的人,克里斯卻明白那是他的選擇。他回憶道:「沒有人可以奪走我們在面臨那些情況時決定做何回應的能力。我要走那條我明知不會還我公平正義、不會讓一切落幕,也不會把我的家人帶回來的路嗎?那條路只可能用憤怒和復仇毒害我剩下的家人。或者,我可以選擇放下一切,選擇換一種方式痊癒呢?」
在克里斯以自己的方式面對這場悲劇時,他身邊的人也是如此。他的母親難以接受突然失去孫子和媳婦的事實。他說,車禍剛發生時,他的母親無法寬恕。「她想報復。不管什麼時候有假釋聽證會,她都希望我去,但我從來沒去過。」克里斯的母親親自感受不願放下是什麼感覺。原來,對她而言,拒絕寬恕「會開始毀掉你、吞食你。她終於領悟:『我不喜歡這樣,我不能這麼過。』」
人們常常緊抓著憤怒不放,以為那才能治癒他們的痛。等到恍然大悟,了解那樣只會使他們受困創傷、無法痊癒,他們才會訴諸僅存的希望:寬恕。就算痛苦、就算失去,克里斯仍能寄予同情,這點幫助他撫平他的痛苦。緊抓著憤怒不放,就像讓傷口繼續皮開肉綻,你始終沒有給它癒合的機會。
選擇寬恕這條路,為克里斯和家人帶來平靜,也幫助開另一輛車的年輕人重建人生,他的名字叫卡麥隆。對克里斯而言,要取回人生的掌控權,除了寬恕,別無選擇。他明白,企求報復會讓他深陷永無止境的憤怒——怨恨循環。「走上憤怒或報復之路、力求嚴懲,這條路不會有圓滿的結局。那可能有一陣子會讓我感覺不錯,但無法讓人死而復生,也無法讓痛楚消失,只會助長憤怒與不公不義的有毒氛圍。」
寬恕並不容易,是一場持續不斷的奮戰。誠如克里斯所形容的:「我覺得放下一切的渴望是場戰役,分分秒秒都在搏鬥。我會對自己說:『如果我做得到五分鐘,何妨再做五分鐘……。』時間一久,就變得容易一些了。我慢慢培養放下的能力,就像運動員愈來愈擅長他們練習的運動。」寬恕的能耐會隨時間增強,你有機會鍛鍊出克里斯所謂的「寬恕肌肉」。
克里斯不把寬恕視為義務,而是一份禮物:「我相信,那是你能送給自己最棒的禮物。那賦予你能力,在看似所有選擇都被奪走時取回掌控權;賦予你機會,在身處最劇烈的痛苦時感覺寬心。寬恕的人會得到百分之百的效益。」
寬恕也協助修復了另一位駕駛的人生。克里斯說,他一直為年輕的車禍肇事者卡麥隆設想,從兩人被匆匆送進急診室的那一刻,他就一直把卡麥隆的身心健康放在心上。克里斯記得在急診室裡,就算自己痛苦難當,他仍一再詢問卡麥隆的情況。「每當我覺得憤怒或難過,我都不想把矛頭指向他,因為那會將他帶回我的生命。我只希望有辦法和我的家人、朋友和摯愛,一起走出那些強烈的情緒。」經由將悲傷從源頭導向親朋好友的支持,克里斯終能走出傷痛,並與他最愛的人更加親密。
克里斯之所以如此善於寬恕,背後有個祕密。有個重擔,他已經背負了一輩子,而他知道卡麥隆也必須背負。克里斯十六歲時,有天早上開車上班,撞到一個跑到馬路上的小男孩。男孩送醫急救,奮力求生幾天後仍回天乏術。雖然他完全無法避免那起意外,男孩的死仍讓他此後備受折磨。車禍後,男孩家人對克里斯很和善,甚至寫信給他,試著消除他的罪惡感。儘管得到他們的諒解,克里斯仍為奪走一條人命自責不已。
數十年後,換成他失去家人,他馬上能對卡麥隆感同身受。他知道,他和卡麥隆現在都必須背起這個雙重包袱了:克里斯要承受喪妻喪子之痛,卡麥隆要承受奪走人命的歉疚。但從一開始,克里斯就從同理心得到慰藉。克里斯和卡麥隆共同背負的包袱,成了兩人之間的連結,在兩人向前走的同時,幫助彼此痊癒。
克里斯不希望那起車禍毀了卡麥隆的一生;他希望卡麥隆過有意義的人生。有次兩人碰面,卡麥隆問他:「我這樣害死你的家人,你怎麼可能原諒我?」理解這位年輕人的痛苦,希望他繼續前進,克里斯請卡麥隆挑一個日期,在那天以前放下愧疚。
克里斯的寬恕也有一部分是受到信仰啟發,當他需要安慰時,他總能求助於信仰。他知道他的妻小都在天堂,他會想像他們希望他怎麼做,以此為指引。「我的信仰傳統認為他們還活著。某種意義上,我覺得他們正在注視著我。我感覺他們希望我開心。如果我生氣,我太太就會突然出現,而她衝口而出的第一句話會是:『你在幹什麼?你幹嘛難過?幹嘛生氣?我們沒問題,向前走,開心點。我們最後會在一起的。』」想到妻子,克里斯便能時時提醒自己,選擇寬恕是唯一可以活下去的方式。
能夠訴諸自己的信仰,也讓克里斯得以理解那起永遠改變他人生的意外。他回想:「有時那些悲劇,那些進入我們生命的試煉,就算只是偶然,也是神的安排。神會用祂的恩典,從中創造出奇異的事物,而那些事物會繼而成為我們人生體驗的基石,引領我們爬得更高、看得更遠。」
對我們多數人來說,在最需要寬恕的時刻,那段旅程卻看似不可能走完。有些人可能要花好幾個月才能抵達,有些人要花上好幾年的時間,有些人則可能永遠無法寬恕。我問克里斯,有沒有什麼建議可以給那些自認永遠無法寬恕的人?他說:「我會提醒他們,允許自己成長,允許自己踏上那段向前的旅程。不要指望一蹴可幾,不要指望馬上就能理解寬恕。」
這樣的自我允許,也幫助克里斯引導自己的孩子努力邁向寬恕。他告訴我:「我想,他們真的很感激我從頭到尾陪他們走完那段旅程。我沒有要求他們立刻抵達某個目的地,也沒有要求完美。」每個人會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速度抵達寬恕,我們需要對自己溫柔,對別人寬厚。每個人都會有需要支持的時刻,都會有覺得分外孤獨的時刻。
克里斯說,對他來說,寬恕是一種練習。「那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就好比說:『不管別人怎麼做,不管別人怎麼說,我就是要取回自己的選擇權。』這是你每天都必須練習才能真正做好的事。」正因相信寬恕的力量,克里斯才能熬過難以想像的悲劇,重建希望之路。
***
克里斯不同凡響的故事,給我上了一門強有力的寬恕課:背負舊傷的痛,可能使我們更能感受他人的痛。過去犯的錯,可能讓我們更有同理心;過去的失去,可能讓我們更富於同情。我們的掙扎更提醒我們:我們都是人,也讓我們能夠超越過去,和善地對待自己與他人。
2
克里斯‧威廉斯
Chris Williams
兩個世界對撞
「無法原諒別人的人,會毀掉自己非過不可的那座橋,因為每個人都需要得到原諒。」
──愛德華‧赫伯特(Edward Herbert),
第一任徹爾布里的赫伯特男爵(Baron Herbert of Cherbury)
2007年2月9日晚上,克里斯‧威廉斯和妻子及三個最小的孩子出門買甜點。一小時後,他的人生將永遠改變。克里斯回想,在他和家人開車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一部汽車快速開下山丘,直直向他們衝過來。克里斯試圖偏離方向,但來車衝力太大,還是撞上了。
他記得聽到震耳欲聾的撞擊聲。當車子終於停下,四周...
作者序
(序)
序言
寬恕是放手的努力,好讓人生持續邁步向前
我還記得是在哪一剎那明白自己想深入探究寬恕的。那天,我去了一家我喜愛的在地餐館,就在我站在停車場裡的時候,突然迎面走來一個女孩。她,曾是我口中最好的朋友。
我們不只是最好的朋友──可說情同姊妹,從出生便形影不離。從生日、衣服、朋友、家人、祕密,乃至夢想,我們什麼都和彼此分享。我們覺得彼此融為一體;事實上,多數人也把我們的名字連在一起,把我們視為永不分開的一對。
然後,在相知相惜二十多年後,我們鬧翻了──讓我徹底崩潰。她的缺席在我的生命留下了一個大洞。我的人生第一次沒有最好的朋友陪伴,沒有她,我根本不認識自己。此情不再,影響了我的生活的所有層面。那糟透了,讓我支離破碎。
在總算能夠拉開距離、讓時間沖淡一切後,我告訴自己:我沒事了,已經原諒我曾經視為心頭肉的那個人了。但,才宣布自己已大步向前不久,我卻和老友不期而遇。我頓時明白,我離走出絕交的陰影還很遠,甚至一步也沒踏出去過。站在她面前,我覺得自己好焦慮、好害怕、好受傷、好生氣、情緒激動,而就在那一剎那,我知道自己不想再有那種感覺了,尤其對象是她。
我當場對自己許下承諾:我要重新投入寬恕。這一次,我要更深入。我決定每星期去治療一次,有時兩次。我向牧師尋求協助,向有各種信仰和無信仰的人請益。我跟所有年齡、所有背景的人士討論,和朋友,甚至沒那麼熟的人對話。我發現,很多人都有類似決裂未癒合的經驗。我繼而研究許多寬恕的故事來鼓舞自己寬恕一切,好讓人生持續邁步向前。
有人或許覺得和最好的朋友吵架是芝麻小事,但對我,以及很多跟我討論過的人來說,一點也不小。我已經了解關係破裂有林林總總的情況,而沒有人能夠告訴你要怎麼處理像你那樣的傷痛,告訴你那對你有何意義,或將如何影響你的世界。
我知道,探討寬恕是項艱鉅的任務。要是我沒有徹底弄清楚,我會一輩子耿耿於懷。我知道,那終將變成創傷,使我受盡苦楚。老友再次出現的那一刻,我恍然明白,寬恕是遠比我想像中深奧、複雜的主題,也是我想要實踐得更好的事。
現在回頭看,我非常感激自己在那時決定開始了解寬恕,因為那真的是一輩子的工作。如果你不知如何寬恕他人,寬恕那些你曾經深愛、依然深愛的人,尤有甚者,不知如何寬恕自己,是很難熬過這一生的。寬恕不是說「我原諒你」就夠了,寬恕是放手的努力;對我來說,寬恕已證明是源源不絕的禮物。
回顧我的寬恕旅程,我學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這份禮物的力量有多強大。我鼓勵大家試著歡迎寬恕的禮物進入生命,那是一段引人入勝的旅程,會讓你持續成長,一再通過考驗。
我當然絕非寬恕專家,我自認是寬恕的學生,仍在學習寬恕,這就是我想寫這本書的原因,也正因如此,我想要採訪書中那些經歷過獨特寬恕之旅的人士。我們的對話包含一些我見證過最不可思議的敘述,令人心碎又欽佩,更帶來希望與啟發。但在我告訴你我和老友的關係如何演變之前,先讓我帶你回到最初,我第一次和「對不起」擦身而過的時候。
***
那天,我人在幼兒園的遊戲場。我到現在仍清楚記得,得知我的朋友欺騙我、背著我跟別人一起玩的時候,我五歲身體裡燃燒的怒火。我記得,我回家跟媽媽哭訴被朋友騙了有多難過。我媽解釋,每個人都會犯錯,我們必須原諒朋友。所以,我原諒她了。隔天上學,我告訴我朋友我原諒她了。她說對不起,我們相互擁抱,和好如初。
多年後,我才明白,那其實不是寬恕。一時的原諒很容易讓我們陷進不健康卻持續良久的模式。沒有恰當處理問題或事件,我們迴避了真正必須面對的事情。我們把該挖出來的東西埋起來了,我們保護了必須劃清界線的人。我已經了解,寬恕可能有時讓我們覺得軟弱,有時讓我們覺得堅強;可能困住你,也可能放你自由。
我漸漸明白,真正的寬恕比我們在幼兒園遊戲場學到的經驗微妙得多。那不是單一步驟,不是一句「對不起」;寬恕需要誠實、勇氣、反省、仔細聆聽的能力,需要想原諒但也許不想忘記的渴望。最重要的是,那需要許許多多的愛,一再付出的愛。實踐寬恕本身就是一種報償,是給你自己和全世界的禮物。
***
好,話題拉回我的老友。今天,我很高興告訴各位,我們還是朋友。我不再耿耿於懷了,曾有的焦慮煙消雲散。現在,我們深愛彼此、尊重彼此,給彼此最深的祝福。碰面的時候,我們開懷大笑、敘敘舊,聊聊近況。這份寬恕是我們兩個人的寬恕,是一段共享的旅程,是我們兩個人所做的選擇,要繼續一起努力的選擇。我們的目標不是回到過去的親密,而是做出修補、往前邁進。我把這種寬恕稱為「有意識的寬恕」──為了寬恕、為了繼續往前走,我們在人生旅途上刻意一做再做的選擇。也許為了家人;也許為了友誼;也許為了婚姻、分居、離婚,甚至死亡。這是我們自己做的選擇,一輩子都要做的選擇。
為了了解友誼破裂的影響,我下了一番苦功,那讓我得以更深入地省視自己,檢討自己在那場決裂扮演的角色。我也開始觀察其他的人際關係,看看哪裡也許太輕易寬恕、哪裡溝通得不夠清楚、哪裡深埋著改用其他方式宣洩的怨恨。在學習如何寬恕朋友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如何原諒自己,以及其他讓我覺得受傷的人。這些督促我進行誠實得殘酷的自我分析,用愛與寬恕尋找新的前路。我可以驕傲地說,我在人生所有領域都這麼做了。而我所做的一切,都帶我回到幼兒園的時光。
原來,那麼多年前在遊戲場學到的課題,終究有幾分事實。我們都是人,人都會犯錯,而在人生中的某些時刻,我們都會面臨要請求寬恕或給予寬恕的情況。所幸,請求寬恕,或給予寬恕,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力量。所以,我強烈建議你依循自己的步調、順著自己的心意,欣然接受這段旅程。
長久以來,在我自己的友誼、人際和家庭方面,我一直在和寬恕搏鬥。我確信,未來一定還有需要寬恕或請求寬恕的時候,這就是為什麼我非常感激在這本書中與我分享寬恕故事的人士,他們每一位都走過不同的路,經歷不同的故事。我從他們的旅程汲取的,是我個人的收穫;你從閱讀他們的故事得到的,也將是你個人的收穫。因此,這本書的重點不是我,而是我採訪的每一位極其感動、鼓舞人心的人士。重點是你。我希望這本書對能和每一個人對話──不分年齡、背景、信仰──因為寬恕沒有所謂正確或唯一的方法,只有你自己的方式。
我為這本書採訪的每一位人士都這樣教我:你必須堅持到底,提醒自己寬恕是一段起伏不定的過程,一路上切莫評斷自己或他人。希望這本書能讓你覺得沒那麼孤單。希望你能夠慢慢細讀,或許一次一篇故事,細細思忖,並不時回頭溫習。我在寫的時候就是這樣。寬恕,若做得對,便是禮物;若做得好,便可能創造奇蹟。
接下來就是寬恕的故事,有些主人翁的名字你可能聽過,其他則不然。每一位都可以教給我們寶貴的課題,希望你可以在本書的字裡行間找到靈感,幫助你踏上屬於你的寬恕之路。
(序)
序言
寬恕是放手的努力,好讓人生持續邁步向前
我還記得是在哪一剎那明白自己想深入探究寬恕的。那天,我去了一家我喜愛的在地餐館,就在我站在停車場裡的時候,突然迎面走來一個女孩。她,曾是我口中最好的朋友。
我們不只是最好的朋友──可說情同姊妹,從出生便形影不離。從生日、衣服、朋友、家人、祕密,乃至夢想,我們什麼都和彼此分享。我們覺得彼此融為一體;事實上,多數人也把我們的名字連在一起,把我們視為永不分開的一對。
然後,在相知相惜二十多年後,我們鬧翻了──讓我徹底崩潰。她的缺席在我的生命留下了一...
目錄
序言 寬恕是放手的努力,好讓人生持續邁步向前
1 伊莉莎白‧史馬特 Elizabeth Smart:失而復得的純真
2 克里斯‧威廉斯 Chris Williams:兩個世界對撞
3 莎拉‧克萊恩 Sarah Klein:邪佞的手指
4 波麗‧薛帕德 Polly Sheppard:相信信仰
5 克莉絲蒂‧小瓊斯 Christy Little Jones:誓約受到考驗時,重建信任
6 伊瑪奇蕾‧伊莉芭吉札Immaculée Ilibagiza:癒合戰爭的傷
7 朗恩‧霍爾 Ron Hall:找路回家
8 黛博拉‧科巴肯 Deborah Copaken:面對野獸
9 納迪雅‧波爾茲-韋伯 Nadia Bolz-Weber:自由的牧師
10 路易斯‧豪斯 Lewis Howes:審慎的剛強
11 史嘉蕾‧劉易斯 Scarlett Lewis:療癒愛
12 德馮‧富蘭克林 DeVon Franklin:卸下重擔
13 馬克‧羅茲 Mark Rozzi:背叛信仰
14 蜜雪兒‧萊克萊爾 Michelle LeClair:掙脫束縛尋找愛
15 蘇‧克萊伯德 Sue Klebold:墮落的兒子
16 泰林達‧班寧頓 Talinda Bennington:消失的愛
17 馬克‧凱利 Mark Kelly:全新任務
18 伊斯克拉‧勞倫斯 Iskra Lawrence:接受自己的美
19 譚雅‧布朗 Tanya Brown:姊妹情深
20 阿德爾‧阿塔米米 Adel Altamimi:愛的勇士
21 柯拉‧傑克斯‧柯爾曼 Cora Jakes Coleman:取回力量
22 塞巴斯蒂安‧馬羅崑 Sebastián Marroquín:承擔父親的罪
結語
輪到你了
謝辭
序言 寬恕是放手的努力,好讓人生持續邁步向前
1 伊莉莎白‧史馬特 Elizabeth Smart:失而復得的純真
2 克里斯‧威廉斯 Chris Williams:兩個世界對撞
3 莎拉‧克萊恩 Sarah Klein:邪佞的手指
4 波麗‧薛帕德 Polly Sheppard:相信信仰
5 克莉絲蒂‧小瓊斯 Christy Little Jones:誓約受到考驗時,重建信任
6 伊瑪奇蕾‧伊莉芭吉札Immaculée Ilibagiza:癒合戰爭的傷
7 朗恩‧霍爾 Ron Hall:找路回家
8 黛博拉‧科巴肯 Deborah Copaken:面對野獸
9 納迪雅‧波爾茲-韋伯 Nadia Bolz-Weber:自由的牧師
10 路易斯‧豪斯 Lewis How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