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名稱:細説摩訶婆羅多
《摩訶婆羅多》是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歷史故事史詩,本書作者是韋陀.毗耶娑(Veda Vyasa,又稱廣博仙人),大約距今三千五百年前,當時的印度人對於吠陀之學已不熟悉,韋陀.毗耶娑出現後,情形方才改觀。他將吠陀之學整理編纂,並重新公諸於世。自此以後,他便以精通吠陀的「韋陀.毗耶娑」而廣為人知。
按照印度當時的體系,一般書籍可以分為四類:詩文(kavya)、神話寓言(purana)、史書(itikatha)和史傳(itihasa)。詩文(kavya宮庭詩)的題材可能不是真實的,可是它的表達方式清晰而優美。其次是神話寓言(Purana往世書)。神話寓言中所敘述的故事不是真實的,但具有教育價值;因此在社會中自有其地位。例如,《羅摩衍那》(Ramayana)便是一部神話寓言,再來是史書(itikatha),史書是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敘述所發生的事件。史書的記載只是單純地蒐集各種歷史事件,撰寫者對事件的教育價值並不特別關心。第四種是具有教育意義的史傳(itihasa)。在史書中具有教育價值的部分,才能稱之為史傳,並非所有的史書都是有教育意義的史傳。《摩訶婆羅多》是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史實作品。
本書作者—普羅巴.阮將.沙卡(Prabhat Ranjan Sarkar)為國際靈性社會服務組織阿南達瑪迦(Ananda Marga)的創始者及靈性導師。他的弟子尊稱他為巴巴(Baba)。本書為作者於一九六七年八月至一九六八年五月間對摩訶婆羅多做了許多詳盡的解釋,其中包含了上主克里斯那的角色、摩訶婆羅多時代的教育體系、大戰時期的社會結構及其他、上主克里斯那的宏圖偉略、摩訶婆羅多時代的道德標準、大同世界的規劃、迦納和卓帕娣、摩訶婆羅多大戰之編導、宇宙的核心—上主克里斯那、摩訶三菩提等十三篇,篇篇深入其境的介紹使人宛如置身於當時的情境。
例如在摩訶婆羅多時代的教育體系中,他說道:在摩訶婆羅多時代,大學制度非由百姓所設。摩訶婆羅多時代的學院和佛教時期的學寺(Vihara),兩者間的差別在於後者不是由民眾所資助,而是由皇室,這是造成日後很大傷害的原因;在佛教全盛時期結束時,新印度教以燎原之勢起而代之,由於再也沒有君侯資助,因此所有的學寺均皆衰微。在佛教國家滅亡後短短一百年間,所有學寺都蕩然無存。由此可見,學院若僅靠政府資助是多麼危險的事。教育學府應依靠公眾的贊助,而不是政府的資助。
又如在大戰時代的醫學裡,他說道:我們在摩訶婆羅多時代可以找到的醫學有外科手術學、阿由吠陀醫學、吠迪亞克醫學、毒物療法、同種療法和大家都不陌生的催眠療法。這證明當時的醫學並不落後。但當時的醫學既然如此蓬勃,那麼為何又沒落了呢?主要的原因是:在佛陀之前的時代,接觸屍體,從死者大體上學習身體骨骼的結構,並不被認為有何低賤;但是在佛陀之後,人們逐漸認為那是低賤之事。碰觸屍體變成是最不受歡迎的事。這種想法影響醫學發展至鉅。外科手術學尤其受到影響,所有其他的醫學也因此受到波及。
佛陀滅寂後的六、七百年間,佛教徒曾一度重拾對醫學的重視與研究,並盡最大的努力來發揚。但由於在佛滅之後,醫學隨即受到徹底的打壓,印度的醫學自此一蹶不振。更不幸的是,在佛滅後一段時間,當人們開始重振醫學之時,印度又遭受外力的入侵,使得阿由吠陀醫學、吠迪亞克醫典、毒物療法及外科手術學再度受到重創。
作者深入的闡述,使吾人對當時的社會環境及社會的發展現狀能有真正的了解,但正如作者所說摩訶婆羅多這個大戰中真正的主角是克里斯那,作者除了告訴吾人彼時相關一切的社會現象外,也同時強調至上意識以克里斯那化身降生於世的大事因緣。人類社會必須前進,但前進的動力隨著波動演化的法則而即將來到停滯的地步,此時非有超越一般人格之領導者,才能起振聾發聵之效。而這也正是至上意識為救苦難世人、引導人類向祂前進的慈悲心懷,對於此點吾人切不可忘記。
自無始往昔,到綿綿無盡的未來,每一個人都必定和克里斯那有某種連結,且永遠都將是如此。克里斯那說:「我的肉身可能不在弗林達邦,然而我的心會一直留在這裡。」作者在他所著作的其中一首曙光之歌中亦寫道:
我不會離開弗林達邦
一步都不會離開
無論何時何地何所見
我都不會忘懷那喜悅的甜美情懷
任憑大人物怎麼說
衛道之士如何責罵
不管智巧者如何雄辯滔滔
我都安住於至上喜悅甜美之境
在河岸邊 在尼帕樹和塔瑪拉樹的樹蔭底下
處處散發著弗林達邦無比的愛
在碧藍的賈穆納河岸邊
我保證 我將永遠在這裡
作者藉由克里斯那的口吻傳達出「只要人類遵守法性之道,則生命必將獲得最終的成就。」這正是靈性修持的目的,不是嗎?
如是鞭闢入理的探究與闡釋,讀者若能詳閱本書以及參閱作者另一本著作「生命的真諦—薄伽梵歌」則必能開展眼界,對生命有更深一層的體悟及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