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所愛的人,對錯不重要。
重要的是,生氣時記不記得他是你愛的人。
別爭執,
因為日後我們記不得為何針鋒相對,
卻會記得吵架留下的傷。
別生氣,
因為日後我們記不得為什麼憤怒,
卻會記得發怒時的感受。
你會記得那個傷了你的人,
會記得發脾氣的場所,
還有你當時疲累的身心。
某天,
母親成了比丘尼。
住持和我有兩段因緣,
第一是我出生時,以母女的因緣相會;
第二是我決定出家後,以師徒的因緣再聚。
要是我們有第三段緣分,
下輩子請讓我們以美好的因緣再會……
願來世換我成為母親的母親。
作者禪明法師和她的母親都出家成了比丘尼,
曾經是母女的兩人在僧侶的師徒關係中再次相遇,透過修行治癒彼此傷口。
即使已非母女關係,但仍像其他母女一樣會發生爭執,
卻又因為懷抱著對對方的愛而學會停止埋怨。
全書使用簡單易懂的文字搭配溫暖可愛的插圖,
將僧侶畫成貓的模樣,在故事發生的場所――大澤光寺裡,
除了主角以外,還有幾位性格不同的師父、義工一起生活,
作者生動地描繪了他們之間有趣的日常互動,讓看似安靜的廟宇充滿歡笑和感恩。
此外,作者以自身體悟談修行,例如善友的重要,從寺院裡的師父和義工身上,不僅能看到他人的長處,同時也會體認到自己的不足。
我們應保持正直、堅定的心性,不要看到什麼就急著下判斷,輕率地行動常常伴隨著懊悔。
透過作者的視角去看這些你我生活中都可能發生的事,能讓讀者對生活、對自己與他人產生反思。
既是僧侶、又有女兒身分的作者,深刻地感受到來自住持母親無私的愛,
雖然嘴上總是發牢騷,內心卻暗自發誓,
希望來世能投生為母親的母親,換她來回報,用母親無私的愛來愛住持。
這本書以比丘尼的故事開始,
以世界上所有母親和女兒的故事結束,會引起所有有母親的人的共鳴。
作者簡介:
禪明法師 선명
早期聽從恩師的指點前往中國求學,自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學院畢業,學習有益眾生的一技之長。法師小時候的願望是過沒有痛苦的人生,後來才明白自己辛苦追尋的,其實是不存在的人生。母親出家後,便毫不遲疑地跟隨母親剃度為尼。目前常駐在慶尚北道金泉市大澤光寺,與母親(同時也是大澤光寺的住持)一同持修。
法師像孩子般天真,雖然出家十多年,仍覺得叢林生活單調。法師感情豐沛,要是喜歡的信徒來寺裡,就歡喜地準備東西送給他,因此法師稱自己是個「欠修行的比丘尼」。
一般出家人很少談出家前的往事,但法師卻在書中寫出了日常生活、母女之情,還有曾經受過的傷,她認為失敗、挫折、痛苦這些感受都是一樣的,都是每個人的人生過程,不論在寺院裡或寺院外的人都在做人生的修行,藉由持續地修行,總有一天能修正自己的缺點和不成熟,從而得到成長。
譯者簡介:
袁育媗
政治大學廣告系、韓文系雙學士畢業。
對語言與文字情有獨鍾,最享受閱讀與思考時大腦革新的喜悅。
目前在韓國當行銷人,譯作有《我的疾病代碼是F》、《我也不想一直當好人》等書。
Facebook臉書粉絲團「旅讀譯生活」:www.facebook.com/lizgoodlife
章節試閱
魚
每逢佳節,寺裡就會收到許多供品,
通常是水果、韓菓子、茶之類的東西。
然而俗家父親每逢佳節就會寄來魚。
一年一年過去,父親寄的東西始終如一,
有一次我打電話給他。
我說:「出家人不能吃魚。」
父親回:「我知道。」語畢隨即掛上電話。
我心想,父親當然知道出家人不能吃魚,
所以他才故意寄魚來。
父親大概還在耿耿於懷,
因為對他來說,我雖然是個出家人,更是他的女兒。
今年的魚也如往年,
一隻隻被串起來,用空洞的眼神盯著我看。
我看著那一串曬乾的魚,忍不住笑了。
父親居然這麼若無其事地送出家人吃魚。
就算身邊有很多人疼我、喜歡我,
但沒有人能取代父母的愛,
也沒有人比父母更了解我。
更沒有人比父母更懂我不為人知的一面。
因為習慣成了自然,
有時候忘了他們有多愛我,
然而當我極度傷心寂寞的時候,
第一個就是找父母哭訴,
因為我知道自己是被深深愛著的。
說壞話
有時候我在住持背後說她壞話。
「你不覺得住持很奇怪嗎?她到底在想什麼?
「看來是老了,老太婆、老糊塗了⋯⋯」
每次說住持壞話,一方面覺得出了一口氣,
一方面又感到慚愧懊悔。
雖然有時候被住持氣得火冒三丈,
但看她成天忙進忙出,累到倒頭就睡,
我的心裡就很難受,心想住持真的老了。
住持做事勤快,每次看她動不動就給自己找事做,
就讓我好擔心她身子累壞。
能不心軟,才能不痛不癢說人壞話,
偏偏我就是放不下心,停不住對住持的牽掛。
因為愛住持,
所以這一世大概不能說她的壞話了。
腦與心的距離
和住持生活在同一個空間,
難免會有意見不合起爭執的時候。
吵架時腦袋轉得特別快,
盤算著要怎麼說才能讓住持更難堪?
要怎麼說才能傷她的心?
要怎麼說才能證明我是對的?
然而,還有個東西動得比腦袋恰恰快了零點一秒,
那就是我的心。
我的心迅速攔住了失去理智的腦,
對我說:「別忘了妳有多愛住持,
「而住持又有多疼惜妳。」
心把我定住後,所有事情就解決了,
誰對誰錯都不重要了。
「對不起,我錯了。」
說出這句話,爭執就停止了。
日後才發現,原來住持說的才是對的。
我說話輕聲細語、有條不紊,
乍聽下來好像是對的;
住持性子急,一開口就拉高嗓門,
才聽起來像是強詞奪理。
要是心沒有及時制止腦袋,
我就會繼續爭辯下去,
為了說贏住持而造更多口業來證明我是對的。
面對所愛的人,對錯不重要。
重要的是,生氣時記不記得他是你愛的人。
適性而為
安義工菩薩很會做菜,
他每次來寺裡,就直接跑進廚房準備食材,
不論幾人份、什麼菜色都難不倒他。
金義工菩薩擅長農耕,
看他蹲在地上不一會的工夫,
就種好了生菜、冬葵、菠菜,
就在籃子裡裝滿了茄子、紅蘿蔔、南瓜。
他是農耕萬事通,
什麼時候該播種、要施多少肥、怎麼採收,問他就對了。
每次來寺院就只露個臉打聲招呼,
一溜煙就跑到田裡去了。
李義工菩薩每次來就第一個跑去打掃廁所,
清理得亮晶晶之後,
還把各個地方的垃圾桶倒一倒,做好回收分類,
再把垃圾桶每個角落沖洗乾淨,放在太陽底下曬乾。
有趣的是,
安義工菩薩只去廚房,
金義工菩薩只下田,
李義工菩薩專門清廁所。
安義工菩薩不會去打掃廁所,
李義工菩薩也從來沒進廚房做過飯。
每個人會注意的東西似乎都不一樣。
對我而言,菜園就只是一片風景,
從未想過要親自下田耕種。
同樣地,別人不像我會去注意舊書要掉不掉的封面,
所以幾年下來都是我負責把封面黏起來。
可見每個人眼裡所看到的空間、事物、事件都不盡相同。
每個人眼中注意的東西都不一樣,
所以好好把自己在意的事情做好就對了,
光是這樣,就能避免許多日常生活中的小摩擦,
減少許多對彼此的埋怨了。
好大的松鼠
寺院常有小朋友來訪,
因此寺裡常備有他們喜歡吃的餅乾。
只不過,每次準備好的餅乾,總是不到一天就消失。
不論放在餐桌、書桌、小茶几、抽屜,
不到幾個小時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原來犯人就是潬悟師父。
每次我問:「原本放在這裡的餅乾呢?」
嘴角還黏著餅乾屑的潬悟師父就會說:
「剛剛看到一隻好大的松鼠跑過去。」
的確是隻大松鼠⋯⋯潬悟師父身高有一百八十八公分呢!
若傷痛會變成記憶
回想往事,
常常記不清楚當時的細節,
只對那時候的心情有印象,
例如開心、幸福、傷心、難過⋯⋯
就像我們聽老歌會想起舊時光,
聞到熟悉的味道會勾起舊回憶一樣,
當我們回想往事,第一個印象不是當時的種種,
而是當下的心情。
自從我發現這件事之後,
便努力讓自己隨時保持好心情。
別爭執,
因為日後我們記不得為何針鋒相對,
卻會記得吵架留下的傷。
別生氣,
因為日後我們記不得為什麼憤怒,
卻會記得發怒時的感受。
你會記得那個傷了你的人,
會記得發脾氣的場所,
還有你當時疲累的身心。
因此我不斷磨鍊自己,
盡可能保持正面的情緒。
因為現在的心情
將會留下來變成我的過去與記憶。
魚
每逢佳節,寺裡就會收到許多供品,
通常是水果、韓菓子、茶之類的東西。
然而俗家父親每逢佳節就會寄來魚。
一年一年過去,父親寄的東西始終如一,
有一次我打電話給他。
我說:「出家人不能吃魚。」
父親回:「我知道。」語畢隨即掛上電話。
我心想,父親當然知道出家人不能吃魚,
所以他才故意寄魚來。
父親大概還在耿耿於懷,
因為對他來說,我雖然是個出家人,更是他的女兒。
今年的魚也如往年,
一隻隻被串起來,用空洞的眼神盯著我看。
我看著那一串曬乾的魚,忍不住笑了。
父親居然這麼若無其事地送出家人吃魚。...
推薦序
前言
我心裡最常有的感受,就是愧歉。
寫這本書的時候也一樣,
總擔心自己寫的內容不夠成熟,
或是對讀者沒有幫助,
擔心會不會愧對曾經幫過我的人?
或是丟了其他師父的臉?
我是比丘尼。
既然決定入佛門成為一個出家人,
就應該要留一個空間給眾生,
讓俗世人們受了傷、遇了苦的時候,
可以回到宗教的懷抱,暫時放下煩惱,
獲得喘息和安慰。
這就是為什麼出家人要少談出家前的過往,
過著不同於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了。
當人們想要放下苦厄時,
必須有留白的空間,才能不再受苦所困。
我認為出家人不談往事,
可能就是為了打造出那樣的留白空間吧?
而我既為出家人,
卻在書裡寫了日常生活、親子之情、我的缺點,
實在愧對其他努力為自己留白的師父。
但我還是把一切的不足寫成了書,
是因為我認為每個人的生活說到底,
其實都是一樣的。
你吃的苦和我受的傷,表面上看似不同,
但它們想傳達的人生意義卻是相似的。
失敗、挫折、痛苦、孤獨,
它們難道不都是人生的過程嗎?
雖然我遁入叢林寺院,你身於俗世凡間,
但我們都在做人生的修行。
藉由修行,我相信總有一天能修正自己的缺點和不成熟。
雖然現在的我還很青澀、不夠自信、常心生愧歉,
但只要接受它們,並且持續修行,
未來我一定會看見還不錯的自己。
我想讓你們看看我成長的樣子。
我很想告訴各位,
其實身為出家人一樣會遇到這些過程,
各位比我更優秀,
我們都會跨過去的,別害怕,很多事情沒什麼大不了的。
書是很珍貴的,
書對我而言,是安慰,是勇氣。
紙是我最珍惜的朋友,
筆是我唯一割捨不了的欲望,
因為書寫就得靠它們。
將想法寫成文字,除了能時時檢視自己,
還會開始探索別人的看法,
因為我寫的東西除了自己看之外,還有讀者要看。
為了準備這本書,
我有幸和許多貴人分享彼此對某個主題的見解,
也從中學習到許多,由衷感恩!
我不該說「抱歉」,而應該改口說「謝謝」。
說抱歉會讓對方不自覺也感到抱歉,
說謝謝則可以把歡喜傳出去。
致本書的所有讀者,
謝謝!
2019 年1 月
大澤光寺
禪明 筆
前言
我心裡最常有的感受,就是愧歉。
寫這本書的時候也一樣,
總擔心自己寫的內容不夠成熟,
或是對讀者沒有幫助,
擔心會不會愧對曾經幫過我的人?
或是丟了其他師父的臉?
我是比丘尼。
既然決定入佛門成為一個出家人,
就應該要留一個空間給眾生,
讓俗世人們受了傷、遇了苦的時候,
可以回到宗教的懷抱,暫時放下煩惱,
獲得喘息和安慰。
這就是為什麼出家人要少談出家前的過往,
過著不同於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了。
當人們想要放下苦厄時,
必須有留白的空間,才能不再受苦所困。
我認為出家人不談往事,
可能就是為...
目錄
前言
第一部 某天,母親成了比丘尼
山
做飯的心意
世間存在的原因
魚
說壞話
腦與心的距離
責備
僧服
先吃飯吧
不必強顏歡笑
對孩子的期許
一口氣
嶄新的人生
第二部 一粒土的慰藉
貓咪家族
看書學韓文的潬悟師父
犯忌
農耕
嘮叨
適性而為
存在的意義
殺蟲劑
除草
好大的松鼠
洗碗
根基
一項專長,一個罩門
假如能過著父親那樣的生活
來自大地的慰藉
第三部 揭開埋藏心底的傷
若傷痛會變成記憶
馬鈴薯圓海帶湯
分手的態度
慢下來,靜下心
門的大小
剎那
想念和飢餓
修行
石山丘上的一朵花
安慰從同理心開始
攤開埋藏心底的傷
盧師父的房間
螞蟻
第四部 心也要去蕪存菁
造福
無用
選擇
迷惘時
目標設低一點,幸福多一點
精煉
如果
否極泰來
文理
思想格局
覺察
活著活著,就活到了現在
每天撫慰自己一次
不怕聲響
憧憬的對象
宇宙
第五部 時間流逝,依舊思念
沒關係,難過吧!
埋藏思念
打小報告
感染
整理過的心
比較喜歡的人、沒那麼喜歡的人
時間流逝,思念依舊
麻煩的人
我認為的愛
我先主動
守護愛
只選用有機食品的那份心
我愛你
給李恩柱居士的一封信
一起感受痛苦
貴人運
留白的意義
體貼
父親
世界上最大的不同
前言
第一部 某天,母親成了比丘尼
山
做飯的心意
世間存在的原因
魚
說壞話
腦與心的距離
責備
僧服
先吃飯吧
不必強顏歡笑
對孩子的期許
一口氣
嶄新的人生
第二部 一粒土的慰藉
貓咪家族
看書學韓文的潬悟師父
犯忌
農耕
嘮叨
適性而為
存在的意義
殺蟲劑
除草
好大的松鼠
洗碗
根基
一項專長,一個罩門
假如能過著父親那樣的生活
來自大地的慰藉
第三部 揭開埋藏心底的傷
若傷痛會變成記憶
馬鈴薯圓海帶湯
分手的態度
慢下來,靜下心
門的大小
剎那
想念和飢餓
修行
石山丘上的一朵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