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的話
徵文獎就像一盒巧克力
冬陽
一九九四年上映的電影《阿甘正傳》,男主角曾說過一段名言:「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
在此,我可以照樣造句:「徵文獎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篇是什麼味道。」
雖然有朋友說「冬陽好像越來越搞笑了」,可是我要強調,寫這篇文章時,我可沒有在開玩笑喔。
事情要從二十年前講起。台灣推理作家協會那時還叫台灣推理俱樂部,主辦第一屆徵文獎,只收到五篇投稿作。對,你沒看錯,五篇。
比五這個數字還尷尬的,是我前東家臉譜出版,曾經在新竹金石堂書店辦活動,現場只有三個人。哪三個人呢?分別是:擔任主講者的總編輯、負責行銷企劃的同事,以及金石堂書店店員。
那是上個世紀的事情了,而且我當時並不在場,這是進臉譜工作後,總編輯唐諾說給我聽的。他還對我說:「這種人數的活動我們都辦過了,沒什麼好怕的。」
二十年過去了,第二十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的來稿件數是七十篇,決選入圍數五篇,在五位評審心滿意足地經歷兩個多小時的討論後,選出了首獎作品。
對,我稍稍暴雷了,今年有首獎作品,但想要知道得主是誰作品是哪一篇,請靜待九月二十四日星期六,頒獎典禮的到來。
從五篇到七十篇,這不是自然增長的結果,也完全無法預測(預期)投稿篇數有多少、作品的水準多高、首獎會不會從缺(兩次,第一屆和第九屆),但協會必須做許多事情,讓質與量有提升的可能。
過去,協會和金車文教基金會合辦多屆推理創作課程,可惜這幾年因疫情等因素停辦,這是其一。協會自去年起,和Readmoo讀墨電子書合辦「推理跑讀事件簿」,每個月利用Google Meet舉行線上主題活動,分享閱讀、創作與專業知識;今年起,則是在復興電台開設節目「偵探推理俱樂部」,每週一晚上九點至十點介紹推理情報、邀請來賓談書聊劇;這是其二與其三。
其四是,協會有個傳統,會整理複選評審會議紀錄收進徵文獎作品集內、決選評審會議紀錄放在官網上,讓當屆與隔年甚至是未來的參賽者參考,看看能進入決選、拿下首獎的作品具備哪些資格或特色,期待後繼者突破超越。
其五是,協會邀請了一批實力堅強的評審──今年我要特別提這件事。
這一屆,協會提早公布了決選評審名單,並且整理了照片和介紹文字,放在官網上。熟悉文壇的人一定會注意到,評審身分與經歷非常多元且資深,他們不但要選出作品,還要透過發言將一篇作品的優劣、成熟度、未來性,乃至於台灣推理創作未來會呈現怎樣風景、面臨哪些挑戰,一一陳述出來──大家還記得,我在前頭用了「心滿意足」四字形容這次的決選會議嗎?因為不只是這次的決選稿件水準高、具有走進國際的能耐,還讓人看見了台灣推理創作已日趨成熟,有自己獨到的說故事方法了。(也謝謝諸位初複選評審以及工作人員,環環相扣才有辦法讓每一年的徵文獎順利完成。)
「徵文獎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篇是什麼味道。」我相信明年還會是如此,你無法預期讀到怎樣風格的作品,但協會會同創作者一起進步,讓諸位讀者引頸期盼下一盒巧克力的美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