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細大不漏赤土崎——社會學家尋覓的新竹清華園歷史現場
1948 年 12 月 14 日, 在解放軍逼近、潰兵與難民如潮之際, 梅貽琦校長(1889-1962)永訣了北平清華園。
翌日,清華園四大導師之一的陳寅恪(1890-1969),與胡適(1891-1962)同機南渡,途中有詩寄示親友:「去眼池臺成永訣,銷魂巷陌紀當時。」後來陳寅恪落腳廣州嶺南大學,推崇寅恪為「三百年僅此一人」的傅斯年(1896-1950)多次來電催往臺灣,以流求(臺灣古名)、小彭(澎)為女兒命名的大師,卻決定「堅決不去」傅斯年認命為歸骨之地的田橫之島。
枝條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清華師生誰主前程?
經過六年世局大動盪,韓戰之後,中(華民國)美簽訂共同防禦條約(1954),浮沉的島嶼有了前景。條約生效後九個月,負有任務的「清華研究院籌備委員會」設立,梅貽琦校長忙於尋覓復校立校之地,金開英校友(1924 級,1902-1999)建議來中油接收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舊地,「怎樣也不能夢想」與母校有如此奇緣的金校友主導了初期四十公頃校地撥用。從銷魂帝都清華園到竹塹二百年(1761-1956)舊土牛紅線邊區,新竹清華是這樣「夢想」般地落腳在新竹人經之營之葬之於斯的赤土之崎!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赤土崎是一處猗猗奧區嗎?
赤土崎,歷年來清治、日治、華治下的地方志都有著墨;區域的歷史研究與敘述也基本說明了其空間及人文沿革。但土牛紅線邊區豐厚的歷史沉積;近七十年國史、鄉史交織的新竹清華校史、赤土崎志,一直在等候有志者的全志型書寫。
多年來,多次受邀清華演講,不論是系所課室,或是總圖大堂;不論講題為何,總會講述一段赤土崎的前世今生,也不忘引述開臺進士鄭用錫(1788-1858)的家鄉書寫、赤土崎描繪:仰天出粟、絲線過脈、風吹輦崎,期盼學子們知道腳下這一片校地的風土沿革。雖然曾經涉獵地方文史,也曾追尋六燃、天然瓦斯研究所的始末,但我的赤土崎認識,僅止於有限的文獻與實地的歷史地理經驗。
直到閱讀俊秀教授大作《新竹清華園的歷史現場》,我的赤土崎知識終於進階。
這是一部奠基性的清華校史書及赤土崎志書,俊秀兄以「歷史現場」為名,穿梭時空,細遊赤土崎。其所依據文獻史料,部分是我熟悉的,但俊秀所見更勝一籌。例如,同樣是研讀《黃旺成日記》(黃旺成,1888-1978),我讀到的是日記中的人物群像、家族史脈絡;歷史事件的發生與過程;旅行見聞、時局感懷。俊秀兄則讀出旺成仙以赤土崎草厝村(清華園)為中心的交通足跡:水路、陸路、軌道路、輕便車的路徑,里程、地名、時間、地景;家族與非家族的清塚、墓場記事;以及菊仙社會參與的各個歷史現場。這是社會學家的慧眼。
電話帖與圖書章,更是我的新知識。有樂館、新竹座、塚迺家、公會堂、醉月樓、圖書館、警察署⋯⋯,俊秀爬梳出廿餘處日記與新竹州電話帖中的電話號碼及其歷史現場,是一篇生動的古城公用電信初史。求知識於圖書,清華園歷史現場中的清華研究院、六燃、竹師、天研及其承緒的聯工所、工研院,都有圖書室、館,藏書裡的圖書章、捐書章,俊秀覓得印裡乾坤。圖書章是圖書資產權的印記,可以見證政權滄桑、機關衍變、書主傳承,是書的印章傳緒,也是書的知識傳播功能。清華園的歷史現場,因此竟可以延伸至東北煉油廠、滿洲合成燃料株式會社、天主教耶穌會會院。
興味盎然地閱讀《新竹清華園的歷史現場》,甫開卷見有塹城歷史人物,乃信手記錄人名索引,不料一發不可收拾,讀畢之時已累積了多頁人名,姑且數數,竟達五百六十餘人,全書當更不止於此。驚喜於本書的豐盛內容,欽服於撰述的深入淺出,知其必有一番苦樂交雜的寫作過程。原來,俊秀兄為此寫作,北渡日本廿餘次,即使已是網絡時代,仍然非親歷不得見,東京的國會圖書館、臺大總圖五樓的特藏組書庫、臺日各圖書館、乃至府城聚珍臺灣書店,是俊秀教授的寫作足跡。
近三十五萬言、全志型的《新竹清華園的歷史現場》,留下諸多社會學、歷史學伏筆,有待進一步揭開。
俊秀嘗稱新竹清華園是「靈魂校園」。為了擴大校區,二十餘年來數萬座(實際數目待考)墳墓清塚遷葬,是一幕幕驚心動魄的靈魂大遷徙,牽涉到竹塹城的千家萬戶。施添福教授里程碑式的考證出土牛紅線位置與分佈,大體上說即是竹東丘陵、香山丘陵與新竹平原交壤的山根地帶,是竹塹子民逾三百年的墓葬區,其中雞蛋面塚區涵蓋數個小山面、山谷,規模龐大。日治時期為規劃十八尖山森林公園、新竹公園的清塚,規模較小,是一種微調整理;雞蛋面清塚是分階段的大面積全區清理。雖有李匡悌教授《靈魂與歷史的脈動》的調查研究報告,但只及於研究計畫範圍的地表無主墓葬、及地表清除疊葬部分。1905 年波越重之(1853-1914)撰寫《新竹廳志》,感嘆:「墾地之氣勢每每凌駕於塚地之上,⋯⋯是在死地追逐利益者也。」2015 年北川富朗在進入第十五年的第六屆「大地藝術祭」,提出「人間と自然、都市と地方、死者や他者との交歡」,以撫慰越後妻有 760 平方公里大地的生靈。密集又重疊的竹塹民人祖陵區,雖然即將被清理殆盡,但有諸多塹城故事似已隨風而逝或等待出土?
竹塹古城、清華園、「護國神山」,此時籠罩在地緣政治的風險氛圍中,俊秀追蹤記錄了冷戰時期、新竹清華園初創年代、以及做為越戰大兵度假地時代的美軍在地足跡,喚起我們的記憶,也提醒我們對時局的關心。
家藏一幅日本「鐵の神樣」本多光太郎(1870-1954)書法,俊秀在《南方有用植物圖書》一書的圖書章介紹他:曾任東北帝大、東京理科大校長,以發明「磁性鋼(KS鋼)」獲文化勳章。強大新鋼種的發明,是奠基於物理冶金學家「研究第一主義」的思想與方法。本多光太郎這幅在八十年前(1941)寫下的名言「細大不漏」四個大字,也正是社會學家王俊秀錘鍛赤土崎從土牛紅線邊區到工業中地的文獻材料,而細大不漏書寫出《新竹清華園的歷史現場》。
前新竹市市長蔡仁堅
2023 年 4 月 27 日
清華文物館「竹塹故事展」開展暨主題演講日
推薦序
水清木華歷史再現
王俊秀教授是清華有名的「點子王」,精力過人,創意十足;他的專長是環境社會學、環境規劃與管理、社區發展、校園文化、通識教育,從他一些特別的資歷,包括台灣聲景協會理事、台灣國民信託理事長、台灣第三部門學會理事、公民記者、「地球高峰會議」台灣民間代表及團長、新竹市公害防治協會理事長、台灣綠市集協會理事長、亞太環境社會學會會長、清華綠市集與輔大農學市集創辦人等,可看出他熱心公眾事務,並有領導執行力。同時他在清華大學研究、教學與服務主要以環境的人文社會面向(廣義的環境社會學)與社區(廣義的都市社會學)為主,研究主題多元豐富,出版多本專書,更可見其興趣的廣泛以及對社會的誠心關注,令人感佩。
很高興看到俊秀著力完成《新竹清華園的歷史現場》;本書共分八章,歷史現場包括新竹清華校本部、校外教師宿舍、一度為校區的宜蘭南機場,北京清華教授宿舍,以及清華鄰近機構。
前四章是關於新竹清華在台灣光復前的歷史現場沿革,也就是清華校園的前世今生,讓讀者了解原來清華校地前、中、後段分別為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福利地帶、高爾夫球場與墓場,也曾經是是鹿場的一部分、抗日義軍古戰場等,而附近則曾為競馬場。
作者在第一章〈赤土崎的前世今生〉小結中說:清華所在地赤土崎是墓地與山林的地理學中地,而這卻來自其空間的邊陲。另外,如果以「工業新竹」而言,中地非赤土崎莫屬,當時新竹所建設的工廠大都在赤土崎。同時配合日本南向國策,可稱為亞州級的中地。但如將代表性人物在社會運動的角色作為中地足跡,那麼其所拓展的「人文社會中地」更讓赤土崎與新竹因而不凡。第二、三、四章則分別鋪陳清華校地前、中、後段。第五章則涉及一度成為清華校區的原宜蘭南機場基地,也是日治時期的海軍神風特攻隊的機場。讀之讓人興味盎然。
第六章〈那些院們清華人的歷史現場(南院、新南院、北院、東院)〉探討北京與新竹清華園的教師宿舍的歷史現場與歷史人物。作者在小結中說:「那些院們雖已消失而成為歷史現場,但在其中所發生的生活故事,卻是一般大學學術史所未見者。而教授宿舍是由一戶一戶的家庭所構成,至少夫妻的角色也不會見諸大學歷史中,因此本章也盡量凸顯師母或師丈的共同經營家的角色,再描述各家在那些院們的交流故事,為道貌岸然的大學增添了另一種溫度。」其中穿插許多北京清華大名鼎鼎的學者與新竹清華多位熟悉同仁的故事,特別有臨場感。
第七章〈清華北院:新竹美軍顧問團宿舍的歷史現場〉:新竹清華園承北京清華園的宿舍命名傳統,命名了原新竹美軍顧問團宿舍為清華北院;該院在 2006 年走入歷史,新竹美軍顧問團宿舍和清華北院先後成為歷史現場。美軍顧問團到底如何和台灣與新竹結緣?又產生了什麼故事?留下什麼美國文化給新竹?此章探討在六燃與清華北院之間的新竹美軍顧問團宿舍之歷史。其意義在:「一個 34 戶的美軍眷村被周圍至少 12 個國軍眷村包圍,最近的一圈有四個國軍眷村,共 942 戶,待遇顯然天壤之別,以眷舍空間、薪水、交通工具、家電、幫傭、福利等,都是文化震盪。由於美軍顧問團是冷戰時期的產物,因此其與國軍眷村的交流鮮為人知,相對於國軍眷村的『竹籬笆的春天』,美軍眷村可稱之為『水泥牆的冬天』。」讓人動容。
最後一章〈圖書章中的歷史現場與人物(六燃、天研、清華研究院、竹師、附小)〉:「新竹清華園主要歷史現場的清華研究院、竹師、六燃與天研,因為從事研發工作而有了圖書室、圖書庫與圖書館。雖然隨著歷史演變,人事已非、空間已摧、機構已了,但是在圖書內的「圖書章們」與「捐書章們」卻繼續述說著不同年代的不同故事,這些圖書章見證了朝代更替、機構名稱的演變、捐書的歷史人物、借書者的前世今生等。換言之,浩瀚的圖書藏書中,深藏著歷史現場、歷史人物與歷史故事,書香因而不平凡。縱使六燃、天研、竹師、清華研究院已先後成為歷史現場,只剩某些片段與零碎的文化資產,但是圖書章證明了它們的風華,正所謂:我蓋,故我在。更由捐書者與借書者建構了另類的歷史,讓空間、時間、人物與書香的互動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歷史現場在圖書章中成為了現場歷史。」取材可謂別出心裁。
本書涵蓋面相廣泛, 旁徵博引, 天南地北, 前因後果, 鉅細靡遺, 參考資料達一千六百餘筆,是記述清華歷史現場前世今生迄今最完整的文獻;對於一般讀者,作者或可就此皇皇巨著略做導讀,指出必讀與初讀時或可僅讀簡介或小結之章節。
本書之完成要得力於作者長年耕耘,又專注投入,才能克盡其功,未來必會成為傳世之作,為清華慶,也為俊秀慶。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校長、前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謹識於清華園
2023 年 4 月 23 日
校慶日
推薦序
鑑古知今「新竹清華園」——一個環境社會學家的史實挖掘經典
拜讀完王俊秀老師《新竹清華園的歷史現場》的全書文稿,心中很是激動,確實是千呼萬喚始出來。此書無論從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都是經典之作,如同王老師在作者誌開頭所言,是一本「寫了很久的未竟之書」,此書的完成只是「階段性的任務」,依我個人的淺見,這本書像是一個套書的導讀本,每一章都可以再發展成一整本單獨的專書。
和王俊秀老師的結識,起始於 2006 年初,清大北院宿舍(前美軍顧問團宿舍)土地無預警的被新竹市政府拍賣,即將拆除交由建商開發,我曾受邀在某天夜晚和一批新竹地方的文史人士共商對策,王老師對文化歷史保存的熱忱和點子讓人感佩。很不幸的,那場美軍顧問團宿舍的保存戰並未成功,仍遭到全面拆除。然而,新竹美軍顧問團宿舍的拆除事件,激起了之後陽明山美軍顧問團宿舍保存的風潮,才衍生成今日陽明山美國村的榮景。
2010 年個人開始協助新竹市政府推動眷村文化保存,並以大煙囪工廠(原六燃緊急發電所)及其周邊眷舍向國防部申請保存;期間我曾經做過一個夢,夢境是我和王老師站在已經被夷為平地的大煙囪工廠廢墟上,廢墟已經堆成一個小丘,我們非常失望無言地望著。幸好那只是一個夢,之後我常在六燃保存的相關演講上提到這個夢,幾次王老師坐在下面,我還開玩笑的問他記不記得。
2015 年 4 月 6 日清明連假的早晨,我在中壢家中接獲緊急電話,得知寡婦樓(原新竹六燃異辛烷合成功廠+北赤土崎新村)遭到五部怪手連夜偷拆,趕緊聯繫王老師一同趕到現場,看到那棟經歷二戰砲火與一甲子眷村歷史而倖存的指標性建築物被夷為平地,感到失望、傷痛與憤怒,沒想到當年為了保存大煙囪廠房的夢境,竟然真實的發生在此。在二戰結束 70 年的當年,新竹珍貴的二戰遺產竟遭遇到如此粗暴的下場;隔天王老師到新竹地檢署按鈴控告拆除者,各大媒體大幅報導,我們幾位為著那件重大的文資慘案跑過監察院、立法院、文化部陳情;之後雖然引起了文資法的修法,那個深沉的遺憾卻依然存在著。王老師不僅是學術涵養豐富的學者,更是跑在年輕人前頭的行動派改革者。
王老師的《新竹清華園的歷史現場》一書,書名中有三個關鍵詞,即新竹、清華園和歷史現場,從第一章的赤土崎切入,界定了全書主要的地理範疇,並拉開竹塹與赤土崎的歷史序幕,第二章談新竹六燃,則是從 20 世紀初日本海軍的燃料進化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燃料爭奪,回觀新竹六燃在燃料史觀下特殊的地理與歷史定位。因此,若是要了解為何今日新竹之所以成為台灣矽谷,全球 IC 產業的核心基地,護國神山台積電及其周邊龐大高科技產業的重鎮,其歷史脈絡遠非竹科管理局所載 1980 成立竹科如此之簡單,本書所鋪陳之大歷史與大地理,述說了當年新竹六燃成為日本海軍燃料研發生產最先進的高科技基地,1955 年清華大學在台復校的第一筆 40 甲土地,就是承接新竹六燃的部分土地而來,這些歷史脈絡與前因後果都是息息相關的。
站在 2023 年初的今日來閱讀王俊秀老師的這本書,有幾項特別的時代意義:
首先,生長在台灣的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土地歷史和文化認知具有基本的素養。是那些過去的種種,造就出今日我們所生長的城市和在其上生活的我們,失去任何一個歷史現場都會是失去一個重要的時空參考脈絡。在台灣,人們普遍對自己所生長的土地城市歷史無感,這本書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反思起點,特別是對於提升新竹.清華園地區整體社會的文化內涵,大批高科技人才的文史素養應該可以得到相對應的提升。
其次,從全球化與在地化的角度來看,書中呈現新竹赤土崎地區在過去 80 年之中,曾經包容了日軍眷村、國軍眷村與美軍眷村,他們分別背負著二次世界大戰、國共戰爭與東西方冷戰三場不同的戰爭歷史,今天的清華園地區仍然共存著戰爭移民、學術移民、科技移民與外籍移工;當前全球的晶圓爭奪戰主戰場也與竹科有密切關係,第一批從護國神山遷往國外的科技移民,陸續離開了新竹;本書的內容佐證了新竹清華園地區是台灣一個高度在地又全球化的獨特地方。
最後,這本書除了非常豐富的史料和文獻之外,有許多精采的人和地方、人和物品、人和人的細膩記載,讓人讀起來特別有味道、有溫度,像是第二章 75 週年同學會裡的幾位六燃老同學像李錦上、王坤玉等,第三章新竹高球俱樂部陳清水與林萬福來的示範賽,第六章北平清華園的葉公超、王文顯、梅貽琦等教授,與新竹清華園的朱樹恭、王企祥、北院教授等,第七章美軍顧問團宿舍裡的 Rayle 中校及其兩個兒子 Bruce、 Brian,與國軍眷村來做家務服務的鄭媽媽、董媽媽與曾媽媽的點點滴滴小故事。這些故事的記載,展現了王老師作為環境社會學者特別具有人文關懷的一面,凸顯了「人」才是文史記載的主角。
非常欽佩王俊秀老師能完成如此艱鉅的經典名作,它讓我們能夠鑑古知今,新竹、清華園真的不是個簡單的地方,讀了你就知道。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院長趙家麟
2022 年 6 月 6 日
新竹六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