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專業良知,堅持說真話
▍為時代見證,替弱勢發聲
「我們希望台灣能有一份新的報紙誕生!」
2014年4月15日,《民報》上承1920年代臺灣文化協會《臺灣民報》的精神,正式創刊。《民報》內容包括報導和評論,其中又以評論文章最具特色。本書收錄的便是2014-2022這八年間,在《民報》專欄上的精彩時事評論,共有19位專業作家一同共襄盛舉,為台灣發聲:
王伯仁、王塗發、王輝生、江永芳、江建祥、余 杰、吳景欽、宋亞伯、李丁園、李木通、
李筱峰、林保華、林健次、林進嘉、南方朔、施正鋒、洪博學、張正修、張旭成。
《民報》堅持言論自由,聚攏無數海內外名家,針對台灣、兩岸、國際的政經、社會、文化重要議題,深度剖析,試圖撥開時代的迷霧,凝聚社會共識,追求共同未來。一篇篇別出心裁、擲地有聲的精采文章,為時代留下珍貴的印記,為混沌年代樹立言論座標。
作者簡介:
劉志聰 主編
前《民報》總編輯;曾任《台灣日報》總編輯、中央社社長、《玉山周報》社長、Taiwan News副社長兼總編輯、《民報》總主筆。
陳永興 主編
《民報》創辦人、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曾任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天主教靈醫會羅東聖母醫院院長、第二十三屆醫療奉獻獎得主、門諾基金會董事長。
章節試閱
▍王伯仁
〈「漢光演習」應該要全盤脫胎換骨了!〉
預定七月十三日展開全國性防衛作戰的「軍事演習」──漢光演習,不料七月三日在左營桃子園海灘發生兩艘陸戰隊突擊登陸艇翻覆,造成二名戰士殉職的不幸事件。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吳怡農,因此在網路發文,批評軍隊訓練,長期以來大多是為了「表演需求」,應該改演練那些可能性高、派得上用場的項目。針對於此,蔡英文總統指出,吳怡農的說法「不盡公平」,國防部聯戰處長林文皇則說:對於「不實言論」,國防部表達嚴正立場,因恐傷害國軍勤訓精練的努力及成果。
吳怡農這番「直白」的話,之所以引起外界注意,不但因為他不久前才在台北市代表民進黨和國民黨黨國之子蔣萬安競選區域立委,雖失利但聲勢赫然,是民進黨新生代冉冉上升的新星,他也擔任執政黨智庫的副執行長。此番直白批評,打破了傳統政黨政治「一言堂」的潛規則,批評對象又是直屬總統兼黨主席的國防權責,在政治倫理上,大有「僭越」的冒犯,所以,蔡英文毫不保留反擊為「不盡公平」,國防部也假三軍統帥之威,表達「嚴正立場」,若在早年威權時代,吳怡農恐怕面臨「肅殺之氣」籠罩。
……
================================
▍王塗發
〈台灣經濟因「脫美入中」而由盛轉衰〉
台灣與中國之經貿關係,在兩蔣時代「漢賊不兩立」與「三不政策」下,完全沒有交流的空間。台灣政府在一九九○年八月發布「對大陸地區從事間接投資或技術合作管理辦法」之後,台灣與中國的經貿關係才重新展開,很快就形成一股中國投資熱潮。在一九九六年發生台海飛彈危機,前總統李登輝先生採取「戒急用忍」政策,以顯示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其經濟主權操之在我,台灣的中國投資熱才稍微降溫。
二○○○年政黨輪替後,由於國會朝小野大,陳水扁總統的施政頻遭掣肘。為了因應當時爆發的國際網路泡沫危機,並化解在野黨(國、親、新泛藍陣營)的抵制,民進黨政府乃在二○○一年召開「全國經濟發展會議」(簡稱經發會),幾乎是全盤接受主張西進的蕭萬長與產業界的意見,決定對中國採取「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政策,放棄「戒急用忍」政策,大幅放寬製造業對中國投資,而掀起另一波中國投資熱潮。但因仍未對中國「全面開放」,而被中國國民黨批評為「鎖國」政策。
……
================================
▍余杰
〈為什麼美國孩子比中國孩子幸福和快樂?──讀範學德《活在美國》〉
如今,在中國人心目中,「美國」乃是一個愛恨交加的、語意過於複雜的名詞。一提起美國來,多少人立即便會兩眼發直、雙手哆嗦甚至血壓升高。或貶之為地獄,或褒之曰天堂,可謂冰火二重天。美國之於中國,如同童話故事《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中的白雪公主之於王后:每當王后拿起鏡子來「臭美」的時候,便會明知故問道:「誰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子呢?」而鏡子卻每次都不惜觸犯龍顏,實話實說地回答說:「白雪公主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子。」於是,被嫉妒所控制的王后便歇斯底里地哭喊起來。
近代以來中國的歷史,蘊涵了太多的悲情與血淚。極度自卑與極度自尊,兩種矛盾心態的深切扭結,讓國人的自信心一直付諸闕如。某些自稱愛國愛到骨髓裡的大學生,昨天還在慷慨激昂地朝著美國大使館扔磚頭,明天又低眉順首地去同一個地方排隊辦簽證。而某些已經在星條旗下信誓旦旦地宣誓效忠的華裔美國人,一旦聽到別人批評中共的醜行,便立刻像尾巴被踩了一樣暴跳如雷。
……
================================
▍宋亞伯
〈難道美國不容挑戰?──由中國在南海造島談起〉
對於中國在南海造島引起四鄰不安、美國關切、全世界傻眼一事,有所謂的中國知識份子忿忿不平地表示,「中國是個正在崛起的大國,在周邊伸展拳腳乃理所當然之事,美國憑什麼插手管南海閒事?難道美國不可挑戰?」
對這種傳統秦奴式思維,本不值一駁,但還是引起筆者不少感觸。
首先是,作為廿一世紀文明人,所有人都知道,要挑戰既有秩序,不是不可以,但是需要按照遊戲規則,循序漸進。否則的話,忿忿然摩拳擦掌,挽起袖子找打架,與瘋狗齜牙咧嘴妄圖咬人何異?
……
================================
▍李筱峰
〈中國老祖宗說:「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二○一八)年六月底接見來訪的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Jim Mattis)時說,「中國老祖宗留下來的領土,一寸也不能丟。」至於誰是「中國的老祖宗」?以及「老祖宗留下的領土」是哪些?就全憑他們高興怎麼認定,就怎麼認定,因此不同種族、不同血緣的圖博(西藏)、東突(新疆)、南蒙古(內蒙)都成為他們「老祖宗留下的領土」。事實上是,「別人的」老祖宗留下的領土,被他們霸佔著,一寸也不還。
至於台灣,也是他們認定的「中國老祖宗留下的領土」,習皇帝對馬提斯講的那句話,其實主要是針對台灣而言。但是回到真實的歷史,台灣果真是「中國的老祖宗留下的領土」嗎?
……
================================
▍林健次
〈台灣人果真驚死、愛錢、愛面子?──順便討論李木通與葉望輝(Stephen J. Yates)先生之間的一席對話〉
求生、惜財、愛名本是人性,所以獨裁者對於被統治者運用恐嚇、收買的統治術,古今東西皆然。外號「吹牛大王」的前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把這三點人類共同的特性套在當時的台灣漢人身上,誇大其所謂「台灣人愛錢、驚死、愛面子」的重大「發現」,形成其所謂的「治台三策」、作為獨裁統治台灣「恩威並濟」的理論基礎;殖民統治下,台灣人到底是什麼東西,只能隨後藤去講。台灣人名、實皆遭糟蹋,是殖民地人民的悲哀與無奈。
後藤新平擔任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期間為一八九八至一九○六。一八九八是日本入台後三年。他所看到的是清帝國下的被統治者和被割讓、拋棄後的台灣人民。一百二十年前的台灣人是不是比當時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更「愛錢、驚死、愛面子」,公元二○一七年的今天台灣人是不是比一百二十年前更「愛錢、驚死、愛面子」,沒有嚴密客觀的社會科學研究,是不可能有答案的。
……
▍王伯仁
〈「漢光演習」應該要全盤脫胎換骨了!〉
預定七月十三日展開全國性防衛作戰的「軍事演習」──漢光演習,不料七月三日在左營桃子園海灘發生兩艘陸戰隊突擊登陸艇翻覆,造成二名戰士殉職的不幸事件。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吳怡農,因此在網路發文,批評軍隊訓練,長期以來大多是為了「表演需求」,應該改演練那些可能性高、派得上用場的項目。針對於此,蔡英文總統指出,吳怡農的說法「不盡公平」,國防部聯戰處長林文皇則說:對於「不實言論」,國防部表達嚴正立場,因恐傷害國軍勤訓精練的努力及成果...
作者序
【主編序】作時代見證,為台灣發聲
/陳永興(前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籌辦民報發起人共同聲明
「我們醞釀著一個夢想……
我們希望台灣能有一份新的報紙誕生。
我們知道你可能和許多人或朋友一樣,乍聽之下的反應是:你們瘋了吧?你們是有錢沒地方花嗎?台灣媒體還不夠多、不夠亂啊……?
我們完全理解這些疑惑和善意的擔憂。
我們當然知道,在網際網路和電子媒體高度發展下,全世界許多曾經叱吒一時的報社都已逐漸結束他們的紙本新聞,至於台灣更從來沒有一個階段像現在這樣,媒體氾濫、萬眾爭鳴、百花齊放。
在這樣的潮流和環境下,我們無數次地問過自己:真的有一份新報紙存在的必要嗎?它存在的意義又在哪裡?
媒體開放曾經是無數人用意志、熱血甚至不惜賠上身家性命所奮鬥的目標,然而今天我們看到的卻是與原先的期待背離甚遠的結果。
多數的媒體為了搶奪有限的生存資源,利益的考量早已大於基本的信念,輕薄短小、色腥誇張、譁眾取寵似乎已經成為新聞的主流。
加上長久以來的政黨惡鬥,媒體背後的投資者各擁其主,各自為各自的意識型態和各自的擁護者服務。
近年來,我們無法否認,從某個角度來看,媒體在台灣似乎已經淪落成為一種生財以及類似的宣傳工具而已。
一位為台灣民主運動付出一生的前輩對台灣的媒體和公眾言論的現狀曾經這樣的感嘆,他說:「這是最喧囂的時代,卻也是最沉默的時代。」事實正是如此。
於是,不分晝夜,台灣處處喧嘩,但我們卻聽不到一點厚實有力的聲音。
媒體彷彿無所不在,但很多人卻找不到可以說真話、講道理的地方。
於是,台灣慢慢變冷了。冷的不是天氣,而是熱情、志氣;冷的是對這塊土地真心的關懷和愛,以及對她的未來曾經那麼殷切而且充滿自信的期待。
有些人甚至連心都冷了,冷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冷到無感、無言。
於是,我們逐漸看不清事物的真實面貌,聽不到可以心悅誠服的啟示,找不到可以共同尊敬的人,甚至看不到可以義無反顧、一心向前的願景。
因此,我們決定結合對台灣前途仍然有向上提昇力量、盼望的人。我們相信,在台灣社會仍然有許多熱心、熱情,以正面心態在看待台灣社會及前途,這款力量應該結合起來,用眾人的力量籌辦一份新的報紙,相信必然能對台灣社會形成正面提昇的力量,來創造一個新局面。
我們希望:未來這份報紙所反映、發掘與關心的每一個議題,都是真正敬業專業的人、對土地有熱情的人,秉著良心之筆而出的。這會是一個反映民間疾苦、吐露台灣民眾心聲的媒體平台。我們將提供開放的空間,能讓社運團體、弱勢團體、文化團體、環保團體、人權團體、教育團體、婦女團體、原民團體、醫療團體、工商團體、司改團體……等大家所關心的議題,可以獲得充分的討論;我們也希望能結合各行各業的專家,各個領域的學者,認真理性的在這報紙上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問題,從多元的角度分析、評論,為台灣的將來深入思考我們共同的命運。不過,台灣的命運與亞洲、與世界所發生的一切是分不開的,因此這也會是一份兼具有國際視野、關心世界與人類未來的報紙。這是我們發起籌辦民報的心願!
我們知道辦報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尤其是文字的閱讀和平面媒體的衰微是普遍的趨勢。但我們不願輕忽筆的力量和報紙對文化傳播與大眾思想的影響,所以我們戰戰兢兢誠實面對困難的挑戰,希望這份報紙的誕生能為黑暗中的台灣帶來一絲微弱的燭光,重燃台灣社會冷卻的熱情和希望,也照亮受苦的人們向前邁進的前程。」
上面是二○一三年我們發起籌辦《民報》時的共同聲明,二○一四年四月十五日,經過一年籌備,《民報》正式創刊,經過八年的時間,我始終參與其中,歷經千辛萬苦也投入了許多心血,我們撐了八年的時間,見證了太陽花學運之後,台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個個層面重大的變化與挑戰。《民報》的作者群始終秉持著創刊時的理想和宗旨,為台灣發聲,為弱勢發聲,為公義發聲……,我們沒有財團的支持也沒有政黨的支持,靠著眾多關心台灣前途朋友的認同和小額贊助,讓《民報》走過八年的時間,二○二二年四月,我下了決心將《民報》交棒給太陽花世代的年輕人,繼續傳承《民報》的精神。從一九二○年代日治時期的臺灣文化協會發行《臺灣民報》,到一九四五年國民政府陳儀政權來台,當時的《民報》扮演批判監督的媒體角色,到一九八○年代黨外雜誌鼓吹自由、民主、人權,百花齊放屢遭查禁,到二○一四年我們又發行《民報》迄今二○二二年,將近一百年的台灣人追求夢想:獨立建國打造公義社會提升進步文明的理想迄今未實現!
八年來,我們堅持以台灣人的主體性發行《民報》,不依附權勢,不盲從政黨,尊重言論自由及作者和讀者的獨立思考與判斷,提供充分開放的台灣本土輿論平台,充分反映台灣人民的心聲,為追求台灣人的理想而努力!現在我結束了自己的時代任務,交棒給年輕世代繼續努力!我請《民報》總編輯劉志聰兄,將八年來發表於《民報》的重要文章收集整理,涵蓋了三十五位作者的精彩言論(其中邱垂亮教授及陳銘堯兄的作品另有專書出版,就未收錄進來)出版為兩本選集留作歷史見證,讓讀者們能從其中回顧《民報》八年來走過的路,「作時代見證,為台灣發聲」是《民報評論選集》出版的心聲,希望得到讀者的共鳴!
================================
【主編序】混沌年代的言論座標
/劉志聰(前《民報》總編輯)
二○一四年三月十八日太陽花學運爆發,籌備年餘的網路新媒體《民報》,也於當年四月十五日正式創刊。《民報》與三一八學運並無關連,卻不約而同地反應時代的脈動。當時馬英九第二屆總統任期即將過半,露骨親中路線引發社會疑慮,加深國家認同危機;又因治理失靈,民怨高漲,各種形態的社會運動風起雲湧,於三一八學運達到高峰,埋下政黨再輪替的伏筆。《民報》躬逢其盛,紀錄了大時代驚天動地的一頁,編採同仁以一雙拖鞋支撐一只iPad,將學運訊息在第一時間傳布世界,展現新媒體的傳播威力,為學運留下經典畫面。
《民報》內容包括報導和評論,又以評論文章最具特色。創刊以來,秉持「為時代見證,替弱勢發聲」精神,針對台灣、兩岸、國際的政經、社會、文化重要議題,深度剖析,試圖撥開時代迷霧,凝聚社會共識,追求共同未來。《民報》媒體平台開放,堅持言論自由,聚攏無數海內外名家,共襄盛舉,撰發一篇篇別出心裁、擲地有聲的精彩文章,為時代留下珍貴的印記。
今年春,創辦人陳永興醫師以階段任務完成,決將《民報》交棒新世代接手,並選輯若干過去刊載的專欄文章,以實體書及電子版形式,結集交由秀威出版社出版,留做紀念。選輯文章涵蓋國家主權、台灣國際地位、兩岸關係、政府治理、政黨競爭、領導人誠信、經濟、國防、司法等面向。選輯文章雖由時事議題所觸發,但撰稿人以其豐富學養及深厚功力,得以跨越時效框限及時空條件,提出獨到見解及深度觀察,經得起時間的淬鍊。
當然,要將《民報》八年來刊出的文章,結集為篇幅有限的「書冊」,選輯過程不免陷入魚與熊掌的掙扎。也因此,我們強烈建議讀者直接進到《民報》網站(http://www.peoplenews.tw/),點入「歷史回顧」欄目,即可在舊《民報》網頁的「專欄」、「專文」欄目,快意瀏覽《民報》創刊以來所有文章,展開奇妙的思辨旅程,保證入寶山,滿載而歸。
《民報》相信,求真為媒體最核心的價值,假新聞殺死人們的思想,因此,我們堅持言論或報導應本諸良心說真話。《民報》編採言論內容或有疏漏,卻絕不刻意造假。秉持專業良知,在訊息混亂、真假難辨的媒體環境中,堅持說出真話,為時代留下見證。這也是《民報》的言論及編採準則。
《民報》強調台灣主體性,遵守法律規範,儘量做到尊重百分之百、或接近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這本是媒體職責所在,卻是台灣媒體圈絕少兌現的承諾。《民報》對言論自由的理解及堅定信念,受到海內外關心時局人士的信賴,願意挺身而出,鼎力相助,共同為時代留下見證,為混沌年代樹立言論座標。
【主編序】作時代見證,為台灣發聲
/陳永興(前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籌辦民報發起人共同聲明
「我們醞釀著一個夢想……
我們希望台灣能有一份新的報紙誕生。
我們知道你可能和許多人或朋友一樣,乍聽之下的反應是:你們瘋了吧?你們是有錢沒地方花嗎?台灣媒體還不夠多、不夠亂啊……?
我們完全理解這些疑惑和善意的擔憂。
我們當然知道,在網際網路和電子媒體高度發展下,全世界許多曾經叱吒一時的報社都已逐漸結束他們的紙本新聞,至於台灣更從來沒有一個階段像現在這樣,媒體氾濫、...
目錄
【主編序】作時代見證,為台灣發聲/陳永興
【主編序】混沌年代的言論座標/劉志聰
【作者群簡介】
▍王伯仁
「漢光演習」應該要全盤脫胎換骨了!
國軍演訓應「實事求是」
中壢詹女老師拒絕盤查,必須「上手銬釘腳鐐」嗎?
拘役三個月等於廿五年徒刑?
▍王塗發
台灣經濟因「脫美入中」而由盛轉衰
▍王輝生
陪侍李前總統在沖繩弔祭台灣孤魂有感
▍江永芳
探討中華民國在國際法上的政治體制(地位)
評論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對蔡英文總統「博士論文爭議」的聲明──並回答王泰澤教授
▍江建祥
從美國陪審團的自由心證看蔡英文的論文門
武則天裸體遊街
土和尚唸聖經
▍余杰
為什麼美國孩子比中國孩子幸福和快樂?──讀範學德《活在美國》
吃人:中國的象徵與現實
▍吳景欽
毫無合理懷疑的隨機臨檢必須終止
該通緝被以加重誹謗罪起訴的被告嗎?
不能開肆意搜索聲押律師的惡例
▍宋亞伯
難道美國不容挑戰?──由中國在南海造島談起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全球氣候大會所帶來的省思
▍李丁園
中華民國不倒,台灣不會好──從史明歐吉桑參加元旦升「車輪旗」談起
▍李木通
台美暫不建交 蔡習會有影?
台美建交何時成?中華民國何時了?
▍李筱峰
中國老祖宗說:「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獵人頭.燒紙錢.宗教自由?
▍林保華
紅色恐怖籠罩香港
香港人投奔怒海了
▍林健次
台灣人果真驚死、愛錢、愛面子?──順便討論李木通與葉望輝(Stephen J. Yates)先生之間的一席對話
台灣國家正常化之路──台灣獨立建國行動芻議
台灣人只配選爛蘋果?
▍林進嘉
特赦阿扁,不只是總統的權力,也是責任
▍南方朔
台灣司法思想出了大問題!
政府不能太無膽!
除罪就要除得乾乾淨淨!
▍施正鋒
我的台獨夢
蔡英文的「中華民國台灣」就是與虎謀皮
▍洪博學
正常國家沒有統派
中國黨就是中國黨
「去中國化」事不宜遲
▍張正修
怎樣處理與孫文有關的銅像與中山路?
實施陪審可以提升辦案效率減少冤獄
李登輝總統與武士道
▍張旭成
走出邦交國數目迷思
理性評估台灣嚇阻戰略
【主編序】作時代見證,為台灣發聲/陳永興
【主編序】混沌年代的言論座標/劉志聰
【作者群簡介】
▍王伯仁
「漢光演習」應該要全盤脫胎換骨了!
國軍演訓應「實事求是」
中壢詹女老師拒絕盤查,必須「上手銬釘腳鐐」嗎?
拘役三個月等於廿五年徒刑?
▍王塗發
台灣經濟因「脫美入中」而由盛轉衰
▍王輝生
陪侍李前總統在沖繩弔祭台灣孤魂有感
▍江永芳
探討中華民國在國際法上的政治體制(地位)
評論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對蔡英文總統「博士論文爭議」的聲明──並回答王泰澤教授
▍江建祥
從美國陪審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