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3 項符合
如水:流散媒體如何抗衡國家機器?
的圖書
如水:流散媒體如何抗衡國家機器? 作者:張崑陽
出版社:社團法人如水協會
出版日期:2023-06-30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如水:流散媒體如何抗衡國家機器?
內容簡介
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後,新聞自由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壓,許多香港媒體人紛紛出走,並在海外成立自己的流散媒體。本期《如水》深入剖釋新興的海外流散媒體,並探討他們如何在困境中求生存,利用海外的自由空間發揮影響力。
除了關注香港的案例,還將視野拓展,以他人之史為鏡,關注世界各地流散媒體的情況,專訪、譯介俄羅斯、尼加拉瓜等流亡媒體。本期《如水》亦專訪傳播學者瞭解其對流散媒體的思考,就流散媒體的地位、發展趨勢及其面臨的困境分享專業意見。
本期《如水》精心製作深度調查報導,過去數月透過於英、法兩地實地採訪,以及查閱香港、法國、英國及德國的商業登記資料,揭示中共統戰部如何利用香港作為平台,暗中控制聲稱是全歐洲規模最大的華文媒體。
《如水》第十期將為您呈現流散媒體在全球舞台上的挑戰和努力,以及他們如何在艱苦環境中為真相發聲。
目錄
編者話
環球流散媒體與香港
海外抗衡「大外宣」 何以困難重重?
文/M.Y.
調查報道
統戰部借香港秘密持《歐洲時報》大外宣
曾與《經濟學人》等知名外媒合作 英政府落廣告
文/卡卡、莫莫、M.Y.
專訪
訪問《同文》、《棱角》與香港民主女神:流散媒體如何在緊絀資源下生存?
文/M.Y.
國安法後 港媒噤聲 流散媒體資源弱
RFA 能做甚麼?
文/編輯部
Infographic
海外、居港港人 有幾信任、支持香港媒體?
文/M.Y.
化零為整
2-4 月 香港.世界大事回顧
文/編輯部
2-4 月 外媒觀點整理
文/編輯部
2-4 月 流散港人社群活動紀錄
文/編輯部
2-4 月 香港研究進展
文/編輯部
學者觀點
專訪媒體及傳播學者 Yazan Badran
流亡新聞的複雜性:敘利亞媒體對香港記者的啟示
文/Jacky
專訪挪威 NLA 大學新聞學教授 Terje S. Skjerdal
透明無隱:致力於社會運動報道的公正性
文/Jacky
專題
行業前景黯淡 為何香港學生仍在海外讀新聞?
文/M.Y.
風暴中的獨立之聲:流亡中的俄羅斯地區獨立學生媒體
文/凌志豪
意國直擊
佩魯賈國際新聞節 流亡媒體網絡 NEMO 正式成立
文/編輯部
《路透社》紀念講座
如何在獨裁下報道:尼加拉瓜及其他地區的經驗
翻譯/Jacky
評論
沒有新聞才是壞新聞:評 Hong Kong Media: Interaction Between Media, State and Civil Society
文/Kennedy Wong
遙控器上的香港:比起媒體,未來更需要的選擇是……
文/破曉
創作
以攝影走入社區
文、攝/陳啟駿
四手聯彈
畫/日巷、瑪珂、Justin Wong、vawongsir
編委答
編者答(一)・文/馮敬恩
編者答(二)・文/式
讀者投稿
守望麥田:當代香港媒體的探索與挑戰
文/莫離
序
序
環球流散媒體與香港
海外抗衡「大外宣」 何以困難重重?
文/M.Y.
今期《如水》談「流散媒體(Diaspora media)」。讀者可能會一頭霧水,到底甚麼是流散媒體?筆者向香港、臺灣的友人介紹時,就說到:「通俗而言,即是一些離開了原居地、在海外運作、但仍然關心原居地社群的媒體,我們《如水》也是一例⋯⋯」
在國安法後,多間香港傳媒逐一停運,與此同時又有一些新的媒體誕生,面對這個現象,今期《如水》分別訪問《同文》、《棱角》兩間流散媒體,亦訪問了 RFA(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副主任胡力漢,一起探討現時在香港做新聞的環境,以及已在海外的流散媒體能做些甚麼。
RFA 是目前在香港仍有辦公室的外媒。在《國安法後 港媒噤聲 流散媒體資源弱 RFA 能做甚麼?》的專訪中,胡力漢自言:
「我覺得現在香港媒體有好多自我審查……不該說他們自我審查,而是大家都不清楚紅線在哪,所以香港媒體會退得好後 . . . (至於)香港傳媒可以做的,我們都可以做,而且還可以比香港媒體行前一步 . . . 面對(國安法)『紅線』,我們可以企得硬啲」。
雖說 RFA 可以相對「企得硬」,但在香港做新聞還是有不少局限,像是難找合適的人做訪問,他坦言在香港「基本上做唔到嘢」(當然,在海外做新聞也是有一定的挑戰,下文會講述);還有一點,即使 RFA 相信在國安法下仍有辦法在港運作,但是否有美國政府資助就凡事都無所畏懼?答案是否定的,而令他們最擔心,是聲言即將立法的《基本法》第 23 條,會不會針對外媒。
「以我所知(若然立法後)有很多外國媒體都⋯⋯都咩嘅啦,都摺嘅啦、都走(苦笑),多間外媒都收縮得很厲害。」—— 胡力漢
當許多外媒離港,香港發放新聞的渠道減少,海外香港媒體就變得更有價值,筆者作為在流散媒體工作的一員,認為除了是可以利用海空間繼續為香港議題發聲,也在制衡政權外宣,讓外界聽到不同港人的聲音。故此,今期的主題訂為《流散媒體如何抗衡國家機器?》
在《訪問〈同文〉、〈棱角〉與香港民主女神:流散媒體如何在緊絀資源下生存?》的專訪中,他們不約而同講到在海外做港聞有一定局限,其中:
「海外的流散媒體無法如香港傳媒一樣快速、在現場報道即時情況,亦要依賴香港傳媒的第一手報道。」——《同文》總編 YC
「畢竟人在海外,能取得的新聞資料已是第二、三手,但相信仍可做到一些香港傳媒受國安法『紅線』所限而無法選取的新聞角度。」——《棱角》總編輯 Jane Poon
除此以外,流散媒體都面臨資源短缺的問題,因為難像主流媒體般有持續、穩定的廣告收入,只能靠讀者付費訂閱,兩者皆說更因此裁減人手,其中 Jane 說,希望減省支出能更容易達到收支平衡:
「無辦法啦,(目前)只有 cut(人手)啦⋯⋯大家同事都明白 . . . 因為大家都想做到落去。」
而破曉的評論文章《遙控器上的香港:比起媒體,未來更需要的選擇是……》就不看好香港流散媒體的前景:
「歷史軌跡表明,離散媒體成長所依賴的翻譯外電和移民專題,需求將隨後代融入當地社會而下降。有心人成功配對資金支持仍要面對缺乏影響力的困局,畢竟目前的復甦假象掩飾不了市場萎縮的事實。雖然多間新辦媒體先後吸納以往具公信力媒體的班底,但整體影響力疊加起來,仍不足以彌補一間傳統媒體的消失。要麼只能專注一類新聞、要麼隔周刊登深度報道、要麼在多地頻密更新而分身不暇。最不方便的真相是,即使媒體數量反彈,留下來的人發現以碎片化網誌的方式苟延殘喘,已難以重奪流失至綜合性外媒和專門時事評論的讀者群。」
面對財政壓力、讀者群流失致難以經營下去的,其實不只流散媒體,同樣在國安法後成立,但紮根香港的新媒體亦然。Channel C HK 今年 6 月初「告急」,指一直以來大力支持該平台營運的「有心人」無法繼續提供財力支援,Channel C HK 須在一個月內自負盈虧,否則將在 7 月12 日開台兩週年之際停運。港人聞訊後一呼百應訂閱支持。
《同文》總編 YC 在訪問中提到:
「有賴《蘋果》當年推出訂閱制,讓港人慢慢接受付費閱讀,現在大家都比較願意捐錢給與民主自由有關的組織及媒體 . . . 《同文》今年有開設 Patreon 接受公眾捐款,儘管收到的款項不算多,但至少可以補貼一部分支出。」
那麼有多少香港人願意「課金」支持香港媒體?今期《如水》製作的 infographic 《海外、居港港人 有幾信任、支持香港媒體?》,希望與讀者、傳媒行家一起探討這個議題。我們在《如水》各個社交媒體發帖,邀請公眾分享對於香港媒體(包含國安法前、後成立之海外及香港傳媒)的可信度,以及每月願意花費多少錢訂閱等資訊。
我們透過數據發現,不論在香港還是海外的受訪者,無「課金」者皆超過四成;而願意每月付費者當中,分別有 57% 及 75% 人報稱每月支付金額為港幣 99 元以內。不過,居港受訪者相對比海外受訪者更願意支付較高金額支持傳媒機構,前者有約 25% 每月支付超過 100 港元,而後者僅 14%。
至於哪間傳媒在受訪者心中可信度最高,容筆者賣關子,請讀者在今期《如水》中找答案。
詳細資料
ISBN:9786269640072 規格:平裝 / 160頁 / 17 x 23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作者:佐光紀子
出版社:台灣廣廈有聲圖書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11-12
66折: $ 263
作者:朴芝英
出版社:國際學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10-07
66折: $ 395
作者:OZAKI FLOWER PARK
出版社:蘋果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3-07
66折: $ 329
作者:蘋果屋綠手指編輯部
出版社:蘋果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12-28
66折: $ 263
作者:周冠男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07-31
$ 355
$ 513
作者:仔縞楽々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10
$ 111
作者:邱世卿
出版社: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4-19
$ 355
作者:seri
出版社:墨扉
出版日期:2025-04-01
$ 382
作者:彼得.愛華特
出版社: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02
$ 315
$ 458
作者:李光福
出版社:小光點
出版日期:2025-04-02
$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