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美國在中共武力犯台時會「做」什麼,
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如何讓中共「不做」什麼!從政治、經濟、軍事、亞太區域安全
全方位分析
•中共對台動武的因素與可能方式
•美國軍事介入的考量
•台灣該怎麼做以避免觸發戰爭
本書揭露:
‧中共對台動武的因素與可能方式
‧美國軍事介入的原則及政策
‧美軍的作戰準則、海外用兵的規範與指導
‧台灣與中國各自對美國有什麼國家利益
‧台灣作為「第一島鏈」或「不沉航空母艦」的戰略價值
‧以中共「威懾台灣」、「攻佔台灣」兩種情境,探討美國軍事介入的可能行動
在兩岸關係中,讓中共「不做」什麼,與美國會「做」什麼,是台灣國家安全中最重要也最複雜的事。其中又以中共一旦對台軍事行動,美國是否「軍事介入」,最為大家關注。由於部分國人期待著美國在中共武力犯台時會「做」些什麼,有恃無恐的心態,遮蔽了一個最重要也最根本的思維,亦即:維護台海和平與國家安全,最重要的應該是如何讓中共「不做」什麼,而非期待外人會做什麼!
本書藉由探討一旦台海有事,美國是否軍事介入?以及可能介入的方式,促使大家思考:「為了台灣的國家安全,與其處於被動的期待美國會『做』什麼,但可能遭遇限制;不如反思如何採取主動積極的作為,讓中共『不做』什麼。」
從國際關係的角度,不論美國基於哪種理由而採取軍事手段介入他國事務,真正的目的都是為了美國自身的國家利益。本書先探討國家利益與美國政策之間的關連性,以及美國軍事介入與海外用兵的原則與目的。
如果美國具有介入的意圖,美國如何介入,是否直接參戰?本書從美、中、台三方的軍力以及中共動武的方式做全方位分析,一一從美國軍方實務層面如:美軍作戰準則、教範、海外用兵的規範與指導、作戰指揮官必須思考的問題做分析,研判美國直接參戰的可能性。
作者簡介:
張德方
海軍官校畢業,後入三軍大學海軍指參學院受訓,前後四度赴美國海軍受訓進修,其中一次透過層層考試,錄取全海軍每年唯一名額,至美國海軍戰爭學院進修,與35國海軍軍官一同研究。回國後擔任三軍大學教官,教授將級軍官戰略課程,並至政治大學攻讀外交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
曾任中興軍艦艦長、高雄軍艦艦長、繼光軍艦艦長,以及擔任國防大學軍事學院戰略學部海略組教官,海軍上校退役。發表多篇著作及譯作。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有關美國軍事介入台海軍事衝突可能性研究的論文,時至今日仍是美中台關注的焦點,美國長期對台海的戰略模糊議題是否轉為戰略清晰,更是爭論的議題。雖然很多因素隨著時空的變動,但區域的穩定與台海的安全和平在全球化的環境下,更凸顯其重要性,而德方當時所研究的議題迄今不衰,不僅是異數,也顯示他對於國際情勢觀察的敏銳與專業素養的卓越。――趙申/前海軍飛彈快艇艇長、副艦長、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博士
名人推薦:有關美國軍事介入台海軍事衝突可能性研究的論文,時至今日仍是美中台關注的焦點,美國長期對台海的戰略模糊議題是否轉為戰略清晰,更是爭論的議題。雖然很多因素隨著時空的變動,但區域的穩定與台海的安全和平在全球化的環境下,更凸顯其重要性,而德方當時所研究的議題迄今不衰,不僅是異數,也顯示他對於國際情勢觀察的敏銳與專業素養的卓越。――趙申/前海軍飛彈快艇艇長、副艦長、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博士
章節試閱
【第七章】台灣對美國的利益
美國與台灣的利益是多元、多面向的,美國與台灣在民主、人權與經濟上享有共同的價值與共同的利益;在戰略上,台灣也變成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外交政策中,兼具棒子與胡蘿蔔功能的工具。
政治方面
台灣是少數從威權政治轉型至民主政治的成功範例。雖然有部分美國人士認為這項成果部分得之於美國的關心與敦促,但是與其他美國盟國由集權轉型失敗的例子相較,台灣的民主化仍然顯得難得與珍貴。美國前國務卿鮑爾曾以「成功的故事」讚揚台灣在民主與經濟上的成就,美國前總統小布希更以「民主台灣」譽之,就是對台灣民主改革的肯定。
美國認為鼓勵中共發展民主和經濟開放,是實現國內穩定和建立國際秩序最堅實的基礎。台灣的成功正是中國大陸未來能夠走向政治民主及經濟自由最大的示範。美國希望台灣的模式能夠複製到中國大陸,促使中國大陸在民主方面的改變,這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此為美國支持台灣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由於兩岸的衝突必然也是亞太地區的重要安全議題,針對這種情況,美國學者認為如果美國不能挺身而出,維護美國盟邦的權益,美國的信譽將蕩然無存。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海軍作戰研究中心主任寇耳(Alberto Coll)教授曾就美國的觀點分析指出:如果中共進犯台灣,從戰略的層次來看,代表美軍在西太平洋維護權力均衡的勢力遭到侵蝕。為保持美國的信譽,美國將被迫強力回應,否則必須承受容許中共以武力對付美國長期友邦,並未受到懲罰所可能產生的政治衝擊,造成美國與區域內盟邦的關係緊張。影響所及,甚至會擴展到與全球其他友邦的關係。
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承諾」的實踐,主要是基於一九七九年參眾兩院通過的《台灣關係法》。《台灣關係法》明文指出,「西太平洋此一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涉及美國的政治、安全與經濟利益,且為國際間所關切之事……任何試圖以和平手段以外之方式,包括經濟杯葛與禁運在內,決定台灣之前途,均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與安全之威脅,為美國所嚴重關切」。為了信守這種承諾,從小布希總統上任之初的「盡其所能協助台灣防衛」,到《美國國家安全戰略》開宗明義地強調「美國的使命,就是要打敗美國及其盟邦、朋友的外在威脅」,以及二○○二年布江會談,小布希把《台灣關係法》納入「一個中國」政策的框架中。上述事項,在在顯示美國政府支持台灣,並且介入台海衝突的意圖。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依照當前的情勢,台海維持現狀最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雖然一向支持台灣,然而近年來卻似乎鼓舞了台灣部分主張「走台灣路」的人士, 為了爭取國家主權,訴諸更積極的獨立主張,造成與中共衝撞的結果,使得台海陷入緊張,影響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認為如果海峽兩岸的任一方採取「片面改變現狀」,都將使得「損失難以估計」。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深感其過猶不及的兩岸政策,都可能造成兩岸雙方的錯誤解讀,誤啟台海戰端。為了預防衝突發生,美國政府採取雙管齊下的「戰略清晰」政策,也就是所謂的「中共不武、台灣不獨」。美國一方面強調絕不容忍中共對台用武,另一方面也同時表示不支持甚至反對「台獨」。具體地說,如果中共以武力威嚇台灣就範,美國絕不坐視;不過美國也「不支持」台獨,如果事端因台灣挑釁而起,美國將不會介入。
經濟方面
台灣是美國重要的貿易夥伴及出口市場。除了美國與台灣雙方直接貿易的利益之外,面對中國大陸廣大的市場,透過台灣扮演對中國大陸窗口的角色,將為美國在掌握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利益的布局中帶來更多的利益。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前處長包道格(Douglas H. Paal)即指出,台灣如能加強兩岸經濟交往,台灣的代客加工製造廠商,以及台灣的經理人與研發人員,配合中國大陸低勞工成本的熟練組裝工人,將有利於跨國企業在大中華區做最有效的安排,兩岸開放三通將對台灣、美國、中國大陸創造「三贏」局面。
戰略方面
台灣與美國有密切的安全關係,也屬於美國東亞全盤戰略的一部分。如同冷戰時期美國與中共在防止蘇聯擴張上有共同的戰略利益一樣,目前美國與台灣在遏制中共的威脅上,雙方具有共同的戰略利益。
對中共的意義
台灣位處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中間位置,是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對外聯繫的交通樞紐,具有重要的國際戰略地位。早在一七七一年,荷蘭人就曾宣稱「若使台灣從宗主國變為屬地,並派兵駐守的話,則可握東洋之航權」。
就中共的國家安全角度,台灣在中國大陸的國防上具有以下幾項重要的戰略價值:
一、台灣是中共海上防禦的鎖鑰:台灣距離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約一百浬,如果為中共所管轄,可發揮早期預警與擔任第一層防禦,使中共的防禦縱深大為延伸。
二、台灣是中共海軍出海的要衝:台灣位於包圍黃海與東海的美日韓安全同盟的南端;台灣也位於視南中國海為內湖的東協北端。台灣是中共海軍凸穿第一島鏈進入太平洋海域的戰略出海口;控制台灣,解放軍海軍得以自由進出遼闊的太平洋。
三、台灣是亞太地區海上交通線的扼制點:戰略上,台灣處於亞太船運要道的中點,連接上海與香港、琉球與馬尼拉、橫須賀港與金蘭灣,以及鄂霍次克海與麻六甲海峽之間。亞太海上重要的商業或戰略運輸,都在台灣監控範圍之內。
由於台灣的地緣對中共國家安全具關鍵因素,中共擔心一旦台灣永久脫離中國大陸獨立,將成為美國的戰略據點。相反的,只要中共掌控台灣,將有助於其遂行「近海防禦」的軍事戰略,將防禦縱深從「第一島鏈」東擴至「第二島鏈」,除了遏制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更有助於防止美國介入台海問題。
對美國的意義
孟儒指出,中共邁向二十一世紀的亞太超強之路,首要之務就是解決台灣問題。因為台灣問題不是中國內政問題,而是美中關係的重要戰略問題,民主台灣的存在是中共邁向區域強權之路的絆腳石。台灣的地緣正是美國扼制中共軍力向外擴伸的最佳戰鬥位置。對此,韓戰期間打算聯台抗共的麥克阿瑟將軍在一九五○年八月曾指出:「台灣好比一艘擊不沉的航空母艦和潛艦供應艦,如果落入敵對國家之手,可供攻擊戰略之用,可將盟軍置於死地。」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當時也曾向國安會表示:「美國應該利用外交和經濟手段防止共產黨控制台灣,以確保台灣由非敵對的政權所管轄。」事實上,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軍就視台灣為橫越太平洋向中國大陸及日本本土挺進、必須力爭的「唯一最重要的目標」。一九四四年盟軍反攻日本的「花崗石二號」作戰構想,美國聯參會最初就是主張「馬里安納—台灣—中國」的作戰順序,先攻下台灣,建立港口、機場,再以台灣為支點,支援中國大陸對日本本土展開大規模轟炸。
一旦台灣落入中共手中,將引發兩個問題,其一,台灣的戰略地位將有助於中共在東亞地區遂行其霸權,對美國及其亞太盟邦構成威脅。另外,將造成亞太地區國家失去對美國防衛承諾的信任。為求自保,可能迫使日本等區域內國家選擇走自己的路,以發展海上力量與核子能力作為因應。這將迫使西太平洋地區的國家開始軍備競賽,引發另一種區域的不穩定。
在美國的圍堵政策之中,台灣因為具有遏制中共軍力東擴的地緣戰略價值,加上長期與中共的矛盾對立,遂成為不可缺少的有力槓桿。然而此舉除了造成美國與中共關係的緊張,也讓原本就是美中關係中最敏感、最重要的台灣問題添加了複雜性。
中共對於外國干涉中國事務極為敏感,「台灣問題國際化」一向是中共的大忌。中共一方面擔心台灣的民主化會使得台灣更加斥拒對中國的認同,並逐漸從現狀的獨立走向真正的(法理上)獨立;另一方面,也憂心美國會支持台灣獨立,助長台灣採取更激烈的行為走向獨立。此外,美國與中共在對台灣的自衛的承諾也存有很深的歧見,
使得問題更加激化。上述問題均使得美國與中共因對台灣問題的不同調,存在潛在的衝突危機。而介於兩強之間的台灣,應該認清角色,慎謀自處之道。
台灣應有的認知
對台灣而言,台灣可能因為被視為進軍中國大陸市場的跳板或被視為維護亞太區域利益的不沉航空母艦,而具有「四戰之地」戰略價值。但是,這樣的戰略價值是由外在的國際情勢決定,台灣自身完全無法置喙。一旦台灣失去經貿上的利基,或是只要亞太強權如美國、俄國、日本、中共等國達到權力平衡或是關係得到和緩,台灣的地位極可能因為不再被認為具有戰略價值而遭貶抑甚至被出賣。例如:一九四九年美國以抗蘇為主要目標,當時的抗蘇戰略在歐洲主攻、亞洲主守。美國在亞洲只維持菲律賓、琉球、日本、阿留申群島而到阿拉斯加等口岸與島嶼之間的防線,這是美國軍事戰略的重點。台灣並未被包括在內,頗有任其自生自滅之意。直到一九五○年十月韓戰爆發,基於抗共需要,美國必須在西太平洋的亞洲前緣建立前進基地,台灣才成為美國結盟的對象。
縱使台灣因美中之間的矛盾而具價值,但是當台灣以小國之身卻坐擁「四戰之地」 的戰略位置,反可能成為外力覬覦或利用的對象。歷史上的柏林、奧地利及巴爾幹半島皆曾因位處四戰之地,卻因國小力窮無力抵擋強權勢力,而慘遭被覬覦、侵占的命運。美國戰略分析家歐爾(James E. Auer)與李蔭(Robyn Lim)教授就認為台灣具有另一項緩衝美中衝突的戰略價值。他們認為位處強權角力所在地的台灣,其地位之於美國,就如同冷戰時期的柏林一樣。柏林當時扮演了避免美蘇之間發生戰爭的緩衝機制,藉著提供柏林適當的軍事能力防衛西歐免遭蘇聯攻擊,美國確保其不必與蘇聯發生戰爭。因此,保持柏林的獨立地位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基於相同的道理,該兩名學者主張,維持目前台灣事實獨立的現況,藉以緩衝美國與中共爆發戰爭的風險,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
中國古諺「懷璧其罪」,當強權是以維護自身國家利益的權謀眼光打量台灣時,周旋其間的台灣不但不應以此慶幸,反而更須謹慎以對。
【第七章】台灣對美國的利益
美國與台灣的利益是多元、多面向的,美國與台灣在民主、人權與經濟上享有共同的價值與共同的利益;在戰略上,台灣也變成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外交政策中,兼具棒子與胡蘿蔔功能的工具。
政治方面
台灣是少數從威權政治轉型至民主政治的成功範例。雖然有部分美國人士認為這項成果部分得之於美國的關心與敦促,但是與其他美國盟國由集權轉型失敗的例子相較,台灣的民主化仍然顯得難得與珍貴。美國前國務卿鮑爾曾以「成功的故事」讚揚台灣在民主與經濟上的成就,美國前總統小布希更以「民主台灣」譽...
推薦序
【推薦序】值得一讀的軍事研究專論
謝政/前海軍少將
《美國會為台灣出兵嗎?》原是張德方公費就讀於政治大學外交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的碩士論文,其精闢的研析被收入軍方內部的「軍事學術研究叢書」:《台海戰略分析――美國軍事介入台海軍事衝突可能性之研究》,共印製五百本,專供國防大學指參教育以上的軍官研習。得知好人出版欲重新編輯出版這本專論,讓更多台灣讀者得以參閱,我相當樂見其成。
我與張德方結緣共事於繼光軍艦。一九九四年六月,我派任為繼光軍艦艦長時,德方已先於四月派任為副艦長。當時屬「二代艦」的繼光艦,可是配備國寶級裝備的「一級艦」,派至艦上的官兵都是經過精挑細選。張德方能以少校軍階派占中校副艦長一職,可知軍方對他的認可與倚重。由於配合造艦進度建構一個新的軍艦部隊期程緊迫,他除了自艦訓部接管報到官兵,每日往返於左營軍區及高雄造艦廠之間確保通運安全之外,還須展開對全艦全新裝備的訓練,按所編排的各項工作任務部署表操練及出海試俥等等,一切從無到有,可說是「創業維艱」。張德方都能憑藉優異的專業能力與使命感,達成計畫目標。
繼光艦的成軍與納編艦隊服勤,成為第三艘海軍PFG-II案造艦計畫成軍服勤的「二代艦」;由於訓練精實,也成為第一艘執行跨越海峽中線、深入敵前執行任務的「二代艦」。其後又納編八五敦睦支隊,穿越馬六甲海峽及赤道,訪問南非及新加坡等友邦及執行前進南沙太平島等任務,無一不考驗著當時猶兼任航海官、史政官的張德方副艦長的能力與績效。
張德方自海軍官校七二年班畢業後,歷任海軍艦艇各級職務,除上述繼光軍艦副艦長之職外,也曾任中興軍艦艦長、高雄軍艦艦長,並三度膺選赴美受訓。尤其是當時全海軍僅有一個名額可至美國戰爭學院進修,他透過層層的考試脫穎而出,最終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返國後,任教於國防大學海軍戰略組。國防大學對張德方的評語是「愛智」、「宏觀」、「前瞻」與「敬業樂群」。
張德方在海軍完整的學經歷,以及經過美國戰爭學院的進修,讓他得以依據台灣的戰略位置及美、中、台情勢分析與演進,以嚴謹而宏觀的思維,對美國軍事介入台海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提出研究。雖然兩岸狀況不斷改變,但這本《美國會為台灣出兵嗎?》 研究涵蓋的時間範圍並沒有受到限制與界定,時間因素並不影響其所論證的合理性,反而能凸顯本書超越時空的研究價值。
對比目前烏克蘭與俄羅斯戰爭現況,現在能重新編輯出版張德方這本專論,供台灣讀者研讀,想必更能激起社會大眾關注美國軍事介入台海軍事衝突的可能性。須知中共推出《反分裂國家法》以對抗美國的《台灣關係法》,中共航母「山東號」、「遼寧號」繞台航訓強化「認知作戰」,我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被侵擾,以及南海島礁軍事化問題等等,在在顯示美、中、台關係與情勢發展更加多變,台海關係愈來愈緊張。期盼國人能從這本著作中,對我國國家安全有更進一步的省思。
最後,一篇碩士論文的研析,如沒有編輯及出版社的慧眼,再好的論述也將束之高閣無人過問,因此特別感謝好人出版慧眼,能賞識張德方論文及其研究價值,將之重新編輯付梓,誠廣大讀者之福,在此再次對好人出版表示感恩!另外,德方論文的出版受限於版權問題,聯絡處理不易,幸賴原繼光艦同仁大力協助下得以解決,也特予致謝。
【推薦序】值得一讀的軍事研究專論
謝政/前海軍少將
《美國會為台灣出兵嗎?》原是張德方公費就讀於政治大學外交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的碩士論文,其精闢的研析被收入軍方內部的「軍事學術研究叢書」:《台海戰略分析――美國軍事介入台海軍事衝突可能性之研究》,共印製五百本,專供國防大學指參教育以上的軍官研習。得知好人出版欲重新編輯出版這本專論,讓更多台灣讀者得以參閱,我相當樂見其成。
我與張德方結緣共事於繼光軍艦。一九九四年六月,我派任為繼光軍艦艦長時,德方已先於四月派任為副艦長。當時屬「二代...
作者序
【導讀】不讓台灣成為下一個烏克蘭
張德慧/國防安全專家
兩岸問題一直是影響我國家安全與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素,美中關係更是影響因素當中的重中之重。當今美國視中共為影響其國家利益最大的長期競爭對手,不論是為聯合民主陣營遏制中共挑戰其世界霸權地位,或是捍衛台灣民主與戰略價值而「重回亞太」,美中台關係都已較前更加緊繃。加上二○二二年二月俄羅斯不顧美歐警告仍執意入侵烏克蘭之後,國人對台海是否仍能維持和平,美國能否以更明確有效的作為遏阻中共入侵意圖,犯台時是否軍事介入協防退敵;抑或終究還是循俄烏戰爭採取的外交譴責、經濟制裁及金武援助等模式,成為國人關切的焦點。美國前總統川普聲稱「台灣就是下一個烏克蘭」,更引發國際間的廣泛研討與關注。
依據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及台灣國際研究學會二○二○年十月所做民調,若台海發生戰事,百分之五十五.一國人認為美國會出兵協助台灣;然其於俄烏戰爭爆發以後再做民調,認為美國「會出兵協助」的民眾降到百分之四十二.七,此種認知上的落差,顯示不少國人對於美國軍事介入台海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時機、方式與規模等等這些攸關國家及切身安危禍福的關鍵問題,仍普遍缺乏認知。
俄烏戰爭的啟示
台灣不是烏克蘭,中共也不是俄羅斯。逕將今日烏克蘭喻為明日的台灣,不僅過於武斷無助於凝聚共識,反可能喪失對國家與安全的信心與對政策的支持;然若不重視理性客觀的分析研究誤判情勢避害驅利,就可能重蹈烏克蘭步向戰爭的覆轍。特別是不少國人只相信本身意識形態與政黨立場,理性討論與專業判斷不足,又缺乏中共攻台的危機意識以及所信賴依賴的美國屆時若無法介入協防退敵,國人將不分軍民老幼都將置身於無情戰火中的警覺。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何況是尚在演進中的俄烏戰事及激烈震盪的美中台關係情勢,是以我國防部今年五月和七月的漢光演習就已將俄烏戰爭的啟示納入。
俄烏戰爭從某個角度來說,看似美國在藉烏克蘭打一場擴大其在歐洲影響力、削弱俄羅斯國力的代理戰爭,然而對被入侵的烏克蘭而言,經過戰火蹂躪,國力倒退要復原還有漫漫長路。未來美國有無可能在現實考量之下,有意或被迫採取此種利用台海衝突藉以拖垮快速崛起威脅其霸權地位的中共,最符合其利益?抑或美中台之間有不同於美俄烏三國關係的不同選項?透過本書的研究精華,應能獲得更明確的想法。
烏克蘭自一九九一年獨立之後,歷任政府貪汙腐敗,國內亦有親西歐及親俄政黨等不同政治取向,但二○一四年「顏色革命」後親俄總統下台,政壇氛圍走向北約及歐盟,甚至將加盟北約寫入憲法,自此無人敢再對此公開質疑或反對。《新明斯克協議》 後,烏克蘭過度依賴美國和北約承諾,輕忽本身軍工發展與國防;二○一九年澤倫斯基總統上任後在國內極右派及美國因素等主導下亦未履行《新明斯克協議》。俄羅斯總統普丁要求北約勿再東擴及不允許烏克蘭加入北約,但遭美正式回絕。普丁擔心被進一步孤立受到威脅,二○二一年十月開始將俄軍往烏克蘭邊境集結準備入侵。今年二月二十四日入侵前,還表示烏克蘭此舉將升高其與北約間的衝突,並可能演變成核武大戰。
美國曾再三保證對烏克蘭的承諾「堅若磐石」,烏國為求國家安全遏止戰爭而靠向西方陣營加入北約抗俄路線,反招致國破家亡,生靈塗炭,約四分之一國人淪為難民, 大片國土斷垣殘壁成為廢墟,即便未來烏克蘭擊退來犯的俄軍,兩個毗鄰國家因戰爭所產生的不安全感與恐懼以及深仇大恨勢必長期壟罩在兩國人民心中如影隨形,對於飽受戰火摧殘劫後餘生的烏克蘭來說,其在國際舞台當中的影響力將大幅下降,自然必須依賴他國開啟漫長重建之路及提供更多的安全保護而喪失了自主性。
依據美國芝加哥大學民意調查中心二○二二年六月透過電話方式在烏克蘭所作民調結果顯示:有百分之八十二受訪者認為俄羅斯應該為他們國家的衝突承擔責任,但竟然亦有高達百分之五十八的受訪者認為美國「也要對此負責」,而其中百分之二十六的人更認為「美國負有最大責任」。受訪民眾也認為自己的政府及北約都該為他們國家的衝突承擔責任。倘當初各方都能理性客觀判斷相互利害與影響後果,則美國可能更認真評估俄羅斯安全威脅的底線與影響;俄羅斯可能會更審慎思考是否戰爭是其能採取的最佳手段;而烏克蘭也可能會重新思考靠向北約的進程決策及利害選擇避戰,就不會有今天世局動盪,世界皆遭受不同程度的影響或衝擊局面。
日本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於五月二十六日接受英國《經濟學人》專訪時就曾表示,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對加入北約的立場以及拒絕解決頓巴斯問題的態度引發俄羅斯軍事行動,稱「若澤倫斯基承諾烏克蘭不會加入北約,或讓東部兩個地區高度自治,可能可以避免戰爭」。烏克蘭過於天真的自信與英雄主義氛圍,讓國家與人民至今陷入了悲慘的戰亂之中。張德方的研究有助於建立全民共識,確保和平生存發展,立國家於不敗之地,這也正是作者為文目的及其價值所在。
美歐精密「盤算」俄烏甚且將中共消長等因素也納入考量,迄只提供令烏克蘭失望且不足的有限制裁措施與防衛武器;俄羅斯則「盤算」用能源、糧食等武器且手握核武反制西方制裁,至今有恃無恐;烏克蘭國力戰力與俄羅斯差距太大,政策加速朝向加入北約後,誤判美歐國家遏止或協助擊退俄羅斯入侵的現實,在關鍵時刻或已騎虎難下未能避戰,至今雖仍奮戰,然國防甚至國家的未來恐更只能仰賴美歐鼻息。
美、中、台三方錯綜複雜的利益盤算
本書就是站在維護國家安全的立場,對於美、中、台三方各項環環相扣、交互影響又錯綜複雜關鍵因素的議題,進行系統研究推論的「盤算」,包括中共「盤算」是否及如何對台動武的考量依據,美國「盤算」軍事衝突時是否軍事介入;即美、中、台戰略政策與國家利益、軍事力量比較分析,以及最後美國軍事介入因素與可能方式等,縝密研究後提出成果心得。
美國軍事介入的考量,必定是以本身利益為依歸,因此本書首先就對美國國家利益及相關的軍事介入理論出發,分析中共對台動武背後的軍事力量、動武因素與可能方式;復從美中關係演變軌跡、台灣與中共在政經與戰略利益等角度,切入雙方各對美國的利益,再對美國亞太軍力及美中軍力分析比較,提出中共「威懾台灣」及「攻占台灣」兩種情境當中美國軍事介入的可能方式。張德方的論文恰好提供了所謂「內行看門道」的研究方法與心得,為這攸關國家安全與人民切身存亡福祉的嚴肅課題,提供更為科學、細緻而客觀的思考方向。
美中關係競逐白熱化實有脈絡可循。兩國於一九七九年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當時美國希望中共朝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和平轉變,一九八○年代後為了本身經濟利益而持續與中共保持合作關係,並於二○○○年給予永久正常貿易夥伴地位,次年同意其加入所主導的世界貿易組織,降低了雙邊的貿易逆差並持續催化其政治改革。中共經濟上則因參與全球化進程而獲得巨大收益,加以反恐及北韓問題,凸顯其在世界舞台中的地位,二○○五年成為美國乃至國際體系中的「利益攸關者」。二○○八年起發生金融海嘯,西方國家經濟結構出現調整困境,此時的中國經濟卻仍快速增長,習近平接任國家主席後,復提出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指導思想,並推動連結歐亞非三大洲總共六十多個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帶一路」戰略計畫,在南海也加強島嶼建設與軍事部署;二○一八年更廢除國家主席連任不得超過兩屆的規定,讓西方國家擔心專制中國開始「走向獨裁」。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遂開始調整對中戰略,提出了「重返亞洲」政策,且為制衡中共影響力而大力推動《泛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美國前總統川普二○一七年也宣示「美國優先」,卻宣布退出該協定,由日本領導改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談判。次年,日本、澳洲、加拿大、智利、墨西哥和紐西蘭等十一國簽署了CPTPP,中共亦於二○二一年九月申請加入,提升了參與主導亞太經濟合作領域的深度與廣度。中共復於二○二○年十一月簽署包括亞太十四國在內、被認為是世界最大自由貿易協定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反觀世界最大經濟體的美國卻不在其中,拜登總統遂於數月後首次提出「印太經濟框架」(IPEF),並一再保證「美國已回來了」,力圖與中共爭奪區域影響力。加上新冠疫情延燒與美國國內反華鷹派勢力占上風及選舉等因素,兩國競爭對抗力道明顯加大,有朝向由「冷戰」迅速升溫到「熱戰」的趨勢。
中共武統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了
依據軍事網站「全球火力」(Global Firepower)公布二○二二軍力排名,中共排名世界第三,俄羅斯排名第十一,台灣排名第二十一位,第二十二位則是處於戰爭泥淖的烏克蘭,這還未將核武因素考量在內。若與烏俄相對照,中共國力及影響力超越俄羅斯屬實,但台灣與中共長期對峙,建軍備戰精實,國防戰力不容小覷;惟從地緣角度來看,烏克蘭是沿海國家,領土與俄羅斯及若干北約國家接壤,國土面積是台灣的十七倍大,俄國雖易越境侵犯,卻也無力完全封鎖烏克蘭偌長的邊境線,美歐武器因此得以源源不斷提供烏克蘭支撐抗俄。台灣雖為四面環海的島嶼國家,有台灣海峽作為與中共的屏障,但相較來說,美國或日韓若想支援台灣,也有較中共距離更遠的海洋相隔閡,尤其美國本土遠在太平洋東岸,調遣軍力橫越海洋,即便是從較近的關島,要到太平洋西岸的中共門戶前與之對抗,須能確保有較中共更強大的海空優勢,亦屬不易。美國所須付出的代價及台灣承受的風險與災難超乎想像。
試想倘中共上千枚導彈,加上航母與潛艦等一齊封鎖從台海跨越「第一島鏈」的廣闊海域,美國即使有派龐大先進的航母戰鬥群等海空軍部隊跨海而來,是否敢冒與中共開戰的風險進入導彈一、二千公里射程之內,都有疑問,而駐日本及南韓美軍數量有限,出兵等同對中宣戰,日韓安全也會遭到牽連;且日韓兩國在彼此仍有「獨島」爭端及二○一九年七月起貿易戰等重大利益衝突下,又有俄羅斯及北韓牽制顧忌,在國家利益考量之下,沒有國家願意與核武大國率先開戰,就與北約國家至今不願直接涉入俄烏戰爭的情形一樣。
依據美國國防部發布二○一九年度中共軍力報告揭示的中共武統台灣條件,其中一條就是「外國勢力干涉台灣內政」,美國過度介入兩岸問題,加上台灣越親美抗中,中共武統或將時程提前的可能性就越大,就如同烏克蘭觸及俄羅斯安全底線及俄羅斯對烏開戰的關聯性一樣。美國與中共劍拔弩張,從中共角度來看,美國不斷用民主人權、南海爭端與軍事化問題,強化中共對民主世界構成威脅的論調,並以兩岸主權問題不斷挑釁其武統底線,欲使顯露「窮兵黷武」本質或冒進「犯錯」,凝聚反中陣營勢力對抗以達「敵消我長」目的。
對美國來說,其抗中或許更多是著眼於維護其全球霸權地位,台灣只是其爭霸及全球利益考量中的一部分。我們希望台海維持和平,避免刺激中共,但若美國「公親變事主」般地過度介入,台灣自主空間就可能被壓縮像被美國推著刺激中共的棋子,想「維持現狀」但不確定因素會增加。美、中及相關大國間「軍備競賽」等競逐也必更定加白熱化,台灣須支付更高的國防費用購買更多「防禦性」為主的武器,國家安全只有更依賴美國。形勢比人強,惡性循環激化的結果,難保台海不會有擦槍走火、戰爭一觸即發的狀況。
台灣被承認為正常國家的兩種途徑
台灣要想被承認為正常國家,在講求現實利益及實力的國際社會,幾乎只有兩種主要途徑。其一是台灣的實力與影響力超過中共,美國在更多利益取捨下,不懼中共反制及代價支持台灣「獨立」。政府目前走「親美抗中」路線,有人認為台灣選擇當美國的棋子,最終仍有被相挺的機會。但台灣基於本身地位及國家安全,早已是防堵中共突破第一島鏈進出太平洋地緣戰略當中,美國太平洋防線先鋒的一部分,現在更是唯美國馬首是瞻,美國等西方國家是否只須在「維持關係現況」的原則下打打「台灣牌」,凝聚台灣在內的民主陣營及政權力量,作為自己獲得更多對中利益籌碼或確保霸權,而不須冒險選擇台灣損傷利益,何須實質支持?
是以美國雖與中共激烈爭霸,仍須處處顧慮估算中共反應,維持「一中」政策與對台「戰略模糊」立場也最符合其利益。此次沸沸揚揚的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就像過去每次美方突破層級派員訪台之後一樣,是否都帶來美台關係的實質進展,抑或不脫前述的目的,反而增加台灣安全與維護利益上更大負擔?日前拜登大張旗鼓推動的「印太經濟架構」,台灣都未被納入首輪參與名單;今年五月在美國「支持」下,對於僅僅希望重獲世界衛生組織大會中觀察員的身分,都未獲邀請;拜登幾次公開承諾兩岸開戰要軍事介入台灣,隨即遭白宮否認或稱對台立場沒變只是口誤;裴洛西議長訪台前,美中領導人還須直接視訊對話溝通。
台灣的確需要、且應感謝美國的關心與支持,但若無法提供更多實質具體且對我國有利的支持與保證,空洞的外交姿態及示好辭令,徒增漫無止境的對抗增溫壓力而已, 也實難反駁裴洛西之訪台更多目的只是穩固台灣當「親美抗中」打手的質疑。這應該是檢驗美台關係、利益,甚至欲達成獨立自主目標第一個途徑有無進展及有無可能的唯一標準。
第二個可能途徑,就是恢復兩岸正常交流建立互信,期中共放鬆對台打壓,最終在國際獲得更近正常國家的地位。兩岸主權問題可以學習美國「戰略模糊」的概念,台灣克制刺激中共的「獨立」意圖,中共也逐漸淡化令台灣感到威脅的「統一」訴求,用「擱置爭議、互利共榮」迴避敏感的主權爭論,建立類似精神上同屬一個中華民族或其他意涵的「一中」模糊概念,取代在國內因政黨惡鬥失焦、已被普遍解釋為自我矮化、徒添爭議的「一中各表、九二共識」等名詞。雙方透過長時間相互尊重理解,建立合則兩利的共識,也得以在和平環境中繼續壯大,並分享交流合作的經濟紅利。其實兩岸主權問題基本上類似台日中釣魚台或與東南亞國家間南海主權爭議一樣,幾乎都屬歷留下的包袱。台灣若以對中共同樣態度頻對日訴求釣魚台主權,日本焉有不反應衝突之理?衝突難以解決領土爭議,反而有可能付出更高代價。若第一項選擇無法達成目標, 何不嘗試代價低的和平方式爭取?
不論政府採取何種選項,都須更嚴謹、負責任地分析各項相關及利害因素,知己知彼,調整政策作為達成目標的重要參考。也應將未客觀審時度勢判斷實力利弊、「得不償失」的相關事例,引以為鑑。例如:中國大陸八九民運反而引發中共鎮壓箝制,致中國大陸民主運動銷聲匿跡;香港鋪天蓋地反送中抗議進而要求更多自治,反而導致中共立法嚴控,致港人失去更多自治空間;特別是烏克蘭欲保家衛國靠向北約威脅到俄羅斯安全,其政府卻昧於情勢一意孤行,致今日猶仍陷國家人民於無情戰火中。
猶記得香港反送中事件時,部分政治人物將台灣和與中國大陸接壤、中共武控及政權所轄的香港,拿來與等同於國家、狀況條件完全無法比擬的台灣相提並論,大呼「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危言協助選戰;如今,對於與俄羅斯關係演進導致衝突及條件狀況與台灣多有近似的烏克蘭,卻又極力駁斥「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警語,國家安全若交由這樣的政治人物主導,豈能放心。依據聯合國難民署五月統計,自俄烏開戰後已有超過六百萬難民逃出烏克蘭,但台灣是座島嶼國家,在兩岸開戰時若以海空及砲火封鎖全島,只怕國人連想學烏克蘭人民逃離戰火的機會都沒有。
維護台海和平的根本思維
台灣自然不希望打一場就算打「贏」也是輸的戰爭。所謂的「贏」,至多也是成功擊退來犯的共軍,但斷言殘壁、國破家亡,各國更不可能支持一個弱國獨立而得罪中共,最終兩岸人民相互仇恨,中共統一台灣的使命感只怕更加強烈。台灣過去有金門在前線防守,用犧牲生命財產安全繁榮換來台澎的安定繁榮,當今武器已非昔日射程短的砲彈,射程遠、速度快、威力強的機艦飛彈等等,已經讓世界的防衛距離縮小,因此若將世界地圖縮小看,中共、台灣與美國在當今的戰略地理位置,彷彿是過去的中共、金門與台灣的位置關係,亦即台灣在安全上可能變成美國的「金門」而不自知。
依據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安全雙週報》二○二二年三月的民調,慶幸有高達約百分之七十三的國民願為自己國家而戰,可見俄烏戰爭並未撼動台灣民眾的防衛決心。然而,台灣若步烏克蘭靠自己部隊作戰的後塵,究竟能撐多久?一旦兩岸開戰,或許除非台灣即將失守而對美國弊大於利,在有把握勝利及可控制停戰點的狀況下,才有可能派兵介入對中宣戰。國人究竟是要為自己、親人及國家守護犧牲,還是把台灣當成守護美國國家利益與安全的「金門」前哨而不自覺?
如果美國為了利益讓烏克蘭慢打拖垮俄羅斯持久戰,以及連有危害健康之虞的萊豬也都要求我政府買單接受,國人真的應該好好閱讀本書,就能理解俄烏兩國兵戎相向因素,及美國軍事介入的思考要素,包括中共在內,都是以利益為優先考量,才能避免基於政治利益的政客、媒體及宣傳所擺布,建立更客觀的認知。
最後,謹以作者在本書一開始闡述研究目的中的一段精典話語,作為本導讀文章的結束,那就是:
「部分國人期待著美國在中共武力犯台時會『做』些什麼,有恃無恐的心態,遮蔽了一個最重要也最根本的思維,亦即:維護台海和平與國家安全最重要的應該是如何讓中共『不做』什麼,而非期待外人會做什麼!」
【導讀】不讓台灣成為下一個烏克蘭
張德慧/國防安全專家
兩岸問題一直是影響我國家安全與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素,美中關係更是影響因素當中的重中之重。當今美國視中共為影響其國家利益最大的長期競爭對手,不論是為聯合民主陣營遏制中共挑戰其世界霸權地位,或是捍衛台灣民主與戰略價值而「重回亞太」,美中台關係都已較前更加緊繃。加上二○二二年二月俄羅斯不顧美歐警告仍執意入侵烏克蘭之後,國人對台海是否仍能維持和平,美國能否以更明確有效的作為遏阻中共入侵意圖,犯台時是否軍事介入協防退敵;抑或終究還是循俄烏戰...
目錄
【推薦序】值得一讀的軍事研究專論
【推薦序】迄今不衰的美中台關注焦點
【導 讀】不讓台灣成為下一個烏克蘭
【前 言】美國會用哪些軍事介入協助台灣防衛?
來自最前線的思索/影響美國軍事介入的複雜因素/國內外學者怎麼看?
第一部 美國國家利益與軍事介入
【第一章】美國的國家利益是什麼?
國家利益的概念/國家利益主導美國外交政策
【第二章】美國軍事介入的原則與方式
軍事介入的定義與目的/美國軍事介入的原則/美國軍事介入的方式/美軍用兵要考慮「四個問題」
第二部 中共對台動武的因素與可能方式
【第三章】中共人民解放軍軍力
解放軍陸軍/解放軍空軍/解放軍海軍/戰略部隊(二砲)
【第四章】影響中共對台動武的因素
中共不放棄對台動武/台灣要有足夠的防禦實力及國際支持
【第五章】中共對台動武的可能方式
人民解放軍對未來戰爭的觀點與辯證/中共對台動武的作戰準則/中共對台動武的兩種可能模式
第三部 美國軍事介入的可能性
【第六章】美中關係的演變
冷戰期間/冷戰結束
【第七章】台灣對美國的利益
政治方面/經濟方面/戰略方面
【第八章】中國對美國的利益
打擊恐怖主義威脅/禁止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經貿關係/維護亞太區域穩定
第四部 美國軍事介入台海衝突的可能方式
【第九章】美國對中共威懾台灣的軍事介入方式
美國東亞防務/如果中共威懾台灣/美國加強對台軍事援助/武力展示/提升亞太地區前沿駐防武力戰備
【第十章】美國對中共攻占台灣的軍事介入
作戰界線/戰果保持與如何撤出?有關終戰的問題/美國可能以「恢復台灣現狀」為軍事目的/尋找美中台最大公約數
注釋
參考資料
【推薦序】值得一讀的軍事研究專論
【推薦序】迄今不衰的美中台關注焦點
【導 讀】不讓台灣成為下一個烏克蘭
【前 言】美國會用哪些軍事介入協助台灣防衛?
來自最前線的思索/影響美國軍事介入的複雜因素/國內外學者怎麼看?
第一部 美國國家利益與軍事介入
【第一章】美國的國家利益是什麼?
國家利益的概念/國家利益主導美國外交政策
【第二章】美國軍事介入的原則與方式
軍事介入的定義與目的/美國軍事介入的原則/美國軍事介入的方式/美軍用兵要考慮「四個問題」
第二部 中共對台動武的因素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