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主要內容為,作者試圖探討近代西方和東方思想之間,不可忽略的歷史事實及其關聯性;同時探討其對現代建築所影響的結果。
中華文化的辭意是整體性的概念,從文化影響層面來講,若無孔子思想的影響,可以說歐洲啟蒙運動是不可能產生的。
從內容中可以看出,作者極力強調古代中國所遺留的文化遺產對西方近代思想、建築發展過程的重要性。因此主張不因近代西方科技和工業進步,而對傳統遺產的價值失去信心。
本書內容分為三部分:其中第一篇為探討中華文化的本質,第二篇為探討十八世紀發展與現代建築不可分離的關係,第三篇為探討中華文化與現代建築及後現代建築之影響。
作者簡介:
孫全文
【教育背景】
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建築博士 1977-1982
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建築碩士1970-1973
成功大學工學士 1965-1969
【研究領域】
近代建築思潮與發展、當代建築理論與批評、歷史保存與都市建築
作者序
這本書是從我原來的博士論文「中國概念對現代建築的影響」(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oncepts on Modern Architecture)經修正和補充內容而完成的。
我把本書的題目從原來論文題目「中國概念」改寫成「中華文化」,有其特殊的原因:
1.原來的所謂中國概念是常用於建築領域的詞彙,比如:空間概念、形式概念等;事實上,本書中必須先探討一些哲學性和思想上的問題。因而從局限的領域逃脫出來,以闡述更廣闊完整的建築文化領域。
2.中華文化的辭意,是整體性的概念,從文化影響層面來講,也可以說是一種片斷性的;比如孔子思想對西方啟蒙運動的影響,是一種重要的「催化劑」,因此可以說是片斷性的,同時也是全面性的。若沒有孔子的影響,歐洲啟蒙運動是不可能產生的。多數西方人易於把中國的影響視為片斷性而加以忽視。
中華文化的概念對日本跟韓國等東亞國家來講,也是整體性的、非片斷性的。因此本文中採用「中華文化」的辭彙的用意是,避免西方和東方文化之間片斷性抑或連續性的影響等作不必要的爭論。
本書內容的架構分成三篇,其中第一篇為「中國人的宇宙觀」,第二篇為「十八世紀歐洲中國風設計」,第三篇為「中華文化與現代建築」。
其中第一篇的內容是談論中華文化的本質部分,第二篇的內容雖然談到十八世紀的發展,但和初期現代建築的發展也有不可分隔的關聯性,第三篇「現代建築」中,本書也把後現代建築放在一起;因為現代、後現代是一種相對而共生的關係,並非相對立的觀念。這樣將現代與後現代放在一起,主要用意在糾正西方的二分法的思想傳統。
本書的編寫是為了翻譯我沉澱四十年的德文博士論文而完成的;雖然當時在斯圖加特Kraemer書局出版了三百本而曾銷售一空,但始終對國人來說,能看懂德文的人極少,曾有人向我要求中文譯本;如今中華文化又受到世人重視的當下,而國內的建築師想要追求創造本土的現代建築,必須從文化的根下手,與當代的科技結合,才是可能的不二法門。
本書出版的目的,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也是藉此讓國內建築師了解,過去有一些現代建築大師們,曾關心中華文化對人類居住生活提供了有用的智慧;希望藉本書能夠達到拋磚引玉的功效。
這本書是從我原來的博士論文「中國概念對現代建築的影響」(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oncepts on Modern Architecture)經修正和補充內容而完成的。
我把本書的題目從原來論文題目「中國概念」改寫成「中華文化」,有其特殊的原因:
1.原來的所謂中國概念是常用於建築領域的詞彙,比如:空間概念、形式概念等;事實上,本書中必須先探討一些哲學性和思想上的問題。因而從局限的領域逃脫出來,以闡述更廣闊完整的建築文化領域。
2.中華文化的辭意,是整體性的概念,從文化影響層面來講,也可以說是一種片斷性的;比如孔子思想對西方啟蒙...
目錄
謝誌
序言
第一篇 中國人的宇宙觀
1.陰陽與現代意義
第二篇 十八世紀歐洲中國風設計
1.歐洲中國風設計之時代意義
2.山林雅趣和「如畫」理論
第三篇 中華文化與現代建築
1.萊特與有機建築
2.黑林與有機建築
3.論新陳代謝派與禪
4.密斯的建築觀與東方思想
5.烏松的建築與中國文化
6.康的建築哲學與道
7.美國後現代建築與道家哲學
8.查爾士.摩爾與陰陽之道
後記
參考書目
圖片來源
謝誌
序言
第一篇 中國人的宇宙觀
1.陰陽與現代意義
第二篇 十八世紀歐洲中國風設計
1.歐洲中國風設計之時代意義
2.山林雅趣和「如畫」理論
第三篇 中華文化與現代建築
1.萊特與有機建築
2.黑林與有機建築
3.論新陳代謝派與禪
4.密斯的建築觀與東方思想
5.烏松的建築與中國文化
6.康的建築哲學與道
7.美國後現代建築與道家哲學
8.查爾士.摩爾與陰陽之道
後記
參考書目
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