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沙彌雖年幼,度人成法王
佛光山宗長 心保和尚
《增一阿含經》裡説:「王子年雖小,長大能行令;小火雖未熾,星火可燎原;神龍雖現小,降雨隨時宜;沙彌雖年幼,度人成法王。」這就是所謂的「四不可輕」,一般通稱為「四小不可輕」――別看王子年紀小,當他長大成為帝王不但能號令三軍,還能造福千萬百姓;火苗雖然小如星斗,威力卻足以燒遍草原;神龍雖然示現小身,當民間需要雨水時即能現大龍身呼風喚雨;沙彌雖然年紀小資歷淺,只要肯發心發願,也能成為廣度眾生的大法王。從本書中,記錄「沙彌學園」的沙彌們,其學習歷程,發心立願,確實如經典所言,不可等閒輕之。
「佛光山印度沙彌學園」,是慧顯法師在星雲大師指示下,於二○一○年成立並招生,課室便設立在「佛光山德里文教中心」,當年雖然只有五人錄取,因編制尚不具全,慧顯法師一人除了佛光山常住所任命的文敎中心主任、沙彌學園院長之外,更身兼教務、學務、老師、保母、醫生,及至父親的角色等等,在他的規劃下,帶動沙彌們的學習進步,也帶出沙彌學園辦學的口碑,年年都有來自印度各邦各省的家長,將小孩的學習託付給沙彌學園,短短幾年,學生的人數從最初的五人增加到近百人,年級依次劃分為七個年級,隨著學習需求,課程也逐年新增,從必學的多種語文、佛學、經典、歷史,到輔助弘法的音樂、美勞、烹飪、拳術等等呈現多元化。
這些課程中值得一提的就是語言,沙彌們來自印度各種族,各種族、各地有自己的母語或方言,別説中文英文他們不懂,就是通行印度的印地語他們也得從基本發音學起,在語言方面,尤其中文,為了讓沙彌及早上軌道,慧顯法師請老師教詩詞、古文,並要求他們用中文寫日記,而沙彌們也不負所望,十年來寫了七本《沙彌日記》,這本《等待一朵蓮 挺水而出》即是沙彌日記系列第七本。
這本書蒐錄了二○二一年到二○二三年的日記,沙彌筆下的上課心得、受戒感言、新年願望、以及對自我的要求,對求道的堅定,顯得那麼真摯可愛、誠心感人;而知名作家林少雯駐留沙彌學園兩個月,寫就的五十二篇教學日記,恰恰補足沙彌日記缺少的客觀那部分,整本書就圓滿的向外界展示了完整的面向,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樂為序。
解行並重的印度沙彌
佛光山泰華寺住持 心定和尚
「沙彌日記7」《等待一朵蓮 挺水而出》,這本書可以說是勵志文學的最佳讀物,佛教學院的學生,如果有機會讀到這本書,一定會增強信心與道心。如果有心弘揚人間佛教的僧俗二眾讀了這本書,可能會生歡喜心、慚愧心,堅定菩提心。
佛光山印度沙彌學園的教育,是解行並重,「解門」的包括線上佛學院聽《華嚴經淨行品》、普賢十大願、禪修的理論與實踐、還有課堂上的三種語言學習,以及其他的課程;「行門」的有打佛七、助念、禪修、善用其心、安住身心把握當下。
沙彌學園的主任慧顯法師,秉承著佛光山星雲大師倡導人間佛教的理念,所以要求沙彌們,法門無量誓願學,培養沙彌們具備無量善巧的法門,弘揚人間佛教,諸如印度傳統音樂、瑜伽、武術功夫、急救術、彩繪平安燈比賽、攝影比賽等等。
沙彌們的宗門思想,無比的堅定。在「緬懷師父上人」這一篇章,最少有三位沙彌的文字中,將師父上人對印度沙彌的五點期望:一、我要終身做和尚,二、佛光山是我的家,三、我要復興印度佛教,四、我要弘揚佛法傳遍世界(遍滿天下),五、我要安住身心。其實每位沙彌都將師父上人的五點期許銘刻於心。
沙彌們的堅固道心,可以從第一篇〈觀佛教靠我――人間佛教紀錄片〉、第二篇〈希望的火苗――疫情過後的重新出發〉,第三篇〈剃度受戒圓滿〉以及第十四篇〈戒壇日記〉等,他們真誠的表白,令人讚歎不已!
沙彌們從他們各自的家鄉,七、八歲來到沙彌學園,完全沒有中文的概念,也不知道有佛教,經過老師們的用心教導,從發音認字到會寫學習心得,從不知道有佛教,到學唱誦、敲打法器、打佛七、做法會、誦中文佛經、巴利文佛經,甚至還舉辦朗誦比賽、沙彌論壇。在〈緬懷師父上人〉篇裡,還有三位用現代詩(抒情文),來表達內心對師父上人的懷念,很值得一讀!
也因此聯想到沙彌學園的各位老師、義工老師的慈悲教授,苦口婆心的指導。尤其是林少雯老師,可以說是文學家駐錫沙彌學園兩個月教授指導,肯定讓沙彌們的中文突飛猛進。在教學之餘觀看沙彌學園的花草樹木、花開花謝,沙彌們的學習精神,依其所見所聞,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順手拈來就是一篇好文章。
慧申(乘銘)熱愛中國文學,在〈戒壇日記〉篇中,他一方面擔心大學的上課考試,一方面擔心戒期中要背誦的經咒、毘尼日用等,偶爾想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頓時使他慷慨激昂的信心十足,他是佛陀的弟子,是星雲大師的弟子,「我不就是壯士嗎?!」,太好了。
我將這本「沙彌日記7」《等待一朵蓮 挺水而出》,逐句逐字的細讀,愈看愈歡喜,愈讀愈讚歎,謹寫出一些感想,與有緣人分享,並作為序。
花落蓮成
佛光山開山寮特助 慈惠法師
《等待一朵蓮 挺水而出》是印度沙彌學園的「沙彌日記系列」第七本,除了收錄有沙彌近三年來的學習心得之外,還有作家林少雯的教學筆記。這些從六、七歳就來到沙彌學園的小孩,經過環境的適應,突破語言禁錮,進而契佛法,悲心道心的增長,其過程就如同林少雯老師在沙彌學園駐教期間,等待蓮花開敷的心路歷程,而如是帶入對沙彌的感懷:「蓮來了,蓮去了,留下蓮實,留下佛種……,等待第一朵蓮,已等到;等待胎藏的如來種子在沙彌學園孕育成熟,才是最該等待的。」
承蒙沙彌學園院長慧顯法師關照,希望我為這本書寫篇序,在翻閱此書文稿時,深覺沙彌們的進步可以說是一日千里,中文程度好不說,個個都將光大佛法、續佛慧命的責任放在人生首要目標,尤其從這些日記裡,看到他們對於師公(星雲大師)的五點慈示―1.我要終生做和尚;2.佛光山是我的家;3.我要復興印度佛教;4.我要弘揚佛法傳遍世界;5.我要安住身心―這五大信念,深深根植在每個沙彌的心中;不但如此,連五堂功課、三時繫念等法會儀軌和法器、唱誦,也全都熟練。
經過十年的學習,如今長大的沙彌,有到台灣佛光大學就學的,也有考上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南京大學的,這都歸功於慧顯法師和執事、老師們,孜孜矻矻的照顧與教學,為沙彌們扎下很好的基礎,在學業的指導上,在道心的養成上。
書中我很有感覺的其中一部分,是二○二一年因為疫情緊張,遵照印度政府的規定必須讓所有沙彌們回家,幾個月後當政令開放,他們可以再回沙彌學園時,不但沒有隨因緣留在家鄉,反而興奮激動如重獲新生:
如乘德沙彌受到勸諫應該要留在家鄉陪父母,他卻堅決的告訴親友長輩,父母都護持他的選擇:「這是我自己選擇的道路,你走你的路,但我要走我的出家路。」
乘諦沙彌説:「感謝師長願意接納我,感謝父母沒有障礙我,讓我再回去出家。」
乘敬沙彌第一次到沙彌學園是七歲,疫情所迫回家後,再回到沙彌學園的心情是:「一場疫場,把我從過去迷迷糊的出家,變成現在的『我選擇了佛教,佛教選擇了我』。」
乘海沙彌也有相同的心情:「這次再回來沙彌學園,不是父母叫我來的,而是我自己的選擇。」
還有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被遣回俗家的乘正沙彌,對於置身家中:「感覺好像還在床上作夢一樣,我只想趕快起床,要去做早課。」
聊聊數語,寸管之筆,實不足以代表這本書所要傳達的,但就星雲大師一生以辧教育,接引青年,培養僧才為職志,作為一生跟著家師,學習辦教育的弟子,乃不揣淺陋提筆為文,推薦這本值得閱讀,值得感動的書——《等待一朵蓮 挺水而出》,期待沙彌們安住身心勉力學習,有朝一日花落蓮成,光大佛教。並祝福閱讀此書者,都能常隨佛學,福慧增上。
作者序
等待一朵蓮
林少雯
來印度,在最熱的夏季,給佛光山沙彌學園的小沙彌講課。
印度的夏季該是乾熱的,今年二○二三年卻幾乎天天下雨。雨中,課餘時我總是守著那方荷塘。荷塘一開始是平淡無奇的,因為今年新栽的荷,才開始長出葉子。我從小小一片荷葉,像浮萍般貼著水面時,開始守候,早中晚總要看它幾回。起先荷葉的空隙中還能見到水面,水中倒影著天空、白雲、飛鳥和草坪上那棵高大茂密的木蘋果樹;不久荷葉挺水而出,片片抖擻著翠綠,層層疊疊,高高低低錯落有致的布滿荷塘,將水面全都覆蓋,水中的天空、白雲、飛鳥和木蘋果樹不見了蹤影,只剩一池田田荷葉,感覺就要擎天。
沒幾天,荷葉間鑽出一枝花莖,頂著一個粉紅色的小小花苞,芙蓉出水了!像極一位害羞的美人兒,把整張臉都遮了起來,還緊閉著眼和嘴。我就這樣日日夜夜守候,想著她、念著她、心裡都是她。
……
第二天黎明時刻強風豪雨,心中記掛著那朵將開放的蓮,該不會在大雨中開花吧?她經得起這麼大的雨澆淋嗎?待天明前去荷塘看那朵蓮時,竟不見了!再仔細尋找,不是不見了,而是不在她原來的位置,她已開放,卻被雨水打趴,倒在下方的荷葉上,見了叫人不忍,讓人心疼啊!見她娥眉深鎖且花容失色。開放該是歡喜且熱情如火,卻如此孤寂而殞落!真是我見猶憐!
……
那天下午和晚上沒下雨,給她休養生息的機會。隔天一早再看她,她元氣似乎已恢復,挺過傷痛,活回美好清麗了,她靠自己的力氣亭亭玉立,站得像一朵迎著陽光迎著微風迎著希望的蓮!細細端詳她,真美,粉紅色的花瓣兒,圍起中心圓形的絲絲花蕊,花蕊中有鮮黃的蓮蓬,蓮子已歷歷可數。不少蜜蜂聞其清香,紛紛前來採蜜,嗡嗡嗡地在花間流連不去。
為這朵蓮慶幸著,想到她美麗清新的模樣兒,神采奕奕傲視荷塘,應該的,她是這方荷塘今年開出的第一朵蓮!
被她感染,我也神采奕奕地給沙彌上課。第三節課時,忽然下起大雨,用傾盆不足以形容雨勢和雨聲之大,我在圖書館給沙彌講課,荷塘就在圖書館門外,但我忍住,直到下課才出去看她。
可以想見,如此嬌弱之姿,如何抵擋強雨的摧殘,好不容易回過神的花瓣兒已被打落幾片,躺在下方的荷葉上,飄零的感覺頓時浮上心頭。看來,這朵蓮,已不堪折磨,不知還能撐多久。
果然第二天早上再來看她,花瓣兒已全數萎落,一片不留,望著空空如也的花枝,沒有了荷花的嬌顏,讓人很懷疑她曾經開過?是的,她確實開過,那是一種有;她很快殞落了,成為無;荷池依然,荷葉搖風,田田有致,蓮的來和去,有和無,在天地間激不起漣漪;何況,有,反面是無,有無是一體的兩面,就如煩惱和菩提同樣是一體的兩面,其實,是一不是二。美麗的蓮,她來過,剎那璀璨,她走了,逝水如斯,未嘗往也!
蓮走了,在沙彌和我心中留下美麗倩影,她的嬌柔和壯烈均歷歷在目,還留下一莖珍貴的蓮臺。是的,蓮臺!蓮臺才是希望!那是真實的存在!
蓮臺,指的是蓮蓬,其中有蓮的果實,即蓮實,俗稱蓮子。蓮花在含苞時,蓮蓬蓮子即已含蘊於花蕊中。在佛教裡,將此生態比喻為漢語中的「藏」,有「含藏」之意,所以蓮的境界,含藏於蓮實之中,有無量的功德,那是廣大且莊嚴無比的世界。蓮中之胎,恰如胎藏,可孕育蓮葉、蓮花、蓮子、蓮藕,如同母胎孕育嬰兒,佛教的「如來藏」思想即是沿襲此觀念而來,認為眾生內在皆具有如來佛性,猶如蓮實含藏於蓮的胎藏之中,種子經孕育、生長,則能開出真如的花朵。
這胎藏中孕育的種子,被比喻為「佛性」,為大乘佛教「有宗」的核心思想,禪宗亦認為「人人皆有成佛之性」,才可能經由修學成佛之道而悟證成佛。
《華嚴經》云:「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大方等如來藏經》亦云:「善男子!一切眾生雖在諸趣煩惱身中,有如來藏常無染汙,德相備足、如我無異!」《究竟一乘寶性論》中亦說:「眾生貪瞋癡、妄想煩惱等,塵勞諸垢中,皆有如來藏。」意指娑婆世界眾生儘管有諸多煩惱妄想,但無損於我們內在的如來藏性。只要修行,去除塵染,人人皆可
蓮來了,蓮去了,留下蓮實,留下佛種,在沙彌學園,在每個沙彌心中,在我心中。等待第一朵蓮,已等到;等待胎藏的如來種子在沙彌學園孕育成熟,才是最該等待的。
在沙彌學園待了兩個月,見荷池不斷長出新花苞,到七月中以後,有十幾枝了。我每天在荷塘四周巡逡,細數花苞。七月底我離開沙彌學園到菩提伽耶,第二天,蓮花一朵朵開放了。慧堅法師、印法老師、乘明和乘正,紛紛寄給我美不勝收的水中芙蓉沙龍照,千姿百態,一朵美過一朵。真是賞心悅目!
等待第一朵蓮,等來的何止一朵!竟有滿池蓮香!祝福沙彌學園!可以等待收成蓮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