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而實用的修行指引,提供所有背景的靈性探索者通往內在平靜與成長路徑。
◎結合深厚的瑜珈智慧傳承與現代應用,強調落實於日常生活中的靈性練習。
◎層層撥開對冥想、脈輪、開悟的迷思,直指靈性進步真正的徵兆。
斯瓦米韋達以個人深層的親身經驗為大眾說法,將通往真理的地圖與通關密語悉數傾囊相授,引導求道者穿越內在領域,進行一場發展洞悉力的旅程。熟悉基本修練、認知所臻達的靈性階段、避免靈性陷阱等,只是這本書豐富的教義之一、二。
想印證靜坐冥想的進展,或靈性實踐所代表之意義的各領域靈性求道者,皆能透過本書檢視自己的靈性修行成績,深化身心靈之旅。
全面的修行指引,破除靈性迷思
《靈性修行進步的跡象》提供了完整的靈性修行藍圖,斯瓦米韋達毫不保留地分享通往真理的實修方法與核心要領。
他詳細闡述修行路上可能遭遇的各種陷阱、靈性進步的真實與虛假徵兆、脈輪能量的正確辨識方法,以及心靈淨化與深化靜坐冥想的具體方法。為修行者提供了珍貴的指引明燈,避免修行歧途,並建立正確的靈性觀念與心態。
古老智慧與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實踐
本書深入解讀「喜馬拉雅瑜伽傳承」的千年口傳教導,明示了體式練習、調息、手印、根鎖、舌印、梵咒等實修方法的具體徵兆與效果。斯瓦米韋達巧妙地將古老的吠陀哲學與瑜珈經典智慧融入現代生活情境,使傳統修行方法具備當代實踐的可行性與適用性。
靈性修行並非脫離現實的逃避行為,而是要將靜坐冥想滲透至生活每個層面的實踐之道。真正的靈性進步標記,在於心靈穩定與情緒掌控能力的提升,而非追求神通,或特殊的神奇體驗。
書中提供多項簡單而有效的日常練習方法,包含在日常活動中保持正念覺察的技巧,幫助讀者在繁忙生活中持續進行靈性修持。
本書更首次將完整的希瓦正願頌解釋與補頌翻譯為中文,作為修道者餘生靈性修持的深刻指導。
自我檢視內在成長的指南
《靈性修行進步的跡象》如同一面鏡子,引導讀者檢視自身是否真正走在「內轉」的正確道路上。無論是瑜珈老師、靜坐冥想修持者、不分宗教的慕道者,或是渴望內在平靜的現代人,都能在書中找到適合的啟示與指引。當靈性修行取得進步時,內心許多未曾開展的潛能會自然顯現,生活與人際關係上的正向改變,正是修行進步的真實指標。
斯瓦米韋達強調修行的最終目的不僅是個人成就,更是為了利益眾生、撫慰眾生而努力,體現了靈性修行的慈悲本質。
作者簡介:
斯瓦米韋達.帕若堤(Swami Veda Bharati)
來自「喜馬拉雅瑜珈傳承」的瑜珈大師,當代罕見的梵文學者,其淵博的知識、哲學和冥想實踐少人能及。他出生於一個以梵語為母語的家庭,並在數百年歷史的吠陀傳統中成長。他9歲時首次教授帕坦珈利的《瑜珈經》,11歲便開始教授《吠陀經》。他從未受過正式學校教育,卻榮獲倫敦大學的碩士學位以及荷蘭烏特勒支大學的博士學位。
從1952年到1967年,他在世界許多地方傳播瑜珈和吠陀教義,包括非洲和西印度群島。1969年,他接受來自喜馬拉雅山上師斯瓦米拉瑪,所傳授的最高冥想奧祕之啟引,自此連結上喜馬拉雅瑜珈士的神聖傳承。此後,他在世界各地建立並指導冥想團體和中心。他精通17種語言,並能使用世界上所有主要語言,向所有宗教派別的追隨者指導冥想靜坐。
他留下了超過3,500小時的課程錄音,內容包含靜坐冥想所有面向、相關經文,以及哲學系統。這尚不包含《吠陀經》、奧義書和《博伽梵歌》在靜坐實修意涵上的相關經驗傳授。他追隨上師的腳步,對瑜珈冥想的科學研究保持著濃厚的興趣,並在冥想狀態的神經生理學領域進行了大量研究。
2002年,他於瑞詩凱詩創立了斯瓦米拉瑪修道院(Swami Rama Sadhaka Grama),作為國際喜馬拉雅瑜珈冥想協會(AHYMSIN)的總部,也24個國家近100個團體所構成的全球靈性修行網絡的總中心。
2015年7月14日凌晨,斯瓦米韋達在印度學院中安詳離世。
章節試閱
序言
讀完本書的第一部分〈靈性修行進步的標記〉之後,我意識到這是一本蘊藏非常深奧智慧和啟發人心的書。斯瓦米韋達‧帕若堤親身體現了吠陀仙聖們的教義和啟發。他從小就承襲了吠陀知識,掌握「言語之聖(Rishi Vak)」的力量,即古代先知的心靈和咒語之力。因此,他可以只憑藉心的力量就能直接傳達教義。然而,他總是說:「你身為瑜珈老師的唯一證書就是:你淵源於斯瓦米拉瑪的傳承血脈。」儘管他已經離開了肉身,但無論現在或未來,他仍永遠在超越現實的層次上,繼續協助他的學生和受啟引者。
在過去的幾年,世界面臨著種種困難,我一直在沉思斯瓦米韋達多年以來在冥想中心演講時,有時引用的祈禱文:
願惡人轉化為善人。
願善人開悟。
願開悟者幫助他人開悟。
我思考:「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惡人變成好人?」「善人如何開悟?」「開悟者如何幫助他人開悟?」這本書,提供了這些問題的答案。
《靈性修行進步的跡象》收集了斯瓦米韋達最親密的談話。他講述了他個人修行的故事,並分享了自己內在探索的見解,如同他所說的:「我同你們分享的,全都來自我個人親身的實驗。」
《靈性修行進步的跡象》包含了斯瓦米吉從斯瓦米拉瑪那裡接受恩典灌頂(shaktipata)之前和之後的個人修行故事,正如他所描述的那樣,他沉浸在比一千個太陽更耀眼的光域中整整三日。
斯瓦米韋達解釋說,瑜珈修行是內轉(antar-mukha)的道路——「請讓這個字深植於你的心田裡。」他說:「我使用公元21世紀的工具來傳達公元前21世紀的知識。個人的自我提升不是目標,而是必要的工具和手段,就像我們都需要冬衣一樣。但這些知識教導所傳授的調整,應該是從內開始的。」
〈靈性修行進步的標記〉中,充滿了各種如何完善個人人格的練習,正如斯瓦米拉瑪所說的:「打磨你的自我,把你原本乾淨、清澈心鏡上的所有灰塵都抹去,你所有的問題就都會得到化解,那時,戒(Yamas)與律(Niyamas)就會自動發展開來。」
在這條磨滅自我、安靜和內在靜止的道路上,磨練和打磨的路得走多遠?也許這是一條直至盡頭的長路。1990年,斯瓦米韋達發表了題為「透過摧毀自我來了悟本我」的演講,在《靈性修行進步的跡象》中,他概述了那些需要被磨滅的東西:身體的煩躁律動(chanchala)、心的波動(vrittis)、疊置(upadhis)、錯誤的認同、習慣、印記(samskaras)以及習氣(vasanas)。他也指出了身體、心理和情緒層面上,內在恩典的許多外顯跡象。
最後,他要我們虛無一切的虛無,消融一切的並置。他要我們摧毀錯誤的本我觀念,如此我們就可以了悟真實的本我。真實本我就會變得真實(realization),而真實本我不受相對論世界中其他頭銜和條件所制約。唯有如此,個人才能成為神聖力量的載體以及祥和的工具。
這些助人開悟的手段和方法是什麼?
2013年,在斯瓦米韋達宣誓五年守靜之前,他於斯瓦米拉瑪修道院舉辦的靈性團聚中,以迂迴的方式和靈性家人們分享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他說:「為了成為一名有效益的喜馬拉雅瑜珈傳承的老師,個人的言語和行動需要源於內心深沉的寂靜。然後,再將那份寂靜與祥和傳達給他人。」
在《靈性修行進步的跡象》中,斯瓦米韋達說:
「由於你征服了自己的情緒,從而你也就成為他人情緒的征服者。透過你的臨在,你可以讓別人產生一種你希望他們當下產生的感覺。透過你的臨在,你得以催生你希望他們產生的感覺、情感和情緒,這樣你就可以用一抹微笑來取代他們的憤怒;你可以透過一種和諧的情緒來取代他們不和諧的情緒;你可以透過你的一個眼神、你的肢體語言、你的臉部表情、你的聲音語氣,以喜愛的情緒來取代他們充滿厭恨的情緒。」
上述只是《靈性修行進步的跡象》囊括智慧中的一小部分,我將以斯瓦米韋達著作中的一段話來做為結尾,這些句子展示了這些練習如何彰顯於他人,讓他們做出改變。這也是為何我認為他是一位真正的菩薩,讓眾生可以航行於他的慈悲與愛。
「一旦你超越了你的業力、印記(samskaras)和習氣(vasanas)時,你就自由了。……隨之而來的就會是『菩薩(Boddhisattva)誓願』。在我自己的生命中,這個菩薩誓願扮演著最主要的作用。你終將到達一個境界,你不再會有任何自私的想法,不再只是為了自己的快樂或滿足去做任何一件事。」
一個正在取得靈性修行進步的人會持守菩薩誓。他唯一的抱負就是成為一名菩薩,成為那個能夠減輕他人痛苦的人。如果有人對你生氣,你的第一反應是:「多麼痛苦!多麼痛苦!是怎麼樣的過去,是怎麼樣的事件,讓此人受了這般的苦,乃至於他或她的痛苦,非得以這樣自我毀滅式的情緒來表達!」那麼,你就是一名菩薩。而你無須去談論他或她憤怒的表面原因,而是直指那個「真正」的原因,因為你已經「看見」了它。你已經觀察到了,因為你的心和情緒沒有被利己主義、自我情感、防禦和恐懼等惰性品質所迷惑,而是透過臣服自我之愛的悅性品質讓內心變得清晰。這些就是靈性修行進步的標誌,正如我們的梵文祝福頌文所說的:
Shivaste santu panthanah
願你的道路充滿吉祥。
滿懷感恩
麥可史密斯
喜馬拉雅傳承的受啟引者
‧‧‧ ‧‧‧ ‧‧‧
靈性修行進步的標記 第一講
人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些靈性共聚的機會。所謂的「充分利用」,意味著你的注意力應該集中在你的目標,然後根據這個目標來設定在這段時間內你要如何進展。瑜珈不僅僅是一種學習系統或技術而已,它會重塑你的整個人格。在我們的哲學中,有所謂宇宙秩序的消融(Pralaya)和創造(Srishti)——消融,創造;消融,創造。舊的東西需要被消融,某些新的東西需要被創造。當你離開這裡回到家中時,人們應該會感覺到你變得不同,儘管那些差異是非常微妙的。
我發現,在大多數人身上都缺乏自我覺知,缺乏紀律,缺乏靜止,缺乏穩健,缺乏穩定性。生活上,你不斷從一件事情轉移到另外一件事情上;情緒上,你不斷從現在的快樂飄移到後來的痛苦,現在快樂,之後又痛苦了;一下子想要某個東西,一下子又不想要那個東西了;現在喜歡一個人,等一下又不喜歡這個人了。你本來完全愛上了某種情境,接著發生了一些小事,或者某人說了一句話,你就不再喜愛對方了。你的這些思想和情緒的特徵會造成能量上的干擾,因此你的生命能量無法流動,就像一條每兩個小時就改變流向的河流一樣,現在這樣,等一下又變成那樣,你的流動會變得沒有中心。
靜坐冥想並非坐下來閉目數珠之道,如果冥想沒有滲透到你的生活、你的情緒、你的欲望、你的想要、你的好惡,以及你的能量流,那就是一種無用的冥想,那就只是對世俗生活的一種逃避,是對問題、對困難的逃避。正如我的上師所給予的教導,所有源自大師的傳承都認為,那種與生活隔絕的冥想不是真正的冥想,以自我為中心的冥想不是真正的冥想,逃避生活問題的冥想不是真正的冥想。一個能夠化解自己生活問題的冥想,一個不以自我為中心的冥想,才是真正的冥想——在這樣的冥想中,我們對本我有覺知,但絕不是以自我為中心。
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冥想中,一個人只是坐在那裡想著:「我是否內心平靜,還是內心不平靜?我要怎樣才能讓內心平靜?我要怎樣才能克服所有的痛苦?」在這樣的冥想中,他只是試圖逃避生活,逃避生活的痛苦和困難。
序言
讀完本書的第一部分〈靈性修行進步的標記〉之後,我意識到這是一本蘊藏非常深奧智慧和啟發人心的書。斯瓦米韋達‧帕若堤親身體現了吠陀仙聖們的教義和啟發。他從小就承襲了吠陀知識,掌握「言語之聖(Rishi Vak)」的力量,即古代先知的心靈和咒語之力。因此,他可以只憑藉心的力量就能直接傳達教義。然而,他總是說:「你身為瑜珈老師的唯一證書就是:你淵源於斯瓦米拉瑪的傳承血脈。」儘管他已經離開了肉身,但無論現在或未來,他仍永遠在超越現實的層次上,繼續協助他的學生和受啟引者。
在過去的幾年,世界面臨著種種困...
作者序
譯者序
2013年3月,在進入長達五年的靜默誓言之前,斯瓦米吉於印度的斯瓦米拉瑪修道院(Swami Rama Sadhaka Grama,簡稱SRSG)向來自全球25個國家的靈性家人開示,進行了十場深具啟發的靈性講座。本書第二部分便收錄了這十篇演講,主題為〈靈性修行與靜坐冥想進步的徵兆〉。依照斯瓦米吉當時的指示,他期望未來能將過去相關主題的講述集結成書。承襲這一願景,在傳承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包含了斯瓦米瑞塔凡悉心保存與歸檔這些珍貴記錄、麥可史密斯(本書序言作者)將錄音整理轉錄為文字,以及喜馬拉雅瑜珈出版團隊的精心編輯——本書原文終於在2023年摩訶希瓦之夜問世,當時恰逢2013年斯瓦米吉最後一次向全球傳承家人公開講述的十周年紀念。書中不僅收錄了2013年的十場開示(本書第二部分),還特別編入斯瓦米吉早年針對〈靈性修行進步的標記〉所作的六篇演講(本書第一部分),最終以《靈性修行進步的跡象》為名正式出版,為修行者提供一盞指引心靈成長的明燈。
在上師的祝福下,譯者有幸於2013年親臨印度團聚現場,親炙斯瓦米吉的教導。當時便立下心願,期盼能將這十篇演講譯成中文,使華文圈的靈性家人得以跨越語言藩籬,直接領受斯瓦米吉充滿愛與智慧的指引。當時,道院每月提供一篇演講的文字稿,譯者亦隨其進度,每月完成一篇翻譯。然而,譯稿雖已完成,卻因諸多因緣與出版數度擦肩,始終感覺有負斯瓦米吉所託,心中一直引為憾事。2023年原文書正式出版,幸蒙斯瓦米瑞塔凡應允,方得展開本書第一部分的翻譯,以及第二部分的重新翻譯與校稿。
本書形同斯瓦米吉留給靈性同修們的「未來五年及餘生」的最終口傳指導。2013年摩訶希瓦之夜,他老人家講授完最後一堂課,並主持圓滿火供後,隨即進入為期五年的守靜期,五年靜默期原本預計於2018年摩訶希瓦之夜圓滿。然而,在這段靜默歲月中,斯瓦米吉依然竭盡心力,撰寫《瑜珈經》長篇釋論,並持續在靜默中引領全球靈性家人的修行。由於長年奔走世界各地傳道,加上守靜期間不辭辛勞依然全心致力於給傳承家人留下更多靈性參考,使原本已承受諸多挑戰的身體最終不堪負荷。2015年7月14日,他於靜默中安然進入摩訶三摩地,終於捨離了他談笑中經常比喻的「老爺車」身軀。
傳承家人們儘管懷念他親臨時所能感受的那份深厚、盈滿、溫暖的愛,卻也多能親身體驗,他超越身體藩籬之後,那不受阻礙、無邊無際的微細能量的持續臨在。斯瓦米吉遺留下來長達數千小時的錄音教導,透過傳承家人們殷實不輟的努力,道院至今幾乎年年都有斯瓦米吉的著作問世,本書就是他遺留下來的眾多璀璨華章之一。時至今日,斯瓦米吉的教導依舊如美麗、靜謐的幽蘭,在靈魂靜夜中默默為世人綻放餘韻悠遠的芬芳,正如他恆久不息的愛。
如同斯瓦米拉瑪在《神聖旅程》中為我們解答許多未來修行路上會遭遇的問題,同樣地,慈悲的斯瓦米吉,也在即將進入靜默前,為他摯愛的弟子、學生們,或者更正確地說,為他的「孩子們」留下了靈性的「家書」。書中蘊藏著指引家中孩子們未來內在旅程的智慧,他毫不藏私,將通往真理的地圖與通關密語悉數傾囊相授。諸如靈性修行路上會遭遇的各種陷阱、靈性進步的一些明顯或者誤導的徵兆、脈輪能量的辨識、如何讓心進一步淨化與沉靜、如何深化靜坐冥想等等,以多元視角細緻剖析,為修行者提供珍貴的提點與指引。
他對修行者最容易深陷自我的盲點,大刀闊斧地直言不諱,一如嚴母對愛子的情深責切,豈容遮掩缺陷忌憚不言,母親唯一的願望必然聚焦於孩子的長期成長。我們摯愛的斯瓦米吉正是我們親愛的靈性母親,他不辭瑣碎,反覆細細囑咐叮嚀。有些話語如同內蘊寶珠的礦石,外表或許堅硬鋒利,唯有真心領悟他深意的學生,方能細細珍藏、悉心琢磨,並透過自身的修行,將這些靈性寶珠打磨至熠熠生輝,映照出內在純淨的光明。
從初次動筆翻譯本書到最終付梓,轉眼已歷經十二寒暑,譯者反覆沉浸於斯瓦米吉言語所化成的幸福海洋,透過書中文字,斯瓦米吉當年親臨時所流露的慈愛與靜謐歷歷在心,他那令人安穩沉靜的聲音至今依然迴盪耳邊。斯瓦米吉曾說,我們皆是他好多、好多世的徒弟,也曾相約七世後再見。每當心中浮現對他的想念,這份跨越時空的靈性承諾和他的微妙指引,便如恆星長明相隨,昭示著師徒之緣恆久不墜。深信他充滿愛的智慧之光,亦將永恆照耀著靈性旅程中每一位緩步行歸本源的瑜珈習者。
譯者序
2013年3月,在進入長達五年的靜默誓言之前,斯瓦米吉於印度的斯瓦米拉瑪修道院(Swami Rama Sadhaka Grama,簡稱SRSG)向來自全球25個國家的靈性家人開示,進行了十場深具啟發的靈性講座。本書第二部分便收錄了這十篇演講,主題為〈靈性修行與靜坐冥想進步的徵兆〉。依照斯瓦米吉當時的指示,他期望未來能將過去相關主題的講述集結成書。承襲這一願景,在傳承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包含了斯瓦米瑞塔凡悉心保存與歸檔這些珍貴記錄、麥可史密斯(本書序言作者)將錄音整理轉錄為文字,以及喜馬拉雅瑜珈出版團隊的精心編輯——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