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親愛的讀者:
我很榮幸能為這本「臺灣百大創享家」撰寫推薦序。每一篇都是精粹、是正能量的書,可以啟發人心的優良作品!聖嚴法師說過---【人生的舞台就是一個大道場,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接受各式各樣的考驗,有時候是有人出題考你,有時候是整個環境考你,有時候則是自己考自己,能不能通過每一場考驗,就得靠自己平常的努力、毅力和定力。】
愛自己是人生的覺悟和修行,聰明的人會轉念,厲害的人會放下,頂端的人會逆向思考,消極的人受環境控制,積極的人卻控制環境,人生最怕的就是放棄自己,只要擁有不放棄的心,堅忍不拔,勇往向前終會完成自我的目標。有所謂「把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很多時候,成功的人不是比你更聰明,也不是比你更好運,只是他們在每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上都能比你付出更多的認真和努力,也比你更有耐心和責任心。
和優秀的人同行,和樂觀的人相處,和舒服的人深交,和善良的人來往,讀健康的書探索成功人的成功歷程,都是很值得的!感謝這本書的出版團隊!我表示敬意和感謝。他們在臺灣各地發掘這些「臺灣百大創享家」的故事,都是不簡單的人物!並且紀錄了他們成功的心路歷程,讓我們得以品嘗欣賞,並能引以為鏡,嘉勉自我能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李後明(2024/2/28)
親愛的讀者:
寫過很多推薦序,但突發靈感第一次寫推「踐」序,因為與有榮焉接到《臺灣百大創享家》的邀約,而在創造和享受之間,必須有那實踐的過程,才能串聯起整體整合的火花精彩。曾經寫過〈停在想,就到不了享〉,那成功又更是鳳毛麟角的難能可貴,尤其在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的數位時代,那創想必須衝破分秒必爭的競爭才行,否則等實踐到位,已經是過時的落寞時,就又只剩下興嘆的枉然唏噓了。
《臺灣百大創享家》從第一集、第二集,都克服了以上的難關,到現在即將推出的第三集(教育家),那種「活出:陪年輕人走一段創業的路」理念,總是由衷令人感佩,尤其不停歇的快速腳步,更是讓人肅然起敬,這也是年輕人需要學習的教「讚」守則。
和林作賢計畫主持人,是在疫情之前的一個不期而遇的機緣裏認識的。之後他參與我們每週一次的同樂會,而結下了許多不可思議的意料之外。首先碰到疫情時,林校長帶著我們遠距離線上同樂,完全沒有被疫情綁住而停下腳步,之後又帶我們刊登上雜誌封面,再再都是創新又創心的屢屢實踐。當看到他還能同時帶著許多不同的年輕人,在創業最艱難的起步時,不禁詫異,他是怎麼能兼顧時間管理和提綱挈領的領導統御,因為那不只是需要超出許多智慧力之外,還真需要非一般常人所能負荷的體力和心力,而他總是還能依然那麼的輕鬆愉快,談笑風生,完全沒有歇息和好好停下來再出發的需要。尤其當我們看到結果,都總是一一陸續呈現時,更不能不佩服他是怎麼遙控時下年輕人,而且也能創造出水準以上的作品,真是名符其實的創享家。
另外他更將「生命故事舘」同時實體化和虛擬化倂行推展,並且再透過《臺灣百大創享家》推向出版界的範疇,尤其還有時間帶著年輕人作業外,並參加各種創新與創業的競賽,都得到卓越的成績,而且更上層樓,跟上國際舞台,繼續不斷得令人目不暇給,不禁由衷大聲的為他喊讚,並給予衷心的祝福。
「我不羨慕年輕人,因為我從年輕來過」是我在成功嶺受訓時,聽一位教授講的,但我現在羨慕林作賢先生帶領過創新創業的年輕人,因為在我年輕時,沒遇到過像他這樣能實踐的大貴人。他的實際實踐帶領,已經幫助許多年輕人省下不少亂繞路的力,更重要的是,他還能幫助年輕人提早找到適合自己的目標方向,更省了不少寶貴的時間。
教育是百年大計,有政策和時代的既定腳步,許多斜槓和特殊扭轉乾坤的激勵故事案例,是課本和學校所沒有辦法涵蓋和傳授的,但在這裡都可以看得到,而且涉獵在不同的行業,更適合讓年輕人在選擇的道路上,有了多元吸收的整合參考指標。一切「敬」在不言中,鄭重向您推薦這本,能讓年輕人創新創業實踐的好書。
周亦龍
親愛的讀者:
所謂「教育無它,唯愛與榜樣而已!」林作賢老師傾全力,出版《臺灣百大創享家》的用心,讓我深深感動!
蘇格拉底說:「沒有經過反省檢討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在教育實驗中,我們都會建立參照組與對照組對應,作為實驗的對比,用以檢討實驗的成功與否。《創享家》,正是提供了我們——如是客觀看待自己人生的對照組;「看看別人,想想自己」,相信讀者與我一樣,都有很多的收穫吧!在網路發達、人們沉溺之際,紙本發行的《創享家》無亦是一股清流!
臺大哲學系退休教授傅佩榮先生,曾經寫過這樣一段話:「哲學是對人類經驗做整體而根本的反省,由之獲得啟發,再指引實際生活。因此我們可以把具有此一自覺,並且寫下系統著作的人,都稱為『哲學家』。」的確,唯有每個人自覺——有所覺醒,人生才有真正的意義。
陽明交大教授洪蘭說得好:「閱讀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閱讀《創享家》,即是讓我們站上巨人肩膀的一條捷徑。它除了讓我們反省深思,同時也引領我們思索人生與人類的未來啊!
繆正西 博士
作者序
幸福教育的人生:用智慧把對的事做棒!
臺灣百大創享家(第二集)在順利上架後,團隊就開始啟動第三集(教育家 專篇)的籌備與嚴選,2023年底筆者受邀回到母校(台北市立大學)跟學弟妹專題分享「從科學的發展談世界新創的實踐:如何教育改變具社會行動力的未來世代」後,也再度回到佛光大學的生涯講座進行分享經驗,並積極準備第七個學期受邀到國立臺灣大學「工程發展與社會變遷」的演講分享:用智慧把對的事做對!也接受書中教育家的建議,將「做對」提升修正為「做棒」!盡心盡力做到超棒!
在續上同年十二月的關鍵時刻,筆者與師生團隊將全力以赴參加臺灣「尤努斯獎:第八屆社會創新與創業競賽」的決賽(社會影響力組),也將於2024年初完成臺灣百大創享家第三集(教育家專篇)的出版與通路上架!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出生於孟加拉吉大港,在2006年,尤努斯教授與格萊珉銀行共同獲頒諾貝爾和平獎,在尤努斯教授的授意下,「財團法人臺灣尤努斯基金會」於2015年正式成立,致力在台灣推廣格萊珉銀行以及輔育社會型企業。感謝國立中央大學,筆者與新創團隊在2019年的新創千里馬創業競賽後,曾榮獲公費參加舊金山TechCrunch展覽的機會。而其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Yunus Social Business Centre, NCU)是臺灣第一個成立的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博士於2014年簽訂合作備忘錄,並於同年10月16日正式掛牌成立,筆者與新創團隊都很榮幸能共襄盛舉。
筆者身為科技教育人,以犧牲奉獻的觀念接受現象並努力做到最好;做為科技法律人,重視程度上的正義且捍衛公平與人權;期許是科技哲學人,從有限的空間資源朝向無限的思索。我們都相信:多元創意、批判思考、自主學習再加上解決問題,就是終身學習的真正意涵。多年後選擇在退休稜成為科技新創冠軍團隊,也算是「善」的循環吧!從經典的閱讀學習與沉澱省思可以釐清事情的本質,也才能發覺出知識的脈絡,有助於方向的確立與掌握,更能有效啟發潛能,使其優勢能力能夠明朗化,而且達到樂在學習的目標。畢竟新創企業的夥伴們,每天醒來就是忙三件事:「找人、找錢、找資源」。筆者為大學育成創業教師多年,相信且堅持改善社會問題是一場漫長的持久競賽,大多數的人都是在無數次的錯誤中學習,才能夠逐漸走出自己的路。
臺灣百大創享家第三集(教育家專篇)的出版,是以社會企業、教育研究、及創新創業等方面受到評審團認可的核心價值為主,每位創享家的生命故事內容是以推廣創新、誠信、責任、樂趣及分享家庭價值等為重。在延續前幾集暢銷的市場反應下,堅定推廣創享家團隊的社會影響力,「邊做邊學」、「屢敗屢戰」是實踐者發揮「社會影響力」的基礎,然而其積極意義仍然是有效率地達成目標,透過社會責任實踐方能真正解決社會問題。筆者也會持續與各跨域文創團隊合作,再繼續完成臺灣百大創享家第四集(真善美篇)的出版!
林作賢 20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