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左鎮人爺爺的腳步,
探索臺灣史前文化的前世今生。
在悠悠的時光長河裡,
找尋生而為人的終極意義。
「地球4,600,000,000 歲,
月亮4,500,000,000 歲,
我8 歲。
左鎮人爺爺,您幾歲?」
1970年,一對父子於臺南左鎮菜寮溪河床,發現了一片遠古人類的頭骨。這震驚考古學界的嶄新發現,讓這群距今兩三萬年前的「左鎮人」一炮而紅,成為當時眾所皆知的「臺灣最早的人類」。
雖然隨著近代檢驗技術日新月異,科學團隊於2015年重新以「碳-14定年法」測定後發覺,左鎮人很可能並非臺灣最早的祖先,但作為「臺灣史上第一個發現的人類化石」,左鎮人仍為考古研究帶來了新視野,開啟了大眾對於臺灣史前文化無數的想像。
無論左鎮人是三萬歲,還是三千歲,在淑芬老師奇想翩翩又溫情探問的筆下,我們都像是故事中好奇的小孩,隨著左鎮人爺爺的身影走入一場臺灣史前時代的時光隧道,揭開遠古時期臺灣的神祕面紗。
繪者南君以意象繁複又夢幻細膩的拼貼畫面,巧妙營造臺灣原生種動植物互相交會的場景,讀者彷彿身歷其境般,遙望亙古的時空,揣想著當年的風土地貌、物種生態,甚或是想像左鎮人乘坐時光機,跨越時空來到現代,伴我們共同成長茁壯,走向廣袤而未知的未來。
這趟旅程的最終,你可能會發覺,有很多東西不復存在,
但,也有很多東西是無論經歷多少時代更迭,依舊不會消失的珍貴寶藏。
這本書是一封寫給左鎮,更是寫給所有臺灣人的情書,
盼望藉由了解這片土地的過去,我們更能有所本的面向未來,
繼續挖掘屬於臺灣的寶貴故事,守護一代代的祖先留給我們的美麗家園。
本書特色
․超人氣作繪者首次聯手,溫柔爬梳臺灣史前歷史,共創兼具文學與藝術性的史詩級精美大作!
․時空橫跨三萬年,收納臺灣海陸空原生動植物身影,一景一物嚴實考究,細膩構思繪製,並以層層疊加的拼貼技法,讓讀者宛如跌入時光隧道,是生態及文史圖鑑控必收藏的珍品!
․以小女孩的疑問起頭,隨著左鎮人爺爺的步伐,引導我們貫穿臺灣的古今風貌。究竟穿越了三萬年的歲月,將來的我們會身在何處、去向何方,留待我們細細領會……
深情攜手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李明聰|社會學家、作家
林怡辰|閱讀推廣人、資深國小教師
海狗房東|繪本工作者
張鈞翔|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鄒駿昇|視覺藝術家
鄭麗君|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
劉益昌|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盧禹璁|嘉南藥理大學社工系助理教授、臺南市政府社會局局長
嚴淑女|金鼎獎兒童文學作家
原來就在我出生的前一年,臺南左鎮菜寮溪考古出土了大量化石,見證臺灣最早跨海而來的古生物、也發現這塊土地上久遠的人類祖先。謝謝如此壯闊又細膩的精彩繪本,帶領大小朋友一同踏上寶島尋根的感動旅程。
——李明聰|社會學家、作家
「翻開書頁,跟著左鎮爺爺在時光隧道中、拼貼畫面裡,奇幻的懷想和絢爛的時光沖刷,化石、祖先、原生種動植物……自己的土地故事不可不知,誠摯推薦你一起來翻開臺灣這塊土地的故事。」
——林怡辰|閱讀推廣人、資深國小教師
「這是一本充滿哲思又令人驚艷的繪本。透過小女孩的探問「左鎮人爺爺,您從哪裡來?您是誰?要往哪裡去?」搭配精心考據,意象豐富,層層疊加,又充滿藝術美感的拼貼畫面,讓我們跟著左鎮人爺爺,一窺遠古臺灣的神祕面貌,重遊古生物的樂園。同時也感受在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下,仍有亙古不變的珍寶,永存在你我心中。」
——嚴淑女|童書作家與插畫家協會臺灣分會會長 (SCBWI-Taiwan)
腦星球系列介紹
創作者的腦袋裡,存在著好幾個平行宇宙,我們決定搭上太空船,找出這些藏在五花八門腦袋中的故事星球。這是為了地球和平(?)和宇宙再發現(!)的偉大任務,也是我們想要送給讀者的禮物。我們希望展現出圖畫與文字完美結合的節奏與藝術性,希望你能在這些故事星球中,找到感動你、屬於你的那一顆。那麼,請微笑著拉開蝴蝶結吧!
作者簡介:
王淑芬
臺南左鎮人,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獲獎無數的兒童暢銷書作家,曾任小學主任、美勞教師、公共電視與大愛電視文學節目顧問與主持。自1993 年出版第一本書《一年級鮮事多》以來,目前已有童書與教學用書等作品六十餘冊,其中最常被列入「生命教育」課題選讀書單的兒童小說《我是白癡》,不但已出版韓文版與中文簡體版,還被改編為韓國電影。出版作品曾獲韓國文化觀光部兒童部門推薦圖書獎、臺灣金鼎獎、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獎、讀書人年度好書獎等。
南君
出生於屏東長治,小學時期被一頁頁精緻的插畫繪本啟發,也看見了未來志向。
喜歡創作前喝杯黑咖啡,喚起靈魂後,在一個只有自己的小房間裡,拿起畫筆開始紙上造夢。
堅持手繪的方式,因為喜歡水彩在畫紙上跳舞的樣子;有時它還會不受控制,但想保有只有一張「原稿」的堅持。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nanjunfb
推薦序
【導讀】
【左鎮——化石的原鄉,古生物的樂園】
張鈞翔|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蜿蜒的菜寮溪,切割出裸露的山壁,而此處發現的一塊塊夾帶著溪水與泥砂,黑耀閃光的化石,竟記載著數十萬年前,動物曾經建立的生態樂園!
生生不息的地球,永不停歇的大地悸動,寶島臺灣在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擠壓之下,於西太平洋露出。然而冰河時期的海平面驟降,消失的臺灣海峽,連接起臺灣與大陸,為廣大動物群南遷東移提供了新生的路徑。於是,來自華北、華南的動物群歷經長途跋涉,來到了臺南左鎮區菜寮溪一帶。而隨著冰河時期的結束,臺灣海峽重現,阻隔了海峽兩岸,動物逐漸逝去,卻留下斷簡殘篇般的化石蛛絲馬跡。
你能想像嗎?四十萬年以前的臺灣,就在左鎮區一帶,早坂犀牛、劍齒象與草原猛獁象傲視群倫,獨領風騷,為動物群中體型之翹楚;水牛、梅花鹿、水鹿、野豬漫步在草叢林間覓食,而在不遠處卻是黑熊、老虎伺機而動,隨時會來個致命獵捕。樹林間獼猴與金絲猴跳躍穿梭,似乎怡然自得,而低矮灌叢與草地,則有豪豬、野兔、小老鼠機警穿梭,隨時防備豬獾、靈貓、白鼻心等食肉動物的奇襲。此處的生物得以呈現多樣的繁盛面貌,想必是因為當時的左鎮菜寮溪流域植物茂密、溪水豐盛,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供給這群動物賴以生存。
滄海桑田,這裡的地層逐漸從海底隆起,珊瑚、海膽、牡蠣等貝類化石的出土,記錄了海洋環境風貌的變化。而臺灣海峽歷經了多次的海平面上升與下降,鯊魚的牙齒化石、各種魚類的耳石、牙齒,證明了這裡曾經是淺海或濱海環境,從鯨豚的頭骨、肢骨化石大量分布,也說明了之前在這裡發生過多次鯨豚擱淺事件。
時光的堆疊、歲月的累積,左鎮人出現了!1970年,左鎮地區菜寮溪流域所發現的人類頭骨化石,曾經是臺灣所發現的最古老的人類,稱之為「左鎮人」。雖然當時的化石標本皆採自河床上,缺乏地層證據,以致左鎮人的年代在學者間一直存有爭議。近期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邱鴻霖教授重新進行研究,以「碳十四絕對定年法」分析,顯示左鎮人化石年代僅距今約三千年。
儘管在年代上,數千年前左鎮人未曾與數萬年,甚至數十萬年前的動物群相遇,但是在台灣史前人類的研究上,左鎮人化石的發現,的確被視為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因為人類的出現開啟了現代文明,在左鎮地區發現的考古遺跡、史前陶片器物,顯示人類文化鼎沸發展。期望新的研究方法與年代鑑定技術,會推演出全新且不同的結果,未來將會發掘更多的化石證據,讓我們追溯「左鎮人」的化石或遺跡。
根基於菜寮溪的化石證據,見證了冰河時期臺灣海峽的海平面升降,動物群跨越海峽、開疆闢地般地來到了臺灣,而左鎮地區儼然是化石的原鄉,古生物的樂園。化石的追尋蒐集,科學的分析研究,都是為了重建古生物的樣貌,讓牠們能栩栩如生、風華再現,也讓我們再次身歷其境,得以一窺史前動物的奧祕。
【導讀】
【左鎮——化石的原鄉,古生物的樂園】
張鈞翔|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蜿蜒的菜寮溪,切割出裸露的山壁,而此處發現的一塊塊夾帶著溪水與泥砂,黑耀閃光的化石,竟記載著數十萬年前,動物曾經建立的生態樂園!
生生不息的地球,永不停歇的大地悸動,寶島臺灣在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擠壓之下,於西太平洋露出。然而冰河時期的海平面驟降,消失的臺灣海峽,連接起臺灣與大陸,為廣大動物群南遷東移提供了新生的路徑。於是,來自華北、華南的動物群歷經長途跋涉,來到了臺南左鎮區菜寮溪一帶。而隨著冰河時期...
作者序
【作者後記】
我出生於臺灣臺南市,後來因為爸爸工作關係,搬到臺南市左鎮區,這一住,便是二十年。我常簡化我的人生是:「二十歲以前,沒有離開過左鎮;二十歲之後,很少回到左鎮。」
儘管因為工作與家庭,我住在臺北的時光,早已遠遠超越成長期的左鎮歲月,但是總不免有著「我是左鎮人」的自我定位。尤其後來挖到左鎮人小頭骨化石,當時被認定為「第一個發現到的臺灣人」,之後蓋了化石館,陳列許多在此地挖掘到的各種化石,左鎮,彷彿在臺灣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
而成長於此的我,自然也覺得自己是遠古故事的一部分。於是,如果有這裡的故事要化為文字,我義不容辭,該是提筆的人之一。
左鎮人化石早期被注目,是因為1970年代,日本學者採用的「氟錳定年法」,判定他可能有二萬至三萬歲,這發現被寫進不少教科書與書籍,常被稱為第一個被發現的臺灣人。2015年,美國Beta實驗室以碳十四定年法,重新斷定他「只有」三千歲,引起一片譁然,有人立刻想到:「課本得全面改寫了。」只是,誰又敢蓋棺論定,這樣的鑑定精確無誤呢?
對我來說,不論左鎮人幾歲,不論他是不是臺灣的「第一屆」畢業生,他都是真實存在於這片土地的一個人;童年時我走過的蜿蜒山間小路,可能他也走過。他是不是曾經與草原猛獁象、劍齒象一起在左鎮「逛大街」?他在左鎮,吃的是什麼,做過什麼?
六百萬年前,因為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擠壓、碰撞,也就是「蓬萊造山運動」,臺灣大大小小島嶼於焉誕生。我想像著曾在這片土地上,奮力求生存的每個人,也一樣造出自己的山與水。感謝所有人留下了故事,激勵著我們勇敢走向未來。這本書不深入談考古知識,不深論化石年代,但想深情的邀讀者仰望浩瀚天際,感謝我們生而為人,可以像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的畫所思索的:「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我們,都在地球上生存,也將會成為塵土;珍惜、和平共處,才是唯一的路。
本書撰寫期間,前任左鎮國小李智賢校長、左鎮化石園區郭秋妙女士、左鎮圖書館王詠晴女士提供協助,十分感謝。
【繪者創作後記】
《左鎮人爺爺,您幾歲?》歷經了三年多的籌備繪製,而繪製時程如此緩慢在於這是一本非常在地的臺灣繪本,時空也橫跨三萬多年,耗費許多時間在考究左鎮人骨的溯源、臺灣原生動、植物及相關臺灣海域生態搜尋。因此,在畫面上不起眼的一隻動物、植物、蝴蝶、化石、貝殼等,其實是花費了二~三天的學名搜尋、圖片交叉比對才下筆繪製。
此次也跳脫以往的創作方式,不直接繪製於畫紙上,而是繪製在透明膠片、護貝膠膜、各磅數不同的描圖紙上,並將物件裁剪取下,利用其透明的特性,以拼貼方式將物件與物件層層堆疊,營造出類似繪圖軟體裡的圖層效果,而不同圖層的物件,可以解釋為不同世代的物種,像是穿越時空一般在同個場景上相遇。
首次的嘗試,必然也花費許多時間測試不同性質的透明膠片所呈現的效果,光是要如何在光滑膠片上留下筆觸就是一大難題,過程也經歷整張畫面層層堆疊完稿後,但掃瞄後的圖檔呈現不如預期,因此又將各物件一一拆卸,再個別掃描去背,嘗試在電腦上後製處理。
如此一來一回,像是愛迪生嘗試尋找各種適合燈泡裡的鎢絲,而我是為了尋找畫面上更好的呈現,也因此讓我更認識了臺灣這片土地,原來看似常見的野薑花、大王椰子樹、土芒果都非原生種,連與臺灣形似的番薯都是外來種。
是「人為因素」造就現今臺灣在各方面的多樣性。
說到「人」,而人從何而來?眾說紛紜,現今也無法被證實,只能透過各種跡證揣測。有人的地方就會發生故事,而故事往往以人的第一視角觀點來敘事,然而在這無垠宇宙之間,誰才是故事的主角?之於我,「人」只是其中的滄海一粟。
最後能順利完成《左鎮人爺爺,您幾歲?》,特別感謝作者王淑芬老師在前置作業時提供的參考資料、前任左鎮國小李智賢校長在百忙之中導覽了左鎮國小校史,以及默默為臺灣留下珍貴在地記憶的政府、個人網站。
臺南左鎮化石園區
https://fossil.tnc.gov.tw/
臺灣記憶Taiwan Memory - 國家圖書館《左鎮鄉志》
https://tm.ncl.edu.tw/index
臺灣魚類資料庫
https://fishdb.sinica.edu.tw/chi/home.php
也謝謝巴巴文化非常有耐心的協調配合出版時程,萬分感謝。
【作者後記】
我出生於臺灣臺南市,後來因為爸爸工作關係,搬到臺南市左鎮區,這一住,便是二十年。我常簡化我的人生是:「二十歲以前,沒有離開過左鎮;二十歲之後,很少回到左鎮。」
儘管因為工作與家庭,我住在臺北的時光,早已遠遠超越成長期的左鎮歲月,但是總不免有著「我是左鎮人」的自我定位。尤其後來挖到左鎮人小頭骨化石,當時被認定為「第一個發現到的臺灣人」,之後蓋了化石館,陳列許多在此地挖掘到的各種化石,左鎮,彷彿在臺灣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
而成長於此的我,自然也覺得自己是遠古故事的一部分。於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