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在這本選集中的十二個短篇,〈小城秋冷〉及〈月滿樓〉創作的時間較為久遠,其中的人和事仍翩翩如生,難以割捨。〈雪落無痕〉、〈電子匿名信〉、〈系裡那些事〉、〈千禧輪上〉以及〈發跡者〉全是發生在周邊的故事,作者或曾一度摻和其中,領略過個中況味它們似虛幻卻又真實。這些故事不是虛構,而是再創造。當然,再創造中,參合了濃重的私人感情。
歌德說:「凡願意寫點什麼,願意與人共享。寫得未必完美,未必偉大傑出,而有益於人,也就可貴了。」這也是出版這本小說集的願望之一。
作者簡介:
本名薛興霞,出生南京,成長台灣。美國普渡大學肄業,匹次堡大學碩士。任新澤西圖書館資訊管理系統資深負責人多年。出版小說散文十餘部。
《好讀網》,《漢新月刊》、《新州週報》專欄作家多年。
章節試閱
〈小城秋冷〉
1.
雖也是郊區城鎮,近年來這城鎮一角,卻逐漸遞變成鬧市死角。
在此地居住過兩三代的居民,都把這變化歸罪於此地的賽馬場。其實這賽馬場在當地也算是頗具歷史,少說也有四十年的高齡。這兒賽馬是馬後拖著戰車的那種老式賽馬,無論規模、設備、場面都遠遠無法和最現代化、用電腦操作指示牌的新型賽馬場相提並論。
然而每逢賽馬盛季,大批的賽馬賭徒,開著各式各樣的汽車,把附近能免費停車的地方都停得滿滿的。雖然賽馬場的停車場非常寬闊,並且用鮮亮招牌寫著「全日停車僅收費五元」,但不少賭徒總用盡方法節省下那小小停車費,先擠滿附近街邊巷間的免費空間再說。
而此地縣立圖書館距賽馬場不過兩條街之遙,因此每逢賽馬季節開始,圖書館便也連帶受到各樣的騷擾。免費停車場早早就被這些賽馬客佔領,反而讓使用圖書館的讀者很難找到適合的停車空間。也不知道這些人是怎樣謀生。許多馬場常客每天光臨。這批常客大都喧嘩放肆,大模大樣。或是衣冠不整,或因賭運欠佳而遷怒他人。
「當年我父親假如長壽,多活十年,這賽馬場是絕對不可能建在這附近的。」
在圖書館工作了二十年的莫琳,每次都忍不住在附近發生搶案、或偷盜案後,做這樣的評述。人們對她的論調未必相信,但也沒人反駁她。莫琳的父親當年是本地的財主,擁地好幾百畝,加上鬧區四棟房子,一家鬧市餐館,在當地確實是頗受尊敬的鄉紳。可惜去世時未留遺囑,所有財產全被小十歲的弟弟獨吞。
莫琳的母親早逝,父親對兩人雖極疼愛,卻沒有用心教導。一旦去世,家產便被做執行律師的弟弟全部獨吞。並利用這份資產,在當地競選成為頗有地位的市議員。莫琳對他這個自私自利的弟弟恨得咬牙切齒,卻無可奈何。只有在圖書館做個無足輕重的小職員,偶爾發發牢騷而已。
圖書館對面是一座已廢棄的小火車站,簡陋的候車室因常年不用的緣故,顯得陰森森。那兒先是醉漢在附近流連、閒蕩。漸有無家可歸者在那兒留宿。接著宵小之徒搶錢勒索。後又有傳言說那兒有人販賣毒品。
入夜七時半以後,尤其冬季晝短,圖書館儘管燈火通明,各種藏書超過四十萬冊,又裝置了幾架袖珍型電腦,加上各樣為兒童及青少年安裝的故事節目,但入夜後進入圖書館的人們卻越來越少。盧依蘭來這兒工作已將近八年,從初級資料參考員而成為中級而資深,而成為目前資料參考總負責人。她憑著多年經驗及愛讀閒書的本領,對於讀者一波波天南地北的大小問題,多半能夠回答得得心應手。
那晚正輪到她上夜班。諾大的圖書館,除了幾個工作人員,幾乎沒有外來讀者。她正全神貫注的讀著一本《紐約時報》推薦的暢銷小說。
「對不起,」聲音細微而拘謹。「可以麻煩妳嗎?」
原來是一個東方女孩,大約十四五歲。一頭黑緞般長髮垂及雙肩。黑亮的眼睛望著她,帶絲怯生。那份謙遜神色令人憐愛。盧依蘭立刻推開書本。
「不麻煩,有什麼問題儘管問!」
「需要找一些資料!」女孩遞給她一份目錄單,上面列有十多本書名,指定學生從書單中任選一本,並需在讀完後寫一篇讀書報告,不得少於一千字。報告需列舉該書的主題、重點、人物、時代背景,優劣點以及讀者的意見及心得。
這是一篇典型的中學生讀書報告。盧依蘭帶她到小說部門,選妥一本威爾森的《時間機器》,屬於科幻小說,參考資料多,內容比較受年青人喜愛。主人翁在誤撥時間機器按鈕後,誤入一片荒謬的廣漠天地,遇到許多奇景幻境。把此書大略告訴女孩,她同意選讀這本書。
「謝謝妳!」女孩拿了書,到一角書桌前坐下。
盧依蘭回到參考桌前,見桌邊座椅前坐了一個東方女人,梳妝淡雅,眉目輪廓都和女孩十分相似,顯然是女孩的母親。面部帶著一般母親特具的驕傲,嘴角露出一絲感激的微笑。她旁邊站著一個西方男人,棕色頭髮,三十多歲,上身一件藍色夾克,著緊身牛仔褲,足登球鞋。
「密斯盧嗎?」男人親切地招呼著。「這是我太太,那是我女兒!以後還會麻煩妳!」
「沒問題,我們歡迎大家多來圖書館。」
「我們剛搬來不久,很高興離圖書館不遠。我叫史提分。」史提分和盧依蘭握手致意。「我太太是越南人,她聽說圖書館有位東方人,特地要我帶她來見見。」
「是嗎?我平常都在這兒,歡迎你們來!」
「那你們談談吧,我去看看雜誌……。」
「好的。」
「請問妳會說中文嗎?」
直到這時,盧依蘭才覺察到,到現在為止,這位女士還未開過口呢。
「會說。我們用中文交談吧!」兩人閒談了一會,知道她是越籍華人,名叫阮素梅。女兒是和越籍丈夫生的。但丈夫多年前在戰火中失蹤,至越南淪陷前仍無音信。美軍倉促撤退時,在美軍顧問團做打字員的她,只得跟著對她十分愛戀的史提分來到美國。
「來到這裡一年多,真是悶得慌。我一直想找點事做,史提分卻總說不容易。」
「你打算找點什麼樣的事做呢?」
「管理檔案,打字之類。我以前在西貢美軍顧問團裡,做過類似工作。」
「既然有這種經驗,應當不太難。我替你留意一下好了。」
正說著,忽然想起來。
「其實報紙上事求人那一欄看看就行了。」一面把當地報紙廣告欄打開查看。
「我會注意報紙。聽說此地治安不好,我們住的公寓附近,常有人搶皮包。」
「這區域確實越來越糟。我們工作人員大都住得較遠。」
「我自己並不在意,就是擔心自己女孩。」阮素梅愛憐地對孩子看去。這時史提分走過來。
「甜心,你和密斯盧談得很開心嗎?」一面朝牆上掛鐘看一眼,八時三十分。「我們該回去了吧?」
「艾咪的功課大概還沒有做完呢!」阮素梅有些不寧願離開。
「叫她回家做好了。」
史提分十分果斷地做著決定。女孩似乎也不大願意回家,但那也只是轉瞬間的事,反抗的眼神只那麼一閃,立即趨於黯然。望著三人離去的背影,盧依蘭有種難以言喻的惆悵。阮素梅短短半小時的逗留,在空氣裡潑灑下一層淡淡的抑鬱。
〈小城秋冷〉
1.
雖也是郊區城鎮,近年來這城鎮一角,卻逐漸遞變成鬧市死角。
在此地居住過兩三代的居民,都把這變化歸罪於此地的賽馬場。其實這賽馬場在當地也算是頗具歷史,少說也有四十年的高齡。這兒賽馬是馬後拖著戰車的那種老式賽馬,無論規模、設備、場面都遠遠無法和最現代化、用電腦操作指示牌的新型賽馬場相提並論。
然而每逢賽馬盛季,大批的賽馬賭徒,開著各式各樣的汽車,把附近能免費停車的地方都停得滿滿的。雖然賽馬場的停車場非常寬闊,並且用鮮亮招牌寫著「全日停車僅收費五元」,但不少賭徒總用盡方...
作者序
▍序/宣樹錚
「海外華文文學」這名稱漸漸叫響,也就差不多是十年來的事。之前,在大陸,像聶華苓、於梨華、趙淑俠等海外作家都作為台灣作家,收入台灣文學史。上世紀90年代以來,觀念變革,對世界華文文學的多元性有所認知,「海外華文文學」始作為世界華文文學大家族中獨立的一支進入了研究的視野,《海外華文文學史初編》、《海外華文文學現狀》、《美國華人文學論》這類專著相繼問世,海外華人作家的選本也應時而起。2002年,《當代漢語流變論》(作者袁勇麟)一書中,就將海外散文與大陸、台灣、港澳並列。自然海外華文文學囊括五洲,自身也是多元的。
以美國論,上世紀80年代以來,移民、留學生(多數留在美國了)源源而至,如今全美華裔不下300萬。第一代移民留學、創業無不備嘗艱辛,或多或少還得忍受文化隔閡等等帶來的精神的孤寂,要融入主流社會談何容易,多數還是在華人文化圈中構建精神家園。待到成家立業,生活安定,行有餘暇了,於是有些原先不見得會對創作感興趣的人也開始拿起筆來了,在母語的文學書寫中找到了文化歸屬,獲得了精神的愉悅和自由。華人中提筆寫作的人日見增多,如果上網瀏覽,如行山陰道,小說、散文、詩歌聯翩而至,目不暇給。諸如作家協會、文化協會、作家聯誼會、筆會、書友會、文學沙龍等團體可謂踏步而出。無疑,海外華文文學,得天時地利人和,正在崛起。
海外華文文學總體而論可以定位為移民文學。內容至少涵蓋三個方面:一、懷舊思鄉。人在海外,視野開闊了,觀念變化了,往往以一種新的視角來審視往昔。「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如今是萬里回首,山外看山,筆端流出,別有省識。二、再現移民生活的現實,從精神到物質的方方面面。三、從歷史的縱深來再現華人充滿血淚辛酸的移民路,書寫華人移民的歷史傳奇(如嚴歌苓的《扶桑》)。
十來年前,剛來美國不久,就在《世界日報》副刊上讀到孟絲的「寄自新澤西」的文章。這名字一下子就記住了,「孟」字散發陽剛之氣,「絲」字搖曳陰柔之美。當時還猜測過這位剛柔相濟的作家的背景,一定是台灣來的,是中年人,從文字的修養看得出來,不是年青人輕易寫得出來的。2002年初,《彼岸》創刊不到半年,孟絲寄來了她寫給《彼岸》的第一篇小說,後來發表在二月號上,也就是收在這本集子中的《阿拉伯塵緣》。當時真有些喜出望外。
2003年,在新澤西的一次華人文學活動中見到孟絲,穿一身沉靜的黑,說話輕柔親切。此後碰上稿荒,總是首先想到給孟絲打電話求援,幾乎每次都如願以償,而且毋須擔心質量。這幾年來孟絲是在《彼岸》上發表小說最多的作家。
孟絲的短篇小說,往往以移民的婚姻家庭生活、感情糾葛為題材,無疑這是作者熟悉並感興趣的領域。移民生涯,異族婚姻,中年危機,婚外情……最後釀成悲劇,即使不是悲劇,也帶著幾分悲情和傷感。類似的故事可謂司空見慣,但孟絲不一樣,她揭示了這些婚姻感情悲劇或准悲劇發生的深層原因,諸如移民生活的大環境所包含的歷史、文化、種族、心理的種種衝突。這就讓讀者看完小說無法一拋了之而要掩卷沉思。
孟絲是生活的縝密細緻的觀察者,也是講述故事的高手。孟絲總是以全知敘事的方式從容自在、靈活自如、繁而有序、娓娓道來地敘說人物的命運。孟絲很少按時間順序作線性敘述,而好以插敘、倒敘的方式將過去滲入現在,將人物的前史接剪入當前的敘述,從而促成了文本的情節,突出人物命運的因果鏈,而且結構緊湊,富有張力。孟絲感興趣的不只是人物當下的命運,而且是人物怎麼一步步從過去走進當下,陷入命運的圈套。這歷程也正是始於追求而又往往落入無奈的移民之路。
《阿拉伯塵緣》。當時真有些喜出望外。
2003年,在新澤西的一次華人文學活動中見到孟絲,穿一身沉靜的黑,說話輕柔親切。此後碰上稿荒,總是首先想到給孟絲打電話求援,幾乎每次都如願以償,而且毋須擔心質量。這幾年來孟絲是在《彼岸》上發表小說最多的作家。
孟絲的短篇小說,往往以移民的婚姻家庭生活、感情糾葛為題材,無疑這是作者熟悉並感興趣的領域。移民生涯,異族婚姻,中年危機,婚外情……最後釀成悲劇,即使不是悲劇,也帶著幾分悲情和傷感。類似的故事可謂司空見慣,但孟絲不一樣,她揭示了這些婚姻感情悲劇或准悲劇發生的深層原因,諸如移民生活的大環境所包含的歷史、文化、種族、心理的種種衝突。這就讓讀者看完小說無法一拋了之而要掩卷沉思。
孟絲是生活的縝密細緻的觀察者,也是講述故事的高手。孟絲總是以全知敘事的方式從容自在、靈活自如、繁而有序、娓娓道來地敘說人物的命運。孟絲很少按時間順序作線性敘述,而好以插敘、倒敘的方式將過去滲入現在,將人物的前史接剪入當前的敘述,從而促成了文本的情節,突出人物命運的因果鏈,而且結構緊湊,富有張力。孟絲感興趣的不只是人物當下的命運,而且是人物怎麼一步步從過去走進當下,陷入命運的圈套。這歷程也正是始於追求而又往往落入無奈的移民之路。會新聞,經過提煉、超越,融入了作者的人生體驗和思考。因此作品飽含著現實生活的淋漓汁水,作品中人物似乎都是我們在生活中見過的「熟悉的陌生人」,甚至和我們握過手、談過話呢!我一直有種感覺,孟絲和她小說中的人物正在款款走進海外華文文學史。那麼我這篇短文算是給送行吧!
※宣樹錚教授曾任蘇州大學中文系系主任,是博士生導師。來美定居紐約。任「彼岸月刊」主編多年。並獲選為「世界華文作家協會會長」。多篇散文定期刊載「僑報」藝文版。是大紐約地區文化界知名導師級老師。
▍序/宣樹錚
「海外華文文學」這名稱漸漸叫響,也就差不多是十年來的事。之前,在大陸,像聶華苓、於梨華、趙淑俠等海外作家都作為台灣作家,收入台灣文學史。上世紀90年代以來,觀念變革,對世界華文文學的多元性有所認知,「海外華文文學」始作為世界華文文學大家族中獨立的一支進入了研究的視野,《海外華文文學史初編》、《海外華文文學現狀》、《美國華人文學論》這類專著相繼問世,海外華人作家的選本也應時而起。2002年,《當代漢語流變論》(作者袁勇麟)一書中,就將海外散文與大陸、台灣、港澳並列。自然海外華文文學囊括...
目錄
序
小城秋冷
月滿樓
雪落無痕
花開花落
千禧輪上
無緣
系裡那些事
發跡者
那夜無眠
匿名電子信
夜幕下
輪渡
貂皮大衣
附錄:孟絲的散文田園
序
小城秋冷
月滿樓
雪落無痕
花開花落
千禧輪上
無緣
系裡那些事
發跡者
那夜無眠
匿名電子信
夜幕下
輪渡
貂皮大衣
附錄:孟絲的散文田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