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現代書寫古典
★以毛筆詮釋詩意
★以詩作見證友情
《我看見歲月飛逝—方明詩作・洛夫書法》
一場橫跨時空、年齡與輩分的詩書藝術對話。
——謹此獻給洛夫夫人 洛夫文學紀念館以及泫念洛夫泱泱風範
2024.9.14 方明
《我看見歲月飛逝—方明詩作・洛夫書法》是方明第七本詩集,全書收錄詩作四十六首。
洛夫以毛筆書寫方明詩作,筆墨之間流露對詩書藝術的追求與理解:「作為一個詩人兼書法家,我追求的是一個二元合一的整體世界,我企圖以書法藝術來表達我的詩情詩意,以詩情詩意來提升我的書法境界,以期達致二者完美的結合。」
方明與洛夫是跨越年齡與輩分的忘年之友。當年方明就讀台大時,與廖咸浩、楊澤、苦苓、詹宏志、天洛與共同創辦「台大現代詩社」,並向洛夫請益詩學,二人因而結緣。方明的獲獎詩作〈青樓〉、〈髮〉深受洛夫讚賞,亦成為洛夫抄錄方明詩作的開端。其後,洛夫耗時一年,抄錄方明詩作四十餘首。
2018年洛夫仙逝,方明以詩句弔念:「眾相乃游離流逐的漂木 /偶然彼此從心脈交會的一場盛宴
/隱題詩矜持在青春季節裡裸告 /生生世世共鳴著湛湛承諾 /因為風的緣故 」
作者簡介:
洛夫(1982-2018)
原名莫運端,筆名洛夫。身兼詩人、評論家、散文家 與書法家。
一九二八年出生於湖南衡陽,一九四九年隨軍到台灣, 一九七三年畢業於淡江大學英文系,曾任教於東吳大學,一九九七年移民加拿大。
他於一九五四年與張默、瘂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長期擔任總編輯,對台灣現代詩的發展影響深遠,作品被譯為多國語言,廣受國際詩壇推崇。
洛夫詩作以超現實主義風格著稱,作品中融入魔幻手法,被譽為「詩魔」。名作《石室之死亡》與《漂木》等引發廣泛討論,其中《漂木》更以三千行長詩震撼華語詩壇。詩集《魔歌》被評為台灣文學經典之一,評論集、散文集與譯作逾數十部。
他曾多次獲得國內外文學獎,包括吳三連文藝獎、國家文藝獎及中國文藝協會終生成就榮譽獎章。
晚年醉心書法,擅魏碑漢隸與行草,書風靈動蕭散。 洛夫於二〇一八年出版最後詩集《昨日之蛇》後辭世, 享壽 91 歲。
方明
廣東番禺人,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巴黎大學經貿研究所,文學碩士。
《兩岸詩》詩刊創辦人 、「台灣大學現代詩社」創辦人之一,並曾任社長 、「世界華文文學交流協會」詩學顧問 、「藍星詩社」同仁 、成立「方明詩屋」提供學者詩人吟唱遣興(二〇〇三年)。
獲獎
兩屆台灣大學散文獎,新詩獎
中國文藝協會五四文藝獎章新詩獎(二〇〇五年)
香港大學中文系宏揚中華文化「東學西漸」獎(二〇〇五年)
台灣大學外文系「互動文化」獎(二〇〇五年)
香港大學首展臺灣個人詩作,為期一個月(二〇〇八年)
國新詩百年百位最有影響力詩人(二〇一七年)
兩屆台灣大學散文獎,新詩獎
全球華文詩歌著作首獎(二〇二三年)
著作
詩集《病瘦的月》(一九七六)
散文詩集《瀟洒江湖》(一九七九)
詩集《生命是悲歡相連的鐵軌》(二〇〇四年)
集《歲月無信》韓譯本(金尚浩教授翻譯二〇〇九)
論文集《越南華文現代詩的發展,兼談越華戰爭詩作》(二〇一四年)
詩集《然後》(二〇二二)
詩集《我看見歲月飛逝》(二〇二五)
作者序
洛夫 序文I
——《我看見歲月飛逝》詩與書法合集
中國大陸稱作家轉行經商為下海,稱有文化商人為儒商。儒商這個身份頗適用於方明,但一面經商,一面仍不懈於詩歌創作且成績可觀如方明者,即便兩岸也不多見。
方明原為越南僑生,少年的歲月是在殘酷的戰爭陰影下渡過,青年留學台灣、巴黎,嗣後即投身商海,在數十年的衝折拼搏中,事業顯然有成。戰爭與商場這兩種特殊的經歷,交織成了他作品中不是一般人所能培育的詩歌品質,這種品質其實也可說是越南華語詩歌的傳統,正如方明自己所說:「西貢、台北、巴黎將我成長的心路歷程切割得有太多的激情與茫然。」激情可刺激靈感,而茫然則能啟發思考,從而逼視生命的本真,直探生命的意義,於是便創造了詩歌的美,並使這種美進而具有知性的深度。所以「激情」與「茫然」正是構成方明詩歌中兩項與眾不同的內核;既是委婉的感性表達,也是深沉的哲理闡釋。
讀方明的詩,首先必須拉開時空的距離,他的滄桑是一種美麗的悲情,而他卻以詩超越它。他的詩寫的都是我們形而下的生活瑣細,但這種瑣細有時會攀升到某種高度,一種形而上的生命感悟。
文化傳統一直活在方明的詩中,不論怎麼讀,你都可從他的詩中嗅出李白的儒俠之氣,杜甫的沉鬱之風,李賀的苦澀之味,讀出盛唐衣冠上殘留的戰火餘燼,和流離途中永遠乾不了的汗跡和淚水。
方明的詩典雅中帶有一股森森逼人的冷雋,他的意象思維傳達了他對歷史、現實、生命與大自然的深層體悟,而他真正的詩性張力卻繫在一根纖細的,擺蕩於兩極之間的蠶絲上,一端是留連古典與浪漫情懷中的歡,一端是揮之不去的殘酷歲月與戰火硝煙織成的悲,於是悲與歡、笑與淚、色與空、現實與夢境便必然而又無奈地鑄成他生命的鐵軌。這些,不但承載了他的傷痛,也標示他從人生風雨中走來的一個個腳印的意象都一一呈現於他的詩集《生命是悲歡相連的鐵軌》中。這是一本最具他個人風格的詩集,出版後,各方推薦的佳評甚多,詩集中即附載了八九篇,很可以作為賞析方明作品的重要參考,我就不在此多所著墨了。
嗣後七〇年代末期方明來台灣大學就讀,開始寫詩,與羅智成等創辦台大詩社,並協編藍星詩刊,繼而獲獎,出版詩集《病瘦的月》等等,按說此時他在台灣詩壇活動頻頻,已漸露頭角。
我全心投入用毛筆一字一句地書寫著他的這部詩集,數易其稿,終於在三個多月之內完成。動筆之初,寫來有點吃力,主要因為毛筆寫在宣紙上,一首詩一張紙,寫錯一字,便得換紙,幸好後來越寫越順手,工作效率日漸增高,這時我才發現,原來書法這門古老的藝術,書寫的內容一向多為古典詩詞,並不適於書寫滿紙「的了嗎呢」這類口語的白話詩,而現代詩大多詩質稠密,適於用書法來表現。其實中國的書法是一種最具體,也最抽象的藝術,字的筆法很單純,不受「形」的限制,講究的是生動的氣韻與有節奏的動感,以及黑白二色所構成的一種特殊的造形之美。這種氣韵,節奏與造形,可以使人感到一種生機、一種靈氣、一種無言的詩意,這也是我以最擅長的行草書體書寫方明的詩時能獲得的精神享受。
這次我與方明的詩書合作基本上是愉快而順利的,最近香港大學為他舉辦了一次十分成功的詩展,展出的正是我為他書寫的這部詩集的部份作品,由於裝裱製作均極精美,以一道特殊的風景出現在香港觀眾面前,使他們的耳目為之一新,甚獲好評。當然,這部詩書合集的附增價值,乃在它同時也見證了我與方明的緣份和友誼。
二〇〇八年四月一日於溫哥華雪樓
洛夫 序文I
——《我看見歲月飛逝》詩與書法合集
中國大陸稱作家轉行經商為下海,稱有文化商人為儒商。儒商這個身份頗適用於方明,但一面經商,一面仍不懈於詩歌創作且成績可觀如方明者,即便兩岸也不多見。
方明原為越南僑生,少年的歲月是在殘酷的戰爭陰影下渡過,青年留學台灣、巴黎,嗣後即投身商海,在數十年的衝折拼搏中,事業顯然有成。戰爭與商場這兩種特殊的經歷,交織成了他作品中不是一般人所能培育的詩歌品質,這種品質其實也可說是越南華語詩歌的傳統,正如方明自己所說:「西貢、台北、巴黎將我成長的心路歷程切割...
目錄
洛夫序文一 08
洛夫序文二 12
方明序文 16
方明詩觀 18
一 瀟灑江湖 22
西湖情繞 30
花間集 32
書生 38
破陣子 42
清明 46
然後 51
深宮 56
習字 58
黃河62
毀約之後 64
詩人 68
馳古三卷 72
青樓 80
邀酒 84
離騷篇 88
中秋 92
月悲中秋96
二 典藏年代 102
交會 104
有一種心情 106
始末110
肉體時空 112
長路將盡 116
宴終 120
家122
訣 128
情 132
愛的演出 136
情人的臂 138
情簾 140
簾 146
預約仳離 150
髮 152
三 寂寞局勢 158
我看見歲月飛逝 160
巴黎午後 164
日落塞納河左岸 168
地鐵神話 172
咖啡館拼圖 176
公園黃昏180
糾葛隧道 182
塞納橋岸 186
風花雪月 190
晨曦公園 194
世事無端 198
魅影年代 202
幽徑 206
歲月無信 210
四 附錄
洛夫手稿 214
陳瓊芳手稿 220
洛夫與我 222
燃行 234
洛夫序文一 08
洛夫序文二 12
方明序文 16
方明詩觀 18
一 瀟灑江湖 22
西湖情繞 30
花間集 32
書生 38
破陣子 42
清明 46
然後 51
深宮 56
習字 58
黃河62
毀約之後 64
詩人 68
馳古三卷 72
青樓 80
邀酒 84
離騷篇 88
中秋 92
月悲中秋96
二 典藏年代 102
交會 104
有一種心情 106
始末110
肉體時空 112
長路將盡 116
宴終 120
家122
訣 128
情 132
愛的演出 136
情人的臂 138
情簾 140
簾 146
預約仳離 150
髮 152
三 寂寞局勢 158
我看見歲月飛逝 160
巴黎午後 164
日落塞納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