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淨本心是了生死、成佛的依據
參禪是禪宗學人用功、開悟、了生死的一個方法。如古人所講,參禪要參到山窮水盡處,才能坐看雲起時、才能自在。所以參禪要參到底,什麼是參到
底?參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參到「我」死掉,無明破掉,本性現前,從這裡開始用功了生死。一般人的用功,例如數息、持咒、觀想、誦經、念佛等,可以讓人從惡念轉到善念,或是從雜念轉到少念。這些用功方法是可以幫助人定心的助緣,但仍然是生滅的作用,無法讓人真正安身立命。要回到清淨的本性,依本性起修,就必須破執著、破無明。
參禪就是破執著、破無明的一個很直接的方法。禪宗學人不管學什麼宗派,都是要參,否則很難破執著開悟。沒有開悟,就無法了解宗派真正的意思。所有禪宗祖師都是參破執著、參破無明,回到清淨本心、安住清淨本心,再慢慢開出自己宗派的宗風。所以如果沒有開悟,就沒有臨濟宗、曹洞宗、溈仰宗、雲門宗、法眼宗。不僅是禪宗,所有大乘佛法宗派,淨土宗、唯識宗、律宗、天台宗、華嚴宗,目的都是要了生死。要了生死,非破執著、除習氣、破無明不可。我執、法執、無明、習氣是生死的根,不管學南傳、大乘、或密教,都是要破掉、斷掉生死的根。
很多人以為開悟只是禪宗學人的事,這是錯誤的觀念。開悟就是破我執、破法執,古代祖師基本上都是破我執、破法執、破無始無明。破無始無明是大
乘修行的入門,從這裡真正開始了生死。破無始無明,心才能入到不生不滅,心的清淨本性現前、真空現前。依照真空,安住在真空當中,依真空起作用,
就可以念而無念、用而無用,此時生而無生就沒有生滅,才能夠真正離開生滅。修行的目的是要了生死,了生死就是了來去。當一個人看到現象,對現象起一個攀緣念,就是生。當現象消失,這個生就滅掉了。凡夫隨時在攀緣的狀態,就是不斷生滅,心無法安住。了生死就是了這種狀態。要了生死,心必須隨時安住空覺,也就是安住當下、安住如是,這樣才能不來不去。像廣欽老和尚圓寂前講:「無來無去無代誌(無代誌:沒有事)。」有來去就有生有滅。
心生出一切法,如果被現象吸引而生出一個攀緣的念頭去分別高矮、胖瘦、男女、善惡、是非等,就是離開當下、離開真空。其實當心生出念頭感應出現象的同時,現象就消失了,再怎麼攀緣也攀緣不到。當心生出念頭去攀緣現象,攀緣的念頭也是當下回歸真空。就像聲音出現就消失,怎麼樣也攀緣不到這個聲音。如果心不斷攀緣,就是隨時在生滅當中。要離開生滅、要了生死,就要無念,不要有念頭。這不是心死掉的意思,而是依於真空、無我、清淨的心起作用,就生而無生,找不到能夠起作用的人,也找不到所起出來的作用。如果不是依於真空起作用,就有一個起作用的人,就有生滅。要了生死就是要放下,破除生滅的作用,也就是要破我執、無明,回到不生滅的真空本性,並且依據本性的空覺,安住本性的空覺,這樣心起作用就不會隨著現象跑掉,就沒有攀緣、定義、分別,就沒有生滅。所以一定要破掉我執、無明,才有用功安住的因緣。
當破初關,空覺現前,知道心的作用,但是這種空覺還不夠究竟,只算是修行的入門。好比從陽光存在的地方回頭看,可以找到太陽,但自己還不是太
陽。要真正了生死,就要回到不生不滅的心體、回到本性的真空,並且安住在真空,這樣的安住才有意義。例如一個人因為數息、觀想、念佛、或持咒,所以心很定,但是心還是有我執、無明、習氣,過一段時間之後定力散了,又開始起心動念了,就必須再定,之後又會散掉。這種定是一種作用定,是作用不
動而定下來,不是回到本性、安住本性的定,這種作用定是生滅的,是有出有入,不同於禪宗的楞嚴大定。什麼是楞嚴大定?我執、無明破掉,回到本性,
安住本性的空覺,就能動而無動、用而無用。
《楞嚴經》講:「無不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就是要回到不生不滅的本性,安住在本性的空覺,就可以慢慢成道、證菩薩果、證佛果。
如果我執、無明沒有破,縱使修定而能夠入定很久,乃至於定了千年、萬年,還是無法成佛。因為沒有回到本性,無明沒有破,當定力散了就會出定,無明又會繼續起作用,還是有生死。所以修行一定要把無明破掉、回到本性,才能依據本性起修,一路從初地、二地、三地……,直至成佛。
現今大乘佛法很弱,因為大多數修行大乘的人知見偏差,好像只剩下禪宗在講修行要破我執、破法執、破無明,悟到清淨本心。如果覺得開悟是禪宗的
事,自己的宗派有自己的路,就是知見偏差。不論學禪淨律密教,都必須破我執、破無始無明而了生死,這條路是所有大乘宗派共通的。但是從宋朝開始,先有一個祖師開一個方便、再有一個祖師再開一個方便……,方便開到最後,觀念知見就偏差很大。現在大乘佛法修證的人很少,就是由於知見不正確,甚
至包括禪宗道場只有很少數人講修行要破我執、破法執、破無明,要以不生滅性為本修因。這樣的觀念已經被埋沒、不清楚了,好比地圖已經錯誤,後來的修行人按照錯誤的地圖修就修不成,無法證果。
大乘佛法最明白的修行觀念就是破無始無明,回到清淨本性,才能以不生不滅的本性為因去修,然後圓成果地修證。六祖惠能大師講:「菩提自性,本
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要回到本來清淨,依本來清淨的心直了成佛。講的也是一樣的概念。如果這個觀念模糊了,修行無法告一段落,都在生滅當中。現今大乘佛法的修行人,無論法師或居士,真正修證有果位的人少,因為知見模糊,所修的大都是生滅法。即使是禪宗,也只有極少數人有「修行要徹悟、破無始無明」的觀念。這是眾生的業力,因為現代人喜歡方便。就像很多人喜歡吃速食,現在修行人也喜歡吃速食,只想要簡單地修,念幾句佛號就可以往生淨土,或是吃吃素、坐坐禪就可以到哪裡去。這種速成的說法很吸引人,因為現代人不願意吃苦,不願意花很多時間用功,就讓外道有機可乘。
真正想修行的人不要學習現代人的用功方式,因為現代很少有證果的人。可以看看唐宋的祖師公案,看祖師怎麼用功精進。在唐朝不論哪個宗派的祖師修證都是不錯的,他們的知見和修證程度比較接近,現代的修行人則是千差萬別。打個比方,喜馬拉雅山上的雪水融化,順著不同的山勢流下來,慢慢形成不同的大河流。這些河流的源頭都在喜馬拉雅山上,彼此相近,但是等流到出海口,這些河流就相差很遠了。所以佛法傳到現在,禪宗講禪宗的,淨土宗講淨土宗的,唯識宗講唯識宗的,天台宗講天台宗的,華嚴宗講華嚴宗的,律宗講律宗的,南傳講南傳的,密教講密教的。佛教就好比喜馬拉雅山,從原始的佛教慢慢傳下來,就像水流向不同的方向,每一條河流帶著周圍土地的獨特味道,等流到出海口,所有河流的味道都不一樣。
傳佛法的是人,並且在不同地方就有不同地方的風俗、民情、文化,就會緣起出不同的佛法,所以在西藏就會緣起出西藏的佛法,在南傳地區就會緣起
出南傳的佛法,在中國等地區就緣起出大乘佛法。由於大乘地區人很多,觀念知見不同,也慢慢衍生出不同宗派。方便越開越多,到最後就變成現在的亂象,修行的地圖逐漸模糊,真正修行的人越來越少。所以現代修行人在用功、精進、道心、單純各方面都不如古代修行人。有人認為古代人的修行方式不適合現代人,應該找到一個適合現代人的修行方法。但是想一想,現代人貪嗔癡很重,古代人貪嗔癡比較少,古代人都要很用功精進才能夠破執著、破無明,現代人不是應該更用功精進嗎?怎麼可能現代人可以用更簡單、更快速的方法就可以破執著、破無明?念幾聲佛號可以往生淨土、信上帝就可以得永生,有這樣的道理嗎?
現代人不像古代人那麼有道心、用功精進、生活單純、肯吃苦,所以先教人念佛、讀經,先有一個信仰,種一個善根。這樣不是壞事。但是如果要了生
死,非走古人的路不可。上根器是中根器修來的,中根器是下根器修來的。現在佛法道聽塗說太多,分歧很嚴重,因為修證的人少,各說各話。古人講:「一人傳虛,萬人傳實。」一個人講的是假話,一萬人講的就成了真話。基督教講上帝造人,一個人信沒有什麼,十億人信,它就是正確的。有人講念佛號可以往生淨土,一個人信沒有什麼,幾百萬人信,它就變成真的。山僧講修行要破我執、破無明,除了和山僧有緣的人會信,其他人可能不信了。但是只要看古代各宗派祖師怎麼修行,就會知道要了生死只有這條路。想要修行禪宗、學習參禪,就要依據佛經的道理、依據祖師的開示和實踐,好比從長江的下游溯流而上,一直往上找而找到源頭。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這段話出自《楞嚴經》。佛門講「開悟在楞嚴」,意思就是《楞嚴經》把開悟的知見、心法的知見講得很清楚,讓人可以了解心是什麼,再慢慢破執著、開悟。所以如果沒有《楞嚴經》講的狀態,就是沒有開悟。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眾生從無始以來、從久遠以來,生死相續不斷,就是因為不知道有常住真心。「常住真心」,常
住真正的心、真正的自己,就是生命源頭。常住的意思就是一直在,每個人本具的清淨心就是自己的常住真心,它不會變。但是凡夫的常住真心有無明、我執遮障,起出來的作用是真心透過無明、我執而起出來的染著作用。例如凡夫聽到聲音,是真心透過無明、我執而聽到。雖然如此,如果沒有清淨本心,就無法透過我執、無明而聽到。所以看到、聽到、想到、感受到,都是從真心起出來的作用。凡夫以為是「我」在看、在聽、在想、在感受,但是如果沒有真心,這個「我」就不存在,無明就無法作用。
一個人不管有沒有開悟、成道,真心都在。佛菩薩的心沒有無明、執著,就像鏡子是清淨的。凡夫的心有我執、無明遮障,好比鏡子有塵垢,這樣的鏡子還是可以顯現出鏡中相,只是鏡中相是模糊的。眾生都有常住真心,為什麼講「真心」?凡夫有無明、我執,這個心就變成妄心。當無明、我執破掉,就沒有必要再立一個真,所以是因為有妄心而講真心、有凡夫而講聖人。如果凡夫的狀態沒有了,就是一個清淨本心,連清淨都不必講,就是本具的心、本心。
「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迴。」凡夫不知道清淨的本性、光明的本體,無法安住,就有種種妄想攀緣,這些妄想不是真的,所以有輪迴。如果沒有回到常住真心,就沒有成佛的因,縱使修得好,頂多成就羅漢。證羅漢之後,想要成就菩薩道走成佛的路,就必須發菩提心,就是要入清淨本心。淨本心就是成佛的依據。
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云何二種?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
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
業種自然,如惡叉聚。」「種種顛倒」,顛倒就是不識實相。「業種自然」,就是習氣已經養成了。當一輩子人就有一輩子人的習氣,當一輩子鬼就有一輩
子鬼的習氣,當一輩子天人就有一輩子天人的習氣,當男眾就有男眾的習氣,當女眾就有女眾的習氣。每個人從無始劫以來已經輪迴很久了,有過不同的身分和經驗。「如惡叉聚」,惡叉是印度的一種樹,這種樹的果實是三果一蒂,就是三顆果實長在一起。就像佛法講的惑、業、苦,有迷惑就會造業,造業就有苦,所以惑、業、苦是連在一起的。惡叉的果實掉在地上會聚在一起,所以稱為惡叉聚,也代表心迷惑就會造業、就有苦,都落回到心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