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社會工作概論」是社會工作專業養成教育的重要入門必修課程,不僅要能夠讓學生「認識」專業基礎概念,更要讓學生能夠產生專業意義和價值感。因此,「社會工作概論」教科書要能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專業哲學(目標)、理論取向(觀點)與服務作法(手段)三者之關連性、正當性和有效性,以及認可專業角色之價值性。再者,本書《社會工作概論》以「社會變革的推手」為副標題,主要是希望讓社會工作入門學習的新人能在初學時就掌握社會工作發展趨勢,有較為明確的觀點之外,更希望能認識當前臺灣社會工作各專業領域的實務
發展歷史與現況、社會工作者的多元角色和重要議題,以及有哪些價值和倫理議題。
本書主要說明實踐社會工作的社會正義,絕非只有針對個人與家庭處置,反而是要採取新的觀點檢視個人與家庭發展上,在環境系統中的各種面向之障礙,尤其是以正向觀點提供社會工作的使命和價值。全書(1)介紹社會工作的本質和知識與方法的專業服務基礎;包括社會工作專業國內外發展歷史、社會工作服務的哲學(含理論)觀點和專業助人服務的介入方法,以幫助學生有基礎概念和建構對社會工作之價值思辨。(2)針對社會工作主要的執業場域,除了服務對象的基礎知識,還另外說明多元的專業角色,以及實務領域工作內容外,亦討論此一場域涉及的專業價值與倫理議題。期望能讓學生體會到社會工作的專業角色和服務方式的價值和有意義感,以引發學生認識專業內涵的興趣。
本書主要分為五大部分:
第一篇「總論」,以案例開頭說明何謂社會工作之意義和典範轉移,並指出社會工作在實務上面臨的價值困境,以及實務工作者的態度與熱忱常影響服務效能。第二章主要介紹我國與西方社會工作專業歷史,並討論第一章案例的不同歷史觀點會有的可能處置。第三章簡介社會工作對人權與社會經濟正義的觀點和實踐,希望能讓讀者更進一步深思社會正義的意義和社會工作會面臨實踐社會正義的挑戰。
第二篇「服務輸送與社會工作介入」,介紹社會工作的服務輸送與方法。第四章針對社會福利服務輸送與行政管理做出說明,社會工作如何在行政層次上做出資源分配和完成社會資源的遞送。第五章則對案主需要,社會工作者如何在不同層次,運用不同理論知識與技巧針對系統進行介入。期望讓讀者能理解社會工作的多元視角和多層次的系統介入;尤其是社會工作者如何在中視和鉅視層次上,扮演維護案主利益之角色。
第三篇「主要人口群與初級專業實務領域」,針對社會工作專業服務主要領域的實務工作為主,這意指社會工作專業主要負責的服務。對於經濟弱勢者要協助什麼,不容易有明確的政策,但在第六章主要介紹我國政府對經濟弱勢者的救助工作是怎麼做的。第七章重點在指出隨著社會發展,家庭功能轉變和弱化,家庭需求不斷增加,使家庭社會工作成為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的主要重點,其服務多樣性希望能強化家庭的照顧功能。第八章介紹國內兒童少年保護與福利服務工作,尤其有專節介紹社會安全網面臨的挑戰。第九章介紹國內身心障礙與早期療育社會工作實務,第十章則介紹對於長者的社會工作。其重點都不是只有微視觀點的專業服務,更重要的還要討論弱勢人口群的權益保障。
第四篇「次級專業實務領域與團隊合作」,重點放在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的次級領域。這些領域中,社會工作者只是服務團隊的一員,常受制於團隊領導期待扮演協助的角色,但社會工作者常要遵守專業使命與職責時,有時會陷入倫理兩難困境。第十一章醫療健康照顧與社會工作的專業服務,這是歷史非常悠久的專業服務。社會工作者要能提供有醫療照顧需求的案主在心理社會面向需求之服務,並維護醫療照顧過程中的權益。第十二章介紹我國精神健康與照顧服務,在精神健康照顧上不只是要能獲得好的醫療照護,並且如何與社會融合,社會復健工作就成為社會工作專業重要的服務。第十三章介紹學校社會工作的歷史演變,以及學校社會工作面對當前社會發展下的挑戰,學校社會工作知識基礎與角色職責。第十四章主要以刑事司法議題有關的偏差與犯罪行為的處遇,以及對受害者保護救濟;尤其是新訂的《少年事件處理法》更倚重社會工作專業處遇。社會工作者不僅參與偏差行為的預防與處置,更要在利害相關者之間提供社會正義的維護。
第五篇「新興領域」,介紹社會工作新興知識與方法運用在社會工作領域,其中創傷知情的照顧與資訊科技這二種新知運用在災難復元、保護與機構管理和提升服務品質上均相當重要;尤其是AI人工智慧的發展,對工作效率和管理績效帶來更大的衝擊。
整體說來,本書有幾個特色:
其一,強調社會工作不僅在協助已處於困境中的個人與家庭,更要從生態系統與優勢取向評估個人面對困境中的需求和外在限制,強調社會工作者必須積極扮演倡導與增權角色,與案主系統一起介入處理外在環境限制與不公。
其二,各章內容均期待能結合國內社會文化脈絡,介紹國內社會工作專業發展歷史與服務現況,以及討論相關議題。
其三,為能增進各章之間的整合與內容分量的一致性,除了主編會閱讀各章作者所撰寫內容、架構和字數,並回饋修正意見之外,並請國內二位社會工作教授級別的學者進行匿名審查,提供修正意見。
其四,為能增進教學效果,在每一章之後提出學習資源、實務組織介紹、學習與反思問題和學習活動。
其五,作者之間有共識,必須多引用國內外較新的文獻參考寫作,並且避免過度引用國內外現有中文教科書文獻。
其六,不特別開闢專章討論社會工作專業倫理,而是儘量由各章作者在各章中提出主要的倫理議題和挑戰。
本書能夠順利出版,要感謝每一位共同作者,因為在短短的幾個月內要寫出深入淺出的文章,並不容易。除了建立LINE群組溝通之外,大家還共同討論英文統一翻譯的中文用詞和提供教學教師資源,這方便編輯和校閱之外,也讓群組成員相互瞭解,並掌握進度。其中對於「案主」與「服務對象」一詞的使用,由於各有立場和看法,並且國外文獻至今大多使用“client”、部分使用“service user”,故由各章作者自己決定或交互使用。本書如有未盡事宜,請教師與讀者不吝指教,以作為下次改版努力之目標。
曾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