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溪一年,我們紀錄,也思索,
它不完美、它獨特而重要。
這是一本從左翻或從右翻都能閱讀的書,一個跨頁就是一個主題。就像人們要靠近溪流一樣,自由選擇從哪一段開始走都行。
這本書也是一個邀請,邀請讀者帶著這本書親自走走花蓮美崙溪,按自己喜歡的步調賞風景、認識風土故事、進行生態觀察。或許還能憑書循線找到同好:釣魚、衝浪、玩SUP!
寫寫字每年10位年輕人共同企劃議題、編製完成一本書。這次的主題以貫穿花蓮市的美崙溪為例,也許讀者因此想起自己現在居住的地方或是故鄉,可能有的那一條溪流。它應該有設計了河濱公園很適合走走路散散心,是個讓人們喘口氣的場域;也可能稍微野放一點,貼近它時,或許一隻蜻蜓飛過、一條小魚跳起、一隻攀木蜥蜴溜過⋯⋯。慢慢地會聯想起來,大自然離我們其實沒有很遠。
從出海口開始翻閱這本書,很多篇幅在介紹人與溪流的故事。不論是考古出土顯示遠古以前親水處就是人口密集熱區、還是現代水利設施介紹如蜘蛛網的地下水管線路直通每一戶人家⋯⋯都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人類與眾多生命一樣,始終依水而生。
從水源地開始翻閱這本書,會看到精彩的物種照片、生態插畫。因為接近自然的場域,文字就像言語一樣總是讓人感到不足,所以這本書被放進了大量的照片與插畫。
城市溪流,它或許不比知名溪流來得風景壯麗、但它是一定是我們周邊生態最為多樣化的生命聚居所。它是很容易就到達的「自然場域」,接近它的好處很多:比上健身房鍛鍊身體要來的親民,比聽演講認識自然議題要來得容易心神領會⋯⋯溪流還有調節區域微氣候的功能,非常值得好好認識——就從閱讀走溪開始。
因為這本書的製作,寫寫字的夥伴們相約幾次一起爬進了水源地的更深處、走過了中游乾枯的五公里石灘、踏上出海口沙丘⋯⋯更多時候,我們不會相約。反覆走到溪身邊,體驗它、感受它、思索它;很自然地會回到觀看自己的感受思緒,有時書寫、有時歌唱。
這本書的最動人特色,其實是在閱讀之後的親身體驗。
作者簡介:
寫寫字 採編學堂
第九屆師生共同創作
撰文|宋允真、王昱晴、黃筱嵐、蔡南益、陳玟旭、張華宏、黃綺瑀、蕭淳恩、王昱晴、柯淑鈴、許綵容、陳思兆(感謝寫文/一本書店 Miru)
繪圖|宋允真、王昱晴、許綵容、蕭淳恩、陳思兆
編輯|王玉萍、 陳玟旭、許綵容
攝影|大樹影像/林靜怡(部分他人攝影如照片處標示)
設計|陳憶寧
章節試閱
流轉的場域(文字|蔡南益)
花蓮的山總是醒得比海晚,當金色晨曦劃開黑黝大海,距離陽光踏入山谷還有一段時間,砂婆礑溪仍壟罩在夢囈與霧靄的迷濛中。
山羌已踩著謹慎的腳步,在溪畔採嚼幼嫩的火炭母草,睫毛沾滿露珠,黑色的雙眼還留著夜的殘影。當餘光瞥見晨曦越過樹梢,山羌抬頭吠叫,迴盪山谷的聲音喚不醒正沉沉睡去的領角鴞。白日伊始。
晨光中翠鳥蹲踞溪畔樹枝蓄勢待發,苦花幼魚側身刮食的銀光是出擊的信號,俯衝入水再重回枝頭,猶如居合道武士,出鞘收刀俱在瞬間。攔沙壩頂一隻鉛色水鶇,渾圓的灰藍身軀不時扇動栗紅尾羽,以歡愉的鳴唱應和溪水的奏鳴曲,一邊等待蜉蝣振著纖薄透明的翅膀飛過。一隻清晨剛出水羽化的短腹幽蟌還在溪邊沙地的木賊曬晾,如果牠能躲過鳥喙的襲擊,就有機會飛行,向世界展示牠黑色翅膀上的轉瞬即逝的藍紫色光芒,那是這座島嶼獨有的光譜波長。
午後水氣在山谷上方凝聚,逐漸遮蔽藍天與烈日,來自太平洋的溼氣因為地形與對流,迅速發展成一場抹去所有輪廓與聲響的驟雨,不留餘地將溪水高高抬起,衝過夏季中游乾涸的河床。洪流前緣宛如大遷徙的獸群,吞食所有接觸的事物,不帶情感,奔流接上須美基溪的水,形成更壯大的聲勢復往海而去。這是美崙溪不為人知的夏日遊行。
雨勢隨著暮光漸歇,褐樹蛙與太田樹蛙不合拍的重唱宣告夜幕降臨。
沁涼如水的夜,食蟹獴沿著溪邊覓食,依循氣味的線索,幸運地在石塊下翻到一隻剛死掉的粗糙沼蝦,肉色的粉嫩鼻子歡快地抽動著,慶祝今晚的第一頓大餐。盤據在大葉溲疏上的赤尾青竹絲沒有暴露自己的存在,不動聲色地觀看著一切。畢竟等待是牠最擅長的事,而耐心是最可靠的夥伴,迅雷般的伏擊則是牠最致命的武器。
黑暗的溪底,深潭泥穴裡的鱸鰻因為傍晚的大雨有點興奮,因為牠知道大雨過後不只有洪流,同時也會帶來許多從海中奮力上游的日本瓢鰭鰕虎,如同當年從海中溯河尋找歸處的自己。同時牠也感覺身體裡有股異樣的騷動,或許是剛吞下鰕虎的緣故,自己突然想起了那幾乎遺忘了的,黑暗的,遙遠的,來自海洋的最初記憶。或許再過不久,牠就會做好準備,順從繁殖本能的狂熱,離開舒適的洞穴,降海回應生命的呼喚。
謝謝閱讀,期待一起豐盛
流轉的場域(文字|蔡南益)
花蓮的山總是醒得比海晚,當金色晨曦劃開黑黝大海,距離陽光踏入山谷還有一段時間,砂婆礑溪仍壟罩在夢囈與霧靄的迷濛中。
山羌已踩著謹慎的腳步,在溪畔採嚼幼嫩的火炭母草,睫毛沾滿露珠,黑色的雙眼還留著夜的殘影。當餘光瞥見晨曦越過樹梢,山羌抬頭吠叫,迴盪山谷的聲音喚不醒正沉沉睡去的領角鴞。白日伊始。
晨光中翠鳥蹲踞溪畔樹枝蓄勢待發,苦花幼魚側身刮食的銀光是出擊的信號,俯衝入水再重回枝頭,猶如居合道武士,出鞘收刀俱在瞬間。攔沙壩頂一隻鉛色水鶇,渾圓的灰藍身軀不時扇動栗紅尾...
目錄
Part1.人文的故事篇章
走溪|寫寫字第九屆學員們
看到好浪就衝|黃筱嵐|出海口
尋找「秘密菜園」是釣客日常|蔡南益 |中山橋
三千年前美崙溪流域的人群生活|陳玟旭|中山橋
白燈塔與追尋他的詩人|黃綺瑀|菁華橋
橋上的說書人|蕭淳恩、Miru |菁華橋
遇見台灣狐蝠|王昱晴、柯淑鈴|中正橋
美崙溪的整治與改變|黃綺瑀|中正橋
一滴雨水在森林落下,奔至家戶的旅程 |張華宏|尚志橋
移居者的故事|張華宏 |十六股大橋
期待復又新生的美崙溪|王昱晴 |仁本橋
探勘剽行|宋允真 |仁本橋
鳥的棲地守護者|柯淑鈴|仁本橋
老人家說,你的環境就是你的生命|許綵容|國福大橋
帶頭翹課玩水的老爸|陳思兆|水源橋
Part2.生態的插畫篇章
流轉的場域|蔡南益
領角鴞、赤尾青竹絲、太田樹蛙、褐樹蛙、短腹幽蟌、食蟹獴、翠鳥、鉛色水鶇
次生林生態1|許綵容 |水源地
苦花、台東間爬岩鰍、台灣石賓、溪哥、台灣馬口魚(西部外來種)、粗糙沼蝦、灰甲澤蟹、太魯閣澤蟹
次生林生態2|許綵容|水源地
大冠鷲、巨嘴鴉、朱鸝、小剪尾、白痣珈蟌、血桐、羅氏鹽膚木
三面光環境橋|陳思兆|上游
白鶺鴒
國福大橋段生態|陳思兆|中游
芒草、甜根子草、青葙、構樹、夜鷹、環頸雉、銀合歡
部落生活物種圖鑑|許綵容|上游
羅氏鹽膚木、台灣火刺木、大水莞、瓊麻、五節芒、大肚魚/菊池氏細鯽、鱔魚、土虱、泥鰍、日本禿頭鯊/日本瓢鰭鰕虎
仁本橋段生態|王昱晴 |中游
小水鴨、花嘴鴨、水雉、紫鷺、台灣火刺木
溪橋圖鑑|蕭淳恩 | 下游
三號橋、尚志橋、中正橋、菁華橋、中山橋、曙光橋
水陸蟹龜|許綵容|下游
帝王仿相手蟹、林投仿相手蟹、字紋弓蟹(邊坡、水管縫、積水處)、柴棺龜
鷺鷺圖鑑|王昱晴| 下游
岩鷺、小白鷺、中白鷺、大白鷺、蒼鷺、夜鷺、栗小鷺、黑冠麻鷺、黃頭鷺
向溪流|宋允真|出海口
豆仔魚、魚鷹、小白鷺、蒼鷺、褐頭鷦鶯、欖仁、五節芒、白鶺鴒
向海洋|宋允真|出海口
日本禿頭鯊、小燕鷗、岩鷺、磯鷸、白鶺鴒、翠鳥、藍磯鶇、濱刀豆、草海桐
Part1.人文的故事篇章
走溪|寫寫字第九屆學員們
看到好浪就衝|黃筱嵐|出海口
尋找「秘密菜園」是釣客日常|蔡南益 |中山橋
三千年前美崙溪流域的人群生活|陳玟旭|中山橋
白燈塔與追尋他的詩人|黃綺瑀|菁華橋
橋上的說書人|蕭淳恩、Miru |菁華橋
遇見台灣狐蝠|王昱晴、柯淑鈴|中正橋
美崙溪的整治與改變|黃綺瑀|中正橋
一滴雨水在森林落下,奔至家戶的旅程 |張華宏|尚志橋
移居者的故事|張華宏 |十六股大橋
期待復又新生的美崙溪|王昱晴 |仁本橋
探勘剽行|宋允真 |仁本橋
鳥的棲地守護者|柯淑鈴|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