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中土世界」的奇幻經典
2024年全新中文譯本
為了早日回到袋底洞每天享用兩頓早餐
哈比人比爾博必須發揮天賦才智協助矮人同夥們拿回孤山的寶藏
一場跨越迷霧山脈深入幽暗密林的青春冒險旅程比爾博的自我介紹
「我來自山丘底下,我的旅途鑽過山丘,也越過山丘,還飛過空中。我是無形行者。」
「我是解謎人,割網者,也是帶刺的蒼蠅。我是因為幸運數字而被選上的人。」
「我活埋朋友,淹死他們,再把活生生的他們從水裡拉出來。我來自布袋底部,但沒有袋子套住我。」
「我是熊族之友與鷹族賓客。我贏得戒指,也持有好運;我也是木桶騎士。」
哈比人比爾博日日享受著安逸的夏郡生活,特別是在精心布置的袋底洞宅邸裡,悠閒地抽菸(這裡是最棒的菸草產地)欣賞冉冉上升的菸圈姿態萬千。直到一群意外的矮人訪客進到家門,幾乎吃光了有備無患的蛋糕,杯盤狼藉之餘還提出了荒誕的邀約。比爾博打著哈哈婉謝了矮人領袖的提議並祝一行人順風,內心卻蠢蠢欲動;並非被(聽起來)豐沃的分紅所打動,而是體內有著一半喜愛冒險的先祖血液,鼓勵著他走出袋底洞。
在巫師的慫恿下,比爾博半推半就地趕赴隊伍的集合地點,卻遺忘了所有日常出門時的隨身物品。當他為了沒戴帽子惶惶不安時,根本就無法想像這趟旅程的驚險與刺激,精靈、哥布林、鷹、熊最後還有一隻火龍等著他……這將是改變比爾博人生的一場壯遊,他贏得了大家的尊敬,成為袋金斯先生(第一位在全世界聲明遠播的哈比人),永遠活在講述中土世界的故事裡。
《哈比人》與《魔戒》分別在一九三七年和一九五四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譯成六十幾種語言,全球估計有上億讀者閱讀過托爾金的奇幻文學作品。膾炙人口之餘,也引發了大眾對書中展開的「中土世界」進行熱烈的研究,以及大眾傳媒的改編與再創作,電影、插畫、改寫,這股熱潮並未隨著時間消散。
托爾金創造出壯闊的中土場景,光是地名就足以撼動人心,迷霧山脈、幽暗密林、孤山、狂奔河……。托爾金同時也描繪出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人物角色,比爾博、甘道夫、亞拉岡、愛隆、列葛拉斯、索林・橡木盾、金力,無論是哈比人、巫師、人類、精靈、矮人,各各都刻畫出鮮明的輪廓,和清晰的性格。它不僅擁有一讀再讀的閱讀樂趣,也具備了高度的敘事技藝。
哈比人原始設定為青春冒險故事,既無魔法也無打鬥能力的比爾博,卻能夠從金龍史矛格盤踞的山洞裡全身而還。是機智?是運氣?還是擁有崇高的人格特質?也由於《哈比人》的成功,開啟了廣袤的「中土世界」,依照哈比人喜愛研讀家族史的說法,故事並未終結,交由後代續寫新頁。
作者簡介:
J. R. R. 托爾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 1892年1月3日—1973年9月2日)
英國作家、詩人、語言學家、教授,以《哈比人》、《魔戒》等「傳說故事集」聞名於世,被譽為現代奇幻文學之父。
托爾金因父親職涯,出生於南非,三歲後回到英格蘭,於今日的伯明罕成長,鄉間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景成為托爾金的寫作靈感。素有語言天賦的托爾金,自小學習拉丁語、中世紀英語等多種語言,也為日後鑽研中古時期文學打下根基。托爾金以一等榮譽畢業於牛津大學艾希特學院,一九二〇年時,托爾金成為里茲大學語言教授,任教期間完成了《中古英語辭彙表》。
一九二五年,托爾金任教於牛津大學彭布羅克學院,在牛津的日子,由C. S. 路易斯發起的「跡象文學社」聚集了熱愛奇幻文學志同道合的牛津寫作者們,每週固定在「老鷹與小孩」酒吧和莫德林學院路易斯的研究室裡聚會。北歐神話和史詩作品是文學社成員討論的核心主題,聚會時也由成員們朗讀自己的作品,托爾金的《哈比人》和《魔戒》部分內容就是在這個時期完成。
對於八世紀英雄敘事詩《貝奧武夫》的熱愛和獨到見解,也代表了托爾金的文學創作觀:他肯定貝奧武夫與夜魔、噴火龍等怪獸搏鬥,象徵了全體人類的命運。《貝奧武夫》不應只被視為認識古英語的讀本,更不能因內容而忽視了它所具備的高度詩歌藝術價值。托爾金捍衛《貝奧武夫》的價值觀同時也展現在他筆下的「中土世界」。
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的托爾金,在戰事中失去了摯友們,日後始終抱持著反戰的態度,於作品中描寫戰爭時,常帶有悲苦的筆調,對受難者也多有關照。
托爾金去世後,家人整理了大量的手稿和未發表的作品,出版了《精靈寶鑽》、《未完成的故事》、《胡林的子女》,與《魔戒》和《哈比人》一同構築出中土世界,成為影響後世深遠的系列作品。
譯者簡介:
李函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研究所(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studies);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英文系畢業。目前為專職譯者,現居台灣,希望透過不同的語言與文字,傳達更多故事。譯作有《克蘇魯的呼喚》系列、《克蘇魯事件簿》系列、《調情學》、《碳變》、《沙丘電影設定集》、《阿甘正傳》與《綠燈》等書。
《魔戒》是李函閱讀的第一本「外文書」,當年報載即將改編為電影的消息時,就讀國中的他便深受吸引設法取得原作先睹為快,自此與托爾金的作品形影不離。翻譯托爾金的作品,是曾經的夢想,此刻的功課。遵照托爾金命名指南翻譯「托爾金傳說故事集」,完成了第一階段的任務。
章節試閱
在地底深處的漆黑水域旁住著老咕嚕,他是個矮小滑溜的生物。我不曉得他來自何方,也不曉得他的身分與底細。他就是咕嚕——除了纖瘦臉孔上的兩顆蒼白大圓眼外,全身如同黑影般難以辨識。他有艘小船,也會在湖上無聲地划船。這的確是座湖,寬闊深邃而冰 冷刺骨。他用懸在船邊的大腳充當船槳,但他從來不會製造出任何漣漪。他毫無動靜。他油燈般的蒼白雙眼找尋著盲魚,再用細長的手指迅雷不及掩耳地捉魚。他也喜歡肉。如果他抓到哥布林的話,也覺得很好吃;但他總是小心不讓牠們發現自己。如果有哥布林獨自 走到靠近水邊的位置,而他又在附近出沒,他就會從後頭掐死對方。牠們鮮少來這裡,因為牠們覺得有某種不祥之物潛伏在山脈深處。多年前牠們往下挖掘隧道時,就發現了這座湖,也發現牠們無法繼續前進。因此牠們的道路終止於此,也沒理由要往那走——除非大 哥布林派牠們過去。牠有時想吃湖裡的魚,而有時哥布林和魚都沒有回去。
其實咕嚕住在湖中央的黏滑岩島上。他正從遠處用望遠鏡般的蒼白眼珠盯著比爾博。比爾博看不見他,但他對比爾博大感好奇,因為他看得出比爾博不是哥布林。
咕嚕爬進船裡,並從島邊漂走,此時比爾博正不知所措地坐在湖邊,不知該如何是好。咕嚕忽然出現,嘶嘶作響地低聲說道:
「祝福我們,我們太幸運了,我的寶貝!我猜這是頓大餐,終於有好吃的東西吃了,咕嚕!」當他說咕嚕時,喉嚨中就會發出難聽的吞嚥聲。這就是他名字的由來,不過他總是叫自己「我的寶貝」。
當耳邊傳來嘶嘶聲時,哈比人就嚇得六神無主,也突然看到盯著自己的蒼白眼睛。「你是誰?」他說,邊把小劍舉向前。
「他嘶誰,我的寶貝?」咕嚕悄聲說道(由於從來沒有交談對象,讓他總是自言自語)。這就是他來此的目的,因為他當下不太餓,只是好奇而已;不然他就會先抓住對方,事後再低聲說話。
「我是比爾博・袋金斯先生。我和矮人走散了,也找不到巫師,我不知道自己在哪,也不想知道,如果我能離開就好了。」
「他手裡拿的是什麼?」咕嚕說,一面盯著劍看,他不太喜歡這東西。
「這是劍,是來自剛多林的武器!」
「嘶嘶。」咕嚕說,態度變得彬彬有禮。「或許我們可以坐下來聊天一下,我的寶貝。它喜歡謎語,可能吧,是嗎?」他急於表現友善,至少當下是如此;他得先了解更多關於這把劍和哈比人的事,究竟對方是否真的獨自一人,好不好吃,還有咕嚕自己到底餓不餓。謎語是他唯一想得到的東西。問謎語,有時加上猜測答案,是他很久以前和其他坐在自家洞裡的有趣生物唯一玩過的遊戲。後來他失去了所有朋友,還遭到驅逐,孤獨的他則爬入山脈底下的黑暗中。
「好吧。」比爾博說,他急著同意對方,因為他得先了解更多關於這生物的事,究竟對方是否獨自一人,是否凶狠或飢餓,以及究竟是不是哥布林的朋友。
「你先問。」他說,因為他沒時間想謎語。
因此咕嚕嘶聲說道:
什麼東西有無人見過的根部,
比樹木更高,
直上雲霄,
卻從不長高?
「簡單!」比爾博說,「我想,是山吧。」
「它覺得很簡單嗎?它得跟我們比賽,我的寶貝!如果寶貝發問,它回答不出來,我們就吃掉它,我的寶貝。如果它問我們,我們回答不出來,那我們就照它說的做,啊?我們帶它去找出路,對!」
在地底深處的漆黑水域旁住著老咕嚕,他是個矮小滑溜的生物。我不曉得他來自何方,也不曉得他的身分與底細。他就是咕嚕——除了纖瘦臉孔上的兩顆蒼白大圓眼外,全身如同黑影般難以辨識。他有艘小船,也會在湖上無聲地划船。這的確是座湖,寬闊深邃而冰 冷刺骨。他用懸在船邊的大腳充當船槳,但他從來不會製造出任何漣漪。他毫無動靜。他油燈般的蒼白雙眼找尋著盲魚,再用細長的手指迅雷不及掩耳地捉魚。他也喜歡肉。如果他抓到哥布林的話,也覺得很好吃;但他總是小心不讓牠們發現自己。如果有哥布林獨自 走到靠近水邊的位置,而他又在附...
作者序
【譯後記】
中土世界:已逝而永存的傳說故鄉
◎李函(本書譯者)
一九三○年代某個夏日午後,正在家中進行枯燥乏味的批閱試卷工作的牛津大學教授約翰.羅納德.魯埃爾.托爾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發現了一張空白的試卷。靈機一動的托爾金在試卷紙上持筆寫下一串簡單的句子:「地洞裡住了個哈比人。(”In a hole on the ground there lived a hobbit.”) 」他難以想像的是,這段簡短的句子,不只開啟了日後近一世紀的中土世界傳奇,也催生了使無數讀者醉心的奇幻文學類型。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一日,《哈比人》正式上市。儘管首刷只有一千五百本,卻在當時創下了優秀的銷售成績,評價也相當不錯。由於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的各項資源因戰火而短缺,導致不斷再刷的《哈比人》經常面臨一書難求的情況。此時的托爾金首度嘗到名利雙收的滋味,艾倫與昂溫出版社(Allen & Unwin)也不斷央求他寫出續作。早在一九一○年代,托爾金就已開始設計屬於自己的「傳說故事集(legendarium)」,其中講述了從世界創生之初到諸神大軍擊敗魔高斯的詳細歷史;涵蓋了不同精靈部族的語言和詩歌;人類先祖們與精靈合作對抗黑暗魔君的傳奇;敘述了精靈王族之間的各種恩怨。起初,這些故事集結成為他所稱的《失落故事之書》。在接下來數十年間,托爾金對「傳說故事集」的內容不斷改寫,逐步釐清整個世界觀中的種族設定、人物關聯描寫與神學。當出版社提出撰寫《哈比人》續集的請求時,托爾金便打算出版計劃多年的神話大作:《精靈寶鑽》。然而,得知《精靈寶鑽》的概念與規模後,出版社斷然否絕了托爾金的提案,認為《哈比人》的續作能得到更多迴響。於是在一九三七年,托爾金開始撰寫《哈比人》的續集。隨著故事的進展,他逐漸將劇情設定在《精靈寶鑽》故事結束數千年後的中土世界,並跳脫了《哈比人》童趣盎然的單純冒險原始設定,融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場的親身經歷。但耗費多年寫成的巨著,卻讓出版社望之生畏。經過多次交涉後,艾倫與昂溫出版社同意將這本書拆成三冊發行,以便降低成本風險。
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九日,第一部《魔戒同盟》在英國上市;第二部《雙塔叛謀》於同年十一月十一日發行;第三部《王者歸來》則在一九五五年十月二十日問世。
儘管托爾金於一九七七年逝世,中土世界並未就此劃下句點。二○○四年,由紐西蘭導演彼得.傑克森執導的《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獲得了奧斯卡獎十一項提名,並贏得所有提名獎項。電影版本的成功,也使更多先前沒有讀過《魔戒》原著的觀眾首次接觸到托爾金筆下的廣袤世界。在《魔戒》寫作期間大力輔助父親的克里斯多福.托爾金,也在父親過世後整理他的筆記,並出版了托爾金生前未能發行的《精靈寶鑽》(內容也經過克里斯多福審定),以及大幅拓展《精靈寶鑽》、《哈比人》與《魔戒》劇情與設定的《未完成的故事》,和共有十二冊的《中土世界歷史記》,也重新校訂並出版了第一紀元的故事中最為重要的三大故事:《胡林的子女》(二○○七年)、《貝倫與露西安》(二○一七年)和《剛多林的陷落》(二○一八年)。克里斯多福於二○二○年過世,這位除了托爾金以外最了解中土世界的人,費盡畢生之力讓世人一窺他父親生前未能完整發行的作品、筆記與書信。問世七十年後,《魔戒》仍繼續帶來不可磨滅的影響,儘管當今的奇幻小說已衍生出更加多變的類型(喬治.馬丁的《冰與火之歌》著重於描寫宮廷鬥爭與晦暗不明的道德觀;喬.艾伯康比的《第一法則》三部曲與續作《瘋狂紀元》也以反英雄故事見長),中土世界與其中的神話、種族和語言體系,卻顯得更加獨樹一格。
約莫在二十世紀末(當時還是國中生的我)讀到一則報導──某部據說在歐美十分知名的大部頭小說即將翻拍成真人版電影,當時還以「西方的西遊記」為號召宣傳。四處打聽,卻完全沒有人聽過《魔戒》。直到問了當年的美籍英文老師,對方才訝異地詢問如何得知此書?當年的羅東根本不可能買到英文書,更別提當時一般大眾根本沒聽說過的托爾金作品了。幸好,英文老師慷慨出借手邊的一九九一年艾倫.李插畫版《魔戒》,《魔戒》因此成了生平所看的第一本英文書。
首次讀它時,最驚豔的其實並非它複雜的故事設定,而是出乎意料的真實感。現今的讀者與觀眾談到托爾金作品時,大多來自傑克森電影版本的既定印象,進而聯想到的全是輝煌的戰爭場面,或是各式精緻的特效。初次閱讀《魔戒》時,其實對歐美奇幻作品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但中土世界不只沒有尋常奇幻作品中的施法場面,就連精靈、矮人,甚或巫師等角色,都不會使用任何絢麗的招式。大名鼎鼎的甘道夫,在書中也僅是用手放出光芒,或在墨瑞亞施咒關門與劈斷橋梁而已。這自然與托爾金對「魔法」的概念有關(在〈格拉翠兒之鏡〉中,他曾透過主角之口講述自身對魔法的概念),但對我而言,托爾金筆下的角色因此顯得更有血有肉。即便充滿奇幻種族,但他們表現得仍與我們熟知的人類無異。托爾金所描寫的並非炫目招式,而是影響深遠的無形力量,以及自由意志下的抉擇。巫師們扮演的角色並非尋常的咒術師,而是必須憑藉智慧說服自由人民的諫臣。精靈們的力量,也在於維繫自然與自我應運而生的造物。「第三紀元」是托爾金神話時代的末期,也因此更為貼近我們的現實世界──奇異種族已逐漸化為傳說,凡人也需要仰賴自身的信念來改變命運與世界。
所有角色都為了自身的存亡與道德平衡而努力,無法透過神奇的道具或法術致勝(或使用魔戒的力量取勝)。「第三紀元」已是神話時代的盡頭,讀者不會在戰爭中看到飛龍烈火,或是施展大法抗敵的魔法師。在描寫不少戰爭場面時,托爾金也經常透過弱小的哈比人視角,來觀察嚴酷戰事的發展。這種大戰中的平凡人角度,也反映出托爾金經歷一戰後的感受。而《魔戒》的故事也並非簡單的正邪對抗,所有角色在其中都在不同階段面對各類誘惑,無論是魔戒本身帶來的擁有慾;迪耐瑟對權力的渴求;格拉翠兒數千年來對建立自身國度的渴望,都使書中角色們不僅僅只是單純的正派或反派。就連托爾金筆下的兩大反派,魔高斯與索倫,在創世之初也分別是宛如天使的維拉與邁雅,並非自始即為罪大惡極的魔王。無論是太初歲月、黑暗年代或人類時代的開端,自由意志始終是左右托爾金筆下角色的驅動力。儘管真人電影版本已盡力拍攝得十分細膩與忠於原著,但托爾金文字中蘊含的詩意與悲愴,卻只能透過原著文字才能傳達──這是電影版本始終無法凌駕於原著之上的一點。大多讀者可能跳過、略讀的附錄部分,除了囊括《魔戒》情節發生前數千年的歷史,也包含了托爾金筆下所有故事的核心:語言學。附錄E與附錄F中對精靈語發音和符文的深度討論,乍看之下和情節毫無關聯,卻是托爾金架構中土世界的真實骨幹。在不同的時空中,艾達族的確存在,擁有自己的曆法、語言與各類方言,甚至是專有的數學進位與神學觀。
無論是《哈比人》、《魔戒》或《精靈寶鑽》,托爾金都如同鑄造魔戒的索倫,或打造精靈寶鑽的費諾,將自身生命與靈魂的莫大部分注入了中土世界。《魔戒》提供的並不只是單純的閱讀體驗,而是一場與我們的世界極為相似的生命歷程。儘管最後受到魔戒掌控,但並不代表佛羅多的任務失敗;看似選擇為惡的咕嚕,也因為他的選擇而導致了魔戒的毀滅。無論你是世界上的大、小齒輪,都具有存在的重要性。小人物也許才是救世的英雄,英雄的壯舉也可能在史書中只留下一行描述。這一切終究合乎托爾金在《精靈寶鑽》中所描述的埃努大樂章(Music of Ainur)──至上神為阿爾達世界所安排的命運。一切悲喜、正邪皆有其意義。
《魔戒》是影響我最深的書。從小開始,托爾金的文字與故事就持續提供我靈感與學習方向,也一路引導我到美國與英國的學生生涯。《魔戒》等托爾金作品和我形影不離,無論到哪總是隨身攜帶,也會按照中土世界的歷史進程反覆閱讀,直到如今,也沒有改變習慣。翻譯《克蘇魯的呼喚》等「克蘇魯神話」作品時,如果因洛夫克拉夫特的文筆和各路邪神而喘不過氣,也得靠擺放一旁的《魔戒》回到中土世界,補充精神能量。大四的托爾金課程內容不深,但能與教授討論托爾金作品已經非常開心(其中一名教授年輕時還曾聆聽托爾金演說)。直到前往蘇格蘭就讀研究所,終於在二○一一年首次前往托爾金位於牛津的墳墓,向教授致謝和致敬。第二次是二○一九年,而下一次前往時,就能告訴他,已經翻譯完成《哈比人》與《魔戒》了。希望他老人家別對成品失望。
無論是佛羅多、甘道夫或亞拉岡,都無法單靠一己之力達成目標。翻譯《魔戒》的過程,也十分感謝許多人在不同時期的大力支援。堡壘文化、雙囍出版和言外企劃的所有人都在這一年半的翻譯過程裡提供各種協助。沒有他們的耐心與努力,這版《魔戒》很難來到讀者的手中。在構思更貼近托爾金原意的新譯名時,得感謝灰鷹爵士譚光磊的鼎力協助與討論。非常感謝密西根州立大學的Tess Tavormina與Lister Matheson兩位教授,在大學時對托爾金作品,與中世紀文學的討論持續幫助我至今。感謝Robert Canning先生當年出借《魔戒》,我自己的《魔戒》目前已經用到第三代(前兩代都看爛了,必須放回書架上退休)。同時也對《獵魔士》作者安傑.薩普科夫斯基(Andrzej Sapkowski)致謝,非常感謝你當時對托爾金與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討論。還得感謝好朋友鄭元暢多年前協助我踏入翻譯這一行;以及贊助平板電腦的小公寓好友們,感謝你們。
最後,我必須對托爾金父子致上最高敬意。沒有克里斯多福多年來的努力,我們無緣在他父親辭世後,依然能見到中土世界的廣袤細節。托爾金教授的想像力與心血,不只改變了奇幻文學的面貌,也激勵了無數創作者。即便說當今所有奇幻作品都受到托爾金或多或少的影響,也毫不過分。感謝你,教授!你的中土世界將繼續影響無數世人。
【譯後記】
中土世界:已逝而永存的傳說故鄉
◎李函(本書譯者)
一九三○年代某個夏日午後,正在家中進行枯燥乏味的批閱試卷工作的牛津大學教授約翰.羅納德.魯埃爾.托爾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發現了一張空白的試卷。靈機一動的托爾金在試卷紙上持筆寫下一串簡單的句子:「地洞裡住了個哈比人。(”In a hole on the ground there lived a hobbit.”) 」他難以想像的是,這段簡短的句子,不只開啟了日後近一世紀的中土世界傳奇,也催生了使無數讀者醉心的奇幻文學類型。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一日,《哈比人》正式上市...
目錄
哈比人(冒險歸來)
第一章 出乎意料的宴會
第二章 烤羊肉
第三章 短暫的休息
第四章 越過山頂,鑽進山底
第五章 黑暗中的謎語
第六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第七章 古怪的居所
第八章 蒼蠅與蜘蛛
第九章 脫韁木桶
第十章 熱烈歡迎
第十一章 門階上
第十二章 內部情報
第十三章 不在家
第十四章 火與水
第十五章 烏雲集結
第十六章 夜下盜賊
第十七章 撥雲見日
第十八章 返鄉路程
第十九章 終幕
哈比人(冒險歸來)
第一章 出乎意料的宴會
第二章 烤羊肉
第三章 短暫的休息
第四章 越過山頂,鑽進山底
第五章 黑暗中的謎語
第六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第七章 古怪的居所
第八章 蒼蠅與蜘蛛
第九章 脫韁木桶
第十章 熱烈歡迎
第十一章 門階上
第十二章 內部情報
第十三章 不在家
第十四章 火與水
第十五章 烏雲集結
第十六章 夜下盜賊
第十七章 撥雲見日
第十八章 返鄉路程
第十九章 終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