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大設筵宴(斯一1-12)
一、 引言:
大擺筵席經常是成為會眾歡喜快樂的時候。但有沒有屬靈的恩典在其中,確實有很多不同的影響。常見:大場面大漏氣是不是這樣!
時代的變遷中,已明顯造成追求靈修的心;窄化。在靈修上,幾乎都是人的義和物質化。如此;無法顯出靈修的價值,親證聖經中的應許。久而久之,必造成信仰上的形式化,使神的道更模糊。但願隨著以斯帖記,重拾靈修的心。好讓自己的心真實,能在神的恩典中又滿足又喜樂。
王大設筵宴,結果是:甚怒,心如火燒(斯一12)。為什麼這樣了?
二、 背景的重點:
經上記著:亞哈隨魯在書珊城的宮殿,登基作王。統管印度到古實有一百二十七省(斯一1-2),可見是相當強盛的國家。
他在位的第三年,為一切臣僕擺設筵席。為什麼登基作王沒有馬上大設筵宴,三年後才擺設這個筵席。從背景的資料上看到,主前481年出征希臘失敗,480年水軍戰敗,479年陸軍也被戰敗,連敗三年。好像一登基為王就開始打仗,很典型是一種急功好利的人。戰敗返國後縱情酒色,此時為一切首領、臣僕大設筵宴,在這種人身上更容易有一種補償性的心理,來彌補急功好利的心受挫、來維護自己,這是一種矛盾的情結。
背景重點可以看到動機。這樣的動機很容易弄巧成拙。常說:態度不平穩不踏實時,雖有很好的場合、環境,但常常失去價值。若如此;心理一定增加挫敗的影子。難怪古人常說:忍一時之氣,免千日之憂。確實要學會保守自己的心(箴四23)。
三、 筵席上:
王大設筵宴,背地裡應該有很多他想得到的,以彌補自己的心。從聖經的記載,來看這事的變化。
A.展示自己的榮耀、尊貴,一百八十天(4):
波斯、瑪代的權貴,就是各省的貴冑與首領都來了,王就把它榮耀之國的豐富,和他美好威嚴的尊貴,給他們看了許多日,就是一百八十日(4)。這是筵席上的重點,要讓全國知道,雖然敗仗,他還是很好的。輔導工作稱這種行為是;窮酸相。不能坦然面對所發生的事,是不自由的性情。聖經上稱這舉動是另一個挫敗開始了。
一如尼布甲尼撒王在王宮裡遊行中說:這大巴比倫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為京都,要顯我威嚴的榮耀嗎?結果呢(但四28-33)?希西家王患了重病,生命垂危,痛哭禱告蒙主醫治,心中歡喜,誰知此時大開國庫,把他一切都公開給巴比倫王子看,沒有一樣不給他們看的!結果呢(賽三九1-6)?此時亞哈隨魯王的情況,不及尼布甲尼撒、不及希西家。他們兩個都因此受災殃了,何況是他呢?
人的心侷限在物質的利害、得失中時,真的很容易被自己的情緒操縱,何西阿先知說:如獨行的野驢、如翻背的弓等等,說句俗話,這時怎麼死的自己都不知道。
B.有帳子、有床榻(6):
經上記載著,筵席上有白色、綠色、藍色的帳子,用細麻繩紫色繩從銀環內繫在白玉柱上,有金銀的床榻,擺在紅白黃黑玉石的鋪石地上。這個帳子和床榻是筵席上的誘惑,他不僅有很好的潤飾(包裝),而且是從國王來的,這樣的情況影響力更大,會讓人覺得是合法合理的。
有幾個孩子問,學校要我們交作業,使用保險套的報告,我們要怎麼辦?我回答:網路訊息很多。你們很會上網,截取下來當作業吧!有的人能克服,有的人蠢蠢欲試,是老師要我們做的,不是我自己要作的,好像很有理由是應該的。現在帳子、床榻是國王安排的,而且布置得那麼亮麗,又是公開看起來很正式的,為何不呢?
也難怪!王連續三年敗仗,返國後縱情酒色。但不要只是我一個這樣,更多人;大家都這樣,自然就不是惡事了。而且有伴,不是很好嗎(羅一23)?
C.御酒甚多,足顯王的厚意(7):
筵席上用金器皿賜酒,器皿各有不同,御酒甚多,足顯王的厚意。是御酒、是各種不同的金器皿,喝此酒像是很榮耀,像是很適合自己。
眾所皆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那裡?所羅門說:酒發紅,在杯中閃爍,下嚥舒暢,你眼必看見怪異的事,你心必發出乖謬的話…(箴二三29-35)。這時很容易借酒裝瘋,裝迷糊、裝不知道的尋樂去,馬上就和帳子、床榻連結起來了。
先知說:姦淫和酒,並新酒,奪去人的心(何四11)。心被奪走了,行為上會轉成負面的滿足,隨著「癮」的操弄就發生,此時;獸性豈能不發作呢?
D.各隨己意(8):
筵席上;喝酒有例,不准勉強人。因王吩咐宮裡的一切臣宰,讓人各隨己意。這個吩咐在人的下意識中,會反應成:沒有拘束了。可以很隨興、很自由。當醉意一起,帳子和床榻就不夠了。
各隨己意像是國王表示對大家的尊重,但足夠點燃會眾的邪情私慾。此時充滿在筵席上的,自然是縱情酒色無度的奔放。充滿罪中之樂了。
E.王后也為婦女在宮內設筵(9):
國王大設筵宴好像只考慮到自己,沒有想到宮女,或許也是當時重男輕女的傳統所致。第九節記載王后也在這個時候,為宮內的婦女設筵,如果成為輔佐,那該有多好!此時的快樂就不一樣了。
整個故事看來,王后在宮內設筵沒有輔佐的意思,此較像「比賽」。你們這些男生在那邊吃喝快樂,我們也可以在這裡吃喝快樂啊!雖然同樣是筵席,也少不了一些場面上的話,表面上好像很一致,但背地裡的衝突已埋下了。
為君王的所羅門說過:你若與長官坐席,不可貪戀他的美食,因為是哄人的食物(箴二三1-8)。也說:以虛謊而得的食物,人覺得甘甜。但後來他的口,必充滿塵沙(箴二十17)。
F.請王后蒞臨;不肯(10-12):
筵席到了第七日,王飲酒心中快樂,就吩咐太監請王后頭戴后冠到王面前,使各等臣民看她的美貌,因為他容貌甚美。但王后不肯遵太監所傳的王命而來!這場筵席突然轉折了。在什麼時候?王飲酒心中快樂的時候,多麼諷刺的事。這種快樂到底是怎樣了?
傳統中;筵席上王后出面,這是最高潮的時候。國王也可以從中得到讚美。這個行動也是男女之間;物化的情慾。所羅門說道:嫉恨有如陰間之殘忍(歌八6)。嫉恨;希臘文做「激情」。這句話另譯:激情有如地獄般的可怕。所謂:激情;指物質化、情緒化的情感。快樂若是這樣產生的,確實可怕。亞哈隨魯王好不容易快樂了,但他的快樂卻將點燃筵席上背後所隱藏的衝突。此時;勢不可擋,情緒操弄的行為將接踵而至。
G.王甚怒,心如火燒(12):
王后不肯,表明了他在宮內為婦女設筵,不是為了輔佐國王大設筵宴的不足。此時的不肯,不用多說,兩造之間心知肚明,也準備把壓抑很久的情緒發洩!經上就記載著:王甚發怒,心如火燒。此際誰不像脫韁的野馬?
快樂很重要,傳道書中表達了;人不能沒有快樂。但總要學習所羅門,在用盡一切方法尋找快樂中,智慧的心仍存(傳二3、9-11)。免得因快樂惹禍!得不償失,心裡會更矛盾的。
王大設筵宴,有想要得到的彌補,誰知如泡沫(何十6-7)。筵席的過程說來也是很平常,只因背後的態度不同,結果就完全不同。所以要看到態度、看到心的問題,尤其在靈修上,不可能是外在的順利、完美,就能得成立的。要學會誠實歸向主,坦然到施恩寶座前。
四、 綜合思考:
以斯帖記是如何掌握生活,成為靈修的一卷聖經。生活上的各種遭遇,能成為靈修的奇妙,就像以斯帖記的結論。實在是沒有人能料想到的結果!如後來,怎麼可能身在敵人的國,卻能殺戮諸敵,成立「普珥日」。
神在人的身上本來就有;所安排的應許,都因在靈修上得造就,要一步一步見證出來。以下就這小段作一點思考,但願聖靈親自引導,使我們得造就。
A.王后不肯的省思:
很多事不是用嘴巴講的,很多事都從肢體語言感受到訊息。在文化上重視「會意」。這是心裡的互動所產生的默契和認知,表達了心裡深處的聲音。此時王后在宮內為婦女設筵。因為後來國王的邀請他不肯出面,說明了他所設的筵席不是輔佐國王。那是為了什麼?在那種環境、那種身分的現實中,不可能如同民間的小家族,跟著湊湊熱鬧而已。宮殿不是灌滿權謀的地方嗎?這時候的「不肯」,應該有一些思考,讓人看到的事。
(1)分開了;自有不同的立場:
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這是夫妻關係必要的修養。此時的離開,絕不是字句上的意思,指著不能再是媽寶、爸寶一個,要能夠「獨立」。住在一起;不代表沒有分開,不是嗎?沒有住在一起,也不代表是分開的吧!路得出去拾取麥穗,如果他用撿麥穗逃避家庭,那麼無疑,雖住在一起,也是分開的。撿麥穗中田主讓他和僕人一起吃飯,他留下一些,回來時趕快給了婆婆。外出;像是分開,但因思念的心、因倫理的修養,兩人更密切。現在的問題在於,不要讓自己所在的地方、自己的家,如同宮殿、如同公司機關,家不像家。你大擺筵席沒有用啦!在分開的時候,背地裡那不好的心情就開始發酵。
王后和國王分開了,各自都有自己擺設的筵席。這是一個公開的場合,藏在心裡那不好的心情,現在有一個公開的場合,你想;會怎樣?尤其在這場合上,是以自己為主、為首的!被情緒操縱的行為,勢必開始發生。這時候的分開自有不同的立場,分別在國王、王后的身上。這個筵席場面壯大、佳餚豐盛、貴賓滿滿,但真的很不快樂。
講到夫妻身上,經上說:妻子沒有權柄主張自己的身子,乃在丈夫。丈夫也沒有權柄主張自己的身子,乃在妻子。夫妻不可彼此虧負,除非兩相情願,暫時分房,為要專心禱告方可,以後仍要同房,免得撒旦趁著你們情不自禁,引誘你們(林前七4-5)。分開是彼此虧負,情緒上的弱點容易被魔鬼利用。不能逞強!
(2)有個人舞台的風光和忙碌:
你在那邊作你的皇帝夢!我也可以在這邊作我的王后遊!誰輸誰啊!筵席上必定有很多恭維的話,誰不知道這些都是假話(場面上的話)。主人也要裝得很快樂、很陶醉。這個舞台的動作處處都是虛偽,但每個動作都要去應付啊!其中的忙碌,將帶給自己更大的虛空;不是嗎?好矛盾!擺設筵席,花費很多,卻得到這樣的事。在現實裡好多人都有一個經驗:不如不作!明知今日,何必當初。但若沒有靈魂的錨,誰止得住!誰不是失去主見的順水而流?人生如夢,但不可能也不允許你永遠在作夢,總有醒來的時候。經上說:人睡醒了!怎樣看夢(詩七三20)?要趕快醒悟,知道追求靈修的重要。
經上說:耕種自己田地的,必得飽食。追隨虛浮的,足受窮乏(箴二八19),同樣這句話在前面這樣說:耕種自己田地的,必得飽食。追隨虛浮的,卻是無知(箴十二11)。追隨虛浮的足受窮乏。這窮乏較可怕的是心裡的窮乏,此舉之下容易形成人格的缺陷,就像前述的;無知。迷失在自己的舞台了!有事情來了,卻順著舞台上情緒,忘了該怎樣反應才對。心裡的窮乏很容易侷限住自己的眼光,個性的緊繃、僵化就接著來了。這個時候王后一定知道;不肯,會引起國王忿怒,惹來禍端,但就是忘了、就仍是不肯。追隨虛浮的,真的足受窮乏!
B.物質不是罪:
國王也好,或王后。他們的筵席必有很多佳餚美食。王準備的御酒甚多,且各隨己意。有如天堂哦!後來卻產生不好的結局,牽咎在物質嗎?物質不是罪。像一把刀,交在慈心婦人的手中,這把刀成了料理佳餚的工具。若交在惡性的人手中,不是成了殺人的凶器嗎?所以;用甚麼態度看待物質才是重點。
哀歌寫一件事:因為缺了田間的土產,貴冑面貌比煤炭還黑,皮膚緊黏骨頭,枯乾如同槁木,無人認識。連慈心的婦人都親手煮自己的兒女作為食物(哀四8-10)。沒有東西吃多可怕!要懂得使用,像保羅告訴提摩太,不要只是喝水,稍微用點酒(提前五23)。當然不能只主張個人的需要,所以說:吃一塊肉若叫人跌倒,就不要吃(林前八13)。餘民得神帶領;能歸回的時候,神成立了一個證據;說:以色列人哪!我賜你們一個證據。你們今年要吃自生的,明年也要吃自長的。至於後年,你們要耕種收割,栽植葡萄園,吃其中的果子。猶大家所逃脫剩餘的,仍要往下紮根,向上結果。必有剩餘的民從耶路撒冷而出,必有逃脫的人從錫安山而來。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王下十九29-31)。用生活上蒙恩得安定,成為證據。來說明餘民歸回的應許。物質不是罪啦!能在有所得時「紮根」就是了。
要以平坦、敬虔的心來看待物質。以前貧窮,常沒東西吃,多吃一點就被稱為罪,久了!也衍生出一些習慣,使有些人在比較豐盛的菜餚中,顯得不自然,有些刻意、做作的行為。可以輕鬆一下了,那日子已經過去。現在太充足了,也產生出隨便、浪費的習慣,不知不覺影響了敬虔的修養;「過」與「不及」都是惡,平坦儆醒的調適吧!
C.樂極生悲:
一場盛大的宴會,本應帶給大家許多歡笑快樂,結果卻是國王甚怒,心如火燒。看來不先調整自己,誠實的面對心結是不行的。因為這個狀況常是樂極生悲收場。為甚麼會樂極生悲?就是失敗中不能反觀諸己,以物質營造快樂,以這個快樂來轉移心中問題的焦點或掩飾。這種快樂會讓人放縱奴性,自以為是。這種快樂後來都是悲劇。
經上記著:摩西因著信長大了,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他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來十一24-25)。什麼是;罪中之樂?綜觀經訓,體驗人生中,可以這樣解釋:維護人的義和物質化。用不正常的方式,或違法的物品取得快樂。在維護人的義中所產生的那種自義、自以為是中和物質化使奴性奔放中,有一種癮。這個癮的現象和使用不正常的方式、使用違法物品中,所產生的癮很類似。生活的發展誤入歧途,久了產生習慣,就看到罪權的轄制。這個情況社會上稱為「癮」。難怪聖經上稱為:罪中之樂。
亞哈隨魯王和王后都用物質化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突顯自己。這種快樂後來就是樂極生悲。也從這裡可以明白,快樂不是物質因素,是生命的問題。需要有生命的激勵和醒悟,這種快樂才是真正。保羅講靠主喜樂,腓立比書中,有一段話:我以你們的信心為供獻的祭物。我若被澆奠在其上也是喜樂,並且與你們眾人一同喜樂。你們也要照樣喜樂,並且與我一同喜樂(腓二17-18)。是啊!人已死了,怎麼還能一同喜樂?這裡在見證,真正的喜樂有永恆的價值,不會因人死了就沒有了。如果喜樂不能持續、不能永久,總有一天,人會有受騙的感覺,不是嗎?
在這小段裡頭,最後看到快樂的問題,神悅納人的禧年(路四18-19)。也就是說:信仰是幫助人得到快樂的。願主施恩賜福,親自帶領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