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者序
年紀漸大,已經進入執筆忘字時期。恐怕連自己所見、所聞、所遇、所想、所作、所為的事物都會逐漸忘記。
尚有一建議回憶錄中並未提及,但我認為有傳開去的價值, 就借此序提出,那是:「失蹤人口的資料」。
如果有人失蹤又想找回,辦法有:
報警察局、貼街招、登廣告等等,各種方法都要提供資料,例如性別、年齡、高矮肥瘦,總之越多越好,如果有視頻(video)當然更好。如果平時收集,要用時就方便,大概可以每年更新。
這回憶錄是記得就講,希望讀者覺得有好就仿,有壞就防, 未敢以為對讀者有何好處,但起碼可作消閒讀物。
多謝筆錄者外甥女黃珊,及協助與支持之三弟思豪、四弟思撝、六妹婉慈。多謝花時間閱讀之讀者。祝各位安康愉快。
何思賢 2023年11月 加拿大多倫多
筆錄者序
我媽和我在家中都排行最小,成長時圍繞身邊的都是長輩。尤記得很喜歡跟媽媽每年幾次到大舅父家拜祭外公外婆,或者每年去掃墓,因我最愛聽舅父姨媽們聊天。你一言我一語,從他們對事物的觀察和人生經驗中學習到很多東西,這是與同輩朋友相處不會有的收穫。隨著時間也漸漸與各舅父、姨媽熟絡起來。大舅父在我成長時已回香港定居,和我們接觸很多。我記得我唸高中和大一那段時間我時常獨自到元朗探望大舅父和大舅母,互相有一些成人間的交流。後來我到了美國作交換生,也繼續和大舅父有書信來往。
年青人總有夢想。聽他們幾兄弟姊妹的故事多了,曾想過為他們每人寫一個傳,把家族的歷史記錄下來,但這當然只屬空想。之後自己忙於組織家庭、照顧孩子和工作,種子仍長埋在泥土裡。直至2010至2013年間,我受聘於加拿大卡加利的中文電台當記者,工作就是採訪、整理、編輯,把「故仔」說出來。同時也體會到每個平凡人也有其獨特的人生閱歷,都有值得我們欣賞和學習的地方。那時孩子們大了一點,空閒的時間多了一些,便在2013年6月從卡加利飛往多倫多到大舅父家,用一個星期時間錄了十小時的訪問錄音,準備開始實現心中的計劃。
可惜事與願違,之後的日子我去了全職上班,計劃就無了期擱置了。感謝2020年的疫情,給我世紀一遇的閒暇,去把錄音翻出來。但我低估了這項工程的艱鉅,疫情完結了還未完成。看著已拖了近十年的時間,大舅父也由訪問時83歲到現在93歲,確實是要抓緊時間去讓這回憶錄面世。
在此特別感激大舅父何思賢先生讓我替他寫這本回憶錄,除了接受訪問,也親筆為封面的書名題簽,在製作和出版過程中充分配合,十年來對我耐性有加;多謝三舅父何思豪先生和我母親何婉慈女士更正本書內容配合事實、提供寶貴照片;感謝四舅父何思撝先生修改文筆、給我出版方面的寶貴提點及建議,以及出版的財務支持;也感謝表哥何其銳博士協助掃描舊照片,最後特別感謝程慧雲女士最後一刻的提醒及義務作最後校對。由於時間倉卒,行文、組織未能仔細斟酌,亦未有時間尋找更多大舅父工作、日常生活的照片,望多多包涵。但至少能把重要和有趣的記下來,也算為這個家族盡了點綿力。
黃珊 2023年11月 澳洲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