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香識壺話宜興
金秋時節,江南水鄉美如畫,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的文友們, 踏著遍地金色,走進了如畫的江南。
說到江南,不得不說宜興。說到宜興,則不得不說宜興的紫砂茶壺。在趙峻邁會長的策畫和陳玉琳大姐的聯絡之下,宜興作家協會安排了北美華文作家協會文友們來到宜興方圓紫砂工藝有限公司參觀。
寬敞的接待大廳裏,飄浮著沁人肺腑的茶香。公司負責人唐磊先生與夫人親自接待文友們,一壺清茶,一臉微笑,一手嫻熟又帥氣的沖茶藝術,讓文友們倍感親切。聞名世界的方圓牌宜興紫砂陶具,就產自于唐磊領導的宜興方圓紫砂工藝有限公司。
文友們圍坐在一個超大的茶桌前,一邊品茶,一邊專心聆聽唐磊介紹他的公司與該公司紫砂茶壺之特色。
方圓紫砂工藝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廠, 始建于一九五四年,而紫砂壺的起源則可以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紫砂壺的泥原料為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俗稱「富貴士」。靠山吃山,靠土吃土,宜興紫泥,千百年來造就了許多制壺的能工巧匠。相傳紫砂壺的創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時期的龔春(供春),「余從祖拳石公讀書南山,攜一童子名供春, 見土人以泥為缸,即澄其泥以為壺,極古秀可愛,所謂供春壺也。」(吳梅鼎:《陽羨瓷壺賦•序》)。此後,一提起紫砂壺,人們就會聯想到宜興供春壺,明代正德供春壺已不多見,當代宜興紫砂壺大師顧景舟先生曾經仿制此壺,精工細雕,樸實雅致,深得紫砂茶壺愛好者和收藏家們的喜愛。
人們為何追捧紫砂壺為「世間茶具之首」呢?紫砂壺又為何是沏茶的理想用具呢?原來紫泥含有人體可以吸收的某些礦物質,深藏于岩石層下,礦物成分主要為水雲母,以及少量的高嶺岩、石英、雲母屑和鐵。紫砂泥可塑性好,生坯強度高,坯的幹燥、燒成收縮率小,也就是說不容易變形。燒成後的紫砂壺,保溫性和透氣性都非常理想。用幾種泥料配比混合,加適度的金屬氧化物著色劑,控制窯內的溫度,不上釉的紫砂壺燒成後,五光十色,勝似上釉,豐富多彩。如朱砂紫、榴皮、豆青、海棠紅、閃色等等,皆是自然原色,質樸渾厚,典雅可愛。中華民族的飲茶風氣盛行,這也是紫砂壺如此受世人喜愛的緣由吧!
聞香識壺話宜興,有了宜興的紫砂茶壺,豈能夠不提到宜興的茶葉?江蘇宜興,古稱陽羨,青山逶迤,綠帶萦繞,四季分明,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南部丘陵山區以黃棕壤、紅壤為主,適宜茶樹種植。唐磊先生為文友們沖泡的正是清香四溢的陽羨茶,陽羨茶產於宜興的唐貢山、離墨山、茗嶺等地以湯清、芳香、味醇而享譽全國。明代周高起在《洞山岕茶系》中讚美道:「淡黃不綠,葉莖淡白而厚,制成梗極少,入湯色柔白如玉露,味甘,芳香藏味中,空深永,啜之愈出,致在有無之外」。
唐代詩人盧仝曾作詩道:「聞道新年入山裏,蟄蟲驚動春風起。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自古文人愛茶,品茶的時候少不了要詠茶,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在宜興「買田陽羨吾將老,從初只為溪山好」。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梅堯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名句堪稱千古絕唱。
同行的作家協會副會長施叔青教授,是台灣著名女作家,曾經多次尋訪宜興,品鑒紫砂茶壺之春華。她在散文《紫泥新品泛春華》一文中寫到:「離開故鄉轉眼四十一年了,浪迹天涯的遊子方知思鄉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客居他鄉的過客才更懂得懷戀故土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親不親,故鄉人;美不美,家鄉水。無論在何種場合,每回聽到宜興的鄉音,倍感親切;每次碰上宜興同鄉,如同意外撞見親人。水流萬里離不開源,樹高千尺忘不了根。故土不只是生我養我的血地,也是賦予我靈感和才智的源泉。我該回報她什麼呢?我想最好的回報,還是能在她這張名片上添上最新最美的文字……」。
在宜興方圓紫砂工藝有限公司唐磊先生和夫人的熱情相送下,文友們意猶未盡,眷眷不舍地道別了他們的盛情接待,唐夫人為每位文友贈送了一份紫砂小手禮。千里故鄉之行,滿載溫情而歸,最好的回報,就是為「宜興方圓紫砂」添上最新最美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