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鑑古知今 打破困局
香港政界治絲益棼,沆瀣一氣者有之,二元對立者亦有之,其中原因都離不開「爭權奪利」。自一九四九年起,大量華人不敵國共內戰紛擾,南遷香港。昔日地位顯赫之人,在港歷盡滄桑,生活困苦,後來逐漸向「金錢」著眼,向「利益」招手,變成一個「利字當頭」的人。久而久之,人們無不以「利益」為大前提,開始攀附權貴,顛是倒非。
部分昔日軍政要員避居香江,尋求美國資助,希望建立「第三勢力」組織,發展政治及軍事勢力,反攻大陸。他們起初旗幟鮮明,但是利益在手,受其迷惑,與組織成員勾心鬥角,漸與原意相違,使「第三勢力」的政治及軍事組織,轉眼成空。
幸而,「第三勢力」的青年明白到美國資助得來不易,加倍善用資源,珍惜一分一毫,紛紛成立出版社,提倡閱讀文化,使香港形成一股讀書風氣,一洗「文化沙漠」的形象。當時「第三勢力」出版數目,可謂一時無兩,尤其是友聯出版社及亞洲出版社,出版各式各樣的書籍,琳瑯滿目,令人眼前一亮,成為香港出版界的後起之秀,成就一九五○年代香港文化發展的高峰。
本書以「香港第三勢力流亡錄」為題,主要講述一九四九年以後,香港「第三勢力」在 政治及軍事的發展,雖然發展未如理想,但是「金錢至上」、「弄權為樂」的時事熱話, 每每令人反思社會分崩離析,意識形態撕裂的現象,就是重蹈「第三勢力」的覆轍,足證「鑑古知今」的可貴。
過去十年,筆者鑽研兩岸三地的政治、歷史及文學,期間穿梭港、台兩地,翻閱報刊, 搜尋檔案,訪問重要人物,以《祖國周刊》為題,撰寫博士論文,其中最重要的資料,莫 過於訪問宋叙五教授。宋教授樂育菁莪,使筆者獲益良多。後來,適逢余英時教授撰寫回 憶錄,講述香港「第三勢力」的往事,深受啟發,所以筆者撰寫三篇文章回應,刊於《明報月刊》,反思筆者「生於斯,長於斯」的香港,是否需要打破政治局限,才能孕育堅實的文化成果,於是撰寫拙作,憶述一九五○年代的香港,「第三勢力」所掀起的政治風雲。
柴宇瀚
謹序於二○一九年立夏
三易其稿於二○二四年嚴冬